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真有其人吗?最后的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研究所


相信多数人对题目中的人物有所印象,他的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曾以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经过过一些传统戏的宣扬,如《彩楼配》、《投军别窑》、等等

其实,如此被人们称道的故事是虚设的,但却能寻到“寒窑”的存在,真相却是这是一处人造的古迹,经常翻看历史材料的人都知晓,在唐朝,并没有一个取而代之的薛姓黄帝,高官的女婿在“西凉”国登基更是不存在。那么,这个故事折是怎么来的?且先来看看清代野史杂记对此作何评论,其中:“王宝钏故事……闻之故老云:薛平贵实石敬塘之假名,石是后唐李氏的女婿,又为契丹所立,国号晋,即戏中从西凉回来登皇帝位的人,其岳父是丞相王允,实指长乐老冯道云。这一些说辞有没有道理,还得结合另一记载。

《晋本纪》所载,石敬塘原来是西域沙陀部人,李克用部将臬捩鸡之子,后随李克用归唐,此人作战勇敢,处事机警,又救过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性命,这位皇帝十分喜爱他,便把女儿永宁公主嫁与他为妻,并让他做了河东节度使,加中书令,一下子成为了很有实力的诸侯,后唐明宗死后,石敬塘渐渐有了异心,一次新皇帝闵帝出巡,路遇敬塘,他竟借口诛杀皇帝随从百人,还把皇帝关了禁闭,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知道石敬塘必反,所以建议相关的人要多留心,不久,叛乱果然发动了,故向契丹伸手,想获得一些救援,辽太宗闻风而动,大军从雁门关入,册封石敬塘为帝。二人约为父子。并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后唐灭亡。石敬塘赶忙跑到洛阳即皇帝位,后又迁都至汴,史称后晋,公元942年6月染疾而死。

拿此人的历史与薛平的“经历”对照,二人果然有些相像,首先他们都是很厉害的武将,能征善战,而且又都与西域有关,除了这个,二者承袭了的江山都是李唐的,没费什么周折就做了皇帝。三是都是靠外界的力量才取得“事业”的成功,还有一点,他们的妻子都是出自大户,可是薛平贵的事迹仅是“闻之故老云”。并无可信的史料加以证明,而且是为“后唐李氏婿”怎么又扯拉到后晋的宰相冯道身上,显然比较牵强。

除了这种说法,清代的史材中,索性把薛平贵说成是唐宣宗的儿子,里面认为他是抢班夺权才当上了皇帝,看起来与薛平贵的某些故事情节相似,其实根本和历史真相不符,唐宣宗李忱到了晚年经常吃一些丹药,后因疽疾引发去世,这个位置空着也不是办法,宦官王宗实等人扶持了李温,是为唐懿宗,还把名改为李凗。从那时的封建宗法观念来看,先立长后立幼。所以这和那会的法定程序时符合的,不存在篡位的嫌疑,所以把薛平贵说成是李温,不过是乱扯而已。

不仅有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薛、王二人的故事源于戏剧《汾河湾》的看法,在细品《武家坡》,不难发现两剧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确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断定,薛平贵的传说就是薛仁贵故事的翻版。这不论哪种解释,都不能让我们信服,从王宝钏与薛平贵故事自身来看,这是两个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因此把他们对着历史上的某某人,难免有穿凿附会之感,当然任何成功艺术作品出现,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的某些影响,王宝钏故事的出现不是偶然。





牛牛谈历史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相信现在也是很多人知道的,之前的电视剧也是很火的,相信也是很多人看了这个之后才对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其实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王宝钏这个人,但是王宝钏的故事在中国很多戏剧里面都有的,比如说京剧《红鬃烈马》、秦腔《五典坡》、越调《王宝钏》等等里面都有。但是历史上确实没有王宝钏这个人。

按照这些戏剧里面的结局来说的话,王宝钏的结局才是圆满,也算是比较凄惨的。先说一下王宝钏和薛平贵的大概故事,就是薛平贵出生贫寒,而王宝钏却是当时宰相的千金,但是王宝钏不顾家里反对嫁给了薛平贵,而薛平贵之后就去从军,之后又去了西凉,最后当了驸马,之后又当了西凉的国王,不过最后薛平贵还是回到了长安,然后和王宝钏在一起了。这个时候距离薛平贵出去已经是十八年了,王宝钏在窑洞里等了薛平贵十八年,但是两个人重聚之后不久王宝钏就因病去世了。,圆满之处就在于最后能够和薛平贵在一起,凄惨之处就在于苦等十八年,但是团聚没几天就去世了。

按照后世的认为,王宝钏的原型就是柳银环,因为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和薛仁贵与柳银环的故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

薛仁贵也是出身贫寒,而刘银环也是出身大家闺秀,最后薛仁贵和刘银环也是在一起了,薛仁贵去当兵,柳银环也是在窑洞里等了很多年。薛仁贵和柳银环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的。柳银环最后的结局也是和薛仁贵幸福的在一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