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妈做的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苏晓历史说


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天下在好的美味佳肴,都比不上妈妈烧的饭菜好吃,这更多的可能代表着一种心境一种愿望,在经济困难物资短缺的年代,妈妈烧的饭菜一定是穷尽所有的食材和心思,烹制出超越儿女们想象的可口美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妈妈们有了更多的学习烹饪的渠道,经常调换菜品口味品种,集进所能的为全家尤其是不常回家的儿女们,精心烧制各种儿女曾经喜欢吃的饭菜,其实所谓饭菜吃出妈妈的味道,不一完全只是代表妈妈们烹制菜肴的手艺,妈妈烧的饭菜是代表一种心境,是母爱的具体表现和延续,是母亲与儿女们亲情沟通的桥樑和象征。


施大林67


说实话吗?哈哈,我怕挨打,嘿

小时候,穷,身处农村,妈妈做什么都觉得好吃,因为也没什么可吃的。

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做的土豆炖鸡架,软软的土豆块,裹着浓浓汤汁的鸡架子,肉虽少,但有滋味,尤其是那整锅香气四溢的味道,弥漫在屋子里,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越来越好了,妈妈饭菜的质量却没有改观。她最喜欢的就是炖,几乎所有的菜她都能炖,包括生菜。你跟她讲譬如茼蒿油菜之类的应该爆炒快出锅,她说太生不好吃,习惯了,没办法。

好在,我们姊妹几个都会做饭,回家时也不用妈妈动手,也会单独做出一个炖菜给她吃,还要谎称妈妈做的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逗她开心。

妈妈老了,牙也掉的只剩下几颗,吃东西更加依赖炖的东西了。上个星期妈妈过生日,我和姐姐不约而同的都买回来以炖菜为主的食材。

看着一桌子的炖菜,妈妈感慨的说,你们能这么孝顺,我也知足了。只是,妈妈不会做饭,小时候让你们受委屈了。

听到这里,眼角突然湿润了,看着妈妈斑白的头发,想哭。

好,就写到这吧。本来开头想用一个轻松的口吻来回答问题,写着写着,沉重了,呵呵,我知道,这是我们母子之间沉甸甸的爱。妈妈的饭菜地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永远处在我们子女心中最中间的那个位置,永远都是。



波罗的海1980


我父亲是江苏宜兴人,我母亲是广东中山人。因地域不同肯定不同,而母亲做菜总是按父亲的口味做。比如红烧肉糖醋肉絲之类江浙风味,有时母亲也做些稍带广味的菜肴自已解谗。比如清蒸盐海带鱼,海带汤之类的。足见母亲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因为物资匮乏的缘故,那些年月家家都难做无米之炊。所以能引起深刻记忆的菜肴很少。后来生活好过了,母亲却故去了。父亲因不善做饭胡乱应付,什么菜都是煮。我们成家后照顾他的时间较少,只好去看望他时买一大堆猪肉牛肉鸡鸭鹅鱼的罐头带去,有时也邦他炒几道菜改善生活,因年老牙不好多是豆腐之类的菜。因母亲去世给父亲打击很大,本来沉默寡言的父亲更是少语了。我们父子俩说话就象对客人说话一样客客气气。从未说过重言污话。逝者如斯,如今也只能在清明节在他坟头上絮叨几句了。

真正让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岳母的手艺了。我妻子是家中八姐妹的老大,我当然是大姐夫啰,正因为都是老大的缘故倍受岳家的抬爱。每次回家都象欢迎战斗英雄般的接待。我三女一男都是岳母和舅舅姨妹们带大的,提起要去外婆家孩子们那高兴样难以形容。岳家已有三个儿子因我的加入更增加了家庭的气氛。我们一起玩扑克说笑话其乐融融。岳父家的楼房因为临街,那年月是不闭门敞得大大的,路人可一览无遗。因此每当开饭十几个人围了满滿一桌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引来无数路人的注目。当听到我的孩子在叫外公外婆时。岳父岳母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同时也引起憐居的羡慕。我岳母做得一手好菜,味道其美,深受全家喜欢。每顿饭都是一扫而光连殘渣剩汤都不留。正因为手艺高我的舅子们姨妹们当然包括我老婆在内悄悄偷师学艺都得到了传承。对于我来说岳母每道莱都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是岳父一家弥补了丧母之痛给了我另外一个温暖的家。当岳父岳母先后去世时我都禁不住放声嚎哭禁不住自己,弟妹们也受感染一把抱着我放声痛哭起来,一直哽咽叫我徐哥徐哥而不是姐夫姨爹。如今,岳家家人每月会定时相聚争相拿出浑身本领各炒几个菜上桌,虽然我如今牙齿脱落无法品尝,但闻道熟悉的味道我难以控制心中的情绪不禁热泪盈眶。脑际又浮现出一个慈目善脸的老太太来。那就是我的妈,我深深敬爱的岳母大人。


徐徐升起438


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我妈妈做的韭菜汤,令我多少位朋友念念不忘。

很多年后老友重逢,经常被问,妈妈健康吗?好怀念她老人家做的韭菜汤,从来都吃不到那种味道呢!

