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你觉得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智慧的灯303


本人现在正在带初三,三年下来对学生家庭还算了解颇多,我举三个例子说明。

第一位同学:女孩子,非常不爱收拾,并且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全世界都要对他负责。具体表现:几乎每天上学迟到,原因是老爸不送她,就不来上学,在家里小学的时候迁就惯了,到现在初三了父亲被逼的没法还是坚持开车送她。最严重的时候直接不来上学,说父亲不理解他一天上学这么辛苦,实际呢在学校上课玩手机,经常跟同学发生矛盾,我们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发现很深层次的原因是母亲早年离婚出走,父亲想补偿女儿,小时候就过度娇惯。

第二位同学:由于父母年龄较大,属于老来得子,在家里和父母无法沟通,直到现在,父母做的所有行为在他眼里就是害他的。目前经常不来上学,口述自己对生活已经失望。

第三位同学:父亲经常在家里指责母亲,说你文化这么低怎么教育的孩子,初中后,当妈妈管教孩子时候,孩子说你这个水平凭什么管我。

我接触到的远远不止这三个问题家庭,可以说在学校表现不好的或者说经常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很多都是家庭教育的不对导致的。


数学工匠


作为一个正在养育一个2岁幼儿的全职爸爸,正在学习、经历、反思着育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大道理不多说,列举两个反面案例,看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带来什么恶果。

案例一:琦琦小朋友

琦琦是元宝在幼儿园的同班同学,比元宝大半岁左右,差不多的时间入园的,到现在有三个多月了。

因为两个孩子上的都是半天班,每天中午11点半之后,我和琦琦的外婆都会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两个孩子从班里出来后,总是习惯在公共活动区玩耍半个小时左右,等到老师们要用餐了,才离开幼儿园。

琦琦每次从班级区域出来的时候,总是会将书包、鞋子扔的满地都是,老师跟在后面反复提醒,甚至揪住孩子的胳膊让孩子捡起乱扔的物品,可是无论老师和外婆怎么努力,琦琦总是一副置若罔闻的表情,自顾自的去活动区玩耍了,最后的结果总是由外婆捡起书包和鞋子,等着走的时候再带上。

在公共活动区,每天这个时间准备回去的孩子不仅仅是元宝和琦琦,还有好几位年龄差不多、也是上半天班的孩子,因为活动区的玩具类型有限,每一种玩具基本上只有一两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各自玩耍,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已经在玩某个玩具了,即便很想去玩,也能过做到适度的克制,如果出现争抢的局面,也会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引下放弃争抢,去玩别的玩具。

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琦琦表现的与众不同。在玩耍的过程中,会毫无顾忌的争抢,推搡别的孩子,大喊大叫,横冲直闯,在这个过程中,琦琦的外婆也会不时的叫琦琦不要抢玩具、不要推小朋友,有时候也会抱住琦琦限制孩子的活动,但是几乎看不到什么改变的效果。

在玩耍时间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会很自觉地跟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下楼离开幼儿园,琦琦则会完全无视外婆的要求,继续我行我素的玩下去,外婆每次都会很无奈的站在那里不停的提醒孩子要回家了,往往要折腾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将孩子拖走。

从公共活动区下到一楼之后,需要换下幼儿园内的室内鞋,穿上室外鞋离开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琦琦完全无视外婆的要求,自顾自的玩耍,需要外婆费很大的力气、用零食诱惑的方式,才能给琦琦穿上鞋子。

作为对比的是,包括元宝在内的其他孩子,已经基本养成了遵守规则和约定的习惯。

通过和带班老师的沟通,了解到琦琦在家里非常的娇宠,爸爸妈妈几乎不给孩子设立规则,任由孩子任性而为,外婆也宠着孩子,外公虽然很严厉(最近开始由外公来接了孩子了,常常跟我表达“想要走孩子一顿”的想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便幼儿园的老师努力的灌输规则意识、训练孩子自理能力,一旦回到家里,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也是老师对琦琦的现状很无奈的原因。

