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诸蔼孔明被神化了的面纱,历史上真正的诸蔼亮是什么样的?

高寒62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非常之出类拔萃。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山东沂南)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及军事家,被后世公认为乃智慧的化身。东汉建安十三年,开始出山辅佐刘备,初促成东吴的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军,后又忠心辅助刘备夺占益州等重要地区,初步奠定了蜀汉基业。刘备死后,又专心辅助后主刘禅,与东吴孙氏政权修好,为收复中原,六出祁山,终因势单力孤,心力交瘁而逝于军阵之中。谥曰,忠武侯。

诸葛亮,历来以精于巧思,谋虑深远而最为人们所称道,他的一生更因此而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并非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




飞天ZY漫雪


真实的诸葛亮,即便没有《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智高近妖”,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这一点毋庸置疑。


诸葛亮在南阳蛰伏期间,便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的理想就不难理解了,他终究是要做一个辅佐圣主,平定天下的一代“名相”,这一点在永安托孤后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其实在真实历史中,永安托孤之前,我们几乎看不到他的施政用兵,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汉中之战带的是法正,诸葛亮都干的是“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的活,难道真的是刘备看不起诸葛亮的才华吗?恰恰不是,刘备在一系列战争中,所取得了胜利,无一不是在诸葛亮的筹谋下取得的,正是刘备觉得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所以才会把他放在大后方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也正是后来论功行赏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真正体现其政治能力是在永安托孤后,他从刘备手里接过这副担子以后,一方面要稳定国内局势,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吴国、魏国的关系,协调这些矛盾需要足够的理政能力和极高的政治水平。


于是他对内发展经济,整顿吏治。

在经济上,诸葛亮确立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其财”的方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特意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并修建多条灌溉水渠。同时,着重发展丝织业,使蜀锦成为当时蜀汉财政的主要来源。

在政治上,诸葛亮针对“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风气,严格实行法制,建立了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也给了百姓一个安宁清明的社会。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所述:“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完全可以说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的政治态势可谓是最出色的。


对外则是继续联吴抗曹,平定蛮夷。

夷陵之战后,蜀国与吴国已经完全决裂,联盟之势已经瓦解。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为了恢复元气,维持三国均衡,于是派出邓芝出使东吴,意图重修旧好。孙权为了抵抗曹魏的压力,不得已再次与蜀国结成联盟。

南中地区多蛮夷,尤其在夷陵之战后造反迭起,为了国家后方稳定,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攻心为上”的建议,把军事与政治心理结合起来,平定叛乱。


这些完全可以见得,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但被后人诟病的是,他的六次北伐。

从公元228年开始,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主持了六次北伐,而且是每出征,必亲自领兵,他这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态度是好的,但对他这样一个政治家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举动。要知道,人才的培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头等大事,自己管的太多太细,让其他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造成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的局面。

另外,用人不当也是被人诟病的地方。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军拿下陇右后继续东进,与大量张郃交战,此时诸葛亮没有启用魏延等将领,反而让一个夸夸其谈的马谡充当先锋,致使“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让大好局势功亏一篑,时候虽然挥泪斩马谡,但终究于事无补。


结语:诸葛亮毕竟是人,他也有优缺点,他也有血有肉,一曲《出师表》道尽心酸无奈。他鞠躬尽瘁、廉洁奉公、谦虚谨慎的优秀品格始终是被历代民众所认可,他也有缺点,但瑕不掩瑜,这并不代表他就不是一个千古名相,相反,这样的诸葛亮恐怕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望风瑟瑟


抛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来谈谈正史中的诸葛亮,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时代功绩、历朝历代评价、历史头衔;

时代功绩

诸葛亮辅佐刘备形成三分天下,他的《兵法二十四篇》供历代兵家学习,成为古代八大兵书之一。他的治蜀制度,影响中国历史近两千年,他的故事、精神、品质更是为人们所传颂,是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真正家户喻晓的人,知名度最高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为诸葛亮添加了许多军事色彩,像人们乐道的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虽然这些故事不一定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军事才能,虽然一本小说美化诸葛亮军事才能,但也未能真正体现出诸葛亮的真实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中,诸葛亮所取得的战绩也非常的耀眼。

