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分為軟劍,硬劍,半軟劍,請問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及適用場合?

寒山別居


寶劍的這三種分類倒是個有意思的視角,一時心癢難耐,便來介紹一番。

軟劍

提到軟劍,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戲說乾隆》,鄭少秋演的,那裡面乾隆是個身手不凡武功高強的傢伙,尤其是他腰帶裡那柄軟劍令人印象深刻,關鍵時刻,乾隆總是一個空翻,抽出腰間軟劍,刷刷刷,三兩下乾脆又瀟灑的動作將敵人制服,那風度,那氣勢,令人折服。

乾隆這一腰藏軟劍瀟灑風流的形象基本屬於後人臆想。

在古代,鮮少有軟劍的使用記載,只有在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裡有一句。

“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鏘有聲,復直如弦,可以屈置盒中,縱之復直”

而古詩“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也是一種誇張的比喻,並不是寫軟劍的。

古代由於技術的限制,軟劍很難加工,既要追求一定的硬度,又要它彈軟可屈,哪怕千辛萬苦造出來了,對使用者也是一個考驗,綜合算來,得不償失,所以此類武器在中國古代並不普及,屬鳳毛麟角之類外門武器。

而在我們的鄰居印度確確實實有一種軟劍,名字是個單詞——Urumi。

這種劍彈軟非常,對使用者要求極高,一般人根本玩轉不起來,還容易將自己傷著,而且由於這種軟劍無法格擋敵人兵器攻擊,所以一般還會搭配一面精緻的小盾牌。

但是這種軟劍看起來似乎過於軟了,遠達不到沈括所說“縱之復直”的地步,看他們使用方法也和鞭類武器差不多,多以抽和掃為主,所以這種軟劍僅當參考吧。

成龍的電影《神話》裡有一段和印度人的對打,那傢伙使的便是此類軟劍。

在現代,由於金屬加工技術的升級,製造軟劍已經不是問題,只是現在社會已經沒人會用了,有興趣買一把藏在家裡閒時把玩一番還是可以的。

硬劍

硬劍種類很多,像歐洲的刺劍、騎士劍、手半劍、短劍、雙手闊劍;日本的武士刀;中國的漢劍、唐劍、梅花劍、八卦劍等都屬於硬劍範疇。

這裡,我們用一把大理寺裴東來的環首劍來做例子說明一下。

此劍全長103cm,刃長77cm,刃寬3.7cm,刃厚1.0cm,去鞘重約1.0—1.2公斤。整把劍裝潢精美姿態舒展,劍樋直進至柄,兩側開鋒鋒利,適於刺擊及劈砍。

這便是硬劍典型代表,沉重鋒利,適用於戰陣及個人日常攜帶,在唐代時,士子官員皆佩劍,那是一個尚武的年代,煌煌大唐,盛世華章!

硬劍多裝備于軍隊,也作為禮儀佩戴來使用。它們最大的作用就是破開皮肉,割開血管,分離筋骨,他們是嗜血且狂暴的。

所謂“硬”是區分於“軟”,貿然將它們叫做“硬劍”是不準確的,每一種劍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背後特殊的文化,甚至每把劍都有自己的靈魂,當你牢牢握著它,刺向敵人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它的。

半軟劍

最後說一說半軟劍。

半軟劍是個怪胎,多為表演之用,劍身起脊適當增強鋼力,越至劍尖位置起脊越薄,目的是使它最大限度的輕量化又不失彈性。

為什麼有半軟劍這種怪胎?

因為硬劍太重了,普通使用者用硬劍玩不出劍術套路里那些迅捷花哨的動作,所以就打造出了半軟劍。這種刀劍就是一片薄薄的鐵片,輕飄飄的恍若無物,揮舞起來嘩嘩作響,氣勢駭人,其實是個樣子貨。

有朋友認為一把硬劍算起來也就兩斤多一點,怎麼會覺得重玩不起來呢?

這是個誤區,沒有上手摸過刀劍的人總以為刀劍揮起來很容易,當你真正用手握住並試圖揮舞時,你才會發現,這一點平時看來無關緊要的重量是如此的難以掌控。一個生手,累得氣喘吁吁是小事,我曾見過一個人冒冒失失用力揮砍而將自己帶了個跟頭,幸虧那把劍沒開刃,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半軟劍不是實用武器,它只是特定場合的特定產物,有時不免思考,為什麼傳統武術逐漸式微,難道不是因為大家都將精力用在這些投機取巧的東西身上了麼?

