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目前鄭州企業招聘不好招人了?

NO15001


拿我身邊的同事舉例,你就知道為啥不好招人了。首先企業都不是福利機構,不會給盲目的設置很高的底薪,一般一個大學生畢業,如果不是做技術這些有技術含量工作,在你熟悉工作之前,月薪穩定3500左右。

這3500,其中1000左右是交房租的(這個費用會根據地段,還會有浮動),一般一天三頓飯,其中兩頓飯在外面買著吃的幾率大,平均下來的費用是15,一個月假設上25天班。費用大概是400(這是每天都是外賣,沒有特殊加餐的情況)

剩下的這2100的費用裡,如果偶爾改善一下伙食,買點衣服或者鞋子,女生買個化妝品,就基本上所剩無幾。

現在的生活成本太高了,真的不是人家不愛在大城市,實在是大城市,太貴了。


莎妮記事


以我在鄭州十年的時間,我感覺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城中村拆遷。其實改造城中村不是壞事,問題是這一步邁得有點大,扯住蛋了,拆之前沒有考慮原來這些人口的住房問題,你沒有把想留下來的人給留住,而是把想留下來的人給逼走,清楚的記得陳寨拆的時候,有一個夜市賣米粉的阿姨傷心的哭了,她來鄭州五年了。因為他不知道這一拆之後下一步的路要怎麼走,租個門面太貴不說而且客流量還沒這大。現實中城中村的房租低,消費低,這些都是低收入者的生活基礎。突然之間沒了城中村,這些商販,這些剛畢業的學生,這些外來務工人員,這些城市中的底層收入者怎麼辦,有堅持留下來的,但更多的是選擇離開。離開了城中村選擇留下來的都是合租一套房子,五六個人互不相識,住在一起,做飯吃飯,洗衣服,掃地,上衛生間,而且房租又貴的要死,這些都是不方便。那有城中村的一個人住一個標間帶勁,最起碼有一個自己的隱私空間。其次是工資普遍偏低,你去招聘現場看看寫的是3000一5000,最後就是3000,寫的是6000一8000,對不起那是個銷售,大多數人是不適合銷售的。我說的一般的人,985,211之類的學生工資是高點,我是這裡只談大多數,不包括他們。城中村拆遷之後這些房租物價可不是3000.5000能包括的。這其中還沒有大吃大喝,和朋友玩玩,如果有不欠錢就是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比如鄭州的人文素質普遍較低,特別是城中村拆遷以後的分了點房和錢的人。就這吧不說了,說太多也沒用……我感覺鄭州是沒有以前那麼有活力了


點點味道


1.生活環境 我2010年剛來鄭州那一會到處都是城中村,和朋友或男女朋友合租個大標間也就200多點,主要是方便,有個人的生活空間。城中村改造後連蟻居的機會都沒了。現在房價13000+郊區不說,,對一個剛畢業沒有穩定工作的學生簡直是夢。

2.自身知識 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只注重數量沒有質量,上網聊天兒,談戀愛佔據了大學生的一半生活,在學校裡沒有給自身儲備充足的能量,畢業以後走向社會都是眼高手低,公司招工達不到要求自然而然工資開的低,學生感覺工資低沒人幹,久而遠之形成惡性循環。

3.職業態度 現在的90後,00後孩子都是在襁褓中長大的,沒有吃過苦,好工作,自然有好工資,但是這些孩子都幹不了。


浴火鳳凰——郭


我從事過五六年的企業招聘,今天從個人角度來談談不好招人的原因。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1:待遇太低是鄭州企業不好招人的最主要原因。在目前經濟大環境下,實體經濟面臨很多困境,不少私企都在裁員,企業無力出高工資招人。同時隨著應聘人員生活成本提高,對工資要求也越來越高,房子、房租、用餐、交通等消費支出愈來愈高,低工資無法支撐其在鄭州生活費用。招聘方和應聘方形成了更加突出的矛盾。

2:選擇自主創業的人越來越多。隨著網絡經濟的進一步擴展延伸,淘寶、外賣等異常繁榮,不少人選擇自主創業,我身邊就有不少年輕人從事淘寶和外賣生意。淘寶和外賣門檻不高,而且可以以小博大。部分白領階層渴望自由,雖然在企業有可能收入可觀,但面對高強度的工作早已厭倦,而且要時常加班。我一朋友放棄2萬元的月工資待遇,選擇家庭外賣,現在經營的不錯,雖然累一點,但自己可以隨意支配時間。

