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摘17

【1】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写道:“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你生活的主人,是自己,不是别人。你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坚守什么。当你在意别人评价的时候,你最大的对手,其实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自己的想法。只有实力与眼界,才让你更能把握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精神的自由与笃定,而不轻易被别人的评价,风吹雨打去。

.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也不要总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这是一生修行,且行且悟。​

——墨华不冷

【2】

从小至今,不知道什么原因,身边总是有一些抑郁症或者潜在抑郁症人群,他们要么弱小无助,要么孤苦伶仃,要么一身伤痕。

见到这样的人,哪怕是只见了一秒的陌生人,我也总是忍不住心疼,总是想帮他们开导人生,总是想做一盏他们世界内明亮的灯塔,总是为他们牺牲了很多,总是想让他们温暖起来,总是想让他们自信,总是想让他们开心。

但是,他们敏感而自卑,不自信又脾气怪异,容易生气,容易因为一件莫须有的事情而忘掉我之前所有的付出。

要让他们开心,得付出比对别人更多的努力,得承受他们的痛苦,得把时间给他们,得把我变成一个外向而温暖的人,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表情,一句话让他们不开心。

和他们相处,我明白了一个事情,要治愈他们,得把他们身上的刀拔出来,然后捅在我身上,而且我还不能表现出痛的样子。

但是,我凭什么?

他们的苦难又不是我造成的,我不是医生,更不是天使,我凭什么一直去用我的生命去治愈一群不想好起来的人?

我也是活生生的人,我凭什么要把我的大好人生浪费在这些人身上?

明明自己也一身黑暗,却妄图成全别人,这本身就是笑话。

2020年以后,远离这些人。

【3】

不寻求其他人的认可,赞同,批准 这不是冷血无情,缺心眼,盲目自大吗?死得很快。而且你还不需要寻求你父母的认可、赞同、批准?

其实这个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他人的反馈,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有的人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有些人通过人生的磨砺和阅读以及深入自省,才能逐渐进入新的阶段,即不以他人的评价和认可作为自己的行事标准,只追随自己的内心。

但是第一阶段是必经之路,如果跳过第一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直接我行我素,确实会像你说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我需要父母认同赞可跟我尊重父母意愿感情是两回事,随着经历的丰富完善,活出自己的生活,父母的认同赞可并不是我做事的必要条件。但这跟我对他们有感情,大事上愿意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是两回事。成年人了,做任何事还要跟家长汇报批准?怎么担起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责任。

我就问你,你不需要你父母的认可?扯一堆没用的?

不需要啊…你为什么还要问…一开始我不就说了气场强大不需要…然后你非说我对父母没感情,那我告诉你需要认可跟尊重他们的意见是两回事,小事不重要,他们这么想就顺着他们好了;人生大事自己做主…能说服父母就努力说服,说服不了也没办法…还是自己开心比较重要…当然,经济独立是这一切的基本条件。

【4】

我也曾经自卑,那是一段非常严重的自我否定的时光。说实话,日子很难熬,什么都不敢做,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好。朋友也非常气愤地指责我,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胆小怕事,一无是处。

那之后,我幡然醒悟,告诉她以及我身边的亲友,请你们不要否定我,我需要肯定和鼓励。孔子还说因材施教呢,我现在的状况,就需要你们变着法子夸我,哪怕我确实做的不够好。

后来,在他们的鼓励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变得自信多了。现在,遇到问题我也开始学着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5】

我最痛恨这种强盗逻辑。一个女学生被变态教师性侵犯,就会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教育学生也有这种逻辑,同学之间发生争执甚至暴力,不管对错,先各打五十大板。孩子被别人孤立和歧视,又会说“怎么就针对你一个,肯定有你的问题。”这种做法会让多少孩子失去自信,失去积极性,该据理力争的时候你却告诉他从自身找原因。这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被世界孤立的时候,自己也会在心灵设一道墙,孤立全世界。

总是从自身找原因,会让多少人从此失去锋芒,变得泯然众人,失去自信。造成的结果就是做事情顾头顾尾,害怕出错。当你总是把错误怪罪在自己身上时,你反而更加难以进步和突破自己,因为有些错误根本不是你的原因,是别人或者环境的问题。有时候不去顾虑那么多,一根筋地干下去,反而更容易成功。不是事情太难,是你把自己看得太低。强者不是自己从不犯错,而是他敢于挑战对错的定义,他认为对的事情绝不低头,让别人做出退让。

孩子,其实你没有错,有时候理直气壮一些没什么不好的,你不用总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你要让环境为你而改变。

【6】

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的痛苦或者职业、情感停滞不前是因为不够主动而造成的。

因为不主动,所以宁愿选择等待命运安排或贵人相助。如果现状不满意,言语中就会流露出:我就这样了 、 我做不到、我没那么好运气等等消极情绪。

其实好工作是要靠自己主动争取的,好的姻缘也是要自己主动积极创造条件的。命由己造,福自我求。这并非是口号,而是一种非常积极入世的观念。如果看过《了凡四训》的人一定能对命运与现实的关系有一种透彻的理解,用积极、主动、创造来代替 消极、被动、宿命。

羡慕别人漂亮,你也可以学习穿衣打扮保养化妆,羡慕别人学识渊博,你也可以读书写字充电学习,羡慕别人挣大钱,你可否把打游戏、无聊发呆刷剧的时间用来掌握某项技能,研究一种商业模式?想要甜蜜恋爱,可否积极主动让身边人帮助介绍,寻找一些靠谱的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而不是自闭不出门还怪圈子太小......

