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上火”這個詞,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聽說過,比如:

“少吃點辣,小心上火!”

“橘子別多吃,這東西上火!”

“羊肉雖然大補,但要少吃,容易上火!”

但上火到底是什麼意思,卻很少有人能夠說的出來。

因此有人就懷疑,“上火”是不是個偽概念?是不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的一場騙局?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謠言一:“上火”是中醫術語——這是個誤會

首先,現代醫學(俗稱的西醫)裡確實沒有“上火”的概念。所以很多人認為,“上火”必然是中醫帶來的名詞,玄乎其玄,神乎其神,飄飄渺渺,感覺常常在你身邊卻又捉摸不透,是“中醫的風格”。

但如果你有機會去翻翻中醫所有的現代教材、古代典籍,“上火”這個名詞也極其罕見,更沒有它的釋義。因此,它其實也不是中醫的專業術語

那麼,上火究竟是什麼?

上火,準確地說應該算一個民間俗語,它是多年來中國老百姓對於一類疾病、症狀的概括。這類疾病基本涵蓋了頭面部、五官部位的發熱、紅腫、出血、疼痛、乾澀等的一切病症,包括牙齦出血、牙痛、口腔潰瘍、口角生瘡、咽喉幹痛、眼睛乾澀、眼睛紅、舌尖紅、舌痛等等。有時也會包括一些便秘、肛門灼熱感、小便黃赤等其他部位症狀。

所以,“上火”如果非要說和中醫有什麼關係的話,其實是由中醫證候中“胃火熾盛”、“肝火熾盛”、“心火亢盛”、“肺熱熾盛”等證的民間簡化版,屬於中醫熱證(火證)範疇<strong>,以機體功能亢進為主要表現,表現出“熱、動、燥”的特徵。

為什麼吃辣椒會上火?

因為辣椒素會刺激神經產生一系列反應,擴張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導致血漿外滲,引發局部腫脹,是一種“功能亢進”的表現。

為什麼民間會把這一類病症統一概括為“上火”呢?

確實,在我們過去的文化和民俗中,是沒有引進現代醫學和現代技術的,所以,中醫就是那時候的最主要的醫學。

民間詞彙和中醫術語相同的地方在於,它們都是來自對人體的變化與大自然的現象的之間的聯繫的一種觀察和總結。除了熱證之外,溼證是一種重著、黏滯的感覺,寒證是像掉到冰窟窿裡的感覺,非常形象。

老百姓一來喜歡總結得病的規律,二來也沒有看過多少本醫書,但也都看過病,瞭解一些中醫術語,於是把自己能感受到的頭面部發熱、疼痛、火辣辣的感覺,結合自己瞭解的醫學常識,統一稱作“上火”,就像有一種火從身體裡往上衝、往外冒的感覺。

全世界只有中國人上火嗎?

很有人說,你跟外國人說上火,人家聽不懂。但是,你如果把上火翻譯成頭面部某器官功能亢進的一類疾病,再解釋一下,感覺就像有一種火從身體裡往上衝、往外冒,人家會聽不懂嗎?全世界的感受是一樣的,只是解釋和描述不同罷了。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上火的感覺

謠言二:上火的說法並不科學,應當拋棄——並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曾經有過反中醫史的“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也就是知識網紅羅胖,曾在節目中大張旗鼓地反中醫。但是後來,他不怎麼反了,這是為啥呢?

因為他視角更多元化了。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羅胖早期《羅輯思維》節目

後來,還是在“羅輯思維”節目裡,他又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醫生常遇到來看口腔潰瘍的患者。現代醫學的常識是,輕度的口腔潰瘍,往往不用治療,一週左右就會自愈。但如果醫生這麼跟病人說,有些病人就難免會覺得醫生不負責任——我來都來了,你幹嘛不給我開藥?

於是醫生只能給病人解釋說,你這就是上火了,沒事,多喝點水就行。病人一聽,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以下是他的原話:

很多人都講“上火”不科學,但是你如果是那位醫生,面對病人這種情況,有更好的解釋嗎?

一個不是“科學”,但讓各自都滿意、安心的答案,一定是不好的嗎?

我們到底是更需要堅決地捍衛科學,還是要為他人的難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呢?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是你會怎麼選?

