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初唐四傑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隋朝末年,隋煬帝濫用國力,及與三徵高句麗的失敗(高句麗即今朝鮮半島古代高麗王朝),導致隋末民變,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以尊隋之名在晉陽起兵,一路勢如破竹,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李治又秉承貞觀遺風開創了"永徽之治"。至此,唐朝國力日益強盛,無論是科技、文化、經濟、還是在詩詞歌賦、書、畫等文學藝術,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可謂是文治武功、大唐盛世。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唐朝分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在唐朝初期,在詩壇上出現了“四大天王”—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他們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詩人,在初唐詩壇具有很高地位,他們的作品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其中盧、駱長於歌行,王、楊長於五律。後人所說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也是從他們才開始定型。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然而天妒英才,這四位少年才俊,都在名聲大噪之時,仕途坎坷,命運多舛。而且他們都在人生正當年,英年早逝,令人唏噓婉惜。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下面,我們來看看初唐“四大天王”—初唐四傑的身世沉浮,和他們到底是因何而死。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王勃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之死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他年幼時寫的駢儷文《滕王閣序》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千古名篇。他的詩作清新自然,警句迭出,有如奇花異草雜綴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讀不厭。有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年少即因才而仕,成為當時朝中最年少的命官。

然而好景不長,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禍起蕭牆,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

咸亨三年(672)王勃又遭遇人生第二次沉重打擊,在虢州參軍任上,又因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此事說來頗為蹊蹺。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諸多疑點,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會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應是因其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故殺官奴曹達一事,有人懷疑為同僚精心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也不無可能。這次遭遇飛來橫禍,幸遇大赦未丟掉性命,但從此被除名,其父亦受連累貶為交趾令。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王勃

公元675年,王勃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設宴,王勃受邀欣然赴宴,並在宴會上即興賦詩,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這篇千古名篇。

公元676年春夏,王勃終於到達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然而此時正值夏季,江上風急浪高,當船行至南海時,王勃不幸溺水,竟驚悸而死。一代英才和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這樣成為絕唱。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楊炯

“初唐四傑”之一楊炯之死

楊炯(650~693年)“初唐四傑”之一,自謂"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別名:楊盈川。其尤以邊塞征戰詩最為著名,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唐朝政治家文學家張說謂“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

楊炯所作《王勃集序》,對王勃改革當時淫靡文風的創作實踐,評價很高,反映了”初唐四傑“有意識地改革當時文風的要求。對大家所稱"王、楊、盧、駱",楊炯自謂"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楊炯幼年即聰明好學,很早就顯現出文學方面的才能。顯慶四年(659)年,年僅九歲的楊炯便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楊炯通過制舉考試,被授予校書郎一職,掌管校勘書籍之事,這一年他二十六歲。

永隆二年(681)楊炯被推薦為崇文館學士,後又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東宮庶務。武則天當政後,楊炯的堂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的活動。楊炯因此受到牽連,垂拱二年(686)被貶為梓州(今四川三臺)司法參軍。

楊炯雖文才橫溢,但卻懷才不遇,官職不高同,因而長期心中抑鬱。武則天當政時,他曾寫過一些文章對武則天歌功頌德,併成功引起女皇的注意,從而得到提拔。但卻並未真正受到女皇的垂青。

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楊炯授遷於盈川令一職,其吏治為政以嚴酷著稱,性情暴戾,恃才傲物,因而與同僚關係不是很好。

長壽二年(693年)楊炯,因性格暴躁、長期憂鬱,加上過度操勞,倒在盈川令任上,時年僅四十四歲,世稱楊盈川。一代就這樣香消玉殞,令人感慨。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盧照鄰

“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之死

盧照鄰(約637~約689),“初唐四傑”之一,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盧照鄰年少時即天資聰穎,又因師從當時的文學名家曹憲學《埤蒼》、《爾雅》,後跟隨學者王義方學習經史,故而更加博學能文。

高宗永徽五年(654年)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籤一職。極受鄧王愛重,鄧王曾對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初,出為益州新都尉(益州今四川成都附近)。任期屆滿後漫遊蜀中。離蜀後,寓居洛陽。盧照鄰也曾因橫禍下獄,幸為友人救護得免。後卻不幸染上了風疾。且病情不斷加重,只得辭官。居長安附近太白山養病,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當時名醫孫思邈也在長安,並且和他是鄰居。被後人稱為“藥王”的孫思邈對他的病束手無策,可見其病多重,命有多舛。

為了給盧照鄰治病,家裡財產幾乎都用於醫病買藥,家庭經濟每況愈下。去世前過著“布衣藜羹”的艱苦生活。雖然他以堅強毅力克服疾病的折磨,常以屈原放逐賦《離騷》,司馬遭腐著《史記》的精神激勵自己,先後寫出《釋疾文》、《五悲》等作品。但是,十多年的病痛折磨讓他深深陷入絕望之中,最終選擇了自殺。約在公元689年前後,盧照鄰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沉潁水而死。讓人不禁可悲可嘆。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駱賓王

“初唐四傑”駱賓王之死

駱賓王(約638—684),“初唐四傑”之一,字觀光,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其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傳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不幸死於任所。幼年喪父的駱賓王,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

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愛其才能拜為奉禮郎,為東臺詳正學士。因事被貶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年),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在獄詠蟬》即時此時所作,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

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遊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後駱賓王在揚州遇到被貶為柳州司馬的徐敬業,兩人“情投意合”,相談甚歡。

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同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駱賓王其時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皇然而問:“此文誰為之?”人曰賓王的所作,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也?”

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亦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資治通鑑》說駱賓王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髮,遍遊名山。至靈隱,以週歲卒。"

總之,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其小詩如《於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道盡了世事滄桑無常,雖僅二十字,卻悲涼慷慨,餘情不絕。

駱賓王一生身世沉浮,猶如雨打浮萍,他的死,撲朔迷離,成為千古之謎。

天妒英才,唐朝初期,“四大天王”——初唐四傑之死

對於"四傑"的歷史貢獻,“詩聖”杜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四傑"的詩歌可謂以書生意氣來激揚文字,充溢著疏朗奮發的骨鯁之氣,真正與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區別開來了,昭示著唐詩時代的來臨。

“初唐四傑”是唐朝文學史上四顆耀眼的星星。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文學天才,然而,天妒英才,命運弄人。

上天給了他們一身才華,卻早早地奪去他們的生命。

“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他們就像天空流星,雖然短暫劃過,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