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人大多活不过60岁?

用户杰


古人常讲“人过七十古来稀”,古人都说古人不长寿。[捂脸]但全说古人不长寿也偏面,像上古之人人均120岁,孔子,康熙爷,还有“我太奶奶”(82岁,清朝)[偷笑]。

言归正传,[比心]古人普遍活不过六十岁是真的,史料记载,清朝离现代最近,清朝的人均寿命:45(男),50(女)。就连皇家也不长寿,据清史稿,清历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个皇女,平均寿命皇子32岁、皇女26岁,大量死于5岁之前。看看贵为皇族也就这岁数,普通百姓能好到哪去?(我太奶那是奇葩啊)[惊喜]

古人的平均寿命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夏、商时期18岁,

2、周、秦大约为20岁,

3、汉代22岁,

4、唐代27岁,

5、宋代30岁,

6、清代33岁,

7、民国时期约为35岁。

8、新中国成立后,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其中,男性为66.96,女性为70.98岁。

(以上数据来自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

古人虽然与现代人相比,外部空气清新,生活欲望少,职场压力小,食物安全性高。但有几点和现在相比差太多,也导致了他们岁数短。

1 食物营养搭配不合理[吃瓜群众]

原始人最大发明是火,人类用火做饭,时代长久。但在可以把食物做精细,科学营养则是现代西方医学成果。

而且古人过去常逢战乱、饥荒,食物十分稀缺,尤其是中原人更是靠天吃饭,因此把食物做精细太难了,菜谱十分单调而且吃肉蛋奶更是贵族才会享受到的,(现在非洲也是如此)。古代食物连温饱难以保证,又缺优质蛋白供应,那人怎么保证健康长寿呢?现代人虽然营养过剩,但总比营养不良强吧,这也是现代人岁数长的一个原因。

2 灾难频发[炸弹]

包括:兵灾,旱灾,水灾,瘟疫等等,这一系列组合份害,让老百姓生活动荡,内心煎熬,上吃饱,下卫生条件简陋,免疫力低下,疾病会随之而来,有病也无法有效医治,像天花,疟疾等病,在古人那里是像现代人看待癌症一样要命,且束手无策的。

如果遇到传染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如果瘟疫流行起来又很难控制住,许多的村庄上至老人下至儿童,无人幸免,瘟疫使很多村庄变成无人村。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瘟疫流行的记载。这又如何能够长寿呢?

古人女人生产和婴儿存活率很低,虽贵为康熙爷也不能保证自己儿女个个健康存活,更何况普通百姓呢?

文章开头那个数据,是被古代惊人的夭折率给拉低的,夭折率高会将平均寿命拉到很低的水平。

如果不考虑早夭,并生活在太平盛世,平均寿命大概能到五十多岁。

而且,古代城市乡下,穷人富人的平均寿命差异不小,古人平均寿命三十多岁不等于古人也就能活三十多岁,活到八十岁都正常。(像我太奶奶)





图曰古今


在古代,活到三十五六岁就有人自称“老夫”,一般人40岁以后就称老,到了47岁就是所谓的“晚途”,为何古人普遍不长寿?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1.医疗水平低下,很多疾病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生病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出生儿童死亡率高;

2.战争频繁,战争使得大量人员伤亡,现代抗生素没有发明之前,大多数负伤人员因感染而死亡;

3.社会法制低下;

4.防灾能力差,一旦发生天灾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拿云919


古人寿命短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1.是古代的医疗条件落后,营养条件跟不上。古时候女孩子结婚都比较早,14,15岁的样子就已生为人妇,然后便是生孩子,由于落后,每次生孩子都是一场赌博。而这时的母亲发育都不是很完全,生孩子有着巨大的风险,很多时候都是要么孩子死,要么母亲死,最糟糕的就是母子都去世,母子都平安的时候算是很好了。当然这不包括那些富豪,当官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很多营养的。幼儿时往往是母亲没吃饱,没奶水,孩子就被饿死了,在没经验的父母照顾下,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孩 子的夭折,古代不太好的卫生条件,也会导致孩子容易生病。病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可怕的。小病倒没什么,怕的就是大病,一场大病会导致一个家庭没钱医治,只有静静地等待死亡来临。而一场大的传染疾病,比如说瘟疫,常常会导致一大片的人群死亡。但是很多古代常见难治的疾病,在现代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治疗起来就很简单。

2.是战争原因。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疆土或者去获得更多的国土,几乎年年都在打仗。而小仗伤及几十人,中型战役就数百上千,历史上的大型战役动辄数万,几十万。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残忍的秦国战神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士,永远不要轻视或渴望战争,因为战争是要死人的,它是让国家人口总数下降最快的方式。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畏惧战争。一打仗就要抓壮丁,战役介绍后亲人能回家的几率微乎其微。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杜甫就写了《三吏》《三别》描述了当时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所以很难有人在战争时期活过六十岁。