【7】

为什么别人总不把你当回事呢?

第一你太好说话了,有求必应。

第二你心太软,不懂得拒绝。

第三你太重感情,总是委屈自己。所以学会拒绝,你才能活得不纠结

【8】

有些人的内心里面满满的原始感受。

当你在看到一个人发出来了一看就不成立的消息的时候,你只需要点出来就可以了,改不改怎么改那是他的事情,而你用愤怒怨恨的情绪去驱动你自己的语言,说出一些更加无奈的话的时候,只能衬托出你自己的低层次。

这是因为:

1.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和他本身的经历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固定的模式基本上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形成了,后面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这种固定模式的验证;

2. 所以你如果看到某个成年人说出了明显不合逻辑的看法的时候,你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来他之前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3.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发现要改变那种固定模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如果你是用更加愤怒的感受来说一些更加让人愤怒的话,那你本身的固定模式就要提高;

愿这个世界多一些对自己的理解包容,而不是对别人的狭隘计较。

【9】

父母在和孩子互动时,必须遵守多听少批评的原则,才能让孩子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也就是不必担心说错了会被责备,也不必顾忌说得不好了会被批评。

当子女自幼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时,到了青少年时期也才能持续和父母有良好的心理沟通。

【10】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

愚昧无知而不自知者;

贪婪自私颠倒黑白者;

盲目跟风没有主见者;

人云亦云搬弄是非者…

更可怕的是:你被这样的人道德绑架!

【11】

做事是你的原则,碎嘴是他人的权利,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12】

孩子如何发展出延迟满足能力?

这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及时的回应满足孩子。

孩子对获得回应充满信心,自然能够在条件暂时无法满足自己的时候,不着急,不生气,能够接受生活中不如意。

从出生就被及时满足的孩子,大概到1岁,就变得很好商量,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孩子,孩子也不会撒泼。——李雪

【13】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人要想活得自由和幸福,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学会爱自己才是真自爱。

【14】

当你有了观点的时候,你就有了敌人;

你懂的多了,懂你的人就少了。

不要和你价值观相差甚远的人辩论,

他永远不可能理解你。

【15】

成年人所谓的面子一点都不值钱

被人拒绝、退单、否定,不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么你们彼此价值观不一致,要么人家占时无需求,要么人家没这个想法。

他人拒绝你,不管是直接拒绝,还是委婉动听的拒绝,或者给你太多冷面拒绝,都不是针对你本人,都是针对一件事。

有的人体谅你自尊心,有的人不想伤你,有的人不想得罪谁。面对拒绝,面子并不重要。没有强悍的心,怎么对抗这个人世间。

没脸没皮不害臊又不是贬义词,成功者都是:脸皮厚、不怕被拒绝、也不怕失败、更不怕被否定。东边不亮西边亮,没必要纠结被人家拒绝,就是看不起你云云。

玻璃心不适合去做任何事。人家压根没那么想。做生意就的皮厚、胆大。做人就的无条件自信。

全世界否定我又如何,我在我自己的世界:永远劳资最牛逼,劳资就是比你强,劳资就是霸道不鸟你咋地,你咬我啊。

【16】

社会牛人的四大特征:

1、脸皮厚。

在不触犯法律底线的情况下,厚到不要脸,无脸的人才能赚大钱。看看那些明星、富豪们的成功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

2、特自信。

习惯性冒充成功人士,将自己哪再小的成就都会扩大化。口袋揣着10块钱,都自信能干100万的大事。处境再难,气势都不能差。

3、心很硬。

说要怎么干就怎么干,态度坚决。为了把事情办成,见人能点头哈腰。但为了清除风险、障碍,权谋伎俩样样精通应用。

4、敢争抢。

为了使自己强大,敢于争取机会,抢占资源,甚至敢于掠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被道德条框所约束,不会被传统模式束缚。

【结语】:社会上挨饿挨穷的从来都是胆小怕事的,人的潜力和价值不是靠隐晦,而是要积极大胆去表现、去发挥。不发光不闪亮,谁又会知道你是个人才,是块金子呢?

【17】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表现出受伦理、道德或社会质疑的行为。人格心理学家将亚临床人群的这类行为特点归为“暗黑特征”(dark traits)。

先前莫滕·莫斯哈根(Morten Moshagen)及其同事就人类的黑暗人格潜质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人类的黑暗人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这些:

1.利己主义。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过分关注自身乐趣或优势。

2.马基雅维利主义。操纵,冷酷的影响,以及战略性算计的导向。

3.道德脱离。对世界的一种普遍认知导向,以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推脱。

4.自恋。一种强烈消耗以加强自我巩固的动机。

5.心理权利。一种稳定而普遍的感觉,认为自己应得更多并且有权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权利。

6.精神病态(Psychopathy)。无法产生正面影响,冷酷,自我克制并且冲动。

7.施虐。有意造成他人生理、性或心理的痛苦,以宣示自己的权力和支配地位,或获得快感。

8.自利。追求社会价值体系认可的利益,包括物质、社会地位、人际认可、学术或职业成就以及幸福。

9.怀恨。一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偏好,但这种偏好同样也会对自己带来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社会性的、财务上的、生理上的,或者是一种不便。

这类人习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性格极端,多次呈现出边缘性行为。

这些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及其的极端,性格扭曲,和他们相处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