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block3的雷達系統有多強?

洋姜視頻


據《簡氏防務週刊》2月4日的消息,巴基斯坦空軍開始接收首批12架“梟龍”雙座型戰鬥機,同時確定了“梟龍”BLOCK3的雷達型號,巴基斯坦最終選中了KLJ-7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由南京14所研製。儘管前段時間JF-17“梟龍”Block3戰鬥機的原型機已經順利完成首飛,但是一直到現在,外界仍無法確定“梟龍”Block3戰鬥機將採用哪一款雷達。
原本作為“梟龍”Block3戰鬥機項目中最重要的改進內容之一,“梟龍”Block3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早已經不是秘密。不過在換裝哪一款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個問題,之前籠罩著一層迷霧。大家有很多猜測,包括無錫617所的LKF-601E風冷式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南京14所的KLJ-7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其他國家的一些型號。受“梟龍”戰鬥機機頭尺寸大小、RD-93中型發動機的發電功率大小等先天條件的影響,“梟龍”Block3戰鬥機對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限制要求有很多,要為它找到一個“如意郎君”並不容易。
幸運的是,中國擁有強大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足以有效滿足這種級別產品的研發需求,最終中國推出了兩個可供巴空軍選擇的產品,分別是南京中國電科集團14所的KLJ-7A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和中航工業的LKF601E型風冷有源相控陣雷達。 這兩款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謂是各具特色,各有所長。KLJ-7A雷達的特色長處在於雷達的綜合性能非常強勁。儘管它的孔徑只有600毫米,但是卻集成了1000多個T/R組件。資料顯示,其對1平方米大小的空中目標的有效探測距離達到170公里,甚至有官方說法稱KLJ-7A雷達的作戰能力足以和F-35隱身戰機裝備的APG-81雷達相媲美。 LKF601E雷達的特色長處是它是目前全球首款採用自然空氣冷卻的機載雷達,於201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驚豔亮相的。作為一款有源相控陣體制的雷達,LKF601E雷達採用風冷散熱技術後,天線和其他控制設備單元都被設計得非常緊湊,整臺機載雷達的體積、重量都明顯減少,這對於輕型戰鬥機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LKF601E雷達可以直接安裝在早期生產的“梟龍”Block2戰機上,無需做太多結構改裝。與此同時,它的雷達探測性能也比較出色,對戰鬥機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150公里,可同時追蹤15個目標,並對其中4個目標發起攻擊。LKF601E雷達的唯一缺點,是風冷系統效率影響探測性能,會隨著飛行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隨著戰鬥機飛行高度的上升,空氣密度變得更加稀薄,導致雷達風冷系統散熱效率急劇降低。這可以通過降低輸出功率和減少T/R元件密度等措施來解決,不過,總體性能表現不如擁有液體冷卻系統的KLJ-7A雷達。
最新資料顯示,目前KLJ-7A、LKF601E兩款雷達都已經完成裝機試驗,產品研發已經基本完成。考慮到JF-17“梟龍”Block3戰鬥機的原型機已經進行了首飛,意味著兩款雷達的競爭已經決出勝負,選定南京中國電科集團14所的KLJ-7A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這對於“梟龍”Block3戰鬥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未來在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新型大型衍射平顯等先進航電設備的支持下,“梟龍”Block3戰鬥機將實現作戰性能的又一次躍升。

科羅廖夫


相當牛逼,已經足以嘲諷陣風的RBE-2AA,叫板F-35的AN/APG-81了

梟龍戰鬥機最初配備的KLJ-7雷達本身性能和基礎相當不錯,這款機械掃描脈衝多普勒雷達對3平方米大小反射面物體探測距離超過110公里,鎖定距離超過75公里,並且抗干擾和對低空目標處理能力非常強。小巴最初考慮引進法國的泰勒斯公司的RC400雷達(幻影2000-5戰鬥機的RDY雷達發展型號),結果對比測試後KJL-7雷達性能遠遠超出。小巴梟龍生產線上的KJL-7雷達,其競爭失敗者法國泰勒斯RC400雷達是RDY雷達的發展型號,RDY雷達也是對岸幻影2000-5和印度升級後幻影2000I所使用的雷達。

到2016年珠海航展時,南京14所展示了基於KLJ-7雷達升級而來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版的KJL-7A雷達,在航展上,實力嘲諷美國F-35A的AN/APG-81雷達。

中電科14研究所所長助理、技術專家王宏哲在訪談中說到“首次亮相航展的國產KLJ-7A型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作戰距離為170千米,與F-35的水平相當,而且這是在該型雷達的體積要小於F-35裝備雷達的水平上實現的。”KLJ-7A雷達展示牌,明確叫板F-35雷達

