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結婚一定要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其他的都是次要。

01


前日,因為樓下住戶修整陽臺窗戶,裝修工人需從我家陽臺順繩子下去;

樓下阿姨客客氣氣地上樓表示感謝和歉意,故此我有機會和她聊聊天。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位阿姨,初識便知這是位普普通通、本本分分的人,在臉上也並未留下太多歲月的印跡。

我想,這就是廣大勞苦大眾中最普通的一員吧。

和其他陌生人的聊天模式相似,我們談談工作,彼此詢問了家庭情況。

方得知,這位阿姨和丈夫有個兒子,在山東讀完技校便留在當地工作,男孩性格穩重且很懂事,每個月還給父母打些錢貼補家用。

我詢問她兒子一年能回家幾次,這也是我這個同父母不在一個城市生活的子女非常關心的問題。

從阿姨口中得知,兒子每年也就過年才回來,一個原因是有時節假日也需要加班,另一個原因是她和丈夫總吵架,兒子也不願意回來;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母親也深知兒子的想法,所以平時也不期盼兒子回家,不想給兒子留下太多的心理陰影。

藉著這個話題,阿姨又說丈夫總喝酒,一喝酒就又吵又鬧,左鄰右舍都知道,過了一輩子,打了一輩子,話說不上三句就吵架,生病的時候疼得難受,也只能自己去看病,從來指望不上丈夫。

現在把兒子撫養長大了,也不想那麼多了,就這麼湊合著過吧。

從阿姨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一個普通女人對自己二十多年不幸婚姻的順從和無奈。

阿姨還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說:“結婚一定要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其他的都是次要。”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阿姨的這句話瞬間勾出了長期以來藏在我心中的對於婚姻的些許遐想。

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問過我會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按照“標準答案”,我似乎應該回答關於他的長相、學識、家境、工作等的要求;

但我卻會大跌眼鏡地說:希望他是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

除此之外,我對那些所謂的“硬件條件”真的沒有太多期盼。

與其找一個英俊帥氣、高學歷、家境較好的頤指氣使、自帶光環、恨不得所有人都應該仰慕他的人,我更傾向於同一個長相尚且一般、談吐得體、略善交際、處於同頻道的人相伴一生。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02


人終究是感情動物;

建立家庭不僅僅是尋求一個可以依靠的臂彎和一個遮風擋雨的港灣,更是尋求情感認同,期望在彼此交流中獲得認同感和心靈的歸屬感。

更何況女人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動物,與男人相比,女人更希望通過語言交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藉此尋求幫助、獲取安慰。

曾看過一句話: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那個和你笑點相同的人。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細想想,兩個完全陌生的人,近三十年不同生活方式和閱歷所產生的對於處世標準、行事風格及對快樂生活理解的差異,必然會造成兩個人在溝通上存在分歧。

我經常和朋友說一句話:我們與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三十年的父母尚且存在分歧,何況一個三十年未曾謀面的人?

所以我一直認為要找到一個談得來的人非常不容易,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始終認為談得來才是兩個人感情的基礎。

當然,不可否認,談得來確實是受個人閱歷、學歷、身份地位或者原生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但這些因素絕不是尋找一生伴侶的決定因素,而是界定是否談得來的參考因素。

我曾見過兩個學歷差異較大的同齡人談得來,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性格秉性的相似以及三觀的吻合才是他們談得來的基礎。

因為談得來,才會有相同的情感體驗,在交流時才會引起情感共鳴,進而產生一種莫名而強烈的趨同心理。

即因為我們相似就應該走得更近的潛意識思想,這種思想又支配著彼此越走越近。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03


知冷知熱也一定是建立在談得來、同頻道的基礎上。

比如你喜歡朋友聚會,而他卻拒絕熱鬧;

你覺得週末出去轉轉放鬆心情更好,而他卻偏偏喜歡宅在家中;

你認為孩子應該自己撫養,他卻認為孩子就應該由女方父母來撫養……

或許有些事情確實可以選取折中方案,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無傷感情。

但有些事情,卻註定兩難。

找個談得來且知冷知熱的人有多重要

有人會說,如果足夠愛,有什麼問題是不能夠協商解決的,是不能夠向愛妥協的呢?

但如果兩個本來就處於不同頻道的人,非要為了愛而改變各自軌跡,相信日子久了,終會彼此生疏,越來越認不出自己和對方的模樣了吧。

或許兩個人會因為愛而漸漸求同存異,如若初識時兩個人便心有靈犀,豈不為日後相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豈不美哉?

仿如汪洋大海中兩條航向相同的船隻雖會因外力影響而暫時分離,但終會駛入同一港灣。

而本來就處於不同軌道的船隻,想要憑藉外力,或者自身選擇的改變使得航向趨同,恐怕會很難,也會冒著駛過兩條直線的交叉點後卻又漸行漸遠的風險吧。

作者簡介:呂多米,不甘平凡的美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