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蔡龚亮


所谓现在看到的古代,基本上是影视剧中的“古人”,他们喝的酒基本上都是水。喝水过多是可以让人挂,但是喝白开水喝到醉,这个貌似比母猪会上树都困难。下面来谈谈我国古代的酒。

自然酿造的酒

古人酿酒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用自然发酵的方法来酿酒,用谷物或者果类当做原料,然后通过酿酒工艺酿造。这样酿出来的酒往往度数不是那么高,基本上都是低度酒,杂质也比较多所以很浑浊,但是喝多了后劲还是有的。所以真的喝几坛没有兑水的酒,一来口感不是很好不说,哪怕度数不是很高,普通酒量的人照样也能使人醉。


蒸馏酒

要想把酒变高度数,蒸馏是一条快的出路。关于我国的蒸馏酒技术,说是唐代之后才有的,还有外来一说。其实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有些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被疑似为蒸酒用的蒸馏器,这个还有待进一步的应证。若是应证的结果属实,那么我国蒸馏酒的技术等又会提前很多年,可能会打破外来的那种说法。当然这个还没有被证实,只能等待其研究结果。

对于蒸馏酒来说,普遍都是高度数,而且杂质就没有自然酿的酒那么多,口感相对较好。这种高度数的酒,就算酒量很好的,几大坛酒灌下去,那就不是醉不醉的问题了。何况那些酒量普通的,能喝一坛就不错了。



古代的酒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经济问题。古代的酒并不便宜,特别是那些没有杂质和我们今天喝的白酒差不多的那种,在古代是很贵的。所以才有李白说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说法,也从侧面证实李白经济实力确实不错。

故也就电视剧那种“水酒”可以几坛几坛的喝,因为一来不用考虑喝醉问题,二来不要考虑经济问题,只要考虑导演的拍摄问题就可以了。而现实的古代,一来要考虑喝醉的问题,二来要考虑经济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敞怀大饮基本上是祭祀活动或者节日、红白喜事等等这些特殊日子还差不多。所以很多电视剧看看就好,莫要当真。


淡看天上月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好像不喝酒就不能办事一样。所以从古至今,喝酒在我国饭桌文化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当中看到武林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动不动就是是几碗十几碗的喝下去,那么到底是因为古人酒量大呢还是古代的酒度数低呢?

说到古人喝酒,最著名的怕是武松了,三碗不过岗,武松喝了十八碗。不仅上山了,还打死了一只老虎,一战成名,至今都流传着武松打虎的故事。

为什么能喝如此之多呢?首先有两个方面跟我们现在有区别。

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一样。

我们知道,古代16两为一斤。而现在10两为一斤,这个计量单位上古代比现在同样是一两,但实际比现在要少了。

再者,古代常常说某某男子乃为八尺大汉。按照我们现在的一尺为33公分,那么八尺足身高有2.6米之多。

古代的人可能要比现在高一点,但也不会这么夸张。

根据古代的计量单位,时期不同,长短也不一样,到了明清一尺约为31厘米这样。之前到时在21--25厘米之间。

所以不能拿古代的一尺和我们现在的做衡量。

同样,作为其他用具也是一样的,同样的说法,可能要比现在的小一些。

(十六两秤)

古代酒水的度数很低,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古代的酿酒工艺并不是很完善,跟现在的工艺根本没法比。 由于酿造工艺不一样,出来的酒度数自然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的大多是蒸馏技术,而古代没有这个技术,用最多的还是酿酒,属于米酒的范围,不但度数不高,还带有米香的味道。

古代的酒通常都在十度以下,甚至在五六度这样,就跟现在的啤酒是一样的,所以,喝个几碗不成问题。

现在的人喝啤酒,能喝的也都在一件起步,十几二十瓶的都没有问题,下酒快。

所以,看似古人喝酒很厉害,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度数低,换成现在53度甚至六十多度的可能也喝不了多少。

因为酒文化的盛行,有因为度数低,所以古人才可以这么附庸风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逢知己千杯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侠游多少年”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太多太多,文人对于酒的痴迷,都留在了万千诗词里。