案例二:亲戚的孩子

一个亲戚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考大学了。两口子一直夫妻关系不好,姐夫异地工作,很少回家,基本上都是大姐带大这个外甥女,一个人赚钱养家养孩子,大姐一方面工作很忙,很少能有时间陪着孩子玩耍、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应酬多,经常打麻将熬通宵,可能也因为觉得没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平时很少管孩子,较多时间都是奶奶带着,这种情况下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孩子从小养的很娇贵,娇生惯养的,家务活基本不会,衣服也不会洗,在家也不会帮忙干活,每天就拿着个手机刷机自拍。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尽量的有求必应,孩子读到高二了才发现学习成绩很差,因为长的很漂亮,想走声乐的路线去考艺考生,临时又花了十几万去省城培训、寄宿,每个月还要几千元的生活费开销,临到今年高考了,最后考了300分,什么学校都去不了,最多只能读个大专,暑假来我家里玩,问她有什么想法,没有;读书想要什么礼物,没有;想去哪里假期旅行,没有;喜不喜欢看书,要不送个电子书给你?不爱看书,不要;平时有什么爱好,没有。

这种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个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没有兴趣和喜好,未来的路会走成什么样都很难想象,这种结果,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密不可分的。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元宝爸爸聊育儿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简而言之,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家庭是孩子出生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

家庭氛围滋养着孩子每一天的成长,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年龄越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越大,而长大成人后的心态行为也会时不时反应出来原生家庭的模样。


其次,在僧多粥少的现状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难免一刀切,无法因材施教。

就以我们当地的小学为例子吧,一个年级开了20几个班,一个班级40几个孩子,每个任课老师要兼顾上8个班级的课,那可真的是下课后你想找老师单独聊聊天也未必找得到他啊!老师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也不可能单独为哪个孩子去制定学习方法。(当然,补课这类情况除外哈)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关键了。家长抓的紧的,或者是愿意协助孩子慢慢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的,那孩子的成绩自然要好一点。嗯,特例也有,那就是天生爱学习的来报恩的不用家长操心的孩子哈,肯定也有的啦。


最后,家,永远是孩子最暖的避风港,反之,孩子“受伤”会极重。

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家庭和谐,父母恩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更有一颗有爱的心,对生活也会更积极面对,包括学习和工作。家庭破裂的环境下,孩子相对容易敏感多疑,甚至会自暴自弃,影响健康成长。学校环境影响,老师同学影响,自然也是不可分割的,被“坏孩子”带偏的情况也会发生,但比较起来,一定是“家”字更为重要,因为父母的正面(或是反面)影响,是一辈子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当然,如果能遇到一个好老师,那就是孩子生命中的小确幸了!是的,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那孩子的教育一定更为健康向上的。

-------------------

更多真实的育儿体验,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育儿路上遇见你),漫漫育儿路,苦与乐的坚持,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儿路上遇见你


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我感觉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真的在于家庭教育了。因为学校教育再也无法承担我所在的那个年代承担的责任了。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老师,学校就是学校,这里是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的地方。家长送孩子去上学,对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老师,你尽量管,不听话就打!我们在学校接受成长的教育,懂是非,知厉害,明事理。

但是现在,由于社会进步,家长对学校干涉越来越多,老师变得不敢管学生,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师直接变坏了。这些都导致现在的孩子不能完全丢给学校和老师了。

那么,既然学校和老师不能给孩子全部的教育,那剩下的区别就在家长了。如果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这个孩子不会太差。反之,孩子就可能走弯路,甚至歧路。




懒妈育儿路


昨天,在楼下看见一个小姑娘摔倒了,我快步走过去,把她扶起来。小姑娘抬头看看我,也就两三岁的样子,大眼睛亮闪闪的,用无比稚嫩的声音跟我说:谢谢您!

请注意,孩子说的可是“您”而不是“你”。

我相信,孩子之所以会用敬语,肯定跟家庭的教育分不开。



有句话说的好,幼儿就像一张白纸,而家庭教育则是一支笔,你在上面画什么,上面就留下什么。

你教给他礼貌,他就会出门跟人打招呼,得到了帮助会说谢谢;你若教给他蛮横不讲理,他只会变本加厉,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生气着急起来连父母都会伸手就打……

而且,孩子越小,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够起的作用越重要,能够发挥的空间越大。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求孩子知书达理的前提是,我们要心怀善念,勇敢正直,敢于担当。

我在为此努力,希望自己能够越做越好。欢迎您关注我,也监督我。

育儿的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努力。


小公主变形计


上次全家人出去吃饭,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拿着鸡翅啃,一开始以为1岁多的妹妹因为太小所以不会自己吃鸡翅就没有给她,但她看到我们都在吃,自己也想拿着吃,于是我们就让她拿着鸡翅玩,让她感受感受啃啃肉也好。

没想到,女儿吃得津津有味,连骨头间的肉肉也自己想办法吃到了!最后她还把整个鸡翅啃得干干净净,比六岁的哥哥吃得还要干净!

