我國相當於阿里達摩院的研究機構有哪些?

心嫿音


阿里的達摩院是阿里巴巴的研發機構,是阿里做為科技公司的重要支柱。這裡曾推出過多項的研發成果,AI圖像識別、Ali-NPU等科技成果

國際上的科技公司一般都會有像達摩院的獨立研發機構,作為科技公司的技術孵化研發基地。

華為的三大實驗室

先進結構材料、先進熱技術、諾亞方舟三大實驗室。眾所周知,華為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都在營業額的10% 以上,驚人的研發費用也會華為帶來的大量的研發成果,2018年。華為累積獲得了超過7.4萬件的專利。

大疆無人機

大疆創新中心是大疆的全球研發中心之一,在精密製造、智能系統和無人飛行器等多個核心領域開展技術的研發工作。大疆的民用無人機解決方案是全球的頂尖水準,即使是美國對大疆無人機也是全面開放綠燈通行。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機構以及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發展中心。是中國的權威研發中心。


些許拙見,供您參考。

從事互聯網開發多年,歡迎大家騷擾


凱騰凱


阿里達摩院,也就是阿里巴巴成立的研究院。起這個名字的,不用想也知道是誰。其陣容十分強大,有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不乏學術泰斗級人物,知名教授等等,一家企業能聚合這麼厲害的人才的機構,目前可能只此一家。

所謂達摩,即「DAMO」,代表的是「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

在武俠小說中,達摩院是武學最高研究機構,代表了修為的最高境界。<strong>

2017 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峰宣佈,阿里巴巴“達摩院”正式成立,未來三年將對基礎科學研發投資超過 1000 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阿里達摩院是阿里在全球多點設立的科研機構,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願景是「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

阿里達摩院將由全球三大自主研究中心、高校聯合實驗室,全球開放研究計劃三大部分組成,涵蓋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馬雲說,阿里巴巴今年18歲了,要有擔當,就要成立研究院。

“Google 一開始聽著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來了;英特爾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叫著叫著就習慣了。就叫達摩院好了,叫著叫著,養著養著,愛著愛著,就會越來越喜歡。”

同步成立的阿里巴巴達摩院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包括: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如;

美國三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Michael I. Jordan;

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李凱;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周以真;

美國工程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 Henry M. Levy;

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George M. Church;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Avi Wigderson。

這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不乏學術泰斗級人物,可謂陣容強大。

而現在,阿里巴巴擁有2.5萬名高級工程師,技術基礎雄厚,加上商業模式的成熟,阿里成立自己的研究院,3年投入1000億,這僅僅是個開始!

馬雲也為達摩院也設定了“KPI”:未來,達摩院要服務全球20億人口;解決1億人的就業機會;創造1千萬企業的發展空間!

10月11日,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在雲棲大會上宣佈阿里巴巴達摩院正式成立

阿里成立達摩院的消息,立即引發了科技界的驚濤駭浪!無數人摩拳擦掌,亦有部分人對達摩院提出了質疑。

寶鋼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郭朝暉教授,在自己的文章《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必是一場鬧劇》中,舉了兩個例子:

  前幾年,我和著名數學家王元先生一起開會。他有個觀點讓我記憶猶新:“好成果往往是年輕人做出來的,不出名的人做出來的”。……我最近放棄寶鋼很高的年薪來到清華,其實最看中的是這裡的人、特別是年輕人思想活躍;和他們合作,或許能做出一點大事。

  我非常欣賞GE一位老科學家的觀點:“一對夫婦,十個月可以生出一個孩子。於是,資本家找來三對夫婦,讓他們三個月養出一個孩子。這是違背規律的。” ……科技發展的規律,並不能等同於商業發展的規律。

郭朝暉教授的意思很明顯,第一,有業界名人,不能說明未來的研發會有多強;第二,投入再多的錢,即使是1000億,也不能脫離科技的客觀規律。

還有網友討論“3年1000億投資”的事情,腦洞不可謂不大。或許,只有時間才是最好的證據,就像馬雲曾經做過的那樣。

不妨用馬雲在達摩院成立時的演講作為結尾:

任何一家公司生命週期都是有限的,阿里巴巴也一樣。我希望阿里巴巴能留下來的,是阿里巴巴的技術、經驗以及對社會的擔當。

阿里巴巴至少要留下三樣東西,第一個就是達摩院,把對技術的思考留下來;第二是湖畔大學,把對商業的智慧留下來;第三是公益基金,把對社會的擔當留下來。

阿里巴巴達摩院不會是阿里巴巴體系內的達摩院,它是一個經濟體的達摩院,它必須代表這個世界,必須代表這個時代,必須屬於中國、屬於世界,屬於這個時代!