3.是统治者的原因。一个体恤百姓的君主,人民会过得好一些,风调雨顺的时节上交国税,遭遇旱灾水灾有国家支持帮助度过难关。然而一旦遇到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勒索百姓钱财,导致许多人因此饿死或因其他原因被赐死。一个好战君主也是人民所不喜欢的,尽管汉武帝开拓疆土,打败匈奴,可是他的好战导致帝国人口大大降低,晚年几乎造成人们起义。一个喜欢严刑峻法的君主同样会导致人口下降,一个人只要犯了一点错就被判死,连坐族诛等酷刑造成了很多人含冤而死。

而一个朝代,帝王十几个,个性都各不相同,很容易出现上面所述的君王。王朝开辟是能战的君主,王朝衰败是骄奢淫逸无能的君主,就这两个点足以死上数十万计的百姓和士兵了。

当然,导致古代人大多无法活过六十岁的原因还有其他,不过以上原因是主要原因。


肖尘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这是我国古代针对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一个说法。

其中,七十古来稀代表着七十岁高龄的人不常见,也指享高寿不易的意思。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中国古代战争时期,死于战乱地区人士的平均寿命大概在20-30岁之间;和平时期,平均寿命大概在30-40岁之间。而排除早夭的情况时,明清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在60岁之间。

古代人士寿命短的原因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古代人士之所以活不长久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广告连通

1、战争

人类历史自记载以来,几乎每一天都有地区在发生战争。战火纷飞的时期,人命就显得不那么收到重视了。

2、经济落后

在历史的长流之中,即便是康乾盛世期间,还有许许多多因为经济落后而饿死的人。一旦田地受到了自然灾害,那么就只能形成饥荒。

3、医疗条件不佳

古代因为消息的不流通,所以导致很多的治病良方和医师都不能起到授教的作用。在针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难。经济困难的家庭,甚至无法请到医师救治。

现代人士寿命短都有着四个共性

现代社会虽说各方面比起从前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仍然有不少人无法达到高龄的现象。经研究发现,究其原因有这几点:

1、疲劳过度

熬夜、通宵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了,不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是常见的现象了。而疲劳过度的后果就是,机体免疫力下降、疾病找上门来等等。

2、负面情绪

有研究机构曾经发现,长期处于抑郁、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下的人士,比起常人更容易生病,尤其是精神类的疾病问题。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已然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疾病。

3、吸烟酗酒

虽然吸烟、酗酒不会直接导致疾病发生,但是许多的文献表明吸烟、酗酒是诸多疾病(肝病、肺病、口腔疾病、胃肠道疾病、癌症等等)的诱发因素,严重损害其健康水平。

4、讳疾忌医

虽说现代社会医疗条件已经越来越完善了,但是仍然有人秉持着“是药三分毒”的思想。在患病的时候大多数患者都很难遵从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很少会听从医师定期服药控压(可乐定、普萘洛尔等)。





柠檬经典剧场


古人寿命比较短,像孔子那样高寿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究其原因,大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影响古人寿命的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古代先人由于农工生产比较落后,农作物产量非常有限,无法养活太多的人群,旱灾、洪涝灾害、蝗灾、雪灾、地震、瘟疫等等导致饥荒,很多人只能是眼睁睁的饿死。

第二个影响古人寿命的原因是频繁的战乱、朝代更迭,战争导致很多平民流离失所,没有粮食和住所,生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举个例子,在东汉末年到三国争霸,中原人口从六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人口负增长,还有太平天国起义十几年中国人口减员一亿以上战争死去的很多是青壮年死亡一个士兵伴随的往往是几百个平民的死亡。

第三个影响古人寿命的原因是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当时能够救人性命的只有中药,而且中医的人数非常少,缺医少药让很多人只能眼睁睁的失去生命。

另外当时的社会制度等级分明,社会资源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里,平民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不受重视,社会安定的时候勉强糊口生存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只能听天由命,生命都不能保证,何谈长寿!这才是古人寿命短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社会随着生产力提高人民可以丰衣足食,医疗卫生惠及到每一个公民,安定的社会让每个老百姓安居乐业,所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都比古时候的人要高出几十岁。


小刘白话历史


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讲过,在民国的时候,男人只要过了三十岁,有点身份的男人就要留胡子拄拐棍扮老先生,开始向德高望重的方向发展了。这个梗郭德纲说出来很多人都认为是笑话,因为这让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毕竟我们三十岁很多人都还没结婚,有一小部分人博士还没有毕业呢,民国的人就开始扮演老先生,是不是有点故作姿态了?

