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死因成谜,作为儿媳,为何受尽慈禧虐待?

Ocean_Song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后的地位亦是历朝最高的。

这是因为皇后之位极其尊贵而特殊,皇后不仅可以统驭六宫,嫔妃必须无条件地听命于皇后,进而在后宫有着绝对的权威,而且其子能够拥有继承皇位的优先权以及提升其家族地位的机会。

因此,成为皇后是天子女子尤其是满洲贵族女子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皇后也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既要迎合帝王的喜好,又要应对后宫嫔妃的争宠,尤其是要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

在清朝历史上就有一位皇后,因婆媳关系不好,而受到婆婆的虐待和凌辱。这位可伶的皇后就是同治帝的原配夫人孝哲皇后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状元崇琦,自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所以,长大后的她知书达礼、温柔贤惠、冰清玉洁,并且文化素养颇高。据史料记载:

“后……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右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那么,如此温婉贤淑的皇后,为何却不能讨得婆婆的喜爱?

首先,两宫皇太后立后有争议,阿鲁特氏被同治选中,成为中宫皇后,这表面上看来,前途无限,实际上却是她人生悲剧的开始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载淳已经步入“晚婚”的年龄,因为在清朝幼年登基的皇帝中,顺治帝十四岁大婚、康熙帝十二岁大婚,十四岁几乎是大清皇帝大婚的法定年龄,但十七岁的同治帝还是未婚。可见,同治帝的人生进度明显落后。因此,慈安和慈禧决定为同治帝立后选妃。

然而,在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上,慈安和慈禧各持已见。慈禧认为,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年轻漂亮,而且出身高贵,隶属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是最合适的皇后人选。而实际上,慈禧主张立富察氏为后,更重要的一点是,富察氏年轻、阅历浅,易受摆布。

而慈安则认为,状元崇琦之女阿鲁特氏容貌俏丽、雍容尔雅、知书达礼,美名传遍满洲和蒙古,虽然阿鲁特氏外貌不及富察氏,但是“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立皇后以德行为最重要,再说阿鲁特氏比同治帝大两岁,成熟稳重,更能够照顾好皇帝。因此,阿鲁特氏才是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

最终,选择权落到同治帝手里。慈禧认为同治帝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必定不会忤逆自己的意思。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同治帝竟然毫不犹豫地把如意递给了阿鲁特氏。这是慈禧万万想不到的,儿子居然忤逆自己,于是她恼羞成怒。从此,慈禧就把这口怨气发泄在阿鲁特氏身上,这为阿鲁特氏悲凉的一生埋下伏笔。

其次,同治和阿鲁特氏俩人婚后格外恩爱,却惹来婆婆慈禧的不满

同治帝喜欢有才又成熟的女子,才华横溢的阿鲁特氏恰恰满足这些条件。因此,小两口婚后格外恩爱,帝后之间情趣比较高雅。据史料记载:

“孝哲物度端凝,不苟言笑,故穆宗始终敬礼之。宫中无事,恒举唐诗以试后,后应口背诵入流。上益喜,伉俪綦笃,而燕居时,曾无亵容狎语。”

另外,慈安对这位儿媳阿鲁特氏也是格外照顾。不幸的是,由于慈禧对阿鲁特氏心怀不满,看到同治帝对她很好,特别生气。于是,慈禧就对同治帝的私生活横加干预,不允许同治帝和阿鲁特氏同居,更以“惠妃贤惠,虽屈在妃位,宜加眷遇”为由, 强迫同治帝恩宠惠妃。同治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惠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养心殿。

然而,慈禧太后并没有停止对阿鲁特氏的排斥。尽管阿鲁特氏入宫后,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是慈禧对她总是鸡蛋里挑骨头。

其一 、同治帝和阿鲁特氏相敬如宾,夫妻感情融洽。阿鲁特氏每次见到同治帝,必笑脸相迎,可是慈禧却说皇后:狐媚以惑主。”

其二、同治帝生病,阿鲁特氏虽心中担忧,却不敢去侍奉,慈禧责备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帝病情加重,阿鲁特氏前去探视,作为妻子,为丈夫同治帝擦拭脓血,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慈禧却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尓夫耶?”

