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精锐部队?

无能的扎心君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战争不断,涌现出很多精锐部队,当然,每个人心中的标准和排名都不一样。大致说一下:

古代----先秦

据殷墟甲骨文中的卜辞记载,商朝已经能组织起强大的军队,一次出兵人数可达三千或五千,最多时曾到一万三千人。商人在作战时有步兵,也有战车。士兵成分多为平民,有时也有奴隶在内,但是军队一般是临时征集的,因而并不是一支职业军队,无法联系到精锐部队这个称呼。

从历史记载来看,最早的一支精锐部队是周武王的“虎贲”军,最早出现在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会战----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据《周礼·夏官·虎贲士》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

这之后的数百年,分封的各个小诸侯国开始尚能和平相处,但是西周灭亡后,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减弱,比较大比较牛逼的春秋五霸开始代天子行使管理各国的权力,各个诸侯国从小冲突慢慢演化成大冲突,最后演化到灭国之战。经过一系列的兼并,200多个诸侯国变成了以齐楚燕赵韩魏秦为首的战国七雄和几个残存的小国,战争规模开始扩大。

魏武卒方阵

战国中比较著名的精锐部队有:韩材士、齐技击、赵百金之士、中山吾丘鸠、楚申息之师、魏武卒、秦锐士等。从魏武卒选拔标准看(穿着三层重甲,手持长戈,背负硬弓与50支弓箭,在急行军百里之后还照旧能投入战役。)就是现代人也很难达到,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要么是史书有点夸张要么是汉族人体格经两千多年养尊处优衰退了。

强大的魏武卒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在吴起离开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被孙膑训练的技击之士两次设伏伤了元气,之后被秦军痛打再也不复当年。

秦军箭阵,天下无敌。跪射俑

<strong>

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各国几乎都常备军化,军队规模大,一出则俱出,一败则全灭,可以说没什么起中坚作用的精锐之说,靠的是全体死战群殴。

古代----汉、三国、两晋

汉朝是军力很强大的一个朝代,汉朝的军制也比较复杂。有京师军、地方军、郡国私属部队,还有边境郡县的边兵、屯兵等。战斗力最强的就是中央军(京师兵)。

名气最大的是虎贲、羽林骑、羽林军,这是直接负责保卫皇上的。从政治上来说最可靠,选拔的都是民风彪悍、善于骑射的边地的又红又专的大好青年,不过没有成建制的投入过战斗,战斗力无法参考。其实可以将这些视为汉朝的中央军校,军官们在此学习历练后再被派到战场统军。如大将军卫青就出身于羽林骑。

京师部队的主力是以在皇宫的方位而命名的南军和北军,这是汉朝最强大的部队。此外在边境上的边兵经常处于战斗中,边郡骑兵的战斗力也很强悍。汉朝曾将投降过来的胡人单独组建为骑兵部队,称为“胡骑”,将熟悉南方的的人编为“越骑”,都是很厉害的部队。

汉朝骑兵

汉朝时由于夺得了北方特别是河西走廊的马场,因而组建了占总兵力30%的骑兵部队,又由于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较好的后勤保障,因而汉朝的轻骑兵在对阵游牧部落的骑兵时优势尽显。正因为此大汉朝得以击败强大的匈奴。

在同时期的西亚伊朗,是接续自波斯帝国的安息帝国,其军队多次同罗马帝国军队作战丝毫不落下风。霍去病凿通西域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也派遣过使者出使,用使者的话就是:“安息,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在波斯古文献中曾经有段记载,四万名罗马军团对阵来自东方大汉的五千黑衣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不过在中国史书上没有过汉朝骑兵跑到那么远作战的记载。因而对于这种事存疑即可,当然,在波斯的记载中也有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而同样西方并没有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事迹的记录,只是西方借波斯的古文献把亚历山大大帝捧上了天。

东汉时,有一支源自西汉的著名的精锐骑兵部队----以渔阳、上谷两郡为代表的突骑部队幽州突骑,正是因为有了这支天下无敌的精锐的骑兵部队,光武帝刘秀才得以在河北立足,进而扫平四海,一统天下。世人称:“渔阳突骑,天下所闻;长戟劲弩,无出其右。”

东汉骑兵。汉朝最著名的兵器就是环首刀,由于冶炼技术先进和精于骑射,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