像“上火”這樣,乍一聽都像中醫術語,但中醫學術界卻並不經常使用,或者意義並不相同的民間俗語還有很多,你肯定也都聽過,比如:

宮寒——是胞宮虛寒和寒凝胞宮證的民間簡化版。泛指一些因寒加重,遇熱緩解的痛經、月經推遲、閉經,也常作為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腎虛——是腎陰虛、腎陽虛、肝腎虧虛、腎氣不足證等的簡化版。但民間的腎虛大多是委婉特指成年男性性功能障礙,與中醫本義的腎虛不同。

氣虛/脾虛——民間使用“某虛”的名詞很多,但多是看到一個症狀就片面地概括為“某虛”,並不嚴謹。比如經常有病人問醫生,我消化不太好,是不是脾虛啊?但其實,中醫判斷疾病和證候,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單看某一個症狀是不是脾虛,其實是比較片面和武斷的。

所以,“上火”、“宮寒”、“腎虛”這些雖與中醫術語有出入,但民間用之自有其道理,

是拉近醫患關係的有效橋樑,是除了分子、原子、細胞之外另一種解釋世界的方式,這個解釋不一定絕對“正確”、全面,卻讓中國人相對容易理解。

好的醫生應該能理解老百姓的理解,對於不全面的地方,加以引導和解釋,告知他們更全面的理解方法,但不要認為他們就是錯的。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患者對疾病的理解,離不開醫生的引導

謠言三:“上火”=炎症——不完全準確

既然“上火”有對應的中醫名詞,那有沒有對應的現代醫學名詞呢?也有。

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結膜炎、口腔潰瘍、唇炎、口角炎、咽炎、感冒,以及多種頭面部的病毒、細菌感染,這些疾病都類似於“上火”。而這一類疾病現代醫學也總結了四個特點:紅、腫、熱、痛——這也通俗意義上“炎症”的發病特點。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發炎

那我們可以說,“上火”=炎症嗎?

炎症,英文名inflammation,民間俗稱發炎,是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主要表現就是紅、腫、熱、痛,以及一些功能性障礙。

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現代醫學雖然不承認“上火”,卻是有“炎症”一詞的,民間叫做“發炎”,而“發炎”的“炎”字,裡面竟然有兩個“火”。

“炎”字的本義,是火苗升騰向上的樣子。最初把inflammation翻譯成炎症的譯者,一定也是觀察到這種生理變化和自然現象兩者之間的某種“相似性”。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火曰炎上

但是,病理學裡炎症原因分為兩種:

一種是受到了外界刺激,如生物因素病毒、細菌,這種炎症才稱為感染;

或者物理因素如高溫、低溫、電擊、機械性創傷;

或者化學因素如強酸強鹼,或者壞死組織的病理產物如尿素等;

或者一些壞死的組織,也是炎症的致病因素。


另一種是由於自身免疫反應異常,引起的過度免疫反應,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

所以,你可以發現,只有外源性因素導致的炎症,尤其是細菌或者病毒感染,而且是頭面部、五官科的感染,才與“上火”有交集

而我們如果碰到了電擊或者外傷,或者由於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的炎症,比如過敏性鼻炎的打噴嚏、流鼻涕,以及蕁麻疹的瘙癢,或者平時我們說的肝炎或胃炎等,

我們是不會叫做“上火”的

所以,從這點上說,“上火”、“發炎”都是老百姓對於一種能觀察到的熱性疾病的概括,也是類似於“病菌感染”的意思,但都與現代醫學上的“炎症”意義不完全相同。

謠言四:上火等同於所有感覺不舒服——範圍擴大

很多人攻擊中醫,說你們把一切不舒服都叫“上火”,看了上面對於炎症的解釋你就知道,這是範圍的擴大。

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分為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八綱。上火既然類似於中醫的熱證,那麼就只有那些感受熱邪,或臟腑陽氣亢盛,或者陰虛陽亢,導致機體功能亢進,表現出“熱、動、燥”為特徵的證候,才有可能表現為“上火”。

反之,那些感受寒邪,導致機體功能受到制約或者衰退,表現出“寒、靜、溼”特點的,為寒證,基本上不會表現為上火。

沒有人說:我今天感冒了,覺得好冷,不想動,也不想喝水,所以我上火了。——這是個病句。

只有人說:我今天感冒了,感覺嗓子好疼,眼睛疼,鼻子幹,感覺上火了。——這是病人和醫生都能理解的。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寒和熱

謠言五:“祛火”喝涼茶就管用——這是需要中醫介入判斷的部分

經常有病人來,進門第一句就說:醫生,我上火了,給我開點瀉火的藥吧。

或者問:我上火了,能吃冰棍嗎?能喝涼茶嗎?

