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国年渐渐失去年味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

菲菜阮六


平常的日子生活都不比过年差,过年还有啥期盼?以前日子苦盼过年是盼红包,盼新衣新鞋有肉有酒等,如今这些时时有了!


张雷霆843


因为现在过年最开心的那个人不是你了,所以觉得没有年味了!当然这也是其中之一!归根结底我总结了一下:

现在的物价上涨,其实我们大家的收入根本都没有跟上节奏,回一趟家过年真的很费钱,不是说钱比亲人重要,这是事实吧、那我来说吧,从河南回重庆一趟下来,我家5口,开车回家路费,油费,生活,住宿,还有孝敬父母的,各种各样的人情往来,最少也要2万起步了,这都是省吃简用下来的,这是其中之一!

其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小时候一起生活的状态了,无忧无虑的,现在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还有各种行业的不同,造成每个人回家的时间段也会不同,你回来了他走了,总是聚不到一起,没有人群哪有年味,

其三,攀比,大家都很忙的,都在为了自己的前途奔波,再说了过年回家都成了攀比大会了,各自都在炫耀自己的经历,而且目前城市都是小区为主,关上门谁不认识谁,老家都是些老人儿童们,老人根本没有这些精力!

综上所述,不是没有年味了、是我们没有人情味儿了!



莽撞人622


原因太多了,归根结底是生活的变化,人情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变化…

1.生活的变化

我出生在华北东部一座钢铁大市,我们那里的工作基本都跟钢厂有关,虽然九几年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但底层工人其实工资并不高,从小我爸几百的工资,到近几年六七千,足足隔了十几年。

由于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平时吃肉?平时喝个饮料?平时吃点好菜?想都别想…唯独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炖排骨,整个村庄我都感觉是泡在肉里。村里都是铛铛铛剁肉馅的声音。排骨熟了父母先给我盛一块,我就蹲在地上啃着排骨,看着动画片…那时候的肉,真的真的香。能够喝上饮料对我们孩子来说,在当年也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我记得当年水蜜桃等等塑料瓶的饮料,24瓶装,差不多要20块钱,旭日升的汽水饮料那就更贵了。再说菜,平时吃的菜除了自家种的还是自家种的,一年到头,茄子,黄瓜,豆角,韭菜,大白菜…我很难想起还有什么,哦对了,夏天还有苦瓜,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或者有大聚餐的时候,大虾,鱼,皮皮虾…琳琅满目…对了,皮皮虾的狗尾巴套在小手指上。我们小孩能玩一天。

现在,生活好了,肉不在是奢饰品,饮料几块钱一瓶,不是为了健康基本喝到吐,什么虾啊鱼啊好菜啊,平时偶尔也能整点…

只是现在再吃,已经没有当年的感觉了,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却少了一见如故的情怀

2.人情的变化

以前亲戚多,孩子多,每逢过年,都是一波接着一波,热闹的不得了。我们那有个习俗,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过年来客人,女人和孩子是要等男人喝完酒才能上桌,现在没有了,来了就吃,没那么多讲究。

每年家里都要堆很多去拜年的年货,每次都给我馋的不行,会偷偷把里面的吃的拿出来一个,然后收拾收拾案发现场,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这个年货有可能这个年货,是我送你,你送他,然后他送我,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现在也变了,一是年纪人越来越少,本来是亲戚,随着年老人去世,也不在走动了。二是现在的孩子也少了。

3.社会的变化

现在人们都在围着钱赚,以前过年谈谈这一年的人情世故,谁谁家谁谁去了哪,谁谁嫁了哪娶了谁,现在就是谁谁一年赚多少,然后露出刺眼的大金牙…

当年,没有环保压力,基本大年三十从早上到晚上鞭炮不断,尤其年三十到初一0点,根本睡不着,现在?没有鞭炮声,过年总感觉少了点东西。

另外说下我们这一代怎么过年(90后)

