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火神山交付解放军,全国人民有了底气!


|编审:苏睿


与时间赛跑10天后,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与疫情正式“开战”。


今日,电、网、医疗设施全部配齐,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住火神山医院。


这个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水立方、可容纳1000余张床位的“战地医院”一经投用,让身陷疫情“重灾区”的武汉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从除夕夜设计方案定稿,到大年初一破土动工,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建设者组成的“基建狂魔 ”队伍,在8000万网友的“云监工”下,日夜不休地赶工。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10天内即建成如此规模的医院,这样的“中国速度”可谓刷新了世界的认知!


当“镇山之王”张思兵大校亮相,担起火神山医院院长之职,率领1400名部队医护人员进驻医院时,网友表示:火神山交付解放军,全国人民有了底气!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镇山之王”张思兵


张思兵大校此次到达武汉接管火神山医院,既是临危受命,又是蓄势而发。


资料显示,52岁的张思兵出身口腔医学专业,毕业于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系,历任原309医院口腔科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处处长、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务部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等职。


选任张思兵的最大优势,可能在于他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SARS、援建小汤山医院等重大任务。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不仅实战经验充沛,张思兵的理论基础也足够扎实。


据媒体报道,2003年9月起,张思兵曾发表过多篇关于SARS防治的论文,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SARS诊断、出院标准和医院收治策略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医学防护》等,其中多次对科学防护以降低SARS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5年,为了将医务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进行实践转化,张思兵主导成立“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任主任委员。当时接受采访时,他表达了“鼓励医生申报专利,获得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的意愿。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养兵千日,张思兵等来用兵一时的机会。


此次,由张思兵带队的医疗队伍由1400名医护人员组成,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


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医院抽组950人率先抵达,此后由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借调450人纳入统一编组,直奔前线。此外,来自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场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医护人员中有不少人曾参加过小汤山医院抗击SARS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等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


坚甲利兵,箭在弦上。


在昨天的《新闻联播》中,首次亮相的张思兵院长信心十足,立下“军令状”: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收治确诊的患者,全体医务人员已做好收治病人前所有的准备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防疫的阻击战!”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其实,一开始接到建立火神山医院的任务指令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怎么可能完成?”

当然,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间太紧了,留给医院设计者和施工者的时间只有10天。

1月23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的模式,在蔡甸知音湖畔建立一座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门医院,命名为“火神山医院”,并且要求在2月3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事土木建筑行业多年的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经理方翔说:“按照常规流程,3万多平方米建筑量的项目,至少要两年。紧急状态搭建临时性建筑都需要1个月,更何况是新建一座传染病医院?”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疫情不等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每天都在增加:


20日,新增60例,死亡2例;

21日,新增105例,死亡3例;

22日,新增62例,死亡8例;

23日,新增70例,死亡6例……

截至1月23日24时,全国的确诊病例已高达830人。疫情蔓延的速度令人心惊。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此时,火神山医院成了对抗疫情的一把“利剑”。“第一,可以缓解当前病人多,现有医院过载,收不进院的问题。第二,可以使这些患者能够得到规范化的治疗。第三,集中收治减少了传染病、传染地的扩散。第四,能给老百姓树立信心。”

这番话是原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说的。2003年,小汤山医院曾创造过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两个月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SARS病人,期间无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而同样是1000张病床,当年建小汤山医院仅仅用了7天。有人会疑惑,现在的工程能力更强了,10天建一座火神山医院,很难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尽管数千万名网友在屏幕前当起了“监工”,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施工场地东西的高度落差达近10米,工人们要想办法在施工前平整好;

现场不仅有建筑物需要拆除,还有大量清淤工作和鱼塘回填任务;

整个项目临水而建,周边只有一条主干道路通往工地,物资交通进出压力巨大,燃气、高压迁改协调量较大;

更关键的是,武汉抗疫斗争高峰是在春节前夕,许多农民工都已返乡过年,短时间内如何召集这么多工人?

还有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工地上的后勤保障……一系列难题摆在面前,但最终,一群善良勇敢的人再一次创造了奇迹。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10天鏖战,与死神竞速


过去的10个昼夜,几千名工人在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的工地上不断赶工。

他们之中,有开挖掘机的、有打混凝土的、有做机电管线的、也有做集装箱板房的;而在接到通知当天,有人中午才为妻子戴上婚戒,有人刚开始陪伴许久未见的女儿,也有人刚刚回到几百公里外的家乡。

他们义无反顾奔赴工地,只为展开一场与死神竞速的战斗。

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作业。所有人的施工时间精确到以小时计。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防渗膜,后面铺设活动板房基脚的单位还在催促。

于是,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24日,除夕,施工第1天,上百台挖掘机抵达现场,开始平整土地↓↓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3天,第一间样板房建成↓↓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4天,场地整平、碎石黄沙回填全部完成,首批箱式集装箱板房吊装搭建↓↓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5天,双层病房区钢结构初具规模↓↓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6天,300多个箱式板房骨架安装完成,机电管线作业同步展开↓↓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7天,HDPE膜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间设备吊装同步展开↓↓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8天,9成集装箱的拼装均已完成,活动板房骨架安装3000平方米↓↓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施工第9天,全面展开医疗配套设备安装↓↓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2月2日,施工第10天,交付完工!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短短10天内抢建出来的火神山医院,内部却毫不含糊——

每个病房里有两张专用病床,空调、通风设施、消毒设备全部安装到位,还配备了一个独立卫生间,内置马桶、洗脸池、热水器、淋浴等设施。


种种细节能看出来,火神山医院的设计者们是花了心思的:

为了确保不会污染周边环境和周围的湖泊,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全部铺设了高性能防渗膜,让污水和废弃物无法渗透下去。医院的管网实施全封闭运行,搭设雨水、污水处理系统,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入市政管网。

为了给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设置了多重保护——

一方面,采用严格的“三区两通道”设计,医护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区域。每进入一级区域,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完全分离。

另一方面,在隔离病区病房内设有一个由两层玻璃和紫外线系统构成的传递舱,病人的餐食和药品都会从这个传递舱传递进来,通过传递舱内的紫外线系统消毒,避免感染。

率1400名白衣战士“决战”火神山,这个院长大有来头


2月3日下午3时左右,在火神山医院住院楼旁,多位医护人员正在与十余位武汉市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接接收病人的相关流程。

按照初步计划,首批接收病人的车辆将由10辆救护车组成,每辆救护车运载有病人及两位医生:120急救的医生和随车医生。而病人来自三家医院:汉口医院、武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

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月3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也许你正在关注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标,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