观复一鉴


其实古代的酒,就是“米酒”,主要由果粮加酒曲蒸煮而来,度数不高古人喝十几碗,甚至几十碗都不会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也就是黄帝时期,有个叫杜康的人,曾在黄帝哪里管理粮食。由于粮食吃不完,放在仓库的粮食都腐烂了。杜康将这些腐烂的粮食倒在了野外,动物吃了这些粮食以后,都被醉倒了。杜康很好奇,想一看究竟,于是就闻到一股浓郁香醇的气味,杜康忍不住尝了尝,发现甘甜可口。于是,酒就这样被发现了,杜康因此被称为“酒圣”。

虽然说这个故事很多人说是近代人杜撰的,不过古人喝的酒的确是米酒来的。根据古书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大禹时期的造酒官仪狄,从变质的酒醪里面已经发现了酒,而杜康用粟米已经开始酿酒了。所以说,古代的酒并非现在的白酒,而是米酒。也就是大家吃的醪糟,古人只是把酒糟去掉了,喝的就是米酒。甘醇可口,并不醉人。一般人可以喝几碗,都不会醉,不过喝多了依旧会醉。

我小时候喝过一种酒叫“清酒”,其实和饮料差不多,小时候大人喝啤酒,我们就和清酒。这种酒现在没有了,不知道清酒是不是产自日本。总之,现在已经没有听说清酒了,且在超市从来也没有看到清酒卖。小时候喝了,自今都没有忘记。我想古代喝的酒,估计和我们小时候喝的清酒差不多吧!名义上是酒,但是酒精含量极低,按照古人那种大碗大碗的喝酒,估计和清酒差不多,换做小孩也能喝他两碗。所以,古人喝的酒,并非白酒。

要是《水浒传》当中的武松,当年喝的是现代人喝的白酒,我敢肯定绝对是“三碗不过岗”。所以,能喝十八碗,还能飘飘欲仙的去打虎,只能说他喝的是米酒。绝非现在的白酒,我不知道厉害的人可以喝几斤白酒,总之能喝十八碗的人,估计还没有诞生。现在一般人能喝两瓶白酒,估计就要上天了,别说喝十八碗。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古人动不动就喝几坛子,估计和我们小时候喝的那种清酒差不多。此外,古代的小说也有夸张的成分,比如武松打虎路过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如果是米酒,我有点相信,如果是纯白酒,我肯定不相信。还有,电视剧里面喝的都是水,都没有吞下去,要是白酒,某些人估计喝上几口估计就倒了。


谋士说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呢

很明显和今天的白酒没法比,一般都是十几二十度低度酒。

而酒最早是怎么来的呢,一般有这三种说法: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具体百度或查一下资料。

很明显在古代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百姓很多时候都是勉强温饱,对酒的发酵也不清楚原理。

因此用果子和五谷酿出来的酒,一般在十几度左右,最高不高于二十度,没有现代的酒度数那么高,而且酿出来的酒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葡萄酒,就像最有名的米酒一样。

为何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

第一点就像上面所说的酒的本身度数不高。就像现在的啤酒一样,一般人也能喝个四五瓶。

第二点呢就是有人酒量好啊,喝个一两斤白酒的大有人在,不能说就百千年,人类就进化的更能喝了吧。

最后题主可能看着电视剧里,江湖豪杰都是用坛喝酒的,根本不用什么碗。问题是,电视里都是喝一半漏一半的。

最后我想说,喝酒不贪杯,微醺胜买醉。

我是@伴读书童9527。您的关注@伴读书童9527、评论和点赞对我的成长都是极大的帮助,9527在此感谢。


伴读书童9527


这件事要从酒的分类开始说起。世界上的酒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酿造酒与蒸馏酒。

所谓酿造酒,就是让葡萄糖等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酒精。而酿造酒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糖来酿酒,比如葡萄等各种水果,以及甘蔗、蜂蜜等。第二种是利用谷物,也就是谷物中的淀粉来酿酒,先将淀粉发酵为糖,再将糖发酵为酒精,比如口嚼酒(用唾液将淀粉分解为糖)、啤酒(麦子发芽时,淀粉会分解为糖)以及中国古代的米酒及黄酒(用酒曲将淀粉分解为糖)。酿造酒的度数一般比较低。