正史中诸葛亮战绩:《隆中对》政治、战略规划;联吴败曹;巧夺荆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蛮;七擒七纵;挥师北伐,收姜维;夺取阴武两郡,迁入汉中;斩杀大将王双;取得防卫战胜利;卤城之战大捷;射杀名将张颌;击退司马懿偷袭孟琰;打的强国统帅司马懿畏蜀如畏虎、被送女人衣服、千里请战;死留下遗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百姓曰:死诸葛走活仲达;以上信息来源于《三国志》《晋书》《汉晋春秋》

历朝历代评价

人物评价:

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两晋南北朝:

袁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隋唐两宋:

王勃: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戴少望: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其惟诸葛亮乎!

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元明清

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马允刚: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现代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历朝历代评价

蜀国: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不断吞噬强大的魏国,生前被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

晋朝:三国归晋不久后,作为曾经蜀国的敌人,因为诸葛亮军事才能突出,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这是史上首次追封诸葛亮为王爵;

唐朝:因李靖精通诸葛亮兵法,完成了一统天下,唐朝封其为“武灵王”,并赐庙,以武神灵供历代兵家祭奠;

宋朝:因宋朝缺乏像诸葛亮这样的安邦定国的军事人才,特封为诸葛亮为“武安王”,供历代兵家学习;后又在民间赐“英惠庙”,后又加号“仁济”,供文人百姓学习诸葛亮仁政治国救济天下;

元朝:蒙古元朝时期,基本取消原本存在的各种庙宇,正式封诸葛亮为神王,追封其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明朝: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庙”,选从祀名臣37名,“忠武侯与焉”。

历史头衔

诸葛亮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外交家、战略家、思想家、发明家等

中国武庙十哲之一

中国文庙大儒之一

中国战略家代表人物

中国儒将代表人物

中国十大杰出名相之首

中国忠诚代表人物

中国智慧的化身

中国第一贤相

中国“智圣”


汐水柔情


诸葛亮的神化应该归功于《三国演义》,罗贯中在小说里把他赋予了神奇的能力,如借东风、草船借箭、八阵图等等。直到现在,有关的的小说、戏曲、影视作品等还在推波助澜,其神化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扒开诸葛亮身上的神秘光环,历史上真实的他,同样出色,政治家、军事家、发明爱好者多项光环罩体,当然他也有缺点,如事无巨细没有不操心的,用人也有点小毛病,但是瑕不掩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无愧于三国时期一个伟大的人物的赞誉。

①政治家诸葛亮。

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准确,预见了未来的天下走势,提出的战略规划切实可行。《隆中对》在战略目标明确——兴复汉室,近期计划和步骤可行——占领荆州和益州;在施政纲领上,既有内政——内修政理与外交——联吴抗曹,又有民族政策和经济发展。短短300多字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大计划。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一览无遗。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辅政的10多年里,他依法治蜀,严于律己,安抚百姓、慎用权力、清正廉洁,蜀国上下的人既怕他又敬他,严刑峻法治蜀却很少有人埋怨他。

②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参与策划、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军事策略,率军平定了南中叛乱,军事才能有目共睹。至于五次北伐,出师未捷,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苛求。多次北伐反映出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兴复汉室的意志和决心。诸葛亮是著名的军事家。

③发明爱好者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天生擅长巧思。为了解决北伐中原时蜀汉军队武力不足的问题,诸葛亮改进弓弩使之能够连射,一次能发射10支铁箭,为了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制造了木牛流马,《诸葛亮集》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此外,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阵图,无不深得要领。

