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和现在的歌词有什么不同?跟元曲有什么不同?

志超0210


宋词与现在″歌词”大至相同,古诗、词是添曲可唱的。但发展到后来,词与曲分离了。

而宋词与元曲的差别确是很大的,因为,诗、词以南音为主。例如:现在人学诗,南方人要比北方人学得快。南音较软,而北音较硬,学诗就慢,这就是南北语最大的差异。

而元曲与宋时诗词之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为元曲更为缜密,不似词的寬松。并且是以北方语音为主,也是以北音为主的唱腔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这是南北有别的最大差别。

就如: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说白了,就是多以平韵并还在用入声韵。而元曲则以"中原音韵",也就是多以:仄音或去,而无入音韵。并且元曲中常常加入衬字,有时还加很多。这也是诗、词与元曲的不同点。

其实,诗、词与元曲的特点并不算大。只是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了,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语音和入韵及衬字的区别。


眸子8552


宋词、现代歌词以及元曲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为了世人的演唱。要说有不同,也只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宋词是在唐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更好地吟唱。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宋词与现代歌词的区别:

第一,宋词有固定的词牌名,讲究字数、平仄、押韵和意境,当代歌词形式非常自由,没有题目、字数、平仄和押韵的限制。

第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词可以代表宋朝的主流文学形式。目前看来,当代歌词还不能够代表当代之文学形式,而且差的很远。


第三,宋词是高雅的,当代歌词是庸俗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宋词与元曲的区别:

第一,宋词与元曲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无衬字,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所以说宋词的字数是固定的,元曲字数是不固定的。

第二,词的上下阕可以换韵,但是曲要求一韵到底。

第三,宋词多数是高雅的,元曲多数是通俗的,元曲多写实,更贴近百姓的生活,有大量的俚语入曲。

以上是我个人的总结,水平有限,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指正。另外,您认为宋词和元曲以及当代歌词还有那些区别呢?欢迎评论交流。


层城鵷雏


真正要做比较的话,元曲中的散曲和现代歌词可能更有可比性。

宋词脱胎于诗,是诗歌雅化之后的民间音乐替代品。从这一点上来说,宋词和现在的歌词是一样的,前期都是用于民间演唱。只是随着后期大量高层文人介入,对词做了豪放、婉约的主题改革,对长调、小令做了平仄上的规制,宋词步了唐诗的后尘,逐渐脱离音乐而独立存在,成为一种吟诵的文体。

也就是说,宋词已经不再适合民间流俗演唱。而现在的歌词,正处在大流行的过程中。虽然有一些词人也开始作歌词的雅化,并得到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比如林夕、方文山等,但是由于现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地球村级别的文化杂烩,让中国风注定只能成为世界音乐中的一小部分,一个门类,不会再有歌词脱离音乐而存在的现象发生。

因为好的歌词,不伴随音乐,如果朗朗上口,用来吟诵,不就是现代诗么?

这些类别已经成型,区分好,流行音乐的歌词不会再有历史上唐诗宋词元曲高雅化的走向。

所以咱们现在就可以这么说:宋词是高雅的,现在的歌词是流俗的。

宋词的词牌平仄韵脚都已经固定,一个写宋词的人只对自己的感情和词牌格式负责,并不像流行歌词要讨好广大听众。这就是根本的区别。至于字数限制,平仄韵脚这些区别都是形式上的。现代歌词是伴随音乐而生的,不会也不可能写了一首歌,以后的歌词就都按这个调调来填。

而在元初,汉文化没有出路,宋词雅化后自然萧条,元曲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了成长,取代唐诗宋词成为元朝那一代的文学。

元曲(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散曲,因为戏曲和现在的歌词与宋词差别太大)和宋词的区别其实就类似于现代歌词和宋词的区别。敌之敌,友也。所以元曲(散曲)和现代的歌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我们大致看一下宋词和元曲的区别,对照看现代歌词。

首先是音乐不同。宋词和元曲的词牌和曲牌即使看上去名字一样,音乐是肯定不同的。只是年代都有些久远,我们无法再验证。这一点看现代流行音乐就知道了,虽然存在大量抄袭事件,但是每年的乐曲原创还是数量巨大的。那么我们现在有一种用古词重新谱曲翻唱的古风流行,这种音乐会和当年的宋词牌、元曲牌一样吗?当然不。

然后是押韵问题。元朝北马南纵,官话也是北方话占了主导。所以,在元朝的时候,官话和如今差不了多少,已经没有了入声字。而宋朝平水韵上承唐韵,从宋入元,可以说是汉字发音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所以曲是没有入声韵的,而且曲可以平仄同押了,比如“将军”的“将”和“酱油”的“酱”在曲里面是可以押韵的,这和现代歌词就没区别了,稀里糊涂,押韵就行。

词牌的字数是固定的,曲就不一样,可以随便加衬字,怎么方便演唱怎么来。看看,这和现代歌词又多像,以音乐为主导,不限定词作数字长短。

还有一点,词牌的韵是有规则的,曲的韵脚则稠密,甚至有的句句都押韵。这个应该好理解,越是流行的歌曲,尤其句式较长的时候,就经常出现句句押韵。现在的歌词就这样。

其实元散曲和宋词比起来,无非是格律越来越宽松。现代歌词就更加宽松,只要好听,越接地气越流行。

我们来看一段元曲,关汉卿的《四块玉》: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白话、浅白、泼辣就是元曲的特色,除了些古文味道,这不就是一首现代歌词么。

但是现代歌词和元曲也是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性。

元初汉文化无法上升,所以大量文人进入元曲创作,加上蒙元对汉文化的不屑,所以没有管控,元朝的戏曲出现了大量针砭社会时弊,为老百姓呐喊的作品,加上白话、浅白、泼辣,形成了元朝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后来汉人文化地位逐步上升,元曲也慢慢雅化,创作也慢慢枯竭,像我们今天的大部分重点保护文化戏曲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剧本。

现在的歌词,有思想和担当吗?

就这一点上,差了宋词和元曲十万八千里。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和大家先分享两段歌词

一首孟庭苇的:

情多深 爱多长

用划过天边的彩虹来量

一首杨林的:

关于爱的比例 表面说不介意

谁都知道情人心里

藏着一座天平

用来量量我的热情

量量你的回应

再看一句宋词:更吹落星如雨。

不再多举。以物喻物,以物喻志,以物喻人。古往今来,诗词歌赋均跑不出人情。不同的只是时间和空间,

试将上两段歌词改宋词

虹影惊艳,别碧空远,骄阳微露。深闺对镜懒妆,哽咽时,珠泪洗面。举腕欲牵别影,奈萍踪不驻。恨悠悠,咫尺天涯,心秤颤颤向西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