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面,慈禧居然不顾皇室的体面,动手打皇后。据《崇陵传信录》记载: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午后,阿鲁特氏到养心殿探望同治帝病情,忍不住泪流满面地向同治帝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

不料,夫妻间的对话,刚好被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她勃然大怒,揪住皇后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眼看心爱的女人遭到凌辱,却无能为力,气得昏了过去,慈禧这才善摆干休。

除此之外,皇后阿鲁特氏是自康熙朝以来第一位从大清门抬进的蒙古皇后,这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软肋。

阿鲁特氏生性耿直,从不刻意逢迎。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迎合慈禧,与慈禧搞好关系,才能保住皇后之位,可是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昵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不料,这话又传到慈禧耳边。众所周知,慈禧是从嫔妃逐步爬到皇后之位,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因此,慈禧认为阿鲁特氏是故意讥讽自己,对她更是恨之入骨。

其实,慈禧讨厌阿鲁特氏有着更深一层的政治原因。一方面,阿鲁特氏是慈安看中的人,慈安和慈禧之间是有矛盾的。另一方面,阿鲁特氏是慈禧的死对头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辛酉政变后,端华被慈禧赐死。所以慈禧和阿鲁特氏有着先天的排斥心理。


忆史官


按照常理讲,阿鲁特氏确实是位德才兼备、出身高贵的皇后了,出身正蓝旗,她的祖父是道光年间的权臣赛尚阿,她的父亲是同治三年的状元崇绮,娶一个状元的女儿当皇后,算是非常显赫的事情了,在皇家也不例外,况且阿鲁特氏长相亭亭玉立、清秀优雅、知书达礼、端庄大方,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娶这样的皇后算是既实惠又有面子了,可是慈禧却非常痛恨这位儿媳,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同治皇后的阿鲁特氏死因成谜,作为儿媳,为何受尽慈禧虐待?

慈禧太后

第一:阿鲁特氏的外祖父是慈禧的政敌

郑亲王端华的二女儿是阿鲁特氏的母亲,她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郑亲王端华是咸丰皇帝留给皇长子载淳的顾命八大臣之一,是慈禧太后的政敌。辛酉政变后,慈禧夺得政权后,端华被赐令自尽,慈禧虽然是个女人,可她也是个有政治手腕的太后,以前的死敌的外孙女给自己当儿媳妇,天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转悠,慈禧如何能不恨?

作为同治皇后的阿鲁特氏死因成谜,作为儿媳,为何受尽慈禧虐待?

同治帝和皇后影视形象

第二:选秀的时候,慈禧和慈安的较量

慈禧本来中意的皇后并不是阿鲁特氏,慈禧当时想让富察氏做皇后,可阿鲁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相当于阿鲁特氏是慈安的姑表外甥女,因此慈安大力推荐阿鲁特氏做皇后,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最亲近,因此听了她的话,选了阿鲁特氏当皇后,这让慈禧心里大为恼火,于是日后把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到了阿鲁特氏身上。

作为同治皇后的阿鲁特氏死因成谜,作为儿媳,为何受尽慈禧虐待?

慈禧和慈安太后影视形象

第三:阿鲁特氏性格刚烈,为人倔强

阿鲁特氏性格算是非常刚烈了,在遭到慈禧虐待的时候,竟然对慈禧说自己是大清门抬起来的名正言顺的皇后,多少要给她留点面子,这句话刺痛了慈禧,因为慈禧是嫔妃出身,进宫的时候没有资格在大清门进来,这也成了她一辈子的缺憾,因此对阿鲁特氏更加痛恨,一心想着尽快除掉这位皇后。

作为同治皇后的阿鲁特氏死因成谜,作为儿媳,为何受尽慈禧虐待?

慈禧虐待阿鲁特氏影视形象

后来同治皇帝死去,阿鲁特氏彻底没了靠山,慈禧立了光绪为皇帝,这样阿鲁特氏就成为了皇嫂,身份的尴尬,以及内心的郁闷愁苦,加上慈禧太后的虐待,她不知该回去活下去,目前关于她死因流传最广的是,同治帝死后,后来慈禧宣布让她为同治皇帝殉葬,她在绝望中吞金自尽,结束了自己22岁的生命,她的不幸更多的来源于遇上了慈禧这位心狠手辣的婆婆。


青年谈历史


因为同治帝和慈安皇太后没有听从慈禧的建议选富察氏为皇后,而是选了比同治帝年长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竟然在选皇后的时候竟然和慈安一条心,违背自己的命令,十分恼怒,后又因慈禧不允许同治帝专宠阿鲁特氏,引起同治帝的强烈反感,所以同治帝为了和母亲斗气,干脆不再去任何妃嫔的宫中,又在恭亲王奕忻的儿子载澄的带领下偷偷出宫,去逛八大胡同,惹的一身花柳病早亡,所以慈禧认为这一切都是阿鲁特氏造成的,所以慈禧才会在儿子去世后避阿鲁特氏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