东汉灭亡时,其军力仍然强悍,这是不同于各个朝代的独有现象,殊为可惜。

三国时,曹操之所以怕袁绍,就是因为他拥有了汉帝国的两大精锐:“幽州突骑、冀州强弩。”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实力自然是天下最强,曹操的精锐叫做虎豹骑、虎卫军、青州军、,只是可惜在赤壁之战被周瑜和刘备用火攻打败,没能完成统一。在打败马超的西凉铁骑(也是大汉的精锐),西凉兵两千年的冷兵器时代都是能战,大概与其地处西北民风彪悍且有祁连山的军马有关。论陆地作战,刘备的白耳兵和东吴的步兵根本不是曹魏骑兵的对手。

东晋时期出现了一支在历史上可以大书特书的精锐部队----北府兵。这是南渡后由谢家挑选南渡的北方汉人组建的精锐部队,支撑起汉家的天下。正是这支部队在肥水之战中以八万战胜了先秦的百万大军,从而避免了江南沦丧,避免了汉族的灭亡。

古代----宋、金至大清

.隋朝时间比较短,精锐是骁果卫。

大唐的精锐骑兵玄甲军,还有千牛卫。----元芳,你怎么看?

唐朝生产力发达,军队装备精良。着明光铠,手执横刀,可以说达到冷兵器的高峰。鬼子的武士刀就是仿自唐刀。下面这个是不是玄甲军不知道。

金国有一支精锐的重骑兵----铁浮屠。从骑兵到马匹都披铠甲,北宋虽然科技先进造出了强弩,但是面对铁浮图也无能为力。北宋由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除了战略态势恶化外更要命的是失去了北方的战马和能骑射的北方士卒。再加上战不下西夏,自然也得不到西凉的军马和士卒。宋之所以被称为弱宋、挫宋,除了那些个皇上不怎么样以及重文轻武的国策,更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没有能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如同坦克,步兵处于绝对劣势,要么宋人会无奈的说:“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

南宋时终于出现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背嵬军,岳家军强,而背嵬军则是岳家军的中坚,是精锐中的精锐。岳飞之所以能屡打胜仗,除了英勇外主要得益于背嵬军强大的冲锋陷阵能力。与铁浮屠相比,岳飞的这一万骑兵属于轻骑兵,除了骑兵着甲外,马未着甲,因而机动能力更强。再加上岳飞勇猛身先士卒,金兵自然不是对手。

蒙古骑兵战力强悍,这个在历史上无话可说,可以说各个都是精锐。蒙古骑兵最精锐的部队就是成吉思汗的怯薛军,这是大汗亲率的近卫军,普通小兵的地位都要比一般的千户高。元灭亡北逃后,怯薛军跟着大汗在漠北流浪,后来落在了察哈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中最大的一支是从察哈尔传召来的普通牧民。虽然没有训练,战力已经不能与过去的蒙古骑兵相比,但是面对洋枪洋炮奋力冲杀,战至全军覆没的精神却也令人肃然起敬。

八里桥之战,最后的蒙古骑兵

明朝的精锐有不少,用火器装备的神机营是一大亮点,在瓦剌进攻北京的北京保卫战中有过突出的表现。可惜清朝开历史倒车,直到两次鸦片战争后才认识到世界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才开始组建用洋枪洋炮装备的部队。

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本质上还是冷兵器的步兵,不过在戚继光的调教下,对倭寇伤亡比可以用逆天来表述。此外还有土司秦良玉统帅的白杆兵,这支少数民族组成的山地步兵,悍不畏死。可惜过了鼎盛期的两支部队(合计七千人),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面对数万八旗兵的围攻最后全军覆没,这也是明与满清的战争中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一仗。

明朝的骑兵最有名的就是袁崇焕组建的关宁铁骑,而吴三桂率领的夷丁突骑是关宁铁骑中精锐的精锐。只是跟随吴三桂后来没干啥好事,充当满清的前锋把汉人的花花世界打了下来。

满清就简单了,八旗兵就是精锐的代名词。满人不满万,过万莫能敌。在清朝中前期八旗兵的战斗力无人能敌,后来遛鸟斗蛐蛐,成了群纨绔子弟。

近代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小站练兵,练出了之后几十年赫赫有名的北洋军,如果这也能算精锐的话。

