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的小人物:李通

曹操之所以能夠成功被後人所記住,源於他自己不懈的努力,當然更多的是大家的"幫襯"。

幫襯的意思是啥呢?是說有更多人才的幫助。曹操的人才可謂濟濟,文臣武將從來不缺乏,比喻我們熟知的文臣有: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等等那麼武將有: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等等。這些人物都是為我們所熟知,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他們為曹魏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也有一些人物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奉獻著自己無悔的青春,這些人並不被我們所所熟知,可能壓根就沒有聽過,這不要緊,我們來慢慢看這些屬於小角色他們自己的故事。比如沒有什麼名氣的李通。

三國裡的小人物:李通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縣人 ,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家族世代以經商著名,父親李守,初事劉歆,後為王莽的宗卿師、五威將軍從事、巫縣縣丞。王莽末年,李通曾聽父說圖讖講"劉氏復興,李氏為輔",心裡常想此事,因家裡富足,不想為官,而辭職回家。

三國裡的小人物:李通

首先,李同是出生在南洋,並且也屬於東漢開國的時候的一個工程,也就是當時28武將之一。但是別看他是一個武將,他們家卻是歷代來都是經商的,並沒有一個人擔任過將軍職位。在最初的時候,李通並沒有想要從事軍職這一條路,他一直都是讀書,並且甚至還考取了鄉試。但是因為他不想做官,所以在一段時間之後就辭官回到家中,這個時候她又跟著別人學習天文卜卦,而也正是由於他這樣的功底,所以使得他戶籍在帶兵佈陣的時候特別的精妙。

三國裡的小人物:李通

據《三國志》李通傳記載,李通年輕時"以俠聞於江、汝之間"。這裡的俠,或者說遊俠,與現今富有詩意的通常理解有所區別。除了行俠仗義,古時要說某人有遊俠之氣、好任俠等,通常還代表其在當地具有較強勢力,手下有不少人聽其差遣。

三國裡的小人物:李通

畢竟不是武俠小說,現實中的人武功再高也是普通人,單打獨鬥是沒法行遊俠之事的。這些人,有氣節的被稱為遊俠、沒素質的就是地痞、惡霸。董卓、袁術、曹仁等人年輕時都被稱"好為遊俠",可見這是個中性詞。

三國裡的小人物:李通

就在赤壁之戰一年後。當時周瑜與劉備率軍圍困江陵,曹仁拼死守城近一年。同時,為了阻止曹操的援軍南下,劉備派出關羽向北挺進,阻止援軍。曹仁軍命懸一線得時候,奉命南下救援曹仁的人來了。對,沒錯,就是李通。在面對關羽的阻擊,李通一沒有潰退,二沒有停滯不前,他率援軍一步一步向前江陵靠近。從史書上來看,李通絕對是身先士卒。關羽軍眼看阻止不住,便也退去。李通也順利將曹仁北撤至樊城的道路打通,成功退回。只可惜,李通卻病逝在了勝利的最後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