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需要推廣分餐制嗎?

wang2019


應該是適合推廣分餐制的,

因為分餐制,又幹淨,又不浪費,很好

那麼也有很多人肯定是不習慣的,首先中國是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在過去的歷史中,中國人都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很少甚至沒有分餐的習慣,也沒有用公筷,公勺的習慣,再一個分餐制是很麻煩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時間和耐心,現代中國上班族壓力大,時間少,需要拼命工作才能緩解壓力,更別說有時間做飯了,也更別說分餐了,


豫K浪子


根據個人觀點,中國提倡推廣分餐制迫在眉睫。不過理論上來說這會很難,畢竟飲食習慣是千百年歷史文化的象徵和沉澱。

不過理論歸理論,絲毫不妨礙我積極的倡導和推廣。之所以分餐制我特別倡導,因為我本人有過國外工作經歷,期間參與和體驗過很多分餐制的宴請。有一次記得是參加一位外國友人的婚宴邀請,當時給我的震撼還是不小的。其他的都是題外話暫時不涉及,我就說下就餐的儀式讓我至今都覺得比較科學和符合人性。

當時我們是採用的自助餐就餐的,每個人可以按需按量拿取,菜品琳琅滿目擺在足有幾十米長的自助餐檯上,有葷有素,有甜食水果,有海鮮飲品等等煩不勝舉。取餐的客人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序規整。然後每人根據自己偏好飯量拿取自己的一小份各就各位不慌不忙。不夠了還可以另行再取。整體下來用餐體驗非常好。

總結下來可以分餐制起碼有如下幾個優勢:首先是,減少浪費。反觀國內聚餐所造成的浪費,觸目驚人。無論從文化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是不需浪費的,不可容忍的,所以分餐制還是有很多我們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再次,就是健康,每人每份,能極大程度的避免病菌的交叉感染傳播。最後就是分餐制不會出現哄搶的不文明現象,而暴露人性弱點。因為分餐制都各得其份,沒有必要惦記不夠吃而去搶食。


小崔說食


我也是從事餐飲業很多年,對這個問題自認為還是有點兒發言權的,個人覺得現在條件還不成熟,擴廣的起來就會很困難,可以先從別的基礎工作先來來做起。

第一點,中國雖然號稱是"美食大國,美食之都",其實國人對飲食的科學性的研究,怎麼樣吃好,怎麼樣是人體健康有益,很多方面還是不及格的。

第二點,就是分餐制,這個形式比較適合西餐用,相對來說西餐的湯湯水水的東西比較少,菜的品類也比中餐單一,分餐的形式就比較好用,中餐的各種地方菜系,再加上五十多個民族的各種民族菜系品種,經過幾千年演化發展可以說是多如牛毛,還有一些傳統的飲食習慣,所以就不大好用分餐制,比如說火鍋怎麼分餐,火鍋的本意就是在一起吃團團圓圓熱熱鬧鬧,一分餐就失去了這種氛圍。

第三點來說,整個社會只解決了溫飽的問題也沒有多少年,現在是剛剛步入小康社會,正在由吃的飽向吃的好這方面發展,但是有些地方還是貧富不均,對於這些來說吃飽才是王道。

目前最適合推廣的,也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還是從使用公筷,使用公用餐具這一塊來推廣,第一步可以從酒店餐飲業開始推廣,然後從家庭推廣,包括學校的宣傳,正好藉著這次的疫情機會,慢慢的做起來,實際上只要能把公筷制在這一兩年能全面推廣開,那就是非常大的成績了,而且效果也會非常明顯。有些傳染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第四點,至於說到吃這個野生動物野味這一塊,這個並不是中國人特有的現象,外國人也有,只是一種獵奇心態在作怪,一種返祖現象,原始社會的時候人類是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當成獵物來吃,現代人吃這些只是滿足虛榮心罷了,再說聽有些吃過野味的人說,這些個東西從食材的角度來講口感並不是很好,說什麼大補之類的話,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癔想罷了!!!











龍哥侃大山


曾經看過一檔節目,視頻中馬未都和陳曉卿聊過宋代之前中國都是分餐制,而且皇室貴族是分桌而餐,更顯高貴莊重!

現在我們的飲食習慣是遊牧民族傳習過來的,簡單,快捷,大家圍桌而坐熱鬧,最主要是不佔地兒 幾百年來延用至今,現在已經形成習俗,我們再推掉改革有點難度。

近期國家飽受病毒折磨 現在人們才有點意識到互相傷害(傳染)有多可怕,前兩天在醫院聽護士說我們國家是乙肝大國(正月初五媳婦生娃 必須去醫院[呲牙]),不是單純的食品衛生問題,與我們“共圍一桌”有直接關係,“共餐”的傳播途徑非常快速 直接。

而且現在的頂級的國宴,政府接待,富豪們宴請,大多都是分餐制,只是國內夠檔次才能享受到“分餐”。再比如去年的老舊餐飲,果菜市場,食品店的嚴格改造,再到垃圾分類,國家在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做到真正的“講究”不“將就”。因為我們的生活提高了,國力增強,領導會讓百姓過上安定健康的日子。

好多火鍋店都已經有各吃小火鍋,既方便又傳統美觀還不失氣氛。以後公共場合,熱炒也有可能發展成與喝湯一樣,共勺私碗,熱炒也會“共筷私碟”!疫情會推動國家對居民健康的關注,讓國家和人民更強大,從此以後可能往“分餐制度”靠攏,畢竟“分餐”是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的九牛一毫毛嘛[鼓掌]。

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福祖國早日復興!