北洋军的炮兵部队

国军的精锐自然是其五大主力。论装备的话新一军、新六军强,论作战意志的话第五军、七十四军、十八军。由于第一次远征军失败,第五军损失惨重,加上其新22师去组建新六军,荣誉一师调走,而原来战斗力最强的200师由于师长戴安澜的牺牲以及杜聿明将200师剩下的老部队抽走带去东北,因而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五军只是顶着原来的光环,战斗力不如另外四只部队。

七十四军在抗战时打了很多硬仗,但是从王耀武高升后虽然装备一直在改善,但是没了精气神,特别是交到张灵甫手上后,除了剩下狂妄就没剩什么,孟良崮一仗根本没表现出精锐的样子,跟弱鸡差不多。

印缅战场的新一军

国军这五大主力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主力样子的却是相对最弱的十八军,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十八军和从十八军抽调部队组建的第十军部队,跟解放军打的最为凶悍。

以新一军部队为主组建的新七军,在长春被围困得饭都吃不饱,朝天放了几枪就投降了。新六军则是在夜晚被东北野战军冲乱,没来得及表现一下精锐的样子就灭亡了。

解放军中精锐的部队就多了,简单说几个:

127师,历史脉络清晰,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红四军28团----红2师红4团----八路军115师685团----新四军3师7旅----东野6纵16师----解放军43军127师。整个就是人民军队的发展史缩影。

东野评价最高的一支部队是6纵17师,被称为攻坚老虎。可惜的是部队资历太短,后来和著名的皮旅181师一起改成武警机动师。

116师,红军时是红十五军团,红25军,抗战时是115师344旅,新四军三师,进东北后7旅去组建了六纵,剩下的组建了二纵。5师是纵队乃至东野响当当的主力,最出彩的就是在云山首次与美军交战并战而胜之,而且还攻占过两个首都----平壤和汉城。

38军,曾经彭总带出来的红三军团,抗战时115师686团,东野一纵一师就是后来的112师,后来老二113师在松骨峰、三所里打得太好了,那精锐就干脆直接给整个38军吧。

三野是由山东八路和新四军组成,也有很多精锐。

20军,这是新四军的精华,原粟大将当师长的新四军一师。辖58,59,60师,58师战力最强,抗美援朝出了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由于大裁军,59师被裁,将43军的128师编入,再次裁军128师这个外来户就只得去当武警机动师了。

27军,三野里面与20军争老大争得不亦乐乎,原来是胶东的八路,许和尚带的队伍,打济南、战上海,抗美援朝时歼灭了美七师31团,这是唯一歼灭的美军团级部队,北极熊团的团旗就在军博展出。

70师,这是陈粟直接指挥最久的部队,叶王陶部队的中坚,新四军首战韦岗就是这支部队打的,后改编为华野6纵16师(各野战军的6纵都能打),49年2月改为24军70师,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打了很多硬仗、胜仗,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上甘岭防御和金城战役中歼敌9600余人。后调北京改为警备第三师,这是守护北京外围的主力部队。

13军,改编自红31军,大名鼎鼎的386旅。在陈赓大将的指挥下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都是第一。

12军,战将王进山带出来的中野六纵(又是个六纵),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打了很多漂亮仗,挺进大别山时,六纵奋力打开全军通道,被刘伯承元帅称为“狭路相逢勇者胜”。抗美援朝时调入11军31师,这更是一支名头更大的精锐主力----原红四军第10师,是红四方面军战斗力最强部队,抗战时改编为385旅769团,火烧阳明堡就是代表作。其93团就是原769团,五次战役时突击过远,大部队后撤时落在敌后一百多公里,然而他们不仅没受啥损失,反而顺带抓回来二百多俘虏。12军的34、35师后来接替15军打了上甘岭战役的后半段,但是没争功,荣誉都给了十五军。31师后改为12军36师,93团改为106团,著名的百将团(另一个百将团是13军109团)。

15军,本来是中野各部队的小弟,上甘岭一战直接打成了头等主力。就是这一战让美国人明白只要中国军队想守就能守得住,此战后美军再也没敢发动营以上的进攻。

中国人的尊严是打出来的

52师,18军在二野中是小弟,但是52师资历可是够当大哥,可追溯到红军。藏字419部队,三锅最害怕了。后与149师互换番号调回内地,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有一个说法“东有149西有55”,149师独自面对越王牌316A师作战并将其击退予以重创。而原来来自四野的55军163师与149师一样,都可以追朔到林总指挥的红一军团。55军是战绩最好的军,163师是战绩最好的师,后来作为首批驻港部队。