随着90后慢慢长大,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孩子们已经跟当年的我们不一样了。我小时候年三十凌晨五点被小伙伴叫醒,兜里装满炮仗,在村里转来转去…晚上吃完饭,跟小伙伴去村里最有钱的一户人家门口看放炮。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会睡到太阳照到屁股,起来玩玩王者荣耀……

我们都长大了,全是相对传统那一代基本结束了,00年以后,经济的发展让现在的孩子思维,习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在互联网上,而我们更多的是街上,都叫过年,各有各的乐趣吧…




伟大的马


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说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在哪座城市打拼,到了过年,绝大多数的人总会抢上一张回家的车票。

近几年我们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年味没有以前浓了,过年没有气氛了,越来越没意思了。从我的实际体会来看,的确如此。

小时候很喜欢过年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可以放鞭炮和烟花。临近过年,爸爸带着去买两袋子烟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已经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我们家不放鞭炮了,不是因为环保,也不是因为安全,而是因为“感觉没啥意思了”。

我觉得一句“感觉没啥意思了”,基本概括了现在,尤其是年轻人,对过年的感觉。这也是渐渐失去年味的重要原因。

那为什么“感觉没啥意思了”呢?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只有过年可以吃到的东西,享受的快乐,现在在平时就唾手可得。

以前只有过年才吃饺子,现在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以前只有过年可以穿新衣服,现在几个月不买衣服,很多小姐姐就觉得没衣服穿了。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很难再想到有什么事情是只可以在过年时候才能拥有而平时不可以拥有的(小孩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算,因为我现在是属于要发出压岁钱的那一拨了)。所以,过年不再那么稀有,既然不再稀有,也就没有那么重要,既然没有那么重要,那原来在过年时要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就会逐渐被“嫌弃”为繁琐,也正是因为太繁琐,所以不由自主地被简化,年味也就逐渐变淡。这么看来年味的失去与人们怕烦有关,而这又显然是人之天性。因此,在生活日渐向好的今天,传统年味变淡,看似令人叹息,实则必然。

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既然过年对中国人是重要的,但现在年味又逐渐失去。那是不是要尽力挽回传统年味,保留过去那一份对年味的繁琐呢?我看不必!就好像元曲在中国文化史上那么灿烂,在它轰然倒下之后,我们没有必要为元曲的消亡扼腕叹息,因为在元曲之后,新的戏曲和艺术形式会生长出来,其取代元曲的地位而丝毫不影响元曲的历史地位一样。每个时代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记忆,没有一种文化记忆能够经久不衰。中华文明能屹立数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不是因为先秦文化一以贯之,而是多次新文化和新思想的融入。余秋雨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形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我深以为然。不同时代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年味淡正说明我们生活在时代的快速变迁中,所以,需要的不是叹息,而是积极的去融入。既然觉得一如既往的过年方式越来越没意思了,那就去尝试新的方式。出国旅行过年可以,用完成一项对自己的挑战来过年也可以,“过年”对中国的意义是辞旧迎新,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都可以。

当然啦,对于一直在外打拼,很少回家的年轻人,还是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在团圆的基础上过出新年。虽然现在才十二月份,但是相信大家已经在规划即将到来的新年该怎么过了吧?希望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过出和以往不一样的新年。这其实是对过年文化的创造,而不是对过年传统的遗忘。





沫之雨儿


中国年是以阴历计算,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随着国家的不断改革开放富强,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我大致总结这些:

五十、六十年代的人都有记忆,那时国民总产值低物质匮乏,人们生活条件差,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凭各种票证供应。

每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几个小,家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平时的饭桌上主食是玉米面、高粱米,副食几乎没有肉,油都很少,只有过春节能供给多点。

春节是全家大人孩子欢天喜地最高兴的日子,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如花生、毛嗑、大白馒头、炸丸子、炸油条、杀鸡宰鱼、再包二顿肉馅饺子。家庭条件好点还可以给孩子做身新衣服,买双新袜子。不只是物质匮乏,文化生活也单调,过年期间能看场电影。

