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一、西洋文明如何影響清朝繪畫風格?

<strong>清朝對西洋人的任用轉向藝術方面,可謂一大奇觀。康熙年間,西洋技法在藝術方面已有所應用。

康熙帝曾命人繪製有名的《耕織圖》。自古以來,中國皇帝都需瞭解民間疾苦。繪製《耕織圖》也成為表達帝王體恤民情之意的慣例。康熙帝時期的《耕織圖》由學習西洋畫法之人“焦秉貞”所作。這幅畫的特別之處在於融入了西方透視畫法,使遠景和近景均清晰可見。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焦秉貞《耕織圖》示意圖

<strong>康熙帝之前的中國畫透視畫法很不成熟,而焦秉貞的《耕織圖》則採用西洋畫法,清晰表現了遠近縱深。焦秉貞深受康熙帝寵信,畫作無數。我們再說《南巡圖》,《南巡圖》描繪的是康熙帝南巡時的情形,用筆細膩精緻,採用遠近法也是其一大亮點。此外,由於市面上出現許多西洋畫作,所以研究西洋透視畫法的書籍也開始被翻譯出版。這些都與中國繪畫趨向採用西法有關。不過,西畫東漸發生在更早以前。

明末已有大量西洋人來華,並帶來了許多畫。而且,既然是天主教,必然要興建教堂,繪製壁畫。那些精美絕倫的典型的西方壁畫一定也對清朝產生了很大影響。<strong>其中,受西洋畫法影響最大的就是這裡列出的畫家吳歷。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吳厲畫作示意圖

<strong>吳歷是清初畫壇六大家之一,極負盛名,畫作多采用西洋畫法。雖然他也有不用西洋畫法的作品,但大多都是西洋畫法。吳歷的《枯木圖》用的就是西洋畫法,從吳歷的傳記可以看出,他與天主教頗有淵源。由於信仰西洋宗教,吳歷還去過有"洋人集中地"之稱的廣東、澳門旅行,留下一本類似見聞記的東西。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康熙帝時期,在皇帝的倡導下,清朝人漸漸開始關注西洋畫。不可思議的是,後來西方畫家竟也反過來作起了中國畫。其中有個很有名的意大利人,叫郎世寧。郎世寧是康熙中期至乾隆中期的人,在中國去世,是清朝最有名的西洋畫家。

郎世寧的傳世作品很多,雖然郎世寧是個西洋畫家,但他在清朝生活六十年之久,期間開始學習中國畫,創作中國畫,郎世寧擅長畫中國山水畫。西洋人畫中國畫常常缺少一種中國人叫做"士氣"的東西,而郎世寧的作品則士氣十足,為中國人稱道。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郎世寧畫像示意圖

不過今天看來,郎世寧的畫作重在寫生,山水畫並不是特別出眾。總之,西洋人學作中國畫也是件新鮮事。郎世寧的西洋畫也很不錯,在清朝學者姚元之編著的《竹葉亭雜記》中就詳細記載過此事。書中寫道,康熙乾隆時期,大天主教堂共有四個,分別是東堂、西堂、南堂、北堂。

其中南堂的壁畫就是郎世寧畫的。壁畫完全採用西洋畫法,遠近縱深表現清晰,人物幾欲浮出畫面。總之,郎世寧熟練掌握西洋畫法,對中國畫也頗有興趣。他深受乾隆帝的寵信,是乾隆帝的御用畫師,奉命畫過許多作品。雖然也有其他西洋人學作中國畫,但郎世寧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中國曆朝都設有畫院,康熙至乾隆年間也效仿此例而設置畫院,命名"如意館"。皇帝喜歡的畫師都被召到這裡供職,郎世寧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也有畫山水畫或寫生畫的畫師供職於此,清朝畫院在乾隆年間達到鼎盛時期。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宋徽宗畫像示意圖

宋徽宗設置畫院之初,出現一種院體風格。明朝宣德年間設置畫院,徵召大量畫師,也畫出一種院體風格。帝王大多喜好消遣遊樂之畫,不求氣韻高雅,富有奇趣,但求畫面精美,生動有趣。因此,即使在繪畫的鼎盛時期,院體畫也多有這種傾向。清朝的院體畫也不例外,形成一種院體風格。

民間的山水畫名家不管平常作品如何氣韻高雅,一旦進宮奉命作畫,作品便也成了院體風格。與其他畫作對比來看,畫院裡畫師作品的特點再突出不過了。<strong>總之,西洋人在畫院當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其中陳枚、郎世寧、吳歷等人的畫作都是清朝院體畫的一些代表作品。清朝時期的繪畫風格受到了西洋藝術的極大影響。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清朝銅版畫示意圖

二、西洋文明如何影響清朝銅版畫?