可是只要我们知道民国的人平均寿命只有35岁,我们就应该判断出郭德纲不是说笑话逗大家。民国的男人三十岁就开始进入老年状态,只能说民国那个时代人们的寿命太短,逼大家不得不加速自己的人生历程。

古代人不但普通人平均寿命短,就是皇帝的平均寿命都不长,有学者是统计过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寿命,从始皇帝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总共有400多位皇帝。其中生老病死可查的皇帝约有200人,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居然为39.2岁,也就是说,一多半的皇帝都活不过40岁。下面的图表是明代的皇帝寿命,大家可以明显看出明代的皇帝大多都是壮年去世。

皇帝能享受到他那个时代最丰富的食物供给,最好的医疗条件和最安定的外部环境,皇帝们的寿命都这么短,那些吃不饱饭的老百姓能活多长就可想而知了。造成古代人寿命都不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生产力落后,粮食生产效率低,所以古代人普遍都是营养不良。大家现在到庙里,会发现庙里那些佛像大多数都是胖乎乎的,这就是反映了古代人的期望,因为在古代老百姓是很羡慕胖子的。一个人胖说明能吃饱饭,这在古代是很值得炫耀的。再加上古代中国灾害不断,生产力落后就导致抵抗灾害的能力不强,所以每次灾害都会造成局部或是全国性的饥荒,大面积饿死人。

正如和珅说的,你纪晓岚看到人相食就是史书上的三个字,他和珅可是见过活生生场景的。中国为什么一直从古至今都是大一统国家,就是中央政府从古至今都要承担调集全国资源救灾的责任。

2、医疗条件落后,各种寄生虫和瘟疫横行,像天花鼠疫这些传染病不但能大面积缩短老百姓的平均寿命,甚至还能改变历史。我们现在很多人提倡回归绿色,向往山林,认为纯天然就是健康的,就是好的,这其实是一种反智主义的体现。大家身边很多人为了养生去打山泉水来喝,其实喝这种野外没有经过检测的水是很危险的,那些水看起来很清亮,但是水中那些看不见的寄生虫卵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比如血吸虫。当然我们现在拥有先进的医疗手段,各种寄生虫都可以治疗,但是古代人可没有这样的手段,体内生了寄生虫也只有拿命硬抗,或者去抓几幅吃不死人的中药象征性的治疗一下。

古代的瘟疫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三国时代,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到三国末年(280年),魏蜀吴合计只有户数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金兆丰《中国通史·食货篇》)。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据考证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军中瘟疫流行,导致部队战斗力不佳。很多皇帝短命就是死于医疗技术落后。

3、战乱频繁也是导致古代人平均寿命不长的重要原因。明代就有学者考证过,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内,先秦时期共有战争661次(此从周平王东迁算起),平均每年约1.2次;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而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更迭,战事亦不少,共1411次,平均每年3.7次;至宋辽金夏,虽然几个政权分立,但相对稳定,不像魏晋南北朝那般动乱异常,故战争只有620次,平均每年约2次;而元明时期,有2次大范围农民起义,又因明代多边患,倭寇频繁入侵,所以战争次数亦达1141次,平均每年有3次之多。


这么频繁的战乱,对于年轻男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而作为劳动力主体的年轻男子被大量消耗后,土地就会大面积抛荒,然后只要有天灾发生,就会引起饥荒,大量人口死去。

这三个原因就是造成古代人很难活过60岁,平均寿命低的主要原因。为了对抗超高的死亡率,古代的中国人就会大量生育,所以我们的文化里认为多子多福。孩子多了,不可能个个短命,总有能长大成人寿终正寝的。


分析完这个问题以后,实在庆幸我们能生存在这个生产力发达,医疗先进,国家稳定的时代,短短几十年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从民国的35岁提高到前所未有的77岁。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70岁的老人遍地都是。我们现在最大的烦恼是房价太高,营养过剩,这些担心要是让以前的皇帝们知道,一定会说你们这些人真矫情。


西山讲历史


答:

在古时候,确实是能迈过60岁的人相对来说少一些,尽管那时候的天很蓝,水很清,生态还没有被怎么破坏。但是,有没有想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条件的进步,以及人类对健康,生命认知的提升,这些都促使着我们活的比古人时间长!比如,在古代,人们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扎个针灸都得不到合理的消毒措施,更别说华佗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了,那肯定是必死啊!普通老百姓的居住卫生条件及卫生意识也跟不上,那个时候还是农耕社会,也没有柏油马路,到农耕季节就要天天下地,一到雨季,可能家里还漏雨,可以说是行走着的细菌培养皿。咱们看两张清代的普通老百姓的照片,便可想象得到,为什么古时候长寿的少了。

