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提到華羅庚先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數學大師 華羅庚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單從書名就可以看出,華先生並沒有把自己的成功和天才歸功於自己的先天條件,而是歸功於自己的後天努力。在這本書裡,華先生淳淳教導年輕人:不要迷信天才,努力才是出路。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此書是一本文集,由14篇文章組成,彙集了華先生在不同時期發表在報紙、刊物上的文章,以及對科研工作者的講話等。當然,非數學專業或者非科研出身的讀者朋友們也不必畏懼此書,因為這本書裡講的不是數學專業知識,而是適用於各個行業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

本書亮點頗多,本次分享主要介紹其中的三點:

第一、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國人不必妄自菲薄

第二、揭示科學成果的出現過程,糾正普遍的認識誤區

第三、華先生通過自身經歷,向世人解密天才的真相

01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

近代的落後讓中國人變得自卑,尤其是在科學方面。很多國人甚至認為:包括數學在內的科學是我們的天然弱項,中國人天生就不適合搞科學。

深入瞭解科學又頗具家國情懷的華先生否定了這種普遍的看法,鼓勵國人重拾自信,不必妄自菲薄。

為了證明“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書中列舉了一系列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數學成就,包括勾股定理、圓周率、中國剩餘定理、楊輝三角、方程論等。

這些數學成果都是非常關鍵的數學知識,也都是現代數學的基礎,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們能夠獨立且領先地做出這些成就,足以證明我們對數學的擅長。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祖沖之和圓周率

在近代,華人中也出了不少世界級的數學家,除了本書的作者華羅庚先生以外,還有“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人稱“數學界凱撒大帝”的丘成桐以及大器晚成的傳奇數論學家張益唐等。

雖然在人數上不多,但這主要是時代背景導致的;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國家對科學的重視,相信會湧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數學家。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傳奇華人數學家 張益唐

02

光有自信還不行,要做出科學發現還需要有科學的方法,這就是我們要談到的第二部分內容:科學成果的出現過程

很多人會認為,偉大的科學成果是某個天才突發靈感、一拍腦袋就做出來了;但華先生告訴我們: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任何一個偉大科學成果的出現,都是漫長而艱苦的;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要進行長期的積累和思考,並經過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才有可能做出一項意義較大的成果。而且,對任何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來講,他所嘗試研究的課題裡最終失敗的總是遠遠多於最終成功的。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科學研究的過程也是符合普遍規律的,在這一點上科學研究與其他人類活動並無不同。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重要的數學猜想了。

對這些重要猜想的證明,往往需要全人類最優秀的數學家們共同努力幾百年之久,像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

著名的“費馬最後猜想”的證明就花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一代代的數學家在前人進展的基礎上再做出自己的進展,才最終解決。這個過程和登山非常像,絕對不可能靠某個“天才”一拍腦袋、靈機一動就一步登天。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費馬最後猜想(即費馬大定理)紀念郵票

在“數學王子”高斯生活的年代,正是“費馬最後猜想”被數學界高度關注的時期。雖然高斯表示自己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但大家都相信高斯很可能做過一定的嘗試,因為他是數論領域的開山鼻祖,而這個問題又是一個典型而優美的數論問題。

由於當時數學工具的限制,最終高斯不僅未能證明這個猜想,而且也沒能做出有價值的進展。等到英國數學家懷爾斯藉助於複雜的現代數學工具證明這個猜想的時候,高斯已經去世一百多年。

以上事例充分證明,試圖依靠所謂的“天才”來做出優秀的科研成果是不可能的。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數學王子 高斯

03

下面就到了本書的重點,也就是本文要解讀的最後一部分內容:解密天才的真相。華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證明了一個真理:天才源於努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才數學家”華羅庚在小學和初一的時候竟然是個數學差生:小學數學勉強及格,初一數學乾脆直接不及格,經過補考才及格。

這不是沒有依據的八卦,而是華羅庚先生自己在書中說的;而且,對於別人說他是數學天才這件事,華先生也在書中直言不諱地說“在我身上是找不到天才的痕跡的”

當然,如果數學一直很差,華羅庚先生肯定也成不了大數學家。那麼,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的呢?是在初二。從初二開始,他的數學成績就越來越好,直至後來成為偉大的數學家。

那麼,是什麼促成了這種巨大的轉變呢?是華先生突然變聰明瞭嗎?當然不是。

用華先生書中自己的話說,初二的時候他認識到了“學習就是艱苦的勞動,只要刻苦鑽研,不怕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自認為“我的資質差些”的華先生從那時起決定“多用點時間來學習,別人只學一個小時,我就學兩個小時”。

那麼,這樣長期堅持的結果是什麼呢?華先生在書中也給出了答案:

“經過長時期的勞動積累……在基本技巧爛熟之後,往往能夠一個鐘頭就看完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

大家想一想,這不就是人們眼中天才的樣子嗎?那麼這種天才是怎麼來的,不也就不言自明瞭嗎?

“不怕困難,刻苦練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

—— “天才數學家”華羅庚在書中說。

關於“天才源於努力”,筆者聽說過一個關於數學奧賽的故事:

曾經有一位中國的奧賽國家隊隊員,他在剛進國家隊的時候總是考倒數第一;後來,這位隊員知恥而後勇,發奮努力,在經過了大量的練習以後,變得總是考正數第一,令其他隊員不得不刮目相看。這充分說明了努力的決定性作用。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上個世紀初的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也是數學領域公認的“天才”。用英國數學家哈代的話來講,在消息閉塞、遠離主流數學界的印度,他“一個人孤獨地對抗著歐洲積累百年的智慧”。

而拉馬努金的成就也與他超乎常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這位英年早逝的數學家在去世前4天還在痴迷於數學研究而忘記了吃飯,他的妻子只好在一邊喂他。

實際上,越是偉大的人物越不會聲稱自己是天才,反而會強調努力的重要性:

“數學王子”高斯就曾說過:“如果別人像我一樣深入而持久地思考數學的話,那麼他們也會做出同樣的發現。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世界上幾乎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而“近代物理學之父”、微積分的發明人牛頓則說得更直白:“我並無特別過人的智慧,有的只是堅持不懈的思索精力而已。

聽了這些偉大人物的名言,你還會迷信天才而輕視努力嗎?

書評: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愛因斯坦和他的質能方程

04 總結

到這裡,《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這本書就為大家介紹完了,我們總結一下:

通過一系列的例子,華先生告訴我們,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我們有理由自信;

而在科研方法方面,華先生則幫我們糾正了普遍的錯誤認識,告訴我們科學成果的出現不是靠拍腦袋,而是靠紮紮實實的努力;

最後,華先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經歷,為我們解密了天才的真相,切切實實的向我們證明了“天才源於努力”的道理。

筆者認為華先生的這本書是值得反覆精讀的,我自己就反覆讀過至少3遍,每次都感覺受益頗豐。不管是哪個行業的人,細讀此書必將受益終生!

*作者:博士大叔愛讀書。計算機領域博士男,80後。愛讀書、愛思考、愛寫作。關注我,準沒錯。

1、(英)西蒙·辛格(著) / 薛密(譯):《費馬大定理 : 一個困惑了世間智者358年的謎》

3、華羅庚:《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