我初中的时候,同学缘莫名超好,那时候的孩子实在,我放学回家,就经常有同学跟我一起回。

她们就有一定的机会沾我光喝到韭菜汤。哈哈。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鲜美啊!就是普通的锅灶普通的韭菜。

有个嘴馋的女同学,跟我回家了几十次,到家就要韭菜汤,直到韭菜过季。

真是,全班女同学都喜欢我妈妈。

前几天回家还跟妈妈讲起这话题,妈妈笑说那时候食材缺乏,吃点什么东西就觉得好吃。

不是的不是的,分明只有我妈妈做的好吃呀。

追溯到更小的时候,总是坐在厨房门口看妈妈烙煎饼,一边吃热乎的煎饼一边看鏊子下面的柴火,妈妈会单独给我做一张带鸡蛋的煎饼,把鸡蛋液加盐倒在煎饼上摊开,熟后卷起来。

大概是家常版的煎饼果子雏形吧。

真好吃啊!

很多年没烙煎饼了。

这大半夜的一说好想吃。

要不要买个电鏊子回家讹人啊?



霜晨月修行录


妈妈做的菜是天下最好吃的菜。妈妈七十岁了,现在住在县城。我是七年代初期出生,当时社会条件很差,物资匮乏,我生活在农村,在生产小队时,一年父母挣几个工分,到年终分一小袋小麦,几筐头山药,还有少的可怜的小米儿,这就是我们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口粮。父母出工回来,做点粥,父母吃红薯面饼,我们兄弟三和奶奶吃白面的饼。过年时,全家人才能吃顿白面饺子。后来分产到户,家中养羊、猪、鸡、鹅,菜园里种白菜、萝卜、南瓜、豆角儿与土豆儿。母亲穷怕了,把土豆、豆腐、白菜、豆角、粉条炖一起,叫杂烩菜,除了盐以外根本不放其他调料。后来我参加工作了,从县里到市里,进过很多大饭店、大酒店,吃过知名厨师做的饭。总感觉没有吃妈妈做的杂烩菜吃的痛快。有段时间不吃了,就非常想念,还特意回家去吃。遇到不顺心的事,吃一顿妈妈做的杂烩菜,感觉心情一下子放松,所有事情就释然。其实有种菜叫妈妈做的菜,有种味道叫妈妈做的菜的味道。世上没有那种菜可以跟它比拟。






五月冰河


妈妈做的菜在你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在我的脑海记忆里,妈妈做的菜是模糊的,我没有记忆深刻的菜存在,可能跟我妈的厨艺并不算惊艳有关吧!

记得小时候上学,每到开学前一天,别人的妈妈都会给孩子包饺子吃,好像人家都很重视,但是我从来没吃到过妈妈包的开学前一天的饺子。说实话心里是有点失落的,记得上小学,有一次邻居对我妈说,明天孩子开学你包啥馅的饺子啊!我妈说,包什么包那么麻烦,想吃的时候再包吧!这句话倒是记到了现在。后来毕业工作了,每次休息回家,我爸说,孩子回来了做几个菜包饺子吃吧今天,我妈也总是说热热吃就行了整那些没用的,回来就回来吧。



可能是从小的饺子情结吧。长大以后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饺子,就好像饺子对于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一样。


现在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女儿,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让女儿感受到自己是爱她的,我妈可能由于性格的原因,也不太会表达,所以说实话妈妈做的菜其实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深刻的,是情感上的,不是味蕾上的。


韶华莫负流年


我爱我妈妈,妈妈做的菜当然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没有人可以取代。

妈妈是个讲究人,超级爱干净。打我记事起,就深深受妈妈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自组家庭后,一些生活习惯都在模仿妈妈。

我的家乡在长江沿岸的一个小城市,由于地理条件优越,从小吃的最多的就是鱼。尤其爱吃妈妈做的汆鱼汤。选用新鲜的草鱼鱼身部分,切成大块,拌入淀粉,撒上葱姜蒜料酒和盐,拌匀腌制十几分钟。冷水下锅,煮沸下入鱼块,待鱼块变色后再煮2 3分钟即可关火,加入少许盐和猪油,出锅后撒上葱花,香喷喷的鱼汤就好了。现在每逢节假日回家,妈妈都会做这道菜,以至于我不爱吃鱼的老公都爱上了,哈哈。

