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秋開始,農村就慢慢看不到燕子了,小燕子這麼早遷移嗎?

農民也優雅


燕子是一種農民都喜歡的鳥類,農民也喜歡燕子來自家的屋簷下築巢,因為在民間認為燕子是很有靈性的一種鳥,民間還流傳著“燕子不進愁門”的說法。說的是燕子來誰家裡築巢,就能帶來好運,不能去驅趕或者是傷害和破壞燕子窩。其實這主要是因為燕子是益鳥,它們能幫助農民捕捉各種害蟲。

題主說從立秋以後燕子就開始少了,慢慢看不到燕子了。這個有點不準確的,燕子不可能這麼早遷移的。在我們這裡,座標衡陽現在還能看到很多的燕子,昨天農夫還拍了好幾個燕子在電線杆上淋雨的視頻。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關注農夫,查看小視頻就能看到哦!那燕子一般什麼時候飛到南方去過冬呢?

燕子和大雁一樣都是候鳥,隨著季節而進行遷徙,因此也算得上是鳥類家族中的“遊牧民族”了。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發現了燕子有“秋去春來”的飛遷規律。它們每年到了春季的時候就從南方飛回來了,大約是在每年的4-5月份的時候就飛回來了。而在冬天來臨之前的秋季,一般在10-11左右開始南飛海南及更南的地區過冬。這個時期就要進行每年一度的長途旅行,它們成群結隊的由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一般都是選擇在風清月朗的夜晚開始飛遷,並且在白天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地面休息覓食,到了晚上才成群結隊的飛遷。

那為什麼燕子要去南方過冬呢?是不是因為北方太冷呢?燕子之所以要每年不厭其煩的去到遙遠的南方過冬,主要是為了生存。因為燕子是一種主要以各類小昆蟲為食的小鳥,並且它們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從來只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於在樹縫和地隙中搜尋昆蟲食物,也不能橡松雞和雷鳥那樣雜食漿果。可是,在北方地區一旦進入到了冬季,這些昆蟲有些被凍死了,有些變成卵進入到了地裡面去了,這樣燕子就沒有食物可吃了。正是因為食物的匱乏,才使得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


農夫也瘋狂


燕子這種鳥它的記憶力是非常驚人的,同時也是非常懂季節的。立秋之後,北方地區開始北風偏多,給它們帶來了深深的涼意,於是它們就開始一步步南遷。剛立秋的季節,燕子是慢慢往南遷徙的,並不是一步就到了南方,等到了天氣真正涼了之後,它們才真正往南飛。

可能大家一般都會認為燕子在遷徙的過程中是靠飛行來前行的,其實它們有時也是藉助交通工具來助力的,畢竟南方太遙遠了。我威海的榮成有一個朋友常年跟隨一家漁業公司出海打魚。前兩年過年來我這裡玩,在一起閒聊,我問他,在海上漂的日子枯燥吧,他說,是呀!我們的船是大噸位船,出的都是遠海,經常在公海打魚。聊著聊著聊到燕子,他說家裡住燕子吉祥,特別靠沿海的居民非常信這個,誰家來了一窩燕子是很高興的事。

說到遷徙,朋友說,每當到了秋天燕子南遷的時候,我們的船上就站滿了燕子,它們都想借助我們的船飛過大海,每一搜船對它們都很關照,從不打擾它們。

民間有句話叫燕子不進愁房,燕子在選擇修窩安家的時候一般都選擇家庭和睦,喜氣洋洋的家庭,如果誰家過日子經常吵架,燕子一般不去,因為它們怕受驚嚇,同時它們自己也能感知到的。

我們家住的是一窩山燕,這在壘窩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山燕壘的窩進口窄,裡面寬敞,長長的。記得有一年大燕孵化出了小燕子,有一天忽然從窩裡掉下來一個,小小身子毛都沒長出來。這時候兩隻大燕在半空喳喳叫著,很是著急。我拾起小燕看了看沒有摔壞,重新又給它放進了窩裡,大燕立刻不叫了,它們還是很有靈氣的。


既然燕子尚知人間冷暖,所以祝願大家過日子和和美美,心情舒暢,幸福家園,這樣燕子才會來光顧。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燕子春天而來,秋天而去,真是有點不捨呢,燕子它要去南方越冬,到了春天又飛回來了


滄桑笑容


我也說納悶,挺奇怪,一入秋小燕子是很少見到,論氣候剛入秋並沒覺得天氣有多麼涼爽,論食物也不會那麼奇缺,為什麼小燕子馬上就不見了呢?我啄摸小燕子是一個很聰明的鳥,也是一個反應也比較機智敏感的鳥,往往人還沒覺察的東西,鳥都早就先知了。這可能跟四季輪迴的季節分不開的。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小燕子又大刀回府,到了秋季早晚溫差大,晚上比較涼,已不適應小燕的居住條件,所以小燕一到秋季第一反應就立即遷移,燕子這東西也是比較機靈的,所以它到了季節一時也不能耽隔,所以就悄悄南奔了。


鋒芒利刺168


生物鐘,生物的時間系統,就像人有節氣這樣子的,都也有自己的一套曆法。

立秋,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候鳥也不是一下就遷走,每種候鳥不一樣,但都是根據溫度遷移的。


時間的收穫


立秋後天涼了,燕子逐漸準備向南方遷徙,除“其他規律性”因素外,我個人理解和北方隨著天氣轉冷,蚊蟲等食物減少也有很大關係。


悠釣閒垂


燕懂季節變化,伏天即率兒女乘涼,秋後備往南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