之後,2017年《現代兵器》刊發的中電14所KLJ-7A雷達主任設計師徐健的訪談中提到,“KLJ-7A擁有千餘個T/R組件,雷達雖然功耗低,但整體功率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採用數字波形雷達技術,“可輕鬆的發出出多種波形與不同種類目標交戰;雷達的自由度高、帶寬更廣,雷達不會相互干擾,同時抗干擾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在提到與國外產品相比時,更是提到“KLJ-7A的技術細節可以匹敵F-22使用的APG-77雷達。”而到了2018年珠海航展上,KLJ-7A雷達又有變化,側面“長出”兩塊小型AESA雷達天線陣,形成一塊主雷達陣面,兩塊側視雷達陣面組成的三陣面AESA雷達。

目前唯一一個採用這種三陣面雷達天線佈置的就毛子蘇-57的N050雷達系統,側面各加裝了一塊358個T/R單元組件的側視雷達,極大擴大了雷達覆蓋角度,為戰鬥機提供良好的補盲能力。讓高大上裝備白菜化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F-35的AN/APG-81雷達被嘲諷,主要是F-35自己作死,機首上方的EODAS光電傳感器和機首下方的EOTS光電指示系統擠佔了大量空間,導致雷達空間不足。再加上為了成本考慮,要求AN/APG-81使用壽命達到驚人的5000小時,以確保F-35服役期間可以不更換雷達,這一指標逼瘋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只能壓制雷達功率和性能。
而法國陣風的RBE-2AA雷達則是實力被嘲諷,法國佬雷達T/R元件也是購買美國外貿元件,本身技術水平比同行低半級,受陣風機首雷達尺寸限制,只集成了836個T/R單元組件。所以梟龍block 3採用的KLJ-7A雷達,至少對空性能可以叫板F-35的AN/APG-81,實力嘲諷陣風的RBE-2AA,至於對岸F-16V使用的閹割版的SABR雷達更是不在話下,小巴媒體上爆出,巴基斯坦希望獲取我軍新一代空空導彈套餐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和霹靂-10E近程格鬥導彈的出口型號,用來配給梟龍 block3。這一組合配備後,梟龍可以說已經成為三代半戰鬥機行列。
蘇-30MKI不是吹破天嗎?哪又如何?看不起,小心別被梟龍揍趴下。


五嶽掩赤城


紙面數據很強,但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性能還需要更強的發動機才行。

中國、巴基斯坦共同研發的梟龍戰機已經系列化發展,BLOCK1、BLOCK2型已經裝備了巴基斯坦空軍及緬甸空軍,雙座型也正在試飛測試。而更先進的BLOCK3型正由成飛方面設計,預計年內將首飛。

圖文無關哈,大家別當真。梟龍BLOCK3的性能指標目前尚無準確消息,但應該是在保持梟龍基本佈局不變的情況下,主要通過改進航電系統來提升綜合性能,而重中之重就是換裝AESA雷達。

梟龍BLOCK1和2採用了一臺KLJ-7多模脈衝多普勒(PD)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僅100公里左右,多目標探測能力、多用途能力和抗干擾能力都已經落後。現在戰鬥機的主流機載雷達都是AESA,如果沒裝這個,出門都不要意思跟其他戰機打招呼。

受益於中國近年來在各種AESA雷達研製的井噴式發展,國內廠家為梟龍BLOCK3提供了兩種選擇,一是中電科14所的KLJ-7A,另一種是航空工業607所的LKF601E風冷相控陣雷達。

中電科14所作為我國水平最高、實力最雄厚的雷達研製單位,殲20和殲10C的AESA就是出自該所之手,梟龍BLOCK1和2使用的KJL-7雷達也是由該單位研製。有了殲20和殲10C,為梟龍研製一款AESA可謂是手那把攥。

根據廠家提供的公開資料,KLJ-7A擁有千餘個T/R組件,對戰鬥機類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170公里,在電子對抗等多用途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整體技術水平可與F35使用的APG-81產品相媲美。

另一款是航空工業607所的LKF601E風冷相控陣雷達。航空工業607所也有不俗的機載AESA研製能力,殲16上那臺大口徑、大功率的AESA就是607所的手筆。607所為梟龍block3研製的LKF601E型雷達最大的特點就是風冷(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風冷機載相控陣雷達),省卻了複雜的液冷管線和設備,降低了體積和重量,還免除了重新設計機體的麻煩,特別適合梟龍這種輕型戰機改裝。但是相應的,各項性能指標也略遜一籌。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電科14的KLJ-7A勝出的概率更大,畢竟是老合作伙伴了,已經在之前的合作中獲得客戶認可,而且雷達本身性能更出色。

