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議事廳”搬到了網上 聽了他們的呼聲 湖濱上演“空城計”

“民情議事廳”搬到了網上 聽了他們的呼聲 湖濱上演“空城計”

上城區湖濱街道地處杭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城區,跨年時湖濱步行街的紅紅火火似乎還歷歷在目,而因受疫情影響,最近的湖濱步行街上除了安保和工作人員,幾乎看不到其他遊客。

這樣“冷冷清清”的場景,可以說是對湖濱街道工作的最大肯定。湖濱街道轄區開放性較大的特點也正是疫情蔓延的痛點,湖濱商圈的管控已見成效,那麼轄區內的小區如何進行管控,也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湖濱晴雨”工作室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一個品牌典範,已運轉十年,通過及時反映基層群眾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以及重大突發性事件的觀點意見,打通了社會輿情工作的“最後一公里”。疫情當前,“湖濱晴雨”工作室的民情觀察員們自然也不會缺席。為了積極響應不出門、不聚集的號召,他們把工作室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民情议事厅”搬到了网上 听了他们的呼声 湖滨上演“空城计”

藉助手機和電腦,通過微信群,民情觀察員們針對湖濱街道轄區企業和出租房多的情況,應對“返工潮”和租客提出管理建議,還就鼓勵大家做好“少外出、不聚集”的好點子和其他疫情防控相關的建議進行了徵集。不一會兒,微信群上便陸陸續續地出現了很多“金點子”。

其中,“民意智囊團”觀察員潘麗遜表示,“近日看到多個小區都在陸續封閉,增加安全保障,但湖濱街道範圍內開放性的老小區較多,例如中山中路以及光復路沿線的住宅樓,沒有小區大門,很難實施封閉管理。

作為光復路152號的住戶,我建議街道領導和社區幹部可以多方面研究這類開放性的小區路口,在保障基本通行的基礎下,設置安全卡口,把‘小區封閉’升級為‘支小路封閉’,儘可能保障居民的安全。”對“封閉支小路”的呼聲,也正好解決了湖濱街道的燃眉之急。

“民情议事厅”搬到了网上 听了他们的呼声 湖滨上演“空城计”

疫情當前,原本四通八達的便捷小路,成了控制疫情蔓延的痛點,老小區開放性住宅樓的封閉遠比在小區大門設置卡口的難度要大得多。如何與病毒傳播速度賽跑,如何調配本就緊張的人員力量,成了社區不小的難題。

“民情议事厅”搬到了网上 听了他们的呼声 湖滨上演“空城计”

湖濱街道連夜研究路線圖,制定封路作戰圖,東平巷社區率先對光復路沿線的各個支小路路口利用柵欄和宣傳牌進行封鎖,禁止通行,並在封道處張貼了清晰的圖線路和公告,讓居民在必須進出時方便熟悉路線,及時適應。充分調動掛包人員和志願者的力量,第一時間為市、區兩級“三聯三領三服務”掛包力量組編網格,分配路段,守護各個重點沿街卡口。

太陽昇起,社區為開放性小區築起的一座座“臨時圍牆”,衝破疫情陰霾的籠罩,給住戶安心和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