媒體訓練營


首先正式認識一下阿里達摩院。阿里巴巴的達摩院是一個剛剛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這個公司,對外宣稱投資千億元進行研究。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查詢工商信息看到,全稱叫阿里巴巴達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於2017年11月,屬於一家小微企業。另外還有北京,深圳都有一家阿里達摩院公司,杭州兩家平頭哥半導體公司,上海一家平頭哥半導體公司,除了一家被阿里收購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其它五家都是註冊資金1000萬元的公司。

達摩院號稱投入1000億做研究,對比幾家公司的註冊資本,顯然不匹配,投入千億研究,是一種對外宣傳,為增加阿里知名度,實際投入遠沒有千億,可能要十幾二十年才能有效用地花掉千億元的研發費用,因為科研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砸錢就能做出來的,美國沒錢嗎?如果光砸錢能夠搞出研究,美國早就砸出來5G技術了,不用盯著華為那麼費勁。華為研究幾十年才進入百億元的研究規模。從這些零碎信息可以輕鬆判斷阿里達摩院的真實投入不會很大,因為有錢也不能加速研究,研究是循序漸進的。人員才是核心,千億萬達費用,最少要10萬研發人員。10萬人是超大公司,格力電器還沒達到10萬人。


(阿里達摩院並沒有公佈員工數量)

對於阿里這六家公司來說,從註冊資金和常識推理,剛成立不到兩年,實際投入一年加起來1億都可能是高估的。

根據這個規模來看,像阿里達摩院這樣的研究所,不多,但是比阿里達摩院長久的研究所就很多,比如大家有時候可以看到,第幾研究所,比如廣州地鐵三號線珠江新城報站就會講海洋研究所,全國有很多專業的研究所,比如廣州白雲大道南就有果樹研究院,還有廣州東站附近有農科院,太多研究所了。這些遍佈全國各地的研究所,看起來不起眼,其實只要有一點點技術突破,就有很大的社會貢獻。只是這些研究機構特別低調。沒阿里達摩院那麼知名,千億兩個字震耳欲聾。


西格瑪的化學


我來回答下世界範圍內與達摩院類似的研究機構吧:


2017年,10月,達摩院在杭州宣佈成立。馬雲要求達摩院"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成立之初,達摩院就宣佈研究領域將涵蓋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芯片技術、IoT等,面向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那麼,世界上還有哪些像達摩院一樣,由企業設立的研究機構?

1、 Google X

Google X是谷歌的一家秘密實驗室,位於美國舊金山一處秘密地點。該實驗室高度保密,僅少數幾位谷歌高層掌握情況,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從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聘請來的頂級專家。Google X有一份列舉了100項震撼世界的創意列表,並著手研發,其中包括太空電梯、物聯網、機器人等等。目前已經正式發佈的項目有無人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等項目。

2、亞馬遜"大挑戰"(Grand Challenge)實驗室

據CNBC報道,亞馬遜內部有個名為"大挑戰"(Grand Challenge)的秘密實驗室,正在從事一系列大膽的創新項目,涉及癌症研究、醫療記錄和"最後一英里"遞送。

醫學和健康顯然是"大挑戰"實驗室的重點領域,一個特別的項目是癌症研究。知情人士透露,實驗室正與西雅圖的一家癌症研究中心合作,試圖將機器學習應用於預防和治療癌症。

3、 Facebook Area 404 實驗室

和Google X 主攻黑科技不同,Facebook 的 Area 404實驗室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提升基礎互聯網通信技術,而後者正是 Facebook 未來十年「連接全球」願景的重中之重。同步軌道衛星 Amos-6,2 萬米高空飛行的無人機 Aquila,以及無線網絡技術 Terragraph 等硬件設備都誕生自這裡。

