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她與兩個妹妹有

“勃朗特三姐妹”之稱,夏洛蒂·勃朗特在5歲時就失去了母親和母愛,但她的父親是個受過教育的人,他教孩子們識字、學習,夏洛蒂·勃朗特就是這樣長大的。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這可能和簡愛的經歷比較相似,都很早沒有母愛,都做過家庭教師,都嫁給了愛情。可以說《簡·愛》襯托了作者小時候受到的侮辱,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抗爭,也寄託了作者對美好的、單純的愛情的嚮往。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公,有錢人和沒有錢人的生活懸殊,美貌和醜陋者外貌的懸殊,地位尊貴和地位低賤的人的人生懸殊,愛情裡愛一個人產生的心裡懸殊。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擁有的都會感到不滿足,會和很多有權有勢有錢美貌的人相比,對自己的客觀條件感到自卑,對自己的遭遇感到自卑。

但是如果能夠有一個足夠優秀,條件足夠優越的人愛自己的時候,自卑也許就會消失,反而會產生自尊心和自愛心,但誰又能確定兩者不是互相轉換的呢?

一、簡愛從小至終的自卑心理

簡愛由於很早失去了生身父母,失去了前半生的依靠,被送到了蓋茨海德莊園,和她的親戚住一起十多年,受盡了屈辱和毆打,她對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對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到了後來雖然在桑費爾德莊園當家庭教師,她對自己的職業也感到自卑,甚至當羅切斯特求婚時,她還是對自己感到自卑,直到看到桑費爾德莊園被毀,羅切斯特受傷,她才感到一絲安慰和自尊。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可以說簡愛的一生都在和自卑作抗爭,為了得到重視和尊重,她反抗、逃離那個充滿世俗尊卑觀念的親戚家和孤兒院,為自己的尊嚴而努力,雖然只是家庭教師,但這讓她感到一絲對自己的慰藉,雖然她還是會選擇在暗處看世界,但是顯然已經比小時候的孤苦、弱小、無助要有尊嚴得多了。

她所有的付出和堅持,可以說正是她想要擺脫這種自卑心理,她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肯定、愛和尊重,但是我們看到,直至最後,她還是沒有擺脫自卑,這反而成了她的一種性格。

她努力生活,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幫助別人,鍛鍊自己,她單純、善良、勇敢、堅強,對愛和幸福充滿了幻想和執著,在與命運的較量過程中,她不屈服、不懦弱、不逃避、不放棄,最終她以看似自卑卻表現了謙卑的個性獲得了羅切斯特的愛。

二、簡愛的自卑心理的體現

1.從小到大一直自卑的簡愛

簡愛很小就只能靠自己,才十歲左右,就遭到毆打、欺凌的時候,她就會輪起拳頭回敬,並當面指責她的舅媽,是個又壞又狠心的人。由於生活所迫,她從小就學著與權勢反抗和自我保護,後來她面對聖約翰的求婚有過彷徨,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愛她的羅切斯特。

愛是多麼簡單,而又神聖的東西,對她而言只有愛能治癒她內心的自卑,才能使她有被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簡愛從來沒有發現過自己正面的、積極的反應,她總是感到沮喪、自卑、懷疑,自卑已經佔據了她的身心,她感覺世界上的人們把她遺忘了,一切美好與她毫不相干,她想讓人們瞭解她,接納她,珍惜她,尊重她,這雖然要求不高,但是十足的自卑心理使她自己都喘不過氣來。

在桑費爾德莊園裡,她與那個所謂的情敵相遇時,感覺到了差距,一股自卑又湧上心頭,使她逃離了桑費爾德莊園,她開始懷疑羅切斯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她把自己藏在暗處,對權勢開始自卑、退讓,這麼不自信的自己讓她很無奈。

2.由自卑產生的自尊心理

最後,她還是選擇了羅切斯特,選擇到桑費爾德莊園,當看到日思夜想的莊園已經成為灰燼,那個牽腸掛肚的人也已經移居它處,再看到他時,她感覺到了羅切斯特已經沒有那種高傲和高不可攀的姿態,她們兩人的差距在她看來已經消除了

,這讓她悲喜交加。

在傳統的社會里面,對於女性的要求無非也和男士一樣,都是圍繞金錢、權勢、品德、相貌等等客觀的外在和內在的條件而展開的,但是簡愛除了強烈的自卑,和突兀的自尊,善良等人格魅力以外,外在的一切都已經顯得微不足道。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世俗觀念給人們以很多枷鎖,婚姻如果永遠是門當戶對,社會該是多麼悲哀,沒錢的人和相貌平平的人又怎麼能平等生活在世。所以,這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由、平等、尊嚴、真愛的追求,這些永遠是平凡的人們達到理想世界的門戶。

