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我叫《兰亭序》,出生于公元 353 年(那是东晋的永和九年),已有1666岁。

那日,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清幽的山水、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等社会名流的捧场。多亏了那场微醉的风雅,我出生了。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江南的三月三,通常都是在细雨绵绵的雨季。但是这天的天气,却格外晴朗,远处崇山峻岭,眼前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和畅,潺潺水声听得人神清气爽,山间的景色更是恬静宜人!

为应上巳日的习俗,大家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在春意绵绵的大好时节里,祈求着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为了活跃气氛,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儿。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澄澈的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途中,觞在王献之面前停了下来,不满十岁的他憋了半天,愣是没做一句来,也被罚了酒。后世的清代诗人还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四十二人的风流集会与美好时光,不知不觉地就在曲水流觞和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为了把这些酒后佳作保存下来,大家打算把诗汇总,编撰成集,以此纪念此次盛事,也给后人留个念想。

可光有诗,谁来做序呢?于是有人起哄推举聚会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的雅集。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脱,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我,就是在那文人狂欢的一刻,出世了。

这就是我,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那么这酒后神笔,到底妙在哪里呢?

今天看来,用一句文艺的话来说,就是它“留下惊鸿一瞥的瞬间”。如果用具体的词来概括的话,就是“文章美、用笔精、结构美、章法美”。

01、 文章美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伟大的书法作品,一般也是一篇好的文章。《兰亭序》大概在阐述一种“欢愉过后的怅然若失”,体现了一个 50 岁的男人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思考。

他有些纠结,前段写景一派仙境,毫无人间痕迹,语言优美凝练。可面对山川美景,对生命的美好开始留恋,不禁悲从中来,又变得有些沉重,前后过渡的自然巧妙。

02、用笔精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由于我们平时看到的《兰亭序》尺寸都较小,字的细节无法看到。倘若我们把每个字放大的话,那就准备尖叫吧:每个字都写得如此精致,每一个字的起笔处,虽然细如发丝,却都很富有弹性,不飘浮,不纤弱。

而兰亭绝就绝在,它已经精致到了开始粗糙的程度。艺术就是这样,为精致而精致,只能是工艺品,艺术品恰恰是要有遗憾的。那些破笔、缺笔恰恰折射出它的艺术光芒。

03、结构美

以第二个“和”字为例说明王羲之的功力。如果把第一个撇延伸一下,正好和第二笔起笔,处在一条斜线上。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第一笔的起笔和下面的竖画、撇画,也正好在一条线上。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右边的“口”和左边的横画,同样也在一条线上。几乎形成了一种几何美。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 20 个“之”字没有一个相同。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04、章法美

兰亭的章法美几乎超出了常人的认知范围。里边的每个字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和上下左右都有关系。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永”字的捺画很长很重,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向右下方牵引;“和”字的横画本来可以写短,但是写长后,牵引的方向就跟永正好相反了;

“九”字开始向两边扩张;“年”字粗壮的竖画,把牵引的方向改向下;“岁”的戈钩和“在”的左撇则有分别向右、向左牵引。于是就这么左右开弓、上下对齐、一摆一荡,在动荡中又趋向平稳。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引”字一般我们不会写得这么开,而且“弓”字还微微向左倾斜,“竖”向右倾斜;下面的“以”字左右离得也很远,要是给外国人看,一定以为是俩字。但是当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以”的左边和上边的“弓”是对牢的,右边和竖是对牢的,中间的空白就连在了一起。古人认为这空白中似乎有滔滔江水流过。

这是上下呼应。还有左右的呼应。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所以……”这一行,“游目骋怀足”五字写得很黑、很重,下面的“以”突然变得很细、很小,离上面的“足”和下面的“极视”都比较远,所以这个“以”显得很孤单。

《兰亭序》的产生过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是到了第二行,“夫人”两字相比上下突然变得细了,而且捺笔都伸向了“以”字,这样右边的“以”字就不会显得孤单了,三字跨行融合到了一起,由此可见王羲之随机应变的能力之强。

以上四点,文章美、用笔精、结构美、章法美,使得《兰亭序》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王羲之后来反复写,写了 N遍 ,就是达不到第一次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