一野的部队少,但是精锐很多。

六军,教导旅改称16师,更早的番号是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老红军部队了。新编第四旅也许你不知道,但是李云龙的新一团、独立团肯定知道,歼灭日军华北战地参观团就是这支部队的一个战绩。49年改编为17师。可惜的是这两支部队在调出组建一个团的部队加入第四师后,其余全部改为生产建设兵团,为守卫大西北屯垦戍边。

四师,著名的359旅大部分与六军一样改为了生产建设兵团,唯一传递下来的部队就是四师了。

一军,贺老总带出来的红二军团,八路军358旅,天下第一军。

华北部队中,181师成了武警机动师,179师不得不提,最大的荣誉单位“临汾旅”。63军在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立了功,可惜的是在裁军中也没能躲过。

左一为师长李水清少将,左二为政委李布德少将

199师,开国大典陆军阅兵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一师,我不是精锐谁是精锐!


我淡如菊


“第38岁”被称为“万岁军”,在古代是标准的御林军,是王牌中的王牌,属于重装集团军,是全军战备值班部队中配备在主要方向速快速反应部队。

为何说第38军是我军最精锐的部队那,那么下面大家跟着小姐姐回到第38军的辉煌的历史时刻。

第38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8的平江起义,可谓是根正苗红,在解放战争中,第38军隶属四野,前身是四野一纵对,是四野头等主力军之一,其擅长打大战、硬仗而闻名。其112师、113师、114师,都是王牌中的王牌师,其每个师都很有特点,112师擅长正面攻坚作战,113师擅长长途奔袭,114师擅长穿插分割包围。
第38军在东北参加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随后马不停蹄的入关参加平津战役,而第38军是进攻天津的主攻,在随后入关宣沙、衡宝、广西、滇南等等战役。38军从中国最北部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转战中国从北到南,解放了半个中国。


随后是38军最辉煌的历史之一,半岛内战爆发,由于以美帝国为首的军队介入,很快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线,38军随第13兵团参加入半岛作战。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与美国第一骑兵师步兵团遭遇战时,由于我军刚入朝作战,地理位置、情报、对手情况都不了解,贻误战机,在第一次作战总结会议上,时任38军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指名骂了个狗血喷头。



所谓知耻而后勇,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独立负责攻打德川。德川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半岛北部铁路、公路交汇点,拿下德川就可以分割包围东西联军,围歼“联合国军”这一战略设想。



当时本来是有其他军可以配合38军攻打德川,结果军长梁兴初在战前立下军令状,独自包揽德川,当时38军的正对面除了防守德川的韩军,还有大量美军王牌军,38军再次发挥了各师的特长。

112师负责正面进攻,担任长途奔袭的第113师更是创造的战争史上的奇迹,急续连行军一夜,创造70多公里的神话,硬是赶在美军全机械化的前面,成功的占领了三所里与龙源里,彻底断绝了美军第8集团南撤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战略目的。

113师的官兵拼死抵抗南撤的美军与北上增员部队,多次打退美军的进攻,始终使南北敌人没有会和,第二次战役一举扭转了半岛的战局,38军独立歼敌1.1w多人,缴获物资无数,第二次战役是38军的第三次成名之战,也是扬名天下的一战,战后,第38军被彭老总通令嘉奖的电报上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万岁军” 由此而来。

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依靠南汉江,顽强抵抗占据全面优势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虽然付出巨大伤亡,成功完成战役掩护任务。


“万岁军”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辉煌的历史,是共和国一面永远的旗帜。


小姐姐讲史


按照历史先后顺序,不算近现代的,有这么几支精锐部队,他们普遍都是战绩辉煌,无论军事素质还是组织训练、纪律等,在古代都是一流的。

1、秦军。

自商鞅变法后,秦军尚武,组织性强,纪律严明,秦始皇时代横扫六国,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北击匈奴,势如破竹,名将有王翦、蒙恬等,王翦率秦军扫六国,蒙恬北击匈奴,以至于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支精锐部队。

2、汉军。

汉武帝时代,汉军有御林军、羽林军之分,卫青北伐匈奴时,率领的大多是御林军,霍去病奇袭匈奴基本带的羽林军,但都统称汉军。

汉军最大的战绩就是在汉匈战争中的战绩,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汉军打得匈奴节节败退,最后霍去病率骑兵逐匈奴2000多里,横穿中国东西两端,长途奔袭这种闪电作战,在那个时候创造出来并成功应用于战场。