三、怎樣消除自卑的內心

1.簡愛為了消除自卑而自強不息

英國的很多作家都寫過家庭教師這一領域的作品,比如奧斯汀的《愛瑪》、薩克雷的《名利場》等等,他們描繪了吉恩和利倍加的生活,他們雖然地位相似,為人處世的態度卻是天差地別的,這些也給人很多反思。

但是無論可愛的吉恩還是天資聰穎、交際手腕高明的利倍加都不能和簡愛相提並論。利倍加利益燻心,通過見不得人的吹捧、欺騙和勾引等手段,才進入了上層社會,她外貌出眾,

但是內心充滿了金錢和勢力等社會物質追求,心底沒有簡愛純真。

吉恩也沒有經受住社會的考驗,學會了資產階級的派頭和虛偽的教養,只有簡愛能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純樸和真誠。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簡愛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她積極進取,她只做最本真的自己,

對權勢不屈服、不排斥、不學習,她自重、自強、自立、自主。可以說吉恩和利倍加成了資產階級的犧牲品,而簡愛超然物外,成了與資產階級抗爭的“女英雄”。

簡愛有自己的主見和自尊,在貧富差距懸殊的資本主義社會,她表面極其自尊,內心卻極度自卑,自卑存在於她的每一個生活細節,她只能極其努力,卻始終沒能填滿自卑的心理空隙。

簡愛小時候自卑,因為她看到別人貌美,她就會想如果自己是個自信的、美麗的、活潑的、無憂無慮而又充滿魅力的女孩該多好,這樣雖然需要靠人養活,裡德太太也許會寬容一些,人們也不會讓她當一個替罪羊了。

她把自己的一切遭遇歸咎於自己平凡的外貌,遭人謾罵、毆打和無視,這一切再正常不過了。但是這是天生的,她沒辦法改變,所以她內心的自卑也一直存在她身心的每個角落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如果有人對她禮貌、恭敬,反而讓她不知所措,她已經習慣了粗魯和負能量的行為、語言等,否則她會不知道用什麼語言和行為來回報。

在聖約翰面前,她的自卑心理更加暴露無疑,當聖約翰提出求婚時,她內心在自我否認,她依然對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在與羅切斯特的對話中,她說自己貧窮、微賤、不美,但是有靈魂,有自己的內心。

她對自己的評價就是這樣卑微,無足輕重,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

2.信仰支撐起簡愛的自尊心

夏洛蒂·勃朗特作為牧師的女兒,基督教存在於她的這篇小說裡,簡愛也是基督教的學者,簡愛在吃飯的時候會說《聖經》裡的話: 吃素菜讓彼此相愛,吃肥牛等葷菜會使彼此相恨

在小說結尾,夏洛蒂·勃朗特也表現出來了對上帝的信仰,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與朋友間的往來也是這樣,都顯示了基督教對她的生活的深深的影響。

1845年,她給黑格的信,結尾是:讓上帝特別照顧你保護你,給你特別的祝福。這種宗教信仰映射到了簡愛身上,她比起服從內心更願意服從上帝,這使得簡愛的反叛和自卑心理得到平復。

重讀簡·愛:從“他者”認同到“自我”認同,自卑者如何走出困境

科恩曾經說過,由於身體缺陷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不能使一個人毀滅,自卑反而能讓人更加努力進取,用其他方面彌補缺陷和不足。

這也就是說自卑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人更加努力,使人更懂得自尊,簡愛就是這樣,她自卑,她努力,她追求美好和幸福。可以說是自卑讓她學會了獨立自主和自尊自愛自強。

結語

其實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不起眼,沒有巨人的力量,沒有神明的神通,沒有帝王的權勢等等,但是沒有別人的認同、讚美和鼓勵並不可怕。

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相信自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我們的潛力是無窮的,活在世上同樣呼吸的是新鮮空氣,喝的是水,吃的是白米飯,但是我們可以有信仰,

讓信仰成為模範和榜樣,不斷超越現實、超越夢想、超越自己。
參考文獻
1.郭景真《自卑情結與超越——簡·愛的心路歷程之剖析》2010
2.吳金濤《簡·愛的自卑心理與宗教情結》2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