我们都为此惊呆了:天啊!原来这么小的人儿就能自己吃鸡翅吃得那么干净!

然而,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因此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也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到,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我回想起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当妈妈,很多育儿方面的东西都不懂,一直在摸索。

因此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一直以他还小为由,不让他自己吃肉。

记得有一次带他出去跟朋友吃饭,朋友的儿子比他小几个月。等到开始吃饭时,她儿子拿起鸡腿就啃起来,朋友自己吃自己的,根本不用操心孩子。
而我,拿起鸡腿便开始习惯性地把鸡肉切成小块,再放到孩子的盘子里。
朋友问我:“你干嘛不让他自己拿着吃?”
我说:“他还不会啃鸡腿,他会弄脏手。”
朋友说:“那是因为你从来没给他这样的机会啊!”
后来朋友又忍不住补了一句:“你啊,就是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啦!”
听到这句话,心里真是又惭愧又难受,因为她直接揭穿了我作为妈妈最致命的伤啊!

妈妈对孩子包办一切,把孩子照顾得太好,最坏的结果就是孩子能做的事一件都不会做,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

昨天听讲座时,老师提到一个案例,说一个男生从小学习成绩就特别好,他的父母对他说:“你只管学习,其他所有事我们来帮你就好”,于是被誉为神童的他,小小年纪就上了大学读书。
但是后来,校方还是不得不让他退学,原因不是学业跟不上,而是他在生活中根本没办法自理:天冷了不知道添衣服,天热了也不懂减衣,不会洗袜子内裤,衬衣的纽扣永远都是扣错的……这些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他一件都不会!

这样的例子值得父母反思:在学习方面是神童又怎样呢?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照顾得太好,终将还是害了孩子。


有人说,不是我想帮,但是不帮不行,孩子就是不会啊!

不帮他穿衣服,他就不穿;不帮他整理书包,他就会忘东忘西,就会受到老师的责怪,孩子就会没面子,还会被老师惩罚……

对大人来说,帮一下孩子,又快又省事,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自己也没损失,但是请仔细想想:你能帮孩子一辈子吗?

孩子5岁了,还要大人喂饭,你叹气说“怎么就不会自己吃饭呢?”
孩子10岁了,不会自己洗澡,你说“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帮你洗澡,羞不羞!”
孩子15岁了还不会自己绑鞋带,你怪他“怎么那么笨?连鞋带都不会绑!”
孩子20岁了还不会洗自己的袜子内裤,你骂他“你怎么啥都不会!养你这么大,都白养了!”
……

会这样训斥孩子的父母全然不知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如此差的原因明明是自己导致的,却还要怪罪于孩子。

而对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爸爸妈妈的,因为爸爸妈妈都已经习惯包办一切。

就像孩子上学总是忘记带东西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他忘记带东西,而是他觉得这是妈妈的工作,妈妈会记得带的,而自己不需要承担。

因为你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务,所以孩子觉得这些都是大人理所当然要做的事;因为你总是帮忙,所以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和责任;因为你总觉得多做点事情并没什么问题,所以孩子也大大方方地接受这一切。


其实,我们作为父母,真的可以“懒”一点。俗话说:“懒妈妈养出勤孩子”。

孩子可以做什么了,就让他去做,给予孩子足够的等待时间,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远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量的。

大人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打破原先自己已经跟孩子订立的原则规定,自觉地帮孩子完成所有事情。

制定明确的界限,有些原则无论怎样都要坚守,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孩子跟大人都是平等的关系。

如果你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孩子自然就不会有“这件事不应该我来做”类似的想法,而是自然而然地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会因为自己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就像我的女儿,她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吃饭,自己拿着鸡翅啃得干干净净。如果父母不放手,总觉得孩子太小而去事事包办,那么孩子永远也无法自立自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责任!

如果你还是“知错不改”,继续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务,把孩子照顾得“完美”,最终将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孩子也会因此得不到真正意义的成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适当偷懒,适当放手,让孩子独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吧~

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我是一名老师,在任教期间接触过很多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我很负责任的说,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身上呈现出的一些性格、特点,在与其父母相处或是交流的过程中,也能看到相似的地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而家庭就像是复印机。

就比如最近热映的电影《囧妈》,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袁泉对徐峥说的那番话,最终徐峥也还给了他的妈妈,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时候,你可能是不自觉有某些不好的行为或是习惯,你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但是孩子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也出现了这些不好的行为或是习惯。所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当您因为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想要责骂他时,不妨回过头想一想,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不足。最后,真的很想说一句,请家长们多多花些时间在家庭教育上,因为父母能够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不多,等到青春期后,不少孩子渴望独立,前期你们之间的关系没有相处后,等这个阶段就真的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了!

