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如何理解Coda?

以 Google Doc 为代表,在线文档都在努力降低新用户的上手成本,必存君一直力推的Notion模式也不例外,但是 Coda 上手成本高到可以用「无法上手」来形容。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我们熟悉的在线文档,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协同,但是一个团队中,总有一两个文档是被反复使用和关联的核心文档,以及有些文档并不是仅仅需要定期更新关键数据。如OKR、周报、看板。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coda文章结构

Coda 是一种「管理型」的自更新在线文档,它利用不同文档的读取接口管理不同文档和在线工具之间的关键数据并自动更新,是文档版的IFTTT工具。

写文档的目的不是「写文档」,而是解决问题和沉淀方法。Coda对于效率的提升就在于能自动生成的就不要写,那么Coda是如何实现文档自动书写和数据自动更新呢?

1、添加「动作」

在Coda添加一个可以读取数据的名词叫「Packs」,但是必存君更倾向于将其解读为「动作」,用户可以添加一个动作,让接口帮他读取一些数据并可视化展现。比如,我选择 Google Calender 选择读取任务清单: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coda里添加动作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么简单的展示,还远远不足以用于团队协作和管理其他文档,让我们来看看官方提供的一个文档模板中的表格路子有多野: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coda支持函数调取数据

不仅每一列的值可以自定义,还可以根据函数从Calender等在线工具中调取,这就是实现了读取源的数据发生变化后,不比再掉过头来反复修改Coda里的数据。

实际上,Coda里提供的Pack非常多,免费项目就够大多数用户使用,你说你不用Google但总会用到Jira,你说你用不到Jira总会用到Instagram、Dropbox、维基百科扥等吧,原则上只要对方接口支持,能够实现的功能取决于你观察数据的维度,仅此而已: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coda的插件市场

2、众筹式「海量模板」

用过IFTTT或者Siri捷径的用户能够理解,创建一个IFTTT需要一定的产品逻辑思维,但是没关系,少数几位大神创建的IFTTT模板就足够绝大多数用户使用。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Coda海量模版

如果大神们创建通用模板,不能满足你的实际需求,你还可以自己从特定的工具获取数据生成对应的文档。

3、像打造App一样做文档

工作中的文档,容易越写越复杂,有些越长,写到最后基本上没有逻辑可言。主要原因是本地文档和以往的在线文档是平面的拓扑结构,并没有纵深和主次的逻辑关系。

在Coda里,文档的概念更像是一个「壳」,文档的核心是每个「Tab」中的文档,Tab之间可以是主次的关系,也可以是不同维度之间的并列关系,它们因为核心议题被组织在一起,比如官方提供的文档:

不用写就能自动生成?远程办公和团队协作利器Coda

coda使用技巧

从左到右的Tab中,intro是使用说明,You Calender 读取的谷歌日历里的事件清单,ToDo-List是清单,然后是教你如何将清单同步到日历里,最后一个三明治菜单是Tab的集合。不用搜索,按照逻辑就可以轻松定位你想要找的数据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