<strong>西方的美術工藝也漸漸影響了清朝。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銅版畫。日本也有從西方傳來的銅版畫。司馬江漢將銅版畫引入日本,開創一種日本畫法,以其妙趣橫生的特點廣為流傳。銅版畫傳入清朝則更早一些。清朝的銅版畫並非都出自洋人之手。有證據表明,早先的銅版畫雖出自洋人之手,但後來大多由清朝人繪製。

清朝乾隆時期,銅版畫達到鼎峰。乾隆帝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只要出征某個地方打了勝仗就要作詩留念。若是大些的勝利,還要在太學立碑。不僅清朝如此,中國自古以來打了勝仗都要在太學立碑。日本若也如此,一定很有趣。中國有所名為辟雍的太學,打了勝仗一般都會在此立碑告功。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乾隆帝畫像示意圖

清朝時期,乾隆帝打了勝仗,譬如平定伊犁以後,也在太學立了塊很大的碑,記述戰爭經過。不過,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后來不再滿足於在太學立碑告功,開始想用繪畫傳播他的功績。由於傳教士會作西洋銅版畫,乾隆便想用它來宣揚自己的戰功,銅版畫就此興起。

<strong>清朝最早時期的銅版畫可能出自西洋人之手,後來,西洋人開始教清朝人畫銅版畫,漸漸便有了清朝人繪畫的銅版畫。因此,道光年間的銅版畫中,面孔成了清朝人的面孔,山水也是中國風格。但銅版畫最終還是日漸衰落。繪製銅版畫在清朝只是皇帝的一種消遣娛樂方式,不過,正因為銅版畫是皇家御製,所以做出來的銅版畫都十分精美。如此,西洋事物逐漸被清朝吸收採用。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御製律呂正義》示意圖

三、西洋文明如何影響清朝的音樂發展?

<strong>音樂方面,清朝也深受西洋影響。根據史料記載,清朝還對西洋音樂做過研究。康熙帝對音樂頗有興趣,曾敕令編纂《御製律呂正義》,對歷代音樂家關於清朝樂理中的十二律呂,以及十二調之本黃鐘之宮的爭論下了定說。因為這時已有西洋人來華共同參與研究,所以《律呂正義·續編》當中還論及西方樂理知識。

中俄外交時任用過的葡萄牙人徐日升就精通音律,將西方樂理傳入了清朝。他把絃音高低與聲音高低的相和稱為"和聲",以此為基準論述樂理。此後來到清朝的意大利人德禮格也很精通音律。這兩人的理論大體相同,並無二致。

除闡述樂理之外,《律呂正義·續編》還詳細記述了西洋音樂的記譜方法,比如從如何畫橫線到如何標記西洋音樂中的符號。由此可見,康熙帝時已經有了研究西洋音樂以供清朝參考的想法。除皇家研究以外,民間也有人對西洋音樂抱有興趣。譬如著有《聖武記》的著名歷史學家魏源。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魏源畫像示意圖

為研究西洋事務,魏源曾前往澳門。日本人學習洋務去長崎,清朝人則去澳門。魏源去澳門以後,在一個西洋人家裡做客時,有一個眼神清澈的外國女孩為他彈奏了一首鋼琴曲,令他歎服不已。他為此還作了一首長詩。可見,魏源是個很新潮的人。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研究成果如何,但他確實深深為西洋音樂所折服。

較之皇家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更使西洋音樂真正走進了清朝。不過,清朝的音樂還是純粹的中國音樂。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國這種古老的國家,即使研究外國事物,也只會將其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雖謂之研究,卻也只停留在興趣層面。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清朝數學家李善蘭畫像示意圖

四、西洋文明如何影響清朝數學的發展?