俗话讲‘有钱没钱娶媳妇过年’,老百姓一年365天,苦辛扒作大人孩子盼望的就是这个年。根据家里老人讲究的传统和规矩,每家都使出洪荒之力要把年过得隆重、热闹、有排场。这样才能喻似一年的日子能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随着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钱袋子鼓了物质更是极大丰富。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和买不起的,老百姓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每天的日子都像过年。

新生的事物不断涌现,老的传统东西越来越少,有的已慢慢消失。所以再也没有了往日欲望和祈盼,人们已渐渐对过年失去了兴趣,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


秋叶之静美49


我今年快50了,谈一谈所谓的年味。我小时候,大家都物质贫乏,有一套新衣服穿可高兴了,大鱼大肉吃美死了,放鞭炮更是最爱。那时候父母非常注重过年,老礼儿多,从腊八开始就算筹备了,天天都有讲儿。到了三十儿张灯结彩,贴春联挂年画,尤其是晚上放鞭炮礼花,那是赛着来,你鞭炮有多有响,我礼花又高又灿。到了初一就疯了,挨家挨户拜年,主要是为了收糖果,每家都给一大把。过了初一就开始走亲戚,各家亲戚家吃好吃的。过年这几天的事都能写出一本书来


Zslee


1.经济方面。

从前物质极度缺少,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几天好的,穿一次漂亮衣服。因此,对“年”特别重视。这些年,随着经济的进步,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再也不会为吃肉穿衣服发愁了,和过去相比,现在天天是过年,小孩子对年的期盼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

二.家庭方面。

现在,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不多了。以前,农村之所以年味很浓,因为人多,老人小孩都有,大家一起过新年庆团圆!聚在一起打年糕、放鞭炮、闹花灯、发红包、穿新衣,是多么的有年味啊!可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那种三代、四代代同堂在一起的家庭越来越少了。这也影响和淡化了现在的年味。

三.社会方面。

现在外岀打工的越来越多了,导致家里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外出工作,年轻人不在家就没人去搞,造成春节期间“冷冷清清”。

四.环境方面:现在很多地方规定不让放鞭炮,不让放烟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年味。

五:科技方面:以前过年,人们都要到实体店去买一两套新衣服穿着。赶集就是赶“年味”,就感受人气。如今在网上什么都能买到,就没有这些春节的年味体验了。过去年初一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都是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很是热闹。而现在拜年就一个微信视频就解决了。记得我小的时候过完春节,都会随父母亲到外婆家去看望,那种感觉真是具有浓浓的春节味道。

(PS:希望春节的假期能长点)


娱不热


以前条件差,一年忙到头都没什么收入,生活只能求着每天有三顿吃的,还不能保证吃好,不饿肚子就不错了,那就巴望着过年了,大家都一样,过年弄点好吃的,其实也就是多吃点肉什么的。然后燃放鞭炮,驱除上一年的不顺心,张贴对联祈祷下一年有好的收成。 现在好了,天天过年😄😄😄😄就没有那个激情了。


用户9509435734753


本来春节也就是一个正常的节日。因为生活物质丰富了,不会再贪吃。对于文华,大家找不到理由去完成。打扫卫生常事,去砍柴聚财的也等不到钱,而且还累。前几年,最多也就小孩子想过年,一是压岁钱,二是烟花玩。现在都改了。大家全家人一人一部手机足以,连麻将都不销了。过两年5G普及,门都不想出了。其实上班的我看也只求多休息几天。


手机用户57628580953


现在也不愁吃了,过年基本上都不用买年货,过年街上也能买到菜,生活上差别不大

另外就是交通便捷了,回趟家方便,不像以前很长时间见不到亲人

还有现在因为环境原因,不让放鞭炮烟花,缺了点意思

工作方面很多人春节期间的假期不长,基本上过完年就得工作了,春节就是简单的几天假,过完了还得工作

最重要的大概是春晚吧,现在的小品实在太尬了,看今年肖战谢娜演的那是啥,没有以前的味道了。而且现在网络发达,各种app各种抢红包,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手机上,而不是好好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