4、 微軟研究院

老牌科技巨頭微軟在全球共設立了3個超大型的研究機構,分別是美國研究院、印度研究院,以及亞洲研究院。其中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基礎及應用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要從事自然用戶界面、新一代多媒體、計算機科學基礎等領域的研究,包括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百度總裁張亞勤、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小米手機總裁林彬、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今日頭條CTO馬維英、金山集團CEO張宏江……這些中國互聯網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出自這個機構。

5、MIT-IBM 沃森人工智能實驗室

麻省理工學院和 IBM 聯合建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2017年,“藍色巨人”IBM宣佈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建立全新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MIT-IBM 沃森人工智能實驗室(MIT-IBM Watson AI Lab),總計投入資金高達 2.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5.5 億元)。

該實驗室會通過開發跨時代的全新設備和材料來助力當下最新的機器學習算法,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該中心還將研究如何在醫療衛生和安全等領域更有效地部署 AI 技術,以及研究 AI 和自動化對經濟的影響。

6、羅漢堂

2018年6月,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羅漢堂在杭州成立。該機構由阿里巴巴倡議,全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頂尖學者們共同發起,將一起研究與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等課題。羅漢堂的研究成果將為全社會服務。


羅漢堂的首批學術委員會的15位成員以經濟學家為主,包括6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據悉,羅漢堂未來會邀請更多全球頂尖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等跨學科、多領域的學者加入。


阿里達摩院掃地僧


前排高贊回答似乎都跑題了吧,問題所問的是——我國相當於阿里達摩院的其他研究機構還有哪些?

而不是讓你們隆重介紹阿里達摩院多麼牛以及在世界上多牛。

在此必須首先申明一點,至今為止阿里達摩院是尚未被市場證明,也並未產出成熟科技成果的一家商業研究機構,所以與世界上如Google X 這樣的實驗室相比還缺乏可比性,這就像拿著概念圖去跟別人已經量產的產品做對比,很不合適。


先說說達摩院多厲害


達摩院官網


我先客觀地引述一下百科詞條中對達摩院這一研究機構的設置的描寫:

阿里巴巴達摩院(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Alibaba DAMO Academy)是一家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是阿里在全球多點設立的科研機構,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阿里巴巴達摩院由三大主體組成,一是在全球建設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的聯合實驗室;三是全球開放研究項目-阿里巴巴創新研究計劃(AIR計劃)。第一部分,在全球實驗室領域,阿里巴巴達摩院將構建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及歐洲達摩院三大全球分部,並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初期計劃引入 100 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第二部分,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阿里巴巴得以與高校建立緊密聯繫,依託高校的研究實力與阿里巴巴豐富的數據資源推動產學研合作。已建立了包括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前沿技術聯合研究中心、RISELab(UC 伯克利)、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清華大學-螞蟻金服數字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在內的多家高校聯合研究所;第三部分,結合阿里巴巴創新研究計劃,聯合 13 個國家,99 所高校科研機構 234 支科研團隊,達成產學研開放協作,構建全球學術合作網絡。


截至目前,達摩院已經公佈5大研究領域,並展示了相關領域的案例。

這麼說吧,目前在公眾認知領域裡,國內真正能夠跟阿里達摩院的科研力量、團隊組建、資金投入和前瞻性相比的商業研究院並不存在。

不要說騰訊的某某實驗室,也不用提百度的某某研究院。

但如果算入公眾認知領域之外的公司,那麼為達摩院找一個在技術研究方面的對手企業也並非難事,比如說華為的2012實驗室。

甚至可以說,華為2012實驗室如果不低調的話,可能還能力壓達摩院一頭。



華為2012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任正非有著深重的憂患意識,據說2012實驗室的名字脫胎於任正非看過那部講述世界末日的電影《2012》後命名的。

2012實驗室下設中央研究院、中央軟件院、中央硬件院、海思半導體等二級部門,也包括了分佈在各地研發中心的2012下屬實驗室。

2012實驗室歷來神秘,眾所周知,華為是國內每年在技術研發投入上最大的公司,而2012實驗室作為華為研發核心,其資金投入可想而知。並且它的投入是持續而深入的。

在資金方面,2012實驗室發展至今的投入遠大於達摩院。

其次,2012實驗室除了在全球有八大研究中心之外,旗下還有很多以世界知名科學家或數學家命名的神秘實驗室,包括香農實驗室,高斯實驗室、謝爾德實驗室、高斯實驗室、歐拉實驗室、圖靈實驗室等。