而蒸馏酒,则是将酿造酒蒸馏后得到的。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所以蒸馏低度的酿造酒,大量的酒精挥发、凝结,就得到了高度的蒸馏酒,也就是烈酒。

在元代以前,中国是没有蒸馏酒的,只有酿造酒。中国古人发现,发霉的谷物可以变成酒,他们便发挥聪明智慧,将发霉的谷物做成酒曲,再用酒曲酿造酒。直到元代,蒙古人引入了蒸馏技术,中国人才在酿造酒的基础上制造出了度数高的蒸馏酒,也就是《水浒传》中说的“三碗不过岗”的酒。其实,就算有了蒸馏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是不入流的酒,是底层劳动人民喝的酒,可以御寒、消乏。而上层社会喝的还是酿造酒,比如黄酒。

酿造酒的度数是比较低的,比如先秦时代的酒可能只有1°到2°,秦汉时期的绿酒有3°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4-5°,隋唐时期最高可以有8°左右,宋代有12°。

可以想象,度数这么低的酒,古人自然是可以畅饮的。当然,像“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描述也是过于夸张了,因为喝那么多酒,不仅要酒量达标,还需要有一个很大的胃,和一个很大的膀胱。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欢迎关注我,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梦露居士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我们经常在电视或者小说里面看到古代的一些大侠,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很豪爽,让人很是羡慕的样子,但看他们喝几坛都喝不醉?而现在的酒一两杯就有可能醉呢?

第一:浊酒

北宋诗人范仲淹有一句诗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就用了浊酒这个词。浊酒就是比较浑浊的酒,比如米酒和黄酒,都是带粮食,所以不是很清澈。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古代酿酒技术不完善,酒中会有很多粮食渣子漂浮。度数大概在6-14度左右。极个别好酒坊可能上20度。

第二:煮酒

在三国演义里面经常有人说,煮酒论英雄,也听过烫一壶好酒。爱喝酒的人都知道,好的白酒是不能加热的,不仅影响口感,还会伤肺。但是黄酒除外,黄酒加热以后味道更好喝。在民间很多上年纪的人,都喜欢把黄酒加热了再喝。所以可以得出古代的酒,大概黄酒占主流,大概在14-20度,好作坊可能会再高点,但是很有限。


北京通州小笔星


在蒸馏酒技术传入我国之前,中国的酒都是采用发酵法,酒精度数很低,而且古人都是用小杯喝酒,不敢说千杯不倒,几十杯不倒应该没啥问题的

古法酿造的酒,酒精度数都不是很高,例如黄酒就是一直延续古法酿造,其酒精度数一般都在15°左右。而受到黄酒影响极大的日本清酒,其酒精度含量也维持在15°左右,还有欧洲葡萄酒,差不多也是这个度数。

(黄酒就是发酵酒)

通常情况下发酵酒的酒精度极限就是20多度,不可能再高了,因为当酒精含量在达到20°以后酵母菌细胞不再生长,而大多数的古酒最高也就是十七八度。

发酵酒的酒精含量虽然比普通的啤酒高很多,但远不及今天的白酒,今天的低度白酒也要在40°以上,这也是为啥古人总是“海量”的原因,但凡是今天白酒酒量不错的朋友,放到古代都是酒神。

而且由于是自然发酵,所以酒体和酒糟是混合在一起的,酒体非常浑浊,因此古人称之为“浊酒”。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曾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见在宋代时大家喝得仍旧时这种自然发酵而酿造的浊酒。

由于杂质太多影响口感,在饮用这种浊酒之前必须要使用一种叫“酒篘”的酒器过滤一下,这道工序叫筛酒。

(酒篘chou)