④有缺点的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一个人优点不少但是缺点也很多。他最大的缺点是用人真的不如刘备。留关羽守荆州、马谡守街亭是典型的用错了人。结果是关羽丢了荆州,马谡失了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不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他大事小事都是亲自做,一点不给手下人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结果在他去世后,蜀国人才凋零。我认为这一点他具有法家的特色,法家就是不主张教化,而是以吏为师。从诸葛亮在蜀汉的作为所为来看,法家色彩比较明显。

所以说,诸葛亮只是一个平常人,虽然能力强,品德高,但是每缺点也有,错误也会犯,没必要神化。


闵不克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很厉害,只能说诸葛亮很厉害,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

事件回顾

还记得诸葛亮和刘备第1次见面的场景吗?这一段场景里面三国志有过记载,三国演义当中也有过记载,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当中也有过记载。

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一个假设,并且这个假设是绝对意义成立的,诸葛亮在没有遇见刘备的时候,就已经分析出来了天下的三分大势,而三门大势的其一主人公便是刘备。

这是一种非常了不得的天分,就如同现在我们随便走在大街上扒拉出一个路人来问他,20年以后天底下是怎样变化的,30年以后又是怎样变化的?来你说说。

可能很多人都会把这个提问者当作傻子,并且一脚踹到一边,但诸葛亮不是。诸葛亮不但明确的指出30年之后会是怎样变化的,甚至指出匡复汉室的唯一一条途径,而事实上在之后的蜀汉阵营发展变化当中,一直是按照这唯一一条途径在不断的延续下来的。

只不过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最终竟然让关羽丢失了荆州,于是之前诸葛亮所说的假设通通不存在了,而诸葛亮也只能通过挥师伐魏来阻挠曹魏的进攻。

没错,这就是事实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当中有神化诸葛亮的意图,并且对于很多情节都予以了更多的神话。比如那个七星续命和夜观星象,这玩意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毕竟咱们也没有触及到这个领域,也没有办法作出详细说明,可是如果按照三国演义这样的叙述来说,的确有点神话的意味了。

除此之外像草船借箭这一系列的战役也都是子虚乌有的,不能说完全没有,只不过诸葛亮究竟起到了怎样大的作用,我们不知道。在真正的三国历史当中也没有明确详细的记载,唯一有记载的便是三国演义当中。

可即便如此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无论是文治武略还是在其他方面的成就,都已经超过了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好像除了司马懿采取的被动防御以及那个并不起眼的曹真在战役当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之外,基本没有几个人能够与诸葛亮决一死战。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先不用看正史、野史。单单从谥号“忠”、“武”、“乡”、“候”等信息就读出忠诚、除了文功更着重赞赏其武治的功德。另外乡候可不是小爵位,关云长也只是亭侯啊。


米米分享好时刻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正式记载,在刘备兵败白帝城之前诸葛亮只是一个后勤官员并没有什么指挥战争记录,刘备前期的主要军师是法正。至于那些近乎于妖的借东风更是无稽之谈,在明朝还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前。大家也都知道是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在诸葛亮身上的神事有些事无中生有有些事借别人的故事安在诸葛亮身上的。比如:草船借箭的其实是孙权,空城计是曹操对付吕布的。火烧新野是刘备自己的都被安在诸葛亮身上了,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战争才能打曹魏基本上是屡战屡败。最主要的是留下了出师表,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后世把他标榜成了神人而已!



异客


诸葛亮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但也是一个喜欢弄权的权臣,其他能力都被《三国演义》小说神化。


天道5788034343144


诸葛亮被吹起来的巅峰期是宋朝的评书,后来罗贯中在写书时多半从民间取材,所以会把诸葛亮在书中写成一个近似神汉的形象(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水浒传》的武大郎,历史上其人根本不是卖炊饼的,也不是三寸丁身高)。而且罗贯中就是为了以自己写的小说(注意,是小说,不是史书)来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某些未实现的政治理想而已


库库库奇奇526


用评价孙权的话说“守业有余,创业不足”,一个好的总理确实一个一般的陆军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