3:來自其它城市橫向的人才競爭。鄭州周邊和沿海城市對人才的需求也很高,如何能留住人才是每個城市都要面臨的課題。不少城市給務工人員提供廉租房等優惠條件,最終會導致人才外流。今後,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會越演越烈,遺憾的是鄭州當前仍不夠重視。

4:招聘方要求的專業素質和應聘方具備的專業技能有差異,導致招聘方急需人才而招不到人,應聘方急需工作而找不到合適的單位。


中原第二大閒人


第一、好的企業太少或者企業給出的待遇與求職者之間差距過大。如今鄭州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了,5年前你給月薪2000多的是人來應聘,如今你給3000月薪估計求職者除去吃、住、行就沒錢了。

第二、企業想挖人卻沒有給出挖人的價格,比如一家公司要照片銷售經理給出的待遇是6-8000,我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主管目前月薪是6000左右,如果是我是不會去另一家公司上班的。首先,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熟悉新的公司操作模式和培養新的團隊。其次,公司氛圍是不是適合我?公司文化呢?這些都是職場老人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開出10000到15000的月薪估計會有人去試試,太低了估計就沒試的必要了。

第三、勞動力人口部分流出或者轉型,鄭州都市村莊拆除後,居住和生活成本上升了一大截。這使得原來以低端勞動力為生的人不得不離開或者進行轉型。而流入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希望從事更加輕鬆或者能帶來更多收益的工作,這就加劇了招工難。

人工成本的提升是每個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個人建議目前企業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勵老員工身上,畢竟新員工的培養和保留是更需要精力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疑問歡迎留言或者關注。


勇談房產壹貳叄


主要看給了多少錢!我在上海如果算稅前8000到手上的6200左右。而且這算不錯的更多的是稅前6000的到手4900左右,租房子1200群租算便宜的。吃飯一天40算1200一月2400沒了還有2500購點物之類的每月基本乾淨。同樣公司按六千算實際在你身上每月8000多(因為公司給你交的更多)。那這樣在下面城市稅前4000算很不錯的實際到手3000多點租房差不多700到800群租,吃飯40每天,全國吃飯價格到是很統一的1200,再買點東西,一個月乾淨。還不能生病,辛苦掙了半天給城市打工了,應該是給國家打工了。可能很多會說交的那些社保之類的不都退休有用。比如外地在上海的交了以後轉回家,公司的部分是不轉的。少了一大半。再說了辛苦的上班,搞了一身病,能拿到社保還是問題,即使退了那社保能領幾年也是問題。苦逼了大多數人,一個大學畢業的在二三線城市,想過個十年結婚買房那是笑話,還得老一輩。所以說,一個城市想留住人,得要有讓人生存下去的理由,最近很多城市再搞什麼戶口之類的留人才,一切不一提高收入的方式都是耍流氓。這些人留了只會把租房價帶動,如果家裡有點小錢又要結婚的,又得帶動放價。心不在人才,而在房。


阿民122791382


感覺有如下原因,一,工資低,好企業少,難養活自己,鄭州拿3000多的非常多,吃住還不管;二,高校數量非常多,鄭州目前在校大學生數量僅次於北京和武漢,有100多萬,但是985高校沒有,211學校只有一所,造成高質量人才幾乎沒有,大部分學生都在混學歷,畢業了並沒有學到什麼真本事;三,融資環境差,畢業學生想創業幾乎融不到資本,造成有想法有能力的學生離開


正杭工業設計




原因大概如下:

1:所謂的人口紅利消失了,也就是進城務工絕對人數在減少,這些年,該進城務工的人早就挖掘差不多了,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

2:富士康效應:自從富士康進入鄭州,大量高薪攬工人,使得工資水平驟升,但這種巨無霸企業進來,實際上鄭州大部分小企業沒有辦法負擔如此高的用公成本,裁人是必然選擇。用人單位也更謹慎。

3:生活成本太高,很多人逃離鄭州。處處在拆城中村,比如花園路劉莊,姜寨等。同時配套廉租房跟不上,房價又居高不下。在目前的大鄭州,月薪5000可能所剩無幾,房租比前幾年翻了一倍。燴麵都從10元漲到12。

4:中原經濟區開發引進來大部分企業,人才需求是有的,只是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客觀上,需要進行產業轉移和升級。