專業的中醫不會只瞭解你上火了就完事了的,還得詢問你到底是怎麼上火了,哪個位置上火了,有什麼症狀,因為不同的位置、症狀,上火的種類是不一樣的。

上火的幾種類型:

1、 胃火熾盛:

多因過食辛辣、燥烈刺激之品,如羊肉、辣椒等,或因情志不遂(心情不好)導致的肝火犯胃。

表現:口臭、牙齦腫痛潰爛、牙齦出血、便秘、小便短黃、舌紅苔黃等。

2、 肝火熾盛:

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肝火旺”,也常常由於情志不遂引起,肝鬱化火,或由其他髒火熱累及所致。

表現:頭暈、頭脹、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易怒、耳鳴、耳聾

、失眠多夢,甚至有吐血、衄血(流鼻血),小便短黃、便秘,舌紅苔黃等。

3、 心火亢盛

多因情志抑鬱,氣鬱化火,或者過食辛辣刺激、溫補之品,久蘊化火,內熾於心所致。

表現:口渴、心煩失眠、口舌生瘡、潰爛疼痛,面紅,小便短赤,灼熱澀痛,或吐血,衄血舌尖紅絳(紅或者深紅),苔黃等。

4、肺熱熾盛

多因外感風熱,熱邪入裡,或風寒之邪入裡化熱,也就是由於感冒所致

表現:口渴、咳嗽、氣粗而喘、鼻息灼熱、咽喉紅腫疼痛、小便短黃、便秘、舌紅苔黃等。

5、腎虛陰虧,虛熱內生

多因先天不足,或者虛勞久病,或溫熱病後期,或房事太過,或過服溫燥食品或藥品。

表現:眩暈耳鳴,口乾咽燥,兩顴骨潮紅,小便短黃,舌紅少津,少苔或者無苔。腎火的主要表現多以全身症狀和生殖系統為主,頭面部症狀其實較少,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上火。

除了頭面部表現之外,醫生還會根據全身症狀以及脈象綜合判斷。有時患者可能同時患有多種上火的類型,比如肺胃熱盛證,就是肺火和胃火都有。

不同上火類型的常用藥品:

  • 黃連上清丸,瀉肺胃之火;
  • 牛黃清心丸,清心火;
  • 黃連清胃丸,清胃火;
  • 龍膽瀉肝丸,瀉肝膽之火;
  • 藍芩口服液,瀉肺胃之火。

(以上藥品請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廣東地區因常年炎熱,有喝涼茶的習慣,但涼茶的配方各不相同,但都以清熱瀉火的藥材為主。如加多寶和王老吉的配方中,菊花清肝火和肺火,金銀花清心、胃、肺三經之火,夏枯草清肝膽之火等

闢謠 |“上火”到底是不是幾千年來的一場騙局?

廣東涼茶

所以,“上火”並非只有一種,治法也都不相同,如果自身覺得有上火症狀,隨便拿一種瀉火藥,或者用寒涼之品敗火,不僅不一定對症,反而還可能引發別的疾病。

總結——上火併非騙局,不用譁眾取寵

綜上所述,“上火”是一種老百姓對於疾病的形象化認識,當然不能說它就是嚴謹的醫學名詞,但卻是人們對於身體變化和自然環境的一種關聯性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從宏觀角度來講的 ,與現代醫學的微觀視角不同,但也不完全等同於中醫的解釋。

作為醫療工作者,要理解老百姓的這種理解,從正確的方向去引導他們瞭解自己的身體變化,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拋棄它,這不是一名醫生應有的醫患交流方式。同時,也要向一些“偽科普”說“不”,把“上火”當做騙局,和把“上火”當作噱頭賣產品的,根本就是同一種人。


1、《中醫診斷學》王農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病理學》鮮于麗、葉鋒,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3、《科普的戰場在哪裡?》羅振宇,“得到”App羅輯思維第77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