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2月1日下午,國家郵政局發佈一則緊急通知——要求各級郵政管理部門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積極組織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寄遞服務保障工作和春節後的生產恢復工作。

為何“緊急”,說明管理部門已經密切關注到各大快遞節後復工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困境和難題,而且也開始幫助企業尋求解決途徑。

老鬼相信,在政府的助力下,快遞公司一定能克服困難,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和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寄遞服務的基礎上,慢慢恢復正常運營。

問題來了:解決困難之前,首先得弄清楚具體都有哪些困難。疫情之下,快遞復工難、難復工,具體都“卡”在了哪些環節?又該如何解決?

老鬼梳理和總結出四個方面並給出相關建議,供大家參考。


01“卡”在路由不通

快遞是全程全網的運行模式,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想要全面復工和恢復正常運營,必須要做到全國一盤棋。這其中的關鍵,就是

路由

路由是盤活網絡的大動脈。

上述我們提到的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緊急通知中,就特別提到了這點。通知指出:

針對相關地方反映郵政、快遞車輛通行暫時遇到困難的問題,要按照《交通運輸部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保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充分借鑑上述三地出臺保障政策的有效做法,發揮主觀能動,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彙報,積極爭取地方政策支持,確保疫情防控寄遞服務渠道暢通。

這裡提到的“三地”,指湖北武漢、內蒙古、湖南。老鬼去這三個地方郵管局的網站瀏覽了一遍,均提到了是如何在疫情管控期間為郵政、快遞車輛爭取到通知政策和便利的。詳見截圖: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路由和通行的問題,管理部門已經在著手解決,相信全國其他省份和地區很快就有實質性進展。只有把車跑起來、讓貨(包裹+快件)流轉起來,快遞公司的網絡才有可能實現正常運營。

解決這個難題,國家已經出手,咱就不提具體建議了。期待早日看到實效,畢竟時間不等人。


02“卡”在無人可用

前幾天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對這個難題進行了比詳細的闡述。每年的春節後,各大快遞,不管是總部直管的轉運中心,還是一線加盟商和網點,都面臨階段性的“招工難”“用工荒”問題。疫情的爆發和大範圍蔓延,更是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

首先,各地方政府對企業復工時間要的規定不一致,返崗復工的時間表難以做到統一;

其次,因為各地疫情情況不同,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和小城,很多地方都採取了相對封閉的“防疫”措施,交通阻隔、出行不便,年前返鄉的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無法及時到崗;即便能夠返城,按照相關規定,也要就地自我隔離觀察一週或14天不等。

“無人可用”的困境到底有多難?老鐵們的留言最真實不過——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總結一下各方的反應,復工“無人可用”主要卡在以下幾個點——

1.地方政府推遲,甚至暫時禁止復工;

2.各地為了阻斷疫情傳播,採取交通管控,返鄉員工出行不便或者說根本無法出行;

3.一線防疫措施、防護裝備缺失,為了自身安全,也為了他人安全,即便能夠如期返城,很多人也不願意貿然復工。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針對“無人可用”的難題,雙壹諮詢昨天推送的一篇文章,給出了四個建議,老鬼也有同感。這裡再次分享給大家。雙壹建議:

1.

開源:通過市場調節機制招來更多人

2.提效:通過角色轉換提升人均生產效能

3.節流:通過其他手段替代人力需求

4.應變:轉換思路,擴招本地員工

網點應當意識到,並非需要等到人員全部到崗再開工,在開工時間、返崗時間上做好整體規劃。可以根據網點自身件量變化情況,制定適當的人員規劃。

同時,針對湖北籍務工人員,需要進行報備,這樣的缺口需要儘快籌劃。


03“卡”在防疫缺失

所謂的“防疫缺失”,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防疫物資和裝備急缺;二是落實和升級種種防護措施產生的成本無力承擔。

按照國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近期下發的《疫情防控期間營業網點操作規範(建議版)》,明確指出:

1.人員上崗前,要準確測量體溫(必備物品:體溫測量設備);

2.營業人員要正確佩戴醫用口罩(必備物品:醫用口罩);

3.各類用品用具要進行消毒,處理郵件快件後雙手要消毒並用流水清洗。營業場所要消毒,保持通風換氣(必備物品:香皂、洗手液,專用消毒液以及噴灑消毒液的設備)。

以上幾種物品和設備是所有網點和營業場所必須配備的。除此之外,在湖北武漢、黃岡等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防護服、護目鏡等專業裝備也均有必要。

問題來了:這些網點們必需的防控物資和設備,一是生產供應緊張;二是已經被國家統一調配和管理。如此情況下,就是花錢去買,也很難買到。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快遞行業復工難在哪兒?應該如何解決?