以及以研究人工智能為主的諾亞方舟實驗室,其細分領域有五個,比達摩院更早開啟研究,並且研究成果已經應用於自家產品當中。

除此之外,華為做事風格低調,但對於科研的重視以及對科學家的重視可以說做到了極致,舉一個簡單例子,華為能在歐洲取得成功,關鍵因素便在於設立於俄羅斯和法國的研究中心,這兩大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數學,而應用的地方就是華為在歐洲的兩大架構式顛覆性產品創新:分佈式基站和SingleRAN。

2012實驗室究竟多強悍,我們只能從一些市場數據中管中窺豹。

比如說截至2017年底,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5%,在全球有14個研究所,36個創新中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48758件,其中 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所以覺得達摩院唯我獨尊的朋友們不要盲目地下結論,達摩院有著極其光明的未來,也有這一批知名科學家做門面,但對於真正的研究來說,它需要的是長年累月的等待和消耗,它需要持久投入,需要耐得住失望和錯誤,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考驗的。

達摩院的路還很長,而華為2012實驗室很顯然早就悄無聲息走在了前面。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任正非在全國科技代表大會上的發言:

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

謙虛若此,不說成就,只提憂患,鄙人私以為,這才是做科研者真正該有的態度和氣度。

以上。


我是好人長安君,喜歡分享自己對科技財經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如內容得到您的認可,歡迎點贊關注!😊


好人長安君


我就說一句話,同志們還記得你們馬爸爸2017年吹的阿里達摩院嗎?[我想靜靜]達摩院的基地至今還是一片荒地連開工都沒開工,你們有生之年能看到所謂的達摩院的科研基地的大門建好都燒高香了[淚奔]


數馬君


左有華為,右有阿里巴巴。


WaHuanDo


寶鋼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郭朝暉教授,在自己的文章《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必是一場鬧劇》。這位教授真無知,3年1000億,就是3 年出成果嗎?


微微笑劉義


“科技”分開講就是“科學”和“技術”,科學負責探尋原理性的東西,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可以是自然界已存在,但人類還沒有發現),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我們叫科學家;技術是將已知的原理做成產品,考慮的是需求,成本,可靠性,用戶體驗,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叫工程師。

阿里已經有幾萬的工程師,開發很多成功的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基於已知的原理和技術,當然這些是可以獲取的(如購買,開源),但當你到達一定層次,想再提高,哪些原理和方法要麼大家都不知道,要麼知道也不會告訴你,你需要自己進行一些基礎研究,所以成立了達摩院。

其實這條路子是科技型企業的必由之路,微軟就有微軟研究院,在全球有幾家,其中一家就在中國,首任院長李開復,只做基礎研究,不開發具體產品(或產品的原型開發),又如朗訊公司的貝爾實驗室,IBM,INTEL,APPLE都有。中國的企業如華為的2012實驗室,騰訊也有研究院,可惜後來走偏了。

其實投資做基礎研究是很費錢的,短期看不到效益,目前主要靠國家投錢來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每年幾百億,還有各個口的預研經費,承擔主要也是大學或國立研究機構,如中科院除高技術口的都是搞基礎研究的,鋼研院就負責鋼鐵的基礎研究等等。我國大部分的企業目前還是跟隨戰略,利用技術轉讓或公開技術做研發,有的會和大學或國立研究所進行一些合作做一些應用基礎研究。我想隨著企業實力的提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成立自己的研究院。


SUKY的blog


2017年十月份,被阿里的達摩院刷屏,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做啥?難不成是教功夫的?這名字太霸氣了,武功的最高境界啊!其實達摩院是個科技研究所,發展內容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此舉可以看出阿里的野心!

我國的研究所其實很多,不明白你說的相當是研究方向的相當還是地位的相當,要知道很多尖端科技首先研發與武器,也就是說高端的研發都在國家手裡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產業互聯網(浙江)研究院這些有點相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