时至今日,今天的发酵酒在出厂之前都会经过专门的过滤,不再需要自己筛酒了,不过一些爱喝葡萄酒的朋友还是能经常在葡萄酒瓶底看多许多果肉残留。


只能喝低度酒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元朝,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他们将中东地区的蒸馏酿酒法传入中国,白酒才正是诞生。

蒸馏酒是通过加热的方式让酒精汽化,然后迅速冷却,得到酒精含量更高的酒液。相比于发酵酒,蒸发这道工序大大提高了酒精含量,从而使得蒸馏酒的酒度都在40°以上,非常地烈。

(这款来自波兰的伏特加有个非常雅致的称呼——生命之水,它的酒精度含量高达96%,需要经过至少70次反复蒸馏才能得到如此之高的酒精含量,是世界上最烈的量产酒,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蒸馏酒不仅提高酒精含量,再通过蒸发工序后也让酒体和酒糟完全分离,酒体更加清澈,无需再过滤就可以饮用了。

不过对于蒸馏酒的起源现在也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唐朝的烧酒就是蒸馏酒,因为古代发酵酒不需要加热,而蒸馏酒需要炭火去加热的,用火去烧锅里的酒,因此烧酒很可能就是蒸馏酒。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土任何关于唐朝的制酒器皿,也没有关于烧酒酿造的具体记载。

今天关于蒸馏酒起源的记载,最强大的论述来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在书中写到:

“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当然,也有人认为蒸馏酒早在宋金时期就出现了,不过至今都没有铁证证明这一点。

总的来说元朝以前的古酒度数都不是很高,所以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武松才能豪饮十八碗。


千佛山车神


在我国古代,酒主要是以大米、黍米、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的,不过呢,因为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酿出的酒经过过滤之后,还含有不少的细微米渣,所以呈现浑浊状态,当时称为“浊酒”。

而还有一种酒,与之对应,名为“清酒”,这种清酒往往是冬夏酿熟,经过沉淀发酵变成清澈的酒液,虽然浊酒上头程度(度数)类似,但口感更加香甜,兼之酿造繁复,所以相对来说价格昂贵,因此多是富裕人家甚至是皇家贵族专享。

像是古代很多小说之中,常有主人公豪饮的场面,大多都是浊酒而绝非清酒了。

说起这个,其实还有个小插曲很是有趣,古代文人好酒者众多,李白和杜甫就都是其中之人。但是不同的士杜甫常用浊酒,而李白却是清酒。

首先杜甫可是个穷人,一生穷困潦倒,哪里有钱和清酒,所以也只能喝浊酒。但是李白可是一个正经的富二代,更有唐玄宗赐千金放还的事儿,所以不差钱,喝的也是上好的清酒。

说回正题,那么这种浊酒有多少度呢?因为这种酒属于发酵酒,度数最多也不会高过二十,甚至大多都是十度以下的米酒,所以李白才能斗(十升)酒诗百篇,打虎好汉武二郎喝的也都是这样度数的酒,故而看起来喝的很多,实际上这种酒,醉人的程度并不高,反而饱腹的程度会比较大。

而直到北宋时期辽、金等国进驻后,才有了蒸馏酒,这种酒带有高热量,可以御寒,所以满清入关又再次引起高度蒸馏酒的热潮。

时至今日,我们喝的酒已经度数相当高了,本身纯度也高,因此一喝十几碗,一喝许多坛的事情便鲜少发生。


井夫子


在影视剧里及各种演义小说中,经常会出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情景,那一个个人头一般大的酒坛,里面装着满满的酒水,然后那些豪迈人物们喝着这些酒时就如同喝水一般,丝毫不见醉意出现。

在看到这种情节时,很多人都会先入为主地以为他们喝的酒跟现如今人们所喝的白酒一样,是酒精度数很高的酒水,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古人们大碗所喝的酒跟我们现如今的高度数白酒不同,排除少数古代真实存在的酒神之外,大多数古代人海饮一般喝下的酒其实是度数很低的酿造酒。

酿造酒

所谓酿造酒就是不需要经过蒸馏的酒,大家平常所接触到的啤酒、红葡萄酒、黄酒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出名的三大酿造酒。