最后,分享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听完,你能够理解家庭教育有多重要了吗?


我的无限星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个人来说几乎是决定性的。先说说我对我们厂做的一个调查(大部分是我们厂的员工,我们是三线企业,在宝鸡)。别看我们企业不大,但从这里走出了北大,清华,哈佛,牛津,哥伦比亚大学,人大,北航,央财,中科大,武大,电子科大,西交大,南大,同济,北体,华中科技大学,普林斯顿……的优秀学子,他们有企业CEO,有的年薪百万,有的联合办厂的。在与这些优秀学子父母的进一步接触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对教育的态度,对孩子成长毫无疑问是决定性的。例如北大2003年的陕西状元,老爸会告诉你小时候曾亲手雕刻木头数字,引导孩子数学兴趣,更强调从小到大没有强迫她做过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当然,这并非娇纵,只是他会给孩子讲明白利害,让孩子选择。而独立性是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北大陕西2003年状元,虽然是女孩,初中就独自去外地上学。人大本科,哥大研究生学子,更是在小学四年级就一人从宝鸡出发坐火车到江苏找亲戚。当然,这些都是在父母的精心设计下完成的。而我也对父母行为进行观察,发现父母理性,温和,心态平和,耐心尊重的父母,孩子没有任何例外的优秀,记住是毫无例外的优秀!这些父母都是用换位置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很轻松,特别享受养育带来的快乐,他们不愁孩子不写作业,他们甚至建议孩子去上网,他们理解孩子(并不等于放纵),他们有严格的规矩,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他们总在想问题发生的根本,而不是满口的抱怨(抱怨孩子,抱怨学校),他们基本都是企业口碑很好的优秀人才。这就是优秀,这就是家教所能带给我们,带给孩子的东西!以下是我汇总的学子父母学历,孩子就读学校,以及父母性格的总结。由于篇幅有效没有将全部优秀学子列举完,望见谅!从表中不难看出,决定孩子发展的并非是父母的知识储备,家庭状况,而是对于学习,生活的态度!




大胖二胖和小胖


刚开完家长会,听老师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听到后来突然有点小紧张,感觉幼儿园的老师是能了解家庭隐私最多的职业。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的表现真的是家庭生活的镜子,一点死角都不会留。

老师说,有的孩子特别会讲歪理,和同学有了冲突,自己能滔滔不绝的讲半天别人的错处。听起来很可爱。

我认识她的妈妈,她的妈妈是家庭的“受害者”,偶尔接孩子时遇到,短短的几分钟等待时间里,她能不住嘴的说,婆婆多懒,爸爸多笨,只有她能干。

有个孩子在幼儿园到处搞破坏,把书撕破,把玩具弄乱,故意推小朋友。

他的家庭也很奇特,老师跟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需要跟爸爸沟通一遍,跟妈妈沟通一遍,再跟爷爷沟通一遍,才能保证把事情沟通清楚。他故意搞破坏的行为,大概是在博取关注吧。

家庭教育重要吗?当然。

现在都流行VIP服务,1对1课程,家长花费巨资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但别忘了,即使是1对1的课程,老师也是在那短短几十分钟内VIP。毕竟,老师还有很多别的学生,在其他时段等着他。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很难做到真的因材施教,只有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VIP,1对1。

想着把孩子扔给学校,自己就彻底解放的,我只能说四个字,“白日做梦”。

对学校来说,你的孩子只是几百分之一,对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对家庭来说,才是百分之百。

家庭教育重要吗?没有比它更重要的。


妈妈充电屋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0年,这10年的教学生涯,算不上桃李满天下,但也算是接触了比较多的学生。我很负责任的说,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大学,先不论学生成绩的好坏。你会发现,所有情商高、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家庭教育都不错。这类学生,他也许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面对老师,态度一定是端正的。相反,爱逃课、沉迷游戏、没有人生目标、不尊敬老师的学生,几乎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要么家庭教育方式错误,要么缺乏家庭教育。比如电影《囧妈》,开头袁泉对徐峥说的那番话,最终徐峥也还给了他的妈妈,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作为老师,作为父母,真的很想说一句,请家长们多多花些时间在家庭教育上,正如那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个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哪怕不成才,他也会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