3、玄甲军

玄甲军是唐代精锐部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平定天下,后又打败突厥,击溃土谷浑,是唐朝打天下的军队,也是保证唐朝统治和维护唐代边境稳定的精锐,名将有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等。

4、岳家军。

岳家军又称背嵬军,为岳飞所创,主要用于和金人作战,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其最大的口号是收复失地,灭金,迎回被俘皇帝。最大的纪律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战绩上几乎败绩低到忽略不计,曾打的金兀术叹息到,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岳飞曾率领这支军队收复宋朝北方大量被金人占领的土地,打的金兀术节节败退,几乎逼近金国首都,眼看要灭金的时候,被昏庸的皇帝和奸臣暗算,连下12道金牌逼他撤军,最终岳飞也被害死。

古代的精锐部队里面,最可惜的就是岳飞了,如果不是皇帝昏庸和奸臣当道,岳飞大概率是灭金的,一旦实现,宋朝的版图以及当时的力量格局绝对会重新洗牌。

5、戚家军。

由戚继光组建并担任统帅,最大的战绩是打败倭寇,戚继光本人也留下有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等,戚家军纪律严明,在对付倭寇山,开创了不少新的战法,可谓是明朝军队中的佼佼者。


烟郭说历史


军改之前的济南军区54军,就是一支军中劲旅,是全军的总预备队。论实力,54军仅次于38军,也是解放军陆军的三个军级快速反应部队之一。

54军自组建以后,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入藏平叛、中印边境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争战役。

特别是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54军表现非常出彩,全歼印度主力第4军,打得印军溃不成军。印军对54军的印象非常深刻,直到今天,印军的军事演习中,假想敌部队代号仍然是54。

54军下辖的127师,历史悠久,战功卓著,也是54军的主力师。127师先后诞生了多位开国将帅,朱德元帅、林彪元帅、粟裕大将、肖克上将、杨成武上将、耿飙、杨得志上将、黄永胜上将、彭明治中将、吴法宪中将、梁兴初中将、李作鹏中将、王东保少将、张池明中将都在该师工作过。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谭政大将、罗瑞卿大将等将帅也曾在54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后来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曾以127师师长的身份,率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54军有多个下级单位获得荣誉称号:

红军师、铁军——第127师
红军团——第127师第379团、第380团、步兵第162师第485团
叶挺独立团——第127师第379团
瑞金团——第162师第485团
猛虎扑羊团——第162师第486团
刘老庄连——第127师第379团第4连
钢刀连——第162师第484团第1连
金汤桥连——第162师第485团第7连

能攻善守英雄连——第127师第379团第9连
阻击英雄连——第127师第379团第1连
英雄侦察连——第127师侦察连
渡海英雄营——第127师装甲团装甲步兵营
渡海英雄连——第127师装甲团装步一连(原127师381团1连)

2017年,随着军改号角的吹响,54军被撤编。曾经的18个集团军被整编为13个集团军。


袁卫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精锐之师,他的首任军长是秦基伟,在抗美援朝作战中,15军被彭德怀元帅称为“千岁军”。

15军原隶属于第二野战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组建于1947年8月,在解放战争中,一直在刘、邓麾下,冲锋陷阵,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15军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军威。上甘岭,是五圣山南面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加起来不过3.7平方公里,但在48天的激战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敌人用炽热的炮火,不分昼夜地向这两个山头倾泻,一天中曾落过三十万发炮弹,山上寸草不留,石头都炸得粉碎。 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15军伤亡1.14万人,其中牺牲5260余人,但15军始终坚守阵地,没有后退一步,涌现出了著名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15军后来改编为空降兵15军。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震中汶川地区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三十六小时,为尽快恢复与汶川地区的联系,15军的15名空降兵,从5000米高空,强行空降至茂县,及时把灾区的情况向上级汇报,4500名官兵奔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救治受灾群众,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15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堪称精锐之师。





zj史海拾贝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精锐部队,我个人比较熟悉的就是国民党的74军,其他部队也没有深入了解,不敢妄下评价,我只说说我对74军的一些看法。

提到74军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但提到张灵甫的整编74师,许多人就知道了,整编74师的前身是74军,是由74军整编而来。