KLJ-7A雷達已經完成裝機測試。

使用AESA後的梟龍BLOCK3將成為三代半戰機,綜合性能將大幅提升,配合使用中國的各型先進武器,將獲得對抗印度蘇30MKI甚至陣風的能力。

KLJ-7A最大170公里的探測距離,將使梟龍BLOCK3更加有效的發揮PL-15導彈150公里的最大射程,這樣的組合可以在超視距空戰中壓倒使用R77的蘇30MKI,甚至在使用流星導彈的陣風面前也不落下風。當然,上面這張圖筆者懷疑似乎PS的。

換裝AESA固然美滋滋,但是想在梟龍單薄的機體上發揮出AESA的全部功力顯然還有其他工作要做。最明顯的一點,換裝更重、耗電量更大、冷卻功率要求更高的AESA雷達後,改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也成了題中之義。

對面的F16V就是負面例子。由F16A/B升級而來的F16V,雖然也換裝了AESA雷達,但是由於沒換推力更大的發動機,限制了雷達性能的發揮。

梟龍目前使用的是俄製RD-33發動機,作為前蘇聯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款老發動機,性能平平,將將堪用。梟龍BLOCK3使用AESA雷達,也會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巴基斯坦方面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透露梟龍BLOCK3將修改進氣道設計,也印證了其將使用新發動機。

那麼問題來了,梟龍BLOCK3使用新發動機,會不會是我國的渦扇13E呢?據說這款發動機將是由鶻鷹改進而來的艦載四代機的過渡動力。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與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我們的設計師上網嗎?不然的話,如圖,兩款“梟龍”,僅一細節,其外露摺頁就得到明顯細化,被吐槽多年的此類問題,突然就得到精心改進,如果不上網的話,怎麼知道來自網絡的聲音呢?“梟龍”III連這種細節都明顯注意到了,何況作為關鍵系統之一的主控雷達呢?據公開消息披露,“梟龍”III已換裝了國產KL-7A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匹敵F-22的APG77雷達,這個厲害了,如果加裝在“梟龍”上的話。可以明確地說,可以使“梟龍”從此得到大幅性能的提升。

研製初衷。開始可能並不是給“梟龍”準備的,我們有給殲-10更換雷達的需要。換裝雷達,牽扯到航電更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知道,美國給其F-16升級,諾格公司和雷神爭奪激烈,最終諾格公司的APG83勝出,勝出的原因,就是其方便更換,不需要改變戰機內部結構,採取在雷達內部液冷的方式,自帶環境控制,有稱“可變靈敏波束雷達”,高集成一體化設計,直接實現原位安裝,半天即得,有很高的適裝性,並經過了改裝實驗,弄得很成功。按14所宣傳,我們的KL-7亦可實現。當然“梟龍”需要,也可利用殲-10換裝的技術,為“梟龍”量身訂製一款,是否KL-7,就是現在不知道的了。

巴鐵的考慮。巴鐵進口環境不錯,有意從法國引進RC400雷達,這是在幻影2000使用雷達的基礎上,改進的一款型號,引進後正在測試的當口,可能聽說在我們們這有一個更新的雷達型號後,展開了對比測試。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發現距離居然高達170公里,與F-35水平相當。就其技術來講,使用了數字波形雷達技術,可使用多種波形,偵察、跟蹤和引導多類目標,帶寬廣,且不易受到干擾,或說抗干擾能力極強。雷達看著小,T/R組件可上千,就整體水平上來說,不客氣地講,正處於領先位置。好東西,誰不喜歡呀,因此,巴基斯坦沒再猶豫。


魂舞大漠


最近一段時間巴鐵的梟龍戰機可謂是出盡了風頭,繼印巴衝突中首次實戰就將印度的米格21戰機擊落一舉成名後,最近一段時間更是成為了馬來西亞用來對抗歐盟的重要王牌,特別是梟龍戰機最近幾年不斷獲得緬甸、尼日利亞等國的訂單後。最近一段時間又傳出阿塞拜疆已經看上了目前還處於試用階段的梟龍Block3有源相控陣雷達版。那這款傳說中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到底有多厲害呢?