经常喝啤酒、红酒、黄酒的人,都知道这类酒的度数有多么之低。

酿造酒一般被称为原汁酒,它是通过酵母把食物中的淀粉、糖分转换成酒精,最终才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酿造酒,因为保留了酿造食物的原本风味,酿造酒才被称之了原汁酒。

如果喝的是啤酒,想必现如今很多人都比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豪侠们要厉害。

仅就我所见,一个人能喝下半箱啤酒的案例就不在少数,更不用说诺大中华土地,酒量超凡者的酒量了。

蒸馏酒

蒸馏酒和酿造酒有所不同的是,它们比酿造酒多了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就是蒸馏。

而蒸馏酒的原材料非常繁多,例如高粱、大米、小麦、葡萄等等,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人用来做蒸馏酒。

然后这些食物经过发酵、蒸馏,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蒸馏酒。

除了我们所知道的白酒之外,外国的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酒等等都是高度数的蒸馏酒。

在喝这些蒸馏酒的时候,很多人就不能像喝啤酒一般豪气了,如果酒量不行,强行喝太多蒸馏酒的话,是有极大可能会丢掉性命的,现如今很多新闻案例就证明了这点。

蒸馏酒的历史发展

接下来我们再谈一下我国蒸馏酒的起源。

关于我国蒸馏酒的起源,很多人说是唐朝,但经过相关学者的考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宋朝。

是从宋朝开始,蒸馏酒才真正出现于我们的历史中的,最后经过多年的发展,蒸馏酒才在明清时期完全扩散在了全国各地。

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很多电视剧、历史演义背景大多数是在宋朝、明朝、清朝时期,在这些朝代白酒已经出现了,但并不意味着那些时代人们喝的就一定是白酒。


就如同白酒是我们的国酒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喝低度数的啤酒、红酒。

以此类推,古代人们除了喝白酒之外,肯定也有很多接受不了高度数酒的人会选择去喝黄酒或者用酿造手法酿造出来的白酒。

在这种条件下,古代人喝好几坛酒都不会醉的情况就不会显得太过于离奇了。

所以说这就是古人经常喝好几坛酒也不会醉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古代人们所喝的酒度数低。


孤客生


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不管是在酿造工艺还是在酒精度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古代的酿酒技术没有现代这么发达,原料一般是米或者是一些粮食。尤其是米酒和黄酒酿造以后就不太清澈,显得很浑浊,所以一般被称之为“浊酒”。


由于酿造条件的限制,也让酒的度数变得很低,尤其是酒中还会有很多其他粮食的渣子。所以最后喝的时候通常只能在6-14度,但是稍微好一点的酒的话像皇帝大臣喝的话也就20度左右。


当然通过现代科学的解释,古代人喝的酒都是粮食酒,也称之为酿造酒,这种酒就是跟浊酒差不多的性质。本质是将粮食中的淀粉一些物质转换成为了酒精,但是酒中还保留着粮食的味道。原汁原味。


还有一种就是蒸馏酒,也是通过食物发酵然后蒸馏而成,所得到的酒的度数要比酿造酒的度数稍高一点,但是因为技术设备比较简陋的缘故,度数也只有二三十度。


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除了酒鬼之外,大部分人喝酒也还是为了解忧,在古代有很多有才华有文化的人却一直得不到赏识。挤破头还是没有看见自己身上的光芒,只好将自己的情绪向酒来诉说。


当然也不泛有诗人骚客遇到知音,喝酒吟诗作赋,这么令人羡慕的画面。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觉得通过喝酒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开心,挥走过去的烦恼。


总而言之,古代人并不是因为都是喝酒奇才,个个千杯不醉,是因为他们喝的酒的度数远比我们现代的低。所以当然多喝几杯不会醉啦,如果古人不喝酒的话一些著名的诗篇也不会出现了,所以喝酒也还是有很多正面的作用的呢。但是现如今的我们还是要正确看待酒文化呢,并不是所有的酒都是多多益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