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一品高官,到底谁的权力最大?

繁华万里




首先,我们看一下清朝京城的防卫工作。在清朝京城,总计有三层防御。其中,第一层是郊区的丰台大营。丰台大营驻扎了3万多野战部队,这支部队属于清朝的精锐力量。按照朝廷的规定,丰台大营由丰台提督管理,而丰台提督直接隶属于皇帝。没有皇帝的命令,即使是军机大臣也无法调动丰台的驻军。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由于老十三胤祥控制了丰台大营,从而保证了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



除了郊区的丰台大营,还有就是京城内的部队。按照清朝的规定,京城内的防务由九门提督负责,九门提督属于从一品的高官,负责管理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余军队。 虽然军队的战斗力不如丰台大营,但由于直接控制京城的防务,九门提督属于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在清朝历史上,历任九门提督都是皇帝的心腹,因为这个岗位太重要。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胤禛拉拢了九门提督隆科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保证了京城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皇宫侍卫部队,总计只有1000多人。



但是由于直接保卫皇帝的安全,侍卫部队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作用。按照朝廷的规定,侍卫部队由领侍卫内大臣管理。领侍卫内大臣属于正一品高官,在清朝官场上,正一品官员的数量并不多。虽然领侍卫大臣仅仅管理侍卫部队,但由于负责皇帝的安全,因此深受皇帝的器重。 如果是九门提督属于皇帝的亲信,那么,领侍卫大臣就是皇帝的绝对亲信。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老四胤禛兼任领侍卫内大臣。



换句话说,老四胤禛直接控制了皇宫,再加上胤祥、隆科多等人,京城内外的三层防御都在胤禛的控制之下。由于领侍卫内大臣的岗位至关重要,一般都是皇帝的铁杆亲信担任,或者直接就是皇帝的亲戚。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大将福康安曾经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在名义上,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侄子,但从各方面推测,福康安很有可能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从品级上来说,领侍卫大臣属于正一品,而九门提督属于从一品高官,领侍卫大臣的地位略高。但从实际权力来说,不如九门提督。



从权力来说,九门提督的实权更大。但由于领侍卫大臣的地位比较高,九门提督见到领侍卫内大臣以后,应该首先请安行礼。请注意,领侍卫内大臣并不只担任这一个岗位。在很多时候,领侍卫内大臣都是由亲王或者军机大臣兼任。例如乾隆朝的宠臣和珅,曾经长期兼任领侍卫内大臣。其他官员都会尊敬领侍卫内大臣,并不是尊敬这是一个官职,而是这个官职身后的其他官职。当然,领侍卫内大臣的责任也非常大。在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曾经遇到了一次刺杀。当时,大内侍卫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在刺杀事件被解决以后,嘉庆皇帝非常生气,将领侍卫内大臣撤职问罪。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一、级别

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

九门提督,之前正二品,之后从一品。

二、职权

领侍卫内大臣6人,上三旗各2。负责管理皇帝及皇宫侍卫处的大约2000侍卫,及蒙汉上三旗的侍卫亲军1400。平均下来,领侍卫内大臣管不到600。

九门提督,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乾隆之前为三营),管辖总兵力近3万。负责内城守卫,巡逻、断案及防火捕盗。

三、今天职务

领侍卫内大臣今天没有相似等级,职权相当于中央警卫师主管。

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天首都城防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武装部长、巡警刑警总队长,轻罪审判法庭庭长。

🍎领侍卫内大臣显然高于九门提督,政治军事地位有所差异。


四川達州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一品,但九门提督是从一品(开始正二品,嘉庆朝升从一品),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从官阶到与皇帝亲近程度而言,无疑权力是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但两者在清代京城防务系统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旗军队分为驻防八旗和禁旅八旗。八旗军队初期战斗力极强,待遇较之绿营兵高不少,人数也有限。驻防八旗,除了应对地方军事威胁以外,还起着监视绿营兵的作用。这么说吧,如果从京城攻入皇宫,要闯过三关。

第一关

京营八旗驻防于京城外围的交通要道。如《雍正王朝》里面提及的丰台大营,便是驻防京城,最重要的一支部队,驻防在京城西南部,最高长官为提督。此为第一关。

第二关

九门提督,嘉庆时升为从一品。负责京城内防务,稽查、治安,相当于京城防务指挥官加公安局长。下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正二品,所辖部队包括步军营(满、蒙、汉八旗兵)、巡捕营(驻防京城绿营兵)等,人数在3万左右。代表人物是隆科多。



第三关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代表人物还有鳌拜、明珠。相当于紫禁城内,负责皇帝安全的侍卫头子,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皇宫侍卫。一般由上三旗贵族担任,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两人。侍卫主要从上三旗的子弟中挑选,亦有从武进士中提拔的制度。如傅恒、福康安父子都曾在宫中做过侍卫,之后出任领侍卫内大臣,人数在1400左右。


此外还设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由御前大臣管辖,而御前大臣一般由军机大臣兼任。

后记:

九门提督负责京城防务与治安,身系皇城安危。而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的近臣,常伴左右,关系密切。两者相较之下,无论品级还是与皇帝关系,九门提督都稍逊一筹。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先纠正一下,九门提督最初不是一品高官,而是正二品,后来才升为从一品。但无论是二品还是从一品,九门提督的权力都很大。



九门提督,又称步军统领,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及绿营兵马,于康熙十三年始设,品级为正二品,嘉庆年间提升为从一品。可以说,整个清朝皇室和北京城的安全,全系于九门提督之手。



而领侍卫内大臣比九门提督从品级上还要高一点,是正一品,同样是负责皇室的安全,但与九门提督所负责的区域又有所不同。

清朝在内廷设侍卫处,掌管御前侍卫亲军,主要负责皇帝本人的安全,堪称皇帝的贴身警卫。侍卫处的最高领导人就是领侍卫内大臣。



由于事涉皇帝本人的安全,所以领侍卫内大臣一职须由上三旗的旗人担任。每旗出两人,共六人,而且基本都是皇帝的亲信,甚至由皇子兼任。清朝历史上凡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的官员,皆是满洲亲贵,而且均为皇帝极其信任的人,如遏必隆、鳌拜、明珠、胤祥、傅恒、和珅、福康安等。

所以,领侍卫内大臣无论是从官阶上看,还是从实际权力上看,抑或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受皇帝的重视程度看,都要大于九门提督。


达摩说


红缨来答。

九门提督要是听到自己成了正一品,估计做梦都会笑醒啦。开个玩笑,其实九门提督这个职位的巅峰时期在嘉庆朝之后了,是嘉庆年,将九门提督升级为从一品,在这之前都是正二品的官员。

首先回答,我觉得应该是九门提督的权力更大一些。为什么呢,我的分析如下:

九门提督的权利范围

职能:

九门提督其实是简称,它的全称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听名字是不是比较大腕,没错,从官职的名称中我们就能了解个大概,九门提督还有一个别的简称叫步军统领。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驻京的武官。顾名思义,九门,就是京城内的九个城门(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九门提督就是负责守卫这九门内外的安定平和,有军队,也有巡捕等,负责治安的。

这么说可能不太直接,其实换做现在的官职大概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就是集治安和守卫于一身。

人数:

九门提督手下划分职能不同,全加起来,大概得有3万人左右吧,并且这3万人都是精兵强将,毕竟守卫都城的队伍,肯定不能老弱病残啊。

结构:

  1. 自己的办公室:叫步军统领衙门,这个词应该不陌生,电视剧里经常听到,这就是九门提督的办公室。

  2. 巡捕五营:主要是管着城外以及郊区部分的守卫和治安

  3. 八旗步军营:主要负责城内的守卫和治安

  4. 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放哨的,类似于狼烟台,有啥紧急情况,就把意大利炮掏出来了,然后告诉大家各就各位,打团了。

领侍卫内大臣的权利范围

职能:

这个官就是皇帝身边的贴身警卫员了,换句话说就是守卫皇宫内部治安的人,这个确实是正一品,比较有腕儿的几个名人,比如说:雍正皇帝的弟弟——十三爷胤祥、和珅也干过这个活,还有福康安。基本都是皇帝比较信得过的人,要不然皇上睡不踏实啊。

人数:

大概有个1000-2000人左右,但是这些侍卫们,都是从八旗中挑选出来的练家子,个顶个的厉害。

结构:

清入关之后,都把自己的嫡系军队,也就是八旗军分成两拨人,一波驻守在全国各地,一波驻守在京城。

驻守在全国的叫做:驻防八旗兵

驻守在京城的叫做:禁旅八旗兵

那么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的这波人,就是禁旅八旗兵里面的郎卫,郎卫就是皇帝贴身侍卫了,一般这些人是从上八旗中挑选出来的精壮小伙儿们。


对比一下

官职对比: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在官职上比较的话,领侍卫内大臣相对高一些。

兵力对比:但是从兵力对比上,则九门提督就比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的武装力量要多不少,管辖的范围也要大一些。

职位重要性对比:九门提督是管着京城的安危,虽然京城郊区还有丰台大营,人数和九门提督的人差不多,但是如果真的要打起仗来,敌人到了京城门口, 九门提督其实算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这3万人牺牲了,靠着这领侍卫内大臣这一到两千个人,根本顶不住多久。

职能对比:九门提督管辖的范畴要比领侍卫内大臣要大许多,不仅要保护京城不收外敌入侵,还要维护治安等等。而领侍卫内大臣,只负责好宫内的安静和谐即可。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在评论区讨论留言。


红缨先生


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正一品官,是武职最高的官,负责皇上贴身侍卫的调度,这些侍卫都属于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都是穿黄马褂的皇亲国戚。领侍卫内大臣也并不是单独负责,一般由议政大臣兼任,我们所熟悉的满清第一勇士鳌拜,胤祥,傅恒,福康安,和珅都曾经担任这一职位,每一个都在清朝历史上威名赫赫。