74军成军比较晚,是在1937年成立的一个新军,当时淞沪会战已经拉开了序幕,74军但是主要由冯圣法的58师和王耀武的51师组成,俞济时担任首任军长。为什么由这两个师组成呢?这可得要说一下俞济时和王耀武的历史渊源,两人相识于围剿红军时期。



俞济时是蒋介石的心腹,王耀武向来聪明,所以他也是极力巴结,之前补充旅升51师也是俞济时从中帮忙,这次组建74军也是俞济时问上边要过来的51师。


组建后的74军还没来得及进行汇合,就各自奔赴了淞沪战场,在淞沪会战上74打的还是不错的,以后撤退到了南京,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之后再次撤退时俞济时给王耀武留了一条小火轮,正是凭借着这一条船,51师顺利的逃出了当时的南京城。

74军在成军后的两年左右内并没有太出色的战绩,凭借着战斗力打出了名气应该是在王耀武当军长时期。1939年,俞济时高升,升任集团军副司令,但是74军内有许多黄埔一期、二期的老大哥,按理说军长的位置轮不到王耀武,但最终军长的位子还是给了王耀武,我个人认为主要是蒋介石的赏识,就算俞济时也没有办法,只好将几个老大哥安排74军以外的其他位置。


王耀武应该说很有才能,在他的训练下,74军也逐渐打出了名气,成为了五大主力军之一。在上高会战中,74军死死拖住了围攻上高的日军,为其他部队赶来争取了时间,正是这一贡献才让上高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上高会战彻底打出了74军的实力和名气。

在之后的几年里,王耀武带领74军打了不少硬仗,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后,74军整编成了74师,师长由张灵甫担任,从此走向了衰落。


速看历史


国民党军有五大主力,分别为整编第74师、第18军、第5军、新1军和新6军,这五大主力都是中央军,除了这五大主力,国民党的地方杂牌部队也有不少战斗力比较强悍的部队,今天介绍的就是国民革命军第35军。


国民党军出现过两个35军,第一个是湘军第35军,军长为何健;本文所讲的是第二个35军,军长为傅作义。

北伐战争时,傅作义以7000人之师坚守涿州城,抵挡了奉军三万人的进攻,孤军奋战长达三个月。涿州守城之战成为有名的战例,傅作义被称为“民初守城四杰”之一。


中原大战之后,晋绥军被改编,傅作义的第7军改称为第35军。1936年日军和伪军发动了对绥远的进攻,傅作义的第35军经过27天的战斗消灭了“大汉义军”,又重创了伪蒙军第7师,沉重打击了日军和伪蒙军,取得了“百灵庙大捷”。

1940年日军制定了消灭傅作义集团的“八号作战”,并于1月28日向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驻地五原发动了进攻。第35军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大小作战57次,打败了日伪军,收复了以原为中心的绥西地区。五原的收复被称为“开反攻胜利之先河”,国民政府特电嘉奖,傅作义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


历史军魂


这个问题我需要回答一下,因为我当年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所属部队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十八集团军,被彭德怀老总誉为“万岁军”。


我的战友有著名导演冯小刚,还有著名演员梁天,他们都在三十八军服役过,我对三十八军的光辉历史充满敬意,我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这么厉害的部队感到无比骄傲。

三十八军拥有非常之多的军种,集团军属下部队多次被授予荣誉称号,其中113师337团的“刚八连”多次受到党中央的表扬。


我给大家说说三十八军的辉煌战绩以及光辉历史吧。


1,”平津战役”天津战场三十八集团军担任主攻天津的任务,这次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伤亡最小,收获最大,俘虏敌人高达十几万人次,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自表扬。


2,三十八军是中国参与战争最多的部队,从祖国最北端的松花江一直打到云南边境与越南缅甸边界线前沿,真是所向无敌啊,一支非常勇猛的部队,被外界常常称之为“猛虎军”


3,攻占一百多座城市,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国军只要一听说是三十八军来了,他们就会瑟瑟发抖,缴枪投降。

4,三十八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优异表现被彭德怀老总亲自表演,并授予“万岁军”的称号,此次战争三十八军对美军展开了几天几夜的围堵,不顾美军优异的装备对美军进行地毯式扫荡,成功击退了美军的进攻,缴获各种武器装备上万件,此次反击扭转了整个朝鲜战争的战局,为收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三十八军十二侦查部队参加越南战争,为前线部队提供侦查任务,顺利完成各项高标准指令。