天佑中華!武漢加油!萬眾一心!共渡難關!





石家莊的山東人


非常有必要。不管是聚會還是家庭都一樣!

且不說現在的疫情情況。就是平常的肝炎或者幽門螺旋桿菌就夠受的了。

家庭分餐制特別好,但也不是分開吃,坐在一個桌上,把做好的菜按人數平均分成幾份即可。

外頭應酬誰都不認識,誰都不知道相互的身體狀況。就跟現在的疫情一樣,一個人如果有肝炎或者幽門螺旋菌,整個一桌子都完蛋。

可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有多可怕?一旦感染上非常不好好,會把你的胃形成潰瘍。3~5年後必形成胃癌。

最早的國宴大桌吃,後來也成分餐制了,健康在就有人在,人在就有一切。


帝都的海東青


關於推廣分餐制的認識:

一、中餐分餐制好處多,值得推廣。

二、中餐的文化北景、食習慣、菜品組成的成面“”中餐分餐”需要頂層設計。

1、中國食文化的“和為貴、”“團團圓圓”、“坐席”、“招待好客人”、“有面子、有檔次”等這些思想一時間改不完,或者推廣分餐的阻力要大些。這個和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餐桌進行。可以推行城市試店、單位試點。

2、黨委、政府、群團、高校、企業、社團等要積極帶頭,力推接待“自助餐”、會議自助餐、“中餐分餐制”等。

3、就家庭來講,比如:清蒸桂魚,在家裡分成幾分的情況就不適應家庭,但是必須用公筷、公用湯勺等。

4、分餐在機關食堂,高校、學校食堂都有生命力,去打這種優勢轉化到社會餐飲,酒店、飯店等,這就需要社會餐與。

5、婚宴、壽宴也需要正確的導向。婚宴可以考慮廣場婚禮,自助餐飲。可以用音樂會、書法會、朗誦會、微電影等形式來代替大型“宴席”。

6、中餐傳統宴席模式需要改進。桌餐改分餐。

三、從娃娃抓起,開展“”中國食育教育”,傳承弘揚發展中國食文化。

四、呼喚社會餐飲,服務家庭,服務社會來展“分餐食堂”。


謝君憲


先來聊聊這個飲食習慣啊,在飲食文化上,世界上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也截然不同。但在吃飯時不外乎兩種情況,共餐和分餐!
1.


中國的56個民族的飲食習慣也各有特色,但自古以來中國的共餐習慣已經成為絕大部人的生活習慣!一盤菜也好幾盤菜也好,大家都是用自個的筷子去夾菜,也經常用自個的湯匙去打一盤湯喝,有些地方還會一碗酒一家人一起喝,你一口,遞到下一個家人又一口,就這樣輪流著喝。要換成現在這個疫情情況估計有些人才會注意到為這樣的飲食習慣感到擔憂。但國內還是有些地方搞類似於分餐的形式。來講講廣東吧!我去過廣東省的幾個城市工作,有時候也會偶爾遇到廣東本地人邀請到他家去吃飯。然後吃飯的時候會發現他們會有在菜盤邊一雙公筷(大家共用的筷子),大家夾菜的時候先用這雙會公筷夾到自己的碗裡,然後再各自用自己的筷子去吃飯,這直接就避免了大家自個用的筷子都同時伸向同一盤菜裡面。雖然講不算是分餐,但也直接達到了分餐的效果。衛生!
2.而在外國很多國家都是實行分餐制的,大家有去過吃西餐就知道了。早餐也好,晚飯也好,都是按份分到各自的盤或碟子裡,然後各吃各的!就像我們國內的一些學校或工廠按人頭去分好一份一份的。這樣的吃法的確要比我們的共餐要衛生。

在我們中國一講到家庭分餐的話題,很多人的反應是:沒人情味,沒有家庭和諧氣氛!

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在講究衛生這方面是越來越重視了。特別是經過這麼傳染病例,包括現在當務之急要去處理的肺炎病毒。相信大家在衛生方面的意識會更上一層樓。


我個人觀點是,我們中國也可以搞分餐制的,要說沒人情味的話,至少可以像我剛才說廣東的部分地方搞公筷用餐也是比較衛生的。好了,以上是個人的見解以及想法,希望朋友們也來評論區聊聊分餐與共餐的話題!最後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陳致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ff000416111147ab2f\

酒棗子


目前來說迫切的需要改變傳統飲食習慣,分餐制勢在必行,其一減少食材浪費,其二最重要的就是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


kyo心若在夢就在


在國家大力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今天,適當的推廣分餐制無論是從衛生的角度還是避免食物浪費的角度,都是可行的。但要一下子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還需要一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