防疫物資與裝備的採購和供應是問題,採購產生的成本如何消化是更加現實的問題。疫情期間必備的消毒液、醫用口罩等都是純消耗品,而且需求量大。隨隨便便一個快遞公司的日常消耗量,絕不亞於一家醫院。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但如此大的消耗和成本,對利潤原本就很微薄、甚至一直在虧損硬撐的網點們來講,確實是無法承受之重。

鑑於這個困境,老鬼的朋友安德華給出瞭如下四條建議——

1. 疫情期間,建議負責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部門將快遞企業列入優先保障行業。

專業的防護設備緊缺,留給醫護人員用,但基本的消毒液、口罩這些日常消耗品希望能夠得到正常供應。

眼下相關物資都由國家來統一調配和管理,很多快遞公司也一直在作為應急運力提供支撐和保障,我們希望國家也能為默默付出的他們提供必要的保障。

2. 呼籲各大快遞總部的政策多向一線網點傾斜,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亂剪羊毛,而且最好能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的方式為網點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與大家共度難關。

3. 非常時期,與快遞“魚水相依”的電商平臺也難以置身事外目前,天貓菜鳥、拼多多已經對快遞訂單給予“抗疫補貼”,其實更好的辦法是將這種“抗疫補貼”的範圍從平臺擴大至每一個消費者——消費者下單時,每單在原有快遞費基礎上,加收一定的資源服務費(類似於春節模式)。

這筆費用可以直對合作的快遞公司,協議結算;或者由平臺統一收取,然後以“專項應急基金”的形式反哺給快遞公司。

對於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網購消費需求暴增的消費者來講,只要能夠保證商品快速、安全送到,多付一塊或幾塊錢的快遞費,也是可以理解與接受的。

4. 順應目前全國各地、各行業自發的“減免房租”行動,希望快遞行業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們也能積極響應和支持,特別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給網點使用庫房提供便利。

以上四點,是建議,也是心聲,更是期盼。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響應,一起呼籲相關部門重視,進而探討和尋求解決辦法。


04“卡”在人心恐慌

影響復工的最後一個“卡點”是人的心態,這其中既有派送員的心態,也有收件人的心態。派件員擔心防護措施不到位,自己的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收件人同樣也有類似的顧慮

就像一位老鐵在留言中說的:

關鍵有人有牴觸感,尤其對快遞員。人家說快遞流動性大,四面八方來的,所以根本就不讓你出去,也不讓你進來。這下可就難死我了。我不是怕死,是不敢送,你送幾個快遞,然後一大群人群毆你、牴觸你,苦啊。

問題已經很明顯,即使快遞公司把自己的安全防護措施都做到位了,但消費者和收件人心裡的戒備與顧慮也是很難消除的。

前幾天,公眾們關注和討論較高的一個話題就是快遞包裹會不會攜帶病毒、尤其是從武漢過來的快件,要不要拒收?由此足見消費者的心理。一個快件都有所顧慮,更何況是要經常面對面接觸的快遞員。

在這種情況下,老鬼也有兩點建議

1. 暫時舒緩對快遞“送貨上門”的法定強制要求,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相關部門共同出面,倡議和引導消費者儘可能多地自取、自提快遞。同時,鼓勵快遞公司投遞到櫃、投遞到站,全面推行“無接觸”式配送。

2. 針對疫情期間在時效、售後等方面可能會出現的服務問題,管理部門多發消費提示,呼籲消費者理解,減少快遞公司的投訴壓力;電商平臺、快遞公司總部也應當適時調整KPI考核指標和要求,為網點收派減負,讓快遞員踏踏實實做好服務。

以上關於快遞網點復工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就是老鬼這幾天的思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也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響應和轉發,從而讓更多的人關注和討論這個話題。

如果你有其他的建議,一定要在留言區寫下來。集眾智、匯眾力,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武漢加油,所有快遞人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