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導讀:孫悟空本是一個天生石猴,在這個世界上無親無故。但是好在他後來結拜了幾個異姓兄弟,共同組成了《西遊記》中的妖族七聖。在這七個人當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孫悟空之外就只有牛魔王了。

孫悟空和牛魔王原本是一對非常要好的兄弟,經常聚在一起喝酒吃肉談笑風生,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正因如此才讓很多人覺得,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其實並不願意對牛魔王下手,只是由於各自的立場不同,而不得已進行了一次十分無奈的交鋒。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孫悟空要保護唐僧取經,就必須用芭蕉扇來熄滅火焰山。但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卻因為紅孩兒的事情對孫悟空懷恨在心,死活不願意把扇子借給他。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使他和牛魔王走向了對立的局面。

但問題是孫悟空真的是出於無奈,才選擇跟牛魔王動手的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就已經出現了裂痕。在三調芭蕉扇這一難中,孫悟空更是抱著斬草除根的決心,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之後,他和牛魔王的兄弟之情就已經煙消雲散

孫悟空人生中最得意的時光,其實就是他大鬧天宮之前的那一段逍遙日子。在《西遊記》原著中是這樣形容他的:

“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

也正是在這段期間之內,孫悟空結識了牛魔王等人,他們彼此間以兄弟相稱,隔三差五就進行一次聚會。但是這樣的情況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正如三國時期的李康在《運命論》中所說: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看似美好,但是卻好景不長。孫悟空的人生也是如此,自從上天做官之後,他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最終走到了和天庭對抗的地步。然而在他與天兵天將的鬥爭過程中,包括牛魔王在內的幾位結義兄長,卻從來不曾出手相助與他。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孫悟空打了勝仗他們就前來慶賀,並且還一個個都學著對方的樣子,以大聖的名號自詡。但是在孫悟空落敗的時候,這些人全都不見了蹤影。無論孫悟空被丟在煉丹爐中煅燒,還是被壓在五行山下受苦,牛魔王等人一直都選擇袖手旁觀,看著自己的兄弟吃盡苦頭,他們始終都無動於衷。

經歷過這麼多的人世滄桑,孫悟空終於看透了他與這些人之間的關係,同甘共苦只是一個美好的設想,大難臨頭各自飛才是真實的現狀。直到此時他才真正明白,原來自己看錯人了,只怪當初太過天真,把一群酒肉朋友當成了可以同生共死的知己。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這五百年裡,牛魔王曾經去拜訪過被貶下凡的豬八戒。比如在《西遊記》原著第六十一回,牛魔王曾說道:

“我聞得唐僧在那大路上等候。他二徒弟豬精,三徒弟沙流精,我當年做妖怪時,也曾會他。”

牛魔王能夠去看望一個不相干的豬八戒,但是卻不願意去看望他的好兄弟孫悟空。

這就可以看得出來,牛魔王已經完全拋棄了他們之間的手足之情。經歷過這次變故以後,孫悟空的心裡早已十分明瞭,當初牛魔王跟他結拜,只不過是看中了他的實力比較強大。如今樹倒猢猻散,人走茶也涼,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已經煙消雲散。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飽經人情冷暖,看透世態炎涼,這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受的環節。那些所謂的成熟,也都是用這樣的代價一點點換來的。孫悟空通過自己的落魄經歷,看清了牛魔王那些人的真實面目,他們從情同手足,變成了形同陌路。人在一生當中註定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事情,那些曾經給彼此帶來歡笑的人,也許最終會成為傷害對方最深的人。

紅孩兒和如意真仙的出現,讓孫悟空產生了將牛魔王斬草除根的想法

隨著佛教取經計劃的實施,孫悟空終於從五行山下脫困而出,成為了取經人唐僧的徒弟。這一路上他斬妖除魔,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妖魔鬼怪,保護唐僧一路向西天前進。

但是他卻在號山枯松澗,遇見了一個讓他非常吃驚的妖怪,因為這個妖怪擁有著非同一般的來歷,乃是他當年的結義大哥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孫悟空原本以為可以通過他和牛魔王當年的關係,來化解這場誤會。雖說兩人已經不再聯繫,但好歹也曾經兄弟一場,應該還有三分薄面。

然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紅孩兒根本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牛魔王從來沒有向紅孩兒提起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作為晚輩的紅孩兒不但不買他的賬,反而還用三昧真火差點把他燒死。發生這樣的情況,孫悟空的心裡不免產生了一些疑慮,他開始懷疑紅孩兒是牛魔王故意派來為難自己。

他本來已漸漸忘記了當年的恩怨,可眼下的情形卻讓他無法釋懷,他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牛魔王為什麼非要跟自己過不去?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那麼也就休要怪他無情了。

孫悟空幾經周折請來了南海觀音,狂妄到不可一世的紅孩兒終於束手就擒,但是他卻並沒有以牙還牙,要了紅孩兒的性命。這倒不是因為孫悟空顧念舊情,不忍心對紅孩兒下手,而是在顧及自己的形象,不想讓天下人說他不仁不義。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不過他也沒有就此放過紅孩兒,任由觀音菩薩將其好好的懲罰了一番,並且剝奪了對方的人身自由。此時的孫悟空已經對牛魔王產生了敵意,

紅孩兒這件事情就像是一個導火索,點燃了他們之間的矛盾。不管牛魔王究竟有沒有針對孫悟空,但事情已經不可避免的發生,開弓沒有回頭箭,兩個人的關係只能逐步走向惡化,沒有挽回的可能。

在此之後孫悟空等人途經女兒國,又碰上了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此人對孫悟空請人降伏紅孩兒的事情耿耿於懷,三番五次的百般刁難,就是不讓孫悟空取落胎泉水。而且如意真仙還放出話來:

“前者家兄處有信來報我,稱說唐三藏的大徒弟孫悟空憊懶,將他害了。我這裡正沒處尋你報仇,你倒來尋我,還要什麼水哩!”