三十八集团军的辉煌历史还有很多很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在这里只是简短的说了一下,因为很多东西涉及到军事机密,我在这里不便透露,以免被一些坏人获得,保护国家机密人人有责,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各位网友们在发表答案的时候要仔细反复查看,是否有违规内容,绝对要保证内容安全可靠。


谢谢大家点赞

关注我,带领你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历史时刻。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小梁动漫


39军可以说是人民军队中的一支精锐部队,它的前身是红军“老骨头”部队红25军,也是红军革命队伍中最传奇的队伍之一,以善打硬仗、恶仗而著称,当年在徐海东“徐老虎”的领导下,驰骋中原腹地数千里打破了敌人的重重围堵,曾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而一支优良的军队是非常讲究传统和灵魂,39军也不例外,是人民军队最早以红军“军”的建制完整保留下来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部队。

红25军成立于鄂豫皖苏区,也是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下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曾在鄂豫皖边区参加了不少战役,由于部队减员严重先后进行了三次重组。第五次反围剿后,红25军在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的领导下开始孤军北上长征,也是率先完成长征的队伍,并开创了陕北根据地,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正是有了红25军的存在,才有了后来的红十五军团,也才有了各路红军的陕北会师。

抗战爆发后,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红十五军团整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首任旅长是徐海东,曾在平型关战役中重创板垣师团运输队。由于徐海东在红军时期留下了不少伤口,病倒后由杨得志代任旅长。转战苏北后,原344旅整编为了第十旅,刘震任旅长,也是后来39军的首任军长。刘震出身于红25军,在独树镇战斗后被军长徐海东提拔,从一名普通士兵越过排级直接担任连指导员,当时才19岁,也是日后最年轻的上将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刘震担任以344旅底子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率部轻装挺进东北,在东北关键一役之秀水河子战斗中与友军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以新三师等部扩编成东北民主联军二纵队后,刘震担任纵队司令员,从此开始了一生辉煌的军事生涯,犹如猛虎出山、不吞掉敌人决不罢休,率部驰骋东北黑土地数千里而鲜有败绩。刘震指挥的二纵队延续了红25军善打硬仗、恶仗的优良传统,其身上依然能看到老军长徐海东“徐老虎”的身影,成为了东野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39军第二任军长吴信泉中将

1948年11月,二纵队被改编成四野第39军,刘震担任首任军长。从二纵队到三十九军,一直都都是东野(四野)的头等主力部队,从松花江一直大到镇南关屡建奇功,如打义县、攻锦州、围廖耀湘兵团,包括后来的进关打天津、衡宝之战、两广之战等,整个解放战争中,39军歼敌近十九万人。半岛战争爆发后,39军在军长吴信泉的率领下做了首批入朝部队,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在云山重创美军王牌精锐部队骑兵一师,取得了开门红,而且39军从头到尾打完了五次战役。


赛门之略


1948年,中原战局仍然混沌一片,胜负未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虽然达到了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目的,但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仍然处处被动,华野分兵之后也是被国军追着打。迫不得已,中央决心派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南进,进行第二步的向敌后出击,以吸引敌军主力回援江南地区,减轻中原我军的压力。粟裕算了一笔账后,认为还是留在江北打大仗更划算,并将自己的意见报到了中央。中央命陈老总和粟裕一起到城南庄中央驻地具体汇报,粟裕终于说服中央同意了留在江北打大仗的意见,但中央也给他留了一道家庭作业题,一年之内消灭国军在中原战场的主力部队,第五军。

1938年初,在苏联的帮助下,杜聿明率领的装甲兵团在湖南湘潭被改编为200师,这是国军中的第一个机械化部队。这个师包括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炮兵团、搜索装甲兵团等部队。战车团有苏联的9.5吨战车、英国6.5吨威克斯战车、意大利2.5吨菲亚特战车等,由苏联顾问团负责进行机械化军事教育训练。这年冬天,200师奉命从湖南开到广西全州,扩编为新编十一军,不久后番号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军长,200师师长由戴安澜接任。就在成军的这年冬天,第五军担任对昆仑关的反攻,200师和荣誉一师担任正面进攻任务,消灭日军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主力,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