梟龍戰機作為我國和巴鐵合作研發的一款輕型戰機,從一開始的不被外界看好到如今首戰就以擊落一架曾經橫霸天下的最早一批的二代機而被大家回過頭來追捧。其也在不斷改進之中,從早期的Block1到如今已經開始批量裝備巴鐵的Block2,升級幅度不可謂不大,首先肉眼能看到的是增加了可以大幅度延長作戰航程的空中受油管和能夠掛載更多的國產武器彈藥,包括我國最先進SD10A空空導彈,這款制空導彈也是我軍現役最先進的霹靂12中距彈的外貿版本,其次還可以加裝專門為梟龍戰機配套研發的CM-400AKG超音速空艦導彈來增加梟龍戰機的作戰能力,並且在航電系統上也得到了重大升級,比如增加了現在最主流的數據鏈系統,配合已經出口巴鐵的ZDK-03預警機發揮出梟龍戰機更大的作戰實力。






現在梟龍戰機已經進入到BLOCK3階段,這也是梟龍戰機已知的深度改進版本,將安裝我國最新研製的外貿版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採用部分隱身設計,以及包括玻璃化座艙和航電系統的再次重大升級等。這個升級中最大的亮點還是該機計劃安裝的國產KLJ-7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最早亮相於2016年的珠海航展,是由我國在雷達領域實力最為雄厚的中電科14所研製,主要是為了替代現有梟龍戰機上安裝的落後的KLJ-7機械掃描雷達而設計研發。該雷達從2016年首次亮相到2018年珠海航展上再次亮相,其在探測性能等方面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升級,比如該雷達率先採用了“三面陣列”雷達技術,就是除了朝向前方的傳統機載雷達外,其機頭兩側還裝有兩塊雷達天線,這樣在梟龍戰機執行作戰任務時,三面陣列雷達讓梟龍戰機擁有角度更大的電子掃描寬容度,可以更早發現敵機和更早一步的制導空空導彈實現更大離軸角度的發射能力,進而讓梟龍戰機獲得更為靈活和強大的攻防兼備優勢。

目前該雷達已經安裝在運7航電測試機上進行了多次試飛工作,並且已開始和處於試用階段的BLOCK3版本的梟龍戰機集成進行下一步的兼容和飛行測試任務。按照研製方中電科14所(該所在我國機載雷達上佔有主導地位,包括殲10B/C、殲16/20上眾多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都是該所研製的,所以梟龍BLOCK3上安裝的KLJ-7A雷達從出身就不平凡,其性能肯定也不會差)的介紹,KLJ-7A雷達對空探測距離達到了驚人的170公里,這個距離就算是和F35戰機上裝的APG81雷達相比也絲毫不遜,怪不得該雷達的展板上直接標出了與“F35雷達性能相當”的宣傳語。雖然從該雷達的天線孔徑來看,其能夠佈置T/R收發模塊的數量不會超過1000個(F35採用的APG81雷達的T/R模塊數量超過了1600個),但是該雷達卻擁有與之相等的探測距離,可見能夠實現這樣遠的探測距離也表明我國在T/R收發模塊的功率、體積和靈敏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的突破。同時該雷達工作在探測距離更有優勢的X波段,並且具備對空搜索、多目標同時跟蹤並計算最重要的幾個目標的能力,以及對地/對海下視、電子對抗、地形迴避和氣象搜索等多種雷達工作模式和功能。
所以從該雷達的性能來說,雖然在綜合性能上和目前四代中重型機和五代機上安裝的孔徑更大的雷達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但是畢竟這是一款為梟龍這種輕型戰機研發的,所以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綜合考慮下,其能夠有不遜於五代機的探測距離已經能夠證明等梟龍BLOCK3正式量產裝備後,其在雷達性能方面的能力別說和南邊的蘇30MKI上安裝的20年前的祖克雷達相比勝出不少,就是和周邊國家大量裝備的陣風、F16等戰機上安裝的機載雷達相比在探測距離上也是有極大優勢存在的,畢竟梟龍戰機總師在回答BLOCK3版本的梟龍戰機的性能時,直接用“來買的國家很多,籤一個值一個”的話來讚賞梟龍BLOCK3的實力有多強。



魑魅涅槃


關於梟龍III、巴基斯坦的軍事裝備構成、巴基斯坦的軍事建設體系化發展,我都有專門的文章,有興趣可以到我頭條號查看《梟龍出擊(之一)——撐起印巴衝突的藍天》、《梟龍出擊(之二)——中國軍事科技為梟龍III插上翅膀》、《巴基斯坦為何對中國武器如此情有獨鍾?》、《中國“雷石系列滑翔制導炸彈”,讓梟龍武器庫威力更強大……》、《中國LINK-17戰術數據鏈讓巴基斯坦軍力倍增》。這些文章可以讓你非常系統的瞭解中巴之間在軍事裝備合作與聯合開發的諸多內容。