如意真仙的態度,讓孫悟空感受到了牛魔王一家對他的恨意,他們顯然已經把他當成了敵人。這種情況也完全符合孫悟空的預想,他和牛魔王認識這麼長時間,對這位老朋友的行事風格還是十分了解的,他很清楚對方當然不可能就這麼善罷甘休。

《黃帝四經·兵容》中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他們既然已經走到了這個份上,那麼接下來的事情,肯定就沒有任何情分可言了,兩者之間必須有個了斷。

否則以牛魔王的實力,遲早會給他帶來巨大的麻煩,所以孫悟空在這個時候,也產生了斬草除根的念頭,想要徹底解決掉牛魔王,至少要讓他失去反擊的能力。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這樣的念頭開始在孫悟空的心裡生根發芽,當初的結義兄弟,如今卻變成了彼此的心腹之患。然而他們之間的恩怨,也即將面臨最終的了結。

三調芭蕉扇一難,給了孫悟空然一個解決牛魔王的機會

孫悟空打敗瞭如意真仙,保護著唐僧繼續西行,師徒四人歷經風雨,終於來到了火焰山。為了能夠翻過這座火焰山,他四處打聽得知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為他們解決眼前的麻煩。不過與此同時他也得知了另外一個消息,原來鐵扇公主就是牛魔王的妻子,而且還是紅孩兒的親生母親。

他忍不住在心裡暗自感慨,感謝上天給了他這麼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完全可以通過鐵扇公主把牛魔王牽扯進來。孫悟空去找鐵扇公主之前,有個砍柴的樵夫還特地叮囑過他:

“大丈夫鑑貌辨色,只以求扇為名,莫認往時之溲話,管情借得。”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是讓他隱瞞身份,不要提紅孩兒的事情。但孫悟空只是表面上答應了一聲,到了芭蕉洞之後卻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沒有隱瞞,反而一上來就自報家門,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激怒鐵扇公主,讓對方與他發生衝突,這樣一來就可以把事情鬧大,一直牽扯到遠在積雷山摩雲洞的牛魔王。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為了把牛魔王拉下水,孫悟空特地去了一趟積雷山摩雲洞,成功的把牛魔王引了回來。此外他還讓豬八戒打死了牛魔王的小妾玉面狐狸,如此以來雙方的矛盾更是進一步激化,演變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情形,孫悟空絲毫沒有擔心的樣子,甚至還有一種大功告成的感覺。他非常清楚牛魔王的實力水平,最多也就能和自己打成一個平手。但是他和牛魔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孫悟空是有後臺的,他的背後不但站著整個佛教,而且還可以從天庭請來天兵天將,來一起對付牛魔王。

可是反觀牛魔王,除了自己的家族勢力之外,根本沒有別的靠山。所以孫悟空完全不必擔憂,在如此強大的實力和背景之下,牛魔王絕對不是他的對手。在和牛魔王的戰鬥中,孫悟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聯合托塔天王父子,以及佛教的四位金剛,徹底把牛魔王逼上了一條絕路。

在這些人的圍攻之下,牛魔王終於敗下陣來,鐵扇公主也被迫交出了芭蕉扇,他們夫妻二人屈服在各路人馬的夾擊之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牛魔王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一切,積雷山摩雲洞已經被豬八戒帶人掃平,其中的萬貫家私也早已不復存在。堂堂一代妖王淪為了階下囚徒,

牛魔王可謂是一敗塗地,再也沒有和孫悟空抗衡的實力。

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的孫悟空,逐步將牛魔王逼上了絕路

孫悟空的目的終於達到了,他把牛魔王的所有勢力全都連根拔起,徹底做到了斬草除根,沒有給牛魔王留下任何挽回的餘地。當年情同手足的結義兄弟,最終成為了刀兵相向的敵人,這是一個令人非常痛惜的結果。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想法都太過現實,根本沒有把手足之情真正放在心上。

結語

牛魔王無疑是一個非常勢利的人,他對孫悟空的態度,取決於對方現實中的狀態。其實孫悟空也是如此,他對待牛魔王的方式,也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意願。在他們之間似乎根本沒有存在過情誼,這是一種非常容易破碎的關係,經不起任何風雨,他們從來都不理解,重情重義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也正因如此孫悟空才會一心想要斬草除根,逐步將牛魔王逼到了絕路之上。

《西遊記》中孫悟空和牛魔王的故事,給我們實實在在地上了一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夠只建立在現實與利益的基礎之上。想要把一份情誼長久的維持下去,需要真正用心去灌溉,相伴彼此一起經受風雨,共同經歷患難。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要選擇相互扶持相互包容,這樣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