5:高校數量太少。重點大學只有鄭大。


博聯睿眾


一、生活成本高。隨著鄭州都市村莊一個接一個的拆遷,也隨著鄭州房價的一路飆升,導致了鄭州的房價高,房租高,生活成本高。我家所在的小區,有一個熟人是專門這個小區的房屋出租的,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他了,他說回家貸款去了,在小區接管的房子租不出去,資金週轉不開了。確實,小區內最近總見搬家離開的人員,鄭州的房價讓他們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們有的回老家,有的去了一線城市。

二、大型企業較少。鄭州是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大型企業本來就少,可供選擇的機會和餘地較小,很多人乾脆直接放棄,轉身投奔大都市。七八十年代,還有很牛氣的國棉廠,那是全國有名的大型企業,現在這些企業已經沒落,同樣沒落的還有鄭州的商業,曾經風靡一時的鄭州亞細亞,早已是江湖傳說了。現在說起鄭州有代表性的大企業,讓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數富士康了。

三、很多人都選擇自主創業。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大學畢業後,不想去上班,父母給找好的工作,他就是不去。在家裡自己弄了一家淘寶店,畫臉譜面具,不料想越做越大,還招了兩個人幫忙,現在每個月可以掙一萬多塊錢,比上班強多了。現在的年輕人思想和上一代不一樣了,他們不把一個固定的工作看的特別重要,沒有在企業工作的打算。

四、不好招人,還是因為單位待遇不好。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人一個月就是拿三千到五千塊錢,有的甚至更少,除去房租,生活費,所剩無幾。我表弟畢業後應聘到鄭州的一家上市企業工作,一個月有4500元的收入,和他留在鄭州的同學們相比,算是中等偏上,他每個除去房租1200,生活費一天大約30元(還是天天吃地攤,一個大小夥子,整天上火,搞的滿嘴都是燎泡),再除去手機費、交通費,和同學吃個飯看個電影,又一千塊錢沒有了。這樣一算,一個月只有一千多一點的節餘,他在鄭州買了套房子,父母的養錢給出的首付。就這他還是沒有女朋友,也不抽菸,父母都有工作,身體也不錯,家裡沒有負擔。他是鄭州輕工學院的本科生,要說這在河南當地,也算不錯的學校的。為了省錢,他現在要求去單位的工地上去上班了,因為管吃管住。他這個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那些小公司的待遇,更別提了。


錦瑟談職場


沒有一線城市的待遇,也沒有新一線城市的待遇,鄭州和好幾個省會城市一樣夾在發展的最中間,不上不下。這是鄭州目前的現狀,也是導致現在鄭州招聘難做的最根本原因。

除了省會城市的名頭,什麼都沒剩下

鄭州、太原、長春、哈爾濱...中國有這麼幾個省會特別尷尬,因為這幾個省會的人都在向外流失,一個是北上廣、一個是新一線。

缺乏政策扶持,不佔地理優勢,鄭州作為人口最大省份的省會竟然會出現“缺人”的情況,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諷刺。

產業調整下工廠的沒落

鄭州企業難招聘的另一大原因出在了產業結構上。

10年以前鄭州的工廠數量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後來隨著南方等工廠的興起,鄭州無論是在薪酬還是在規模上都遠遠的被甩在了後面,大量勞動力外流也從此開始。

漲不停的房價像是一把刀子捅在了自己人身上

別的地方的房價飆漲,佔便宜的都是本地人坑的是外地人,鄭州卻不是。

全國房價維穩的時候,北上廣深都開始出現下跌了,鄭州還在漲。

說起鄭州的痛,這兩年房價絕對排在首位。而相比較其他地方,本身地理位置並不是特別優秀(不向西安佔個西部的核心),也不見得有多美(不佔山、不佔水的),房價還死高,這樣的城市怎麼能留得住人才?

企業發展跟不上,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武漢開始送房送車了,鄭州沒動靜。

西安開始搞企業結構調整了,鄭州沒動靜。

隨著大學生越來越普及,人才對企業的眼光越來越挑剔,可鄭州的企業還向停留在上個10年一樣,沒有任何改變,政府沒有大力的推行人才扶持,符合人才需要的崗位又少得可憐,當勞動密集型的紅利過去,剩下就剩不盡的哀嘆了。

上啥班,一個幫你在職場裡做的更好的頭條號。歡迎各位小夥伴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成長,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