<strong>接下來我們說說數學。在西洋數學的影響下,清朝出現了很多數學著作。道光年間,有位西洋數學造詣很深的大數學家,叫李善蘭。清朝研究西洋數學的著作,大多是由他翻譯的。其實,除數學家以外,西洋數學對清朝的歷史學家和經學家也影響很大。西洋數學盛行之際,需要研究天文歷算的經學家和歷史學家也無不對它加以留意。

因此,中國學者中不乏數學造詣頗深的歷史學家和經學家。譬如歷史上的長春真人曾受成吉思汗邀請,在不遠萬里前往中亞覲見的途中看到了日食。中國的歷史學家已經開始嘗試據此計算當地的經緯度,判斷那次日食相當於歷史上的哪次日食,進而考證其地理位置。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海國圖志》示意圖

諸如此種,其他領域也受西洋數學影響頗多。中國人向來注重面子。為了證明不只西洋有數學,中國古代也有數學,清朝還興起了研究中國古代數學的風氣。一時之間,不夠發達的中國古代數學獲得一片叫好聲。

<strong>數學領域大家輩出的同時,鴉片戰爭的爆發使林則徐等人開始關注西方。《瀛寰志略》隨之問世。《瀛寰志略》在日本也廣被翻刻。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對西洋的認識大多來自此書。《海國圖志》也對日本人瞭解西方起了巨大作用。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日本幕府將軍示意圖

五、中日採用西洋文明有何異同?

<strong>雖然中國自古以來都積極吸收西洋文明,但始終難以將其融入本國學問,進而形成中國人的思想。原因之一可能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外來思想的吸收。

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方式方法的問題。日本廣泛吸收西洋文明始於幕府第八代將軍時期,與中國一樣,日本最先引進的西方文明也是天文歷算。之後,西洋學問開始在民間盛行。在中國,數學這些形而上的東西更盛行,而在日本則是醫學、實驗科學更發達。

在日本江戶時代,杉田玄白等人積極倡導醫學,為日本盛行西學奠定了基礎。這些先行者多為醫生。後來許多醫生還搞起了副業,旁及地理學、兵學等。所以,德川幕府末期,醫生成為兵學家的事情常有。他們從事的方向甚為廣泛,但根本還是醫學。這就是中日之間的不同之處。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清朝皇帝畫像示意圖

在中國,西洋歷算、西洋藝術的吸收由皇帝的個人喜好決定,與百姓實際生活中的需求相去甚遠。而在日本,雖然學習西法同樣始於歷算,但民間學者很快便參與其中,開始從事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的醫學研究。

也就是說,西學是從實用領域傳入日本的。可能正是這一點,才使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容易接受西方人的思想。當然,日本不像中國擁有根深蒂固的文明,所以可能更容易接受外來思想。但西法採用方式的差異也是造成其不同結果的一大原因。

清朝史談:西洋工藝怎麼影響清朝?中日採用西洋工藝有何異同?

清朝貴族示意圖

結束語

<strong>西洋文明在清朝只屬於君主、貴族等上層社會,這些人並不看重實驗科學這些人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無論百姓過著如何貧困生活,貴族階層都不大可能關注。他們只會習以為常地研究數學這些接近空想的學科。

而在日本,學者大多都是窮人,只有西方科學技術算是依靠大名的保護髮展起來,貴族才多一些。相比之下,中國民間不僅不向學問,反而認為做學問是極為煩瑣、令人生厭的事情。正因如此,中國才會天文數學一枝獨秀,人才輩出;經學史學略受影響;而根本的國民文明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strong>綜上所述,西洋文明在清朝時期屬於上層社會,與下層人民關係不大。而日本對西洋文明的採用始於醫學,對下層人民的根本生活產生了廣泛影響。因此,西洋的優秀文明使日本文明得以改頭換面。這就是中日採用西洋文明的不同之處。


參考文獻:

《清史》

清朝·姚元之《竹葉亭雜記》

清朝《御製律呂正義》

清朝·魏源《海國圖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