之后,杜聿明又率领第五军参加了第一次入缅作战。实际上,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真正与日军能够进行正面对抗的,也只有第五军的200师、新编二十二师、九十六师,以及第六军的新编三十八师。这也是第一次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几个部队。200师在同古按照原定的同古会战计划,与日军再同古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正面对抗,不落下风,一直到英军爽约放弃西线抵抗,东线第六军和六十六军被日军突破之后,已经伤亡惨重,才不得不奉命向曼德勒方向撤退,在撤退时,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而在撤退过程中,廖耀湘率领的新编二十二师又在逐次抵抗日军追击师大放异彩,一举成名。

按照杜聿明的计划,虽然同古会战没有打成,还是有机会在向后撤退之后,在平满纳再次组织与日军进行会战。他的计划是由最后入缅的第五军下属部队九十六师先在平满纳构筑坚固阵地,抵抗日军,200师和新编二十二师在撤退到平满纳后先退到两翼进行整顿补充,等到九十六师将日军持续消耗一段时间后,即由200师和新编二十二师从两翼将日军反包围并歼灭之。但这个计划再次由于英军掉链子,而被迫放弃了。而此时战局已经急剧恶化,杜聿明只能被迫率200师和新编二十二师返回国内。在翻越野人山时,因为路途险峻,补给断绝,不得不忍痛丢弃了几乎所有重装备。

后在已经跟随英军先期退到印度列多的新编三十八师的接应下,杜聿明率200师和新编二十二师残部撤退到了列多,九十六师则在翻越野人山之后,在滇西北翻越高黎贡山,渡过怒江,返回国内。国军统帅部之后又下令将新编二十二师和新编三十八师留在印度,开往印度英帕尔,接受美援装备,加上后来调入的新编三十师、十四师和五十师,组成了后来的新一军和新六军,200师则随杜聿明被空运回国,经过补充和整训之后,在昆明担任城防任务,九十六师也在之后不久归建。这之后,杜聿明的职务一再晋升,逐步脱离了第五军,第五军军长则由原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接任。

解放战争中,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中,新一军和新六军随杜聿明前往东北参战,最后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原来的七十四军国军进行改编时被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最后再孟良崮战役中被粟裕“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十八军作为土木系骨干部队,一度被改编为整编十一师,一直由胡琏率领,在华东和中原战场作战,相比之下,五大主力中,只有第五军的番号在解放战争中始终未变,而且,主力框架保持得比较完整。到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华野部队全歼时,除了九十六师调入七十军以加强其战斗力之外,200师仍然保留在第五军编制内,从缅甸回国后调入第五军的四十五师也仍然保持在第五军编制内,此外又在淮海战役之前调入了四十六师。

粟裕在中央立下军令状后,先是在豫东战役之前计划在鲁西南围点打援,吸引第五军来援,再在半路上设伏围歼第五军。但因为战场形势变化,临时改为围攻开封,而增援部队只有区寿年兵团被解放军包围,邱清泉则十分狡猾,不仅未被解放军包围,而且在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突破华野阻击阵地,将黄百韬兵团救出来了。此后,国军统帅部在编组兵团时,以第五军为基本骨干,加上七十军、七十四军、七十二军,编成了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成为国军在华东战场上最为强大的主力兵团,邱清泉升任兵团司令之后,第五军军长则由熊笑三接任。此时的第五军下辖三个师和一个骑兵旅,共计五万余人。

在淮海战役中,邱清泉率第二兵团调到徐州参战,但无论是在救援黄百韬兵团时,还是在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之后救援黄维兵团的作战,邱清泉都没有让第五军直接参战,只在从徐州撤退时,由四十五师担任整个兵团的后卫部队。也是因为解放军追击部队追上了四十五师,邱清泉舍不得放弃四十五师,乃至于下令整个兵团都停止前进,再派九十六师回师去接应四十五师突围出来。在包围圈里,邱清泉也将第五军置于整个国军防御体系的中心位置,在初期作战中,第五军阵地上连一个炮弹都没落过。直到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后,国军阵地被突破,杜聿明、邱清泉等人才躲进了第五军军部。

而在解放军发动总攻之后,早已人困马乏的国军部队大多数都很快就全线崩溃,熊笑三率先偷偷溜走,四十五师师长郭吉谦临时升任第五军军长,负责指挥。杜聿明和邱清泉决定在一个营的掩护下突围后,四十五师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之下,被迫同意投降,四十六师也以同样方式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而200师则一直顽抗到了最后,直到剩下不足一千人,国军其余部队已经全部被解决,四周已经听不到枪炮声,200师残余部队才最后停止抵抗,放下武器投降。这个国军精锐部队也就此从历史上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