關於梟龍的第三個改進型,按照計劃最晚今年年底也該首飛了。

巴基斯坦的說法是JF-17 Block III項目,其改進的幅度之大,非常令成飛人頭疼。核心問題是JF-17平臺是輕型戰鬥機平臺,其自身空間有限,大幅度改動牽扯的問題太多,特別是改動機體結構,這對於一型已經相對成熟的飛行平臺,任何人都會是非常慎重的。

所以,在JF-17 Block III之前,出現了JF-17B串聯雙座艙設計的改進項目。該項目徹底重新設計了座艙,在飛機脊背部增加儲油倉,加大加寬垂尾安放更大的電子對抗與電子戰模塊,安裝新型傾斜式尾翼,加裝新式三軸線控飛行(FBW)系統組件,使用更大的機鼻容納重新設計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增大機體結構,在機體脊背位置新增內部燃料空間,並換裝測試大推力WS-13。

JF-17B項目實際上就是JF-17 Block III項目的前期鋪路石項目。即便如此,成飛在進行JF-17 BlockIII初步設計時,核心問題依然是機首座艙、機鼻的超重讓機體重心調整超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初步設計到總體設計階段就花費兩年半的時間。由此可見,JF-17 BlockIII的雷達系統、頭顯觀瞄系統、紅外探測系統都會出現在JF-17 Block III身上。特別是JF-17 Block III的雷達絕對不會時什麼精簡版的AESA體制雷達。

據說,JF-17 Block III其外形將會是類似F35那樣的“胖子”,其機首的座艙、機鼻與殲十10C極為相似,其機身將JF-17B的很多特點繼承下來,包括在機體脊背部增加的儲油倉和加大加寬的垂尾,以及新型傾斜式尾翼。

JF-17 Block III的雷達很有可能使用“三面陣”結構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KLJ-7A“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正面“大陣面”集成的T/R模塊應在1200個以上,每個側面“小陣面”也容納700個T/R模塊。因此,KLJ-7A“三面陣”相控陣雷達的發射功率、探測距離、搜索範圍、監視寬度都將是驚人的。特別是下視能力、雷達合成孔徑能力、對地成像目標搜索與跟蹤能力,以及抗雜波干擾能力,都將是單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無法比擬。

KLJ-7A“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大廣角”特性,將極大豐富戰機作戰的靈活性和戰場生存能力。

首先,“大廣角”讓飛機跟蹤、監視、鎖定目標的範圍更加寬泛,能夠讓先進的導彈獲得更大的鎖定立軸發射角度,並且,發射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攻擊空中目標時,其中繼引導寬度不在侷限於戰機正面的左右各60°夾角區域內,能夠實現戰機正面180°範圍內均可以實現中繼引導。

其次,“三面陣”的“大廣角”真正能讓戰機真正實現“邊打邊跑”戰術。空戰中的“穩盤”性能不再是纏鬥的制勝法寶。KLJ-7A“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側面“小陣面”始終能將戰機的身側情況“看得”一覽無餘,任何“並肩”繞飛的舉動都等同於自殺行為。

再次,“三面陣”的“大廣角”特性,讓己方戰機通過“側向”監視敵方目標,利用規劃的飛行路線,與敵方戰機形成“速度矢量重合”,在“多普勒效應”的作用下,己方在敵方戰機雷達上的信號會當做地面雜波被濾除掉,從而讓己方戰機在敵方戰機雷達上消失,如同被隱身、隱形一樣!

最後,通過空中多架戰機搭載的多部“大廣角”雷達進行編組,使其編隊化身“小型預警機”。利用相控陣雷達的電子戰與通信特性,由幾部“大廣角”雷達上的某幾個R/T組件作為通訊模塊使用,進行編隊空域間自動聯網、組網,實現在某一空域的廣域範圍內,對空、對地的共同探測與監視,指揮JF-17攻擊群進行精確打擊。


後面三個插圖為被人原創,如要引用請與本人聯繫。


殷切希望與你直面交流!最後祝各位身體健康!


理智悍虎


有多強?不強


就是要和平


據說與國產j10早期的雷達是同一型號


岡鈑曰穿


吹牛也是戰鬥力。

美國吹的F14雄貓戰鬥機強得不得了,還拍了電影。結果是最早退役的三代機,有不可迴避的缺陷。

所以多吹吹有好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要迷失自己就好。


樂水愚夫


足以彌補發動機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