我们家乡有种传统美食—米粑粑,也是妈妈的拿手活。当地有个传言,做米粑粑主要是为了祭祀灶王爷,传说灶王爷在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都要见玉皇大帝报告下面情况。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大家都要做米粑粑送给灶王爷。所以小时候这个时间都会吃米粑粑。但如今只要我和老公回家,妈妈都会提前做很多让我们带走。(老公是外地人,吃了我妈做的东西直接就爱上了,每年春节,端午和中秋妈妈都会做几十个粑粑给我们)

米粑粑的做法很简单,先将稻米磨成的米粉倒入锅中翻炒、加水把炒熟的粉糊捏成团、填入馅揉成饼再用模具压花……粑粑馅有很多种,有咸菜肉馅的、红豆馅的、芝麻馅的。做好的粑粑直接放冷冻保存,吃的时候提前拿出来解冻,然后用油煎着吃,也可以直接蒸熟就行。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难忘最想念的就是妈妈的味道了吧……快到端午了,希望每个在外的孩子都能尝到妈妈的味道。






日暮夜篱


妈妈做的饭,在外人看来,应该款式什么的太古老了,味道一定不咋的,不过我们家姐弟从小吃到大,还是觉得非常怀念。

妈妈做菜喜欢放糖,炒芹菜会放肉丝笋丝香干丝做配料,放点盐放点糖,我们家人都喜欢吃。还有花鲢鱼,我们这边人叫它糖鱼,调料也少不了糖,别的妈妈做的好像都没我妈做的入味。其他豆制品类的菜妈妈做的也比较好吃。

妈妈做的面食很不错哦,馒头做的特别松软,爸爸都不喜欢外面买的馒头。妈妈做的手擀面在亲戚中比较有名,我表哥老说我妈的面条好吃。我们这边手擀面都有一碗浇头,妈妈一般在浇头里放些炒松脆的虾皮,浇到面里,别提多香了。还有我们这边才有的麦虾汤,我和弟弟最爱了,妈妈配料喜欢放芋艿,汤滑滑的,能多吃一碗。

妈妈做菜不能学习接受新事物。爸妈一点辣也不能吃,我做了水煮肉片酸菜鱼之类的,妈妈会说我把她厨房弄得都是味道,而且我做的菜一口也不肯尝。妈妈口味也偏重,老是偏咸,爸爸最近查出来血糖高,妈妈最近才在做菜习惯上有所改变。

妈妈做的菜,不管技术好不好,都已经是一种情结了。出门在外的时候,会非常想念妈妈的某一道菜,实际吃的时候又会说妈妈太咸了、妈妈放点蛋丝就好了之类的。

这个过程,应该就是种家的味道吧。


淡然128109660


妈妈做的菜做好吃的是摊的鸡蛋饼,我47岁了,妈妈几年前不在了。她做的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不好吃,妈妈爱做咸,她的每道菜放的盐都多,我现在才理解:是因为爸爸爱吃咸的,再就是怕菜不够吃。那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四个,全村倒数的贫困户,我的回忆里,每次放学回家,妈妈总是在门口的材灶里埋着头,满屋都是烟,我在门口等着饭熟…,蒸的茄子,上面放自己做的大酱,蒸的萝卜条,上面放一个自己鸡下的蛋,蒸的南瓜,红薯,锅底下在煮豆子饭。我都不记得滋味了……,只记得情景。妈妈有气管炎的毛病,只要犯了,一边咳嗦,一边做饭,脸涨的通红。我爱妈妈,每当此时我都会给她捶背,好减轻痛苦。如今她做的饭我再也吃不到了,只有记忆里的饭菜,在老家的老屋里萦绕。我现在还爱吃蒸的东西,虽然原来我是强烈抗拒过,我想这就是妈妈留给我的吧……可能跑题了,在这个初夏的中午,我想起了这些,陌生人你看到会有何感想?


理想生活与实现


我妈做的一道菜,在我心目中那是无与伦比。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要挨骂,作业不好好写,活不好好干。甚至还要和弟弟妹妹吵架,所以经常被批评。

不过,每次收假走的时候,我妈经常给我包饺子。西红柿鸡蛋馅,白菜萝卜馅,豆腐粉条馅,至今记忆犹新。

以至于后来每次放假回家,到收假的时候,老妈都会包饺子。慢慢的,这个事情成了一个习惯,成了够不着的思念。

我觉得妈妈包的饺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