三種劍介紹完了,這三種裡面,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硬劍,每當伸手撫摸劍身時,總是讓人心潮澎湃,性子起時拿細布將它反覆擦拭,閒來也揮舞一番,亦是繁忙生活中一大樂事。


九應


首先,軟劍,硬劍,半軟劍,都是冷兵器,作為兵器,都是用來製造殺傷的。

軟劍,顧名思義,軟,那麼,這種兵器肯定是不適用於刺或者砍的,但是,很適合割,就像拿鋸子鋸木頭一樣,重點在攻其不備。比如一個人全身穿滿了盔甲,軟劍就可以發揮作用,直接割他盔甲沒有護住的地方,比如脖子,輕而易舉就能隔斷血管,從而完成殺傷。

硬劍,相較於軟劍,其優勢在於揮砍和刺殺,這種兵器適用於正面較量,直接對對手進行正面的攻擊,對個人實力要求較高。

半軟劍,也有種說法叫半硬劍,劍身三分之二是硬,三分之一是軟,這種劍一般都是用來練習的,這種劍的特點就是刺劍的時候劍身會顫動,並且會很快復原。表演基本都是用的半軟劍。

總結一點:軟劍,半軟劍適合練習,表演,因為比較飄逸;

硬劍則適合實戰,不適合表演。

圖1:軟劍

圖2:硬劍

圖3:半軟劍





丫家山的九零後


對寶劍接觸的很少,完全是外行,但想起一個與寶劍有關的魔術。十幾年了,在電視上看的。魔術師現場請一位觀眾上臺,印象請的觀眾是一位名導演,讓觀眾面向現場的其他觀眾坐在椅子上。魔術師拿出一個項圈,寬度大約與腰帶的寬度差不多,將項圈套在管中的脖子上扣好。然後,抽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從觀眾的脖子後面就慢慢插了進去,一會寶劍就從觀眾的脖子前面穿了出來。而參與表演的觀眾始終神態自若,談笑風生。

最後,魔術師將寶劍抽出,去掉觀眾脖子上項圈,觀眾自然安然無恙,毫髮無損。

聰明的朋友,誰能解開其中的謎團?


甜甜向上314159


 硬劍:以剛利著稱,開刃後能一劍斬開十五、六個銅板而不傷刃。

  軟劍:以柔韌著稱、彈性特佳,能作360度彎曲,鬆手如故,又稱腰帶劍。

  傳統武術劍:分單劍、雙劍、長鋒劍、短劍,可舞可刺,長鋒劍劍身可作90度自由曲伸,剛柔並濟,不開刃。此外還有手杖劍、武術劍,單雙刀等等品種以及應武術界要求特製的各種專用劍及其他武術器材。

  選購者應視身材高度,一般以持劍姿勢劍尖略高於耳輪為宜。


醉飲一曲嘆往事


寶劍的軟硬是根據其使用特性而言的,質地堅硬的劍比較外露,是適合作戰殺敵使用,並且以佩劍來表明自己的身份,那麼就會是一個兵器選擇使用的問題。然後是軟劍,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對於兵器的管制是不一樣的,有的歷史時期是不允許配帶刀劍的,比如現在的社會里都是這樣,但是在歷史上的一些時期,官府令行禁止的事情,俠客還是會佩戴寶劍以防身,這是他們的生存習性使然,所以有時候會隨身佩戴軟劍以防身,這裡軟劍就比較隱蔽,不易發現!這裡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的,另外劍也有三六九等,這是舊時候的等級制度決定的,並且也是用來表明自己身份的,將軍之劍必是堅不可摧的,俠客之劍必是吹毛斷髮的,軟劍有時候又會是一些富家子弟行俠的兵器,他們有時還會攜帶扇子、鐵蛋或者飛針暗器等,而軟劍也會是他們的一種常用兵器!當然這裡,軟劍還是用於隱蔽防身的比較多,比如《鹿鼎記》裡面,陳近南使用的就是比較易隱藏和便於攜帶的軟劍,這樣的軟劍有時藏於腰間,有時藏於袖中,這是他們在反清復明的時候所採用的隱蔽手法。而歷史上除了一些限制刀劍的時期,刀劍不輕易示人以外,劍的三六九等一般都是光明正大的,這裡的劍之兵器本身的意思也是光明磊落,所以大凡有劍,即使是硬劍或者軟劍,都是可以說清楚的,所以即便是劍仍然是等級深嚴,不可以輕易或者說不清道不明而對人進行汙衊,這裡劍本身就會有正氣在裡面,所以劍與刀是不可以相提並論的,這也是劍之為劍的兵器深意之所在!


蕭晗之十二子門


硬劍多用銅,鐵製作而成。劍法主要是刺,還有劈、掛、撩、挑、點等。與軟劍相比,硬劍更依靠力量,在我國曆史上使用最為廣泛,荊軻刺秦王使用的匕首也屬於硬劍,古代君王佩劍亦多為硬劍。

軟劍是隨著鐵器的發展才形成的,採用某種鋼合金材料而製作。軟劍不適合砍與刺,但可以割,它可以輕易割斷血管與關節處的韌帶,而且揮動起來可以像鞭子那樣速度極快,即使一擊不中只要一抖就可以迅速下一擊,讓人防不勝防,軟劍是靠割斷頸動脈殺人,一般的盔甲不會護到脖子,所以軟劍的殺傷力是很強的。

半硬劍,是改變鋼的碳含量,以及後期退火處理製作而成,多用於表演武術,如太極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