我们可以从上图清晰的看到,那时候的国人,生活条件相对现在来说,及其的严酷。社会经济及社会发展及其缓慢,有时候遇到伤病,没钱治疗,也只能任其发展,直至死去。

另外,在过去,由于科技的发展不够发达,农林牧渔各个行业技术都得不到进步,因此,只能靠天吃饭。换句话说,如果收成好,出去苛捐杂税,还能多吃点,如果收成不好,遇到了水灾,旱灾。那就会闹饥荒,为了填饱肚子,有什么吃什么,树叶,树皮都算好的,有的真是吃土,甚至易子而食!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老百姓一定是疾病缠身。

所以,总结下来,您的问题,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苦”。而一些流传下来的养生术及健身操,更多的是来自于道家、武术家,医生及皇家,恐怕也只有他们有时间也有那个层次去进行养生,达到长寿的目的了。

最后,在这里也由衷的感谢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我们,一路前行,让我们中国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老杨说史


古时候人平均寿命短,有以下几种原因吧。一是因为社会更替战争不断,大量青壮劳力都被征参军打仗死亡了。二是天灾人祸导致饿殍千里。三是社会严重贫富不均,加上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猛于虎,民众民不聊生。四是医疗水平低下,灾荒年景再加上瘟疫流行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人民寿命普遍都很低,平均寿命不超过60岁!


一默如雷也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这是我国古代针对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一个说法。

其中,七十古来稀代表着七十岁高龄的人不常见,也指享高寿不易的意思。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中国古代战争时期,死于战乱地区人士的平均寿命大概在20-30岁之间;和平时期,平均寿命大概在30-40岁之间。而排除早夭的情况时,明清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在60岁之间。

古时候各个朝代的普通百姓的平均寿命都没有超过40岁,适逢一些战乱较多的时期,这个数值会更低,甚至能降到30岁左右,除去战乱、医疗、瘟疫灾难这些外在的因素,单从古人的婚姻习俗来说,女子刚过豆蔻年华(13岁)就到了结婚的年纪,这时女孩的身体根本没有张开,再加上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之类的政策,连续的生育就对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进而大大缩短了本来就不多的寿命。

普通百姓命不长,那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皇帝、王侯是不是都长命百岁呢?中华五千年历史,到目前为止一共诞生了八十三个为人们所承认的王朝,历经五百五十九个帝王,这其中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活到了89岁,寿命最短的是汉殇帝刘隆,两岁不到就没了,综合所有的帝王,其平均年龄经过计算是39.2岁,这样看起来和普通人也没多大差别嘛!

简单总结一下:古人寿命短的原因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古人之所以活不长久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1、战争

人类历史自记载以来,几乎每一天都有地区在发生战争。战火纷飞的时期,人命就显得不那么收到重视了。

2、经济落后

在历史的长流之中,即便是康乾盛世期间,还有许许多多因为经济落后而饿死的人。一旦田地受到了自然灾害,那么就只能形成饥荒。

3、医疗条件不佳

古代因为消息的不流通,所以导致很多的治病良方和医师都不能起到授教的作用。在针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难。经济困难的家庭,甚至无法请到医师救治。

4、其他综合因素等等...


吾爱分享资源


古人之所以活不到60岁,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存在。最主要还是食物的管理和医疗系统的不够完善,所导致寿命的长短,还有更重要的是大环境的动乱。

病从口入。

古人对净水知识的普及还不太完善,净水系统设备的处理更是知之甚少。一旦如果出现水污染的现象的话,很难说去加以处理,而且古人对食物材料的验证也不像现代科学这么发达,可以有一定的机构认证检验。除了贵族讲究用银针做实验,普通家庭通常不会对自家的食物或者是水源进行定期的检测。

现代的话,还有个冰箱能保证食品有一定的延长期限。但是古人的话,连最起码的冰箱都没有,所以他们的食物容易变质。

如果是平民百姓舍不得扔掉的话,吃进肚子里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变成病从口入

应对自然灾害,古人时常无能为力。

古人在动乱的年代,可能会受到战争的压迫和朝政赋税的压力。劳作农务时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古人时常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有时候都变得很难解决。所以说一旦有了长性的干旱或者战乱,百姓就变得苦不堪言。

交通不便导致医务不能及时救治。

古代由于交通比较不便,在求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时候会延误,导致病情拖沓。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而且有些平民百姓为了省下银两,还会运用一些偏方,导致身体更为不适。因为有些偏方,根本没有什么科学认证。如果是现代,中国治不好的你还可以去国际上寻出路。但古人的交通工具有限,对外国言语沟通也是一定难度。

古人的清洗产品不够健全。

现代化的清洁生产多种多样,人们对自身的清洁观念日益加强,但是古人的清洁产品认识却不是那么的健全,而且古人的生产设备也不够完善。对于公用的餐具清理上,有时也会有处理不当的时候。

结语: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好处,现代化的信息会比古代来的快速而且发达,现代的医疗设备也会比古代更为先进化,抢救会比较古时更为及时和有效。

原文盗搬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