九门提督起初是正二品官,嘉庆皇帝的时候升到了从一品,很多人认为是九门提督是从一品,主要是因为有历史上最有名的九门提督隆科多。隆科多除了是九门提督外还身兼理藩院尚书拥有议政的权力。理藩院尚书一职属于从一品。隆科多也曾经在领侍卫内大臣手下担任过一等侍卫。

要说权力大自然是领侍卫内大臣,他负责皇帝贴身护卫外还在朝中包揽很多大权,参政议政。这些人基本都是当今圣上的辅政大臣,地位超凡和皇帝关系最近,所带领的上三旗侍卫可以说都是高级兵地位尊贵。正是他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他的官职品级最高。这些侍卫都是从上三旗中选出来的精锐,有些人可能就出自九门提督的军队中,其所负责的精锐大概2000到3000人左右。



九门提督也称步军统领,因为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朝驻守京师的武官,主要负责京师防务,守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这北京内城九门的安危,就是清朝京师的禁军统领,京师内满,汉,蒙所有军队都由其统帅,他所负责的军队数量保持在三万上下。九门提督作为武官所掌握军队数量庞大,所以他与清朝皇位的归属,关系密切。隆科多之所以以九门提督的身份成为雍正的四大辅臣,就是因为他在雍正登基时的不遗余力。要知道和他并立的其他三位是廉亲王胤禩,怡亲王胤祥,康熙朝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马齐,不论哪一个身份高出隆科多许多。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确定传位于胤禛,作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另一个身份是雍正舅舅)劝胤禛先定大事再举行祭奠,派遣军队连日奔袭,严密封锁京师九门五日,等事情稳定才慢慢放开。

一般情况下,九门提督作为武将品级和皇帝关系的远近都低于领侍卫内大臣。但是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都是非皇帝亲信,宠臣不能胜任。九门提督像隆科多一样做到和领侍卫内大臣平起平坐,满清历史上仅仅有晚清时的荣禄和其相提并论了吧。但是在清朝历史上因为领侍卫内大臣职责重要所以九门提督如果深受宠幸甚至会兼任领侍卫内大臣臣比如隆科多,和珅都曾兼任。


红雨说历史


清朝京师一共有三层防御圈,从内而外分别是侍卫处、提督九门步兵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以下简称:步军统领衙门)和丰台大营,而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就是前两个机构的总负责人。

从官职来看,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比从一品的九门提督要高,但在某些重要时刻,例如前朝皇帝驾崩,新任皇帝登基之初,九门提督的影响力可能比领侍卫内大臣还要大。

官阶高低

领侍卫内大臣在官职上属于正一品,而九门提督只是正二品,到了嘉庆四年才升为从一品,所以在官职上来说,领侍卫内大臣是高于九门提督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领侍卫内大臣并不是只有一位,而是由六位从上三旗挑选出来的大臣轮流担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领侍卫内大臣的权力被削弱。

人员配额对比

侍卫处内部将人员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二、三等侍卫和蓝翎侍卫,总人数也只有570人,虽然侍卫处里的侍卫都是从上三旗挑选出来的精英,但在总人数与步军统领衙门相差太远,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员配置大概为三万人,而且装备十分精良。设有司务、左右司朗和左右翼尉等职位。相比于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不仅管理的人员庞大,下设机构也更多。除了本部衙门之外,还设有巡捕五营、步军营和负责通信的白塔山信炮台等机构。

分工不同又互相牵制

作为天子的所在地,京城的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以清朝为例,在京师有三层保护圈,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的侍卫处贴身保护皇上;除了紫禁城外的整个京城的巡夜、缉捕和救火工作则由统领衙门负责;在京城的郊外丰台大营则是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力量,负责抵挡从外部涌向京师的盗匪和叛乱者。

三者大体上分工不同互相配合,在特殊时期还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例如在新君交替之际,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的地位就十分重要。

领侍卫内大臣直接负责整个皇宫的安全,但是能调动的人员十分有限;九门提督虽然地位略低于领侍卫内大臣,却控制着整个京城和京城的九个城门。

在康熙在位的时,雍正就兼任领侍卫内大臣,丰台大营是老十三胤祥统领,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也选择拥护雍正。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京城内外三股势力都属于雍正阵营,皇位跑不掉。在康熙帝驾崩之后,隆科多向雍正进言,劝他控制局势后再处理康熙帝的丧事。

试想一下:“如果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选择投靠老八集团,直接率领攻进紫禁城抢夺皇位,“皇位”花落谁家还真不好说。

总结

从官职上看,领侍卫内大臣比九门提督高一级;从人员配置上看,领侍卫内大臣能调动的人员比九门提督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从控制范围上看,领侍卫内大臣只负责紫禁城内的防卫事务,九门提督则控制除紫禁城外的整个京城。

所以结合各方面情况,我觉得九门提督的实际权力会更大一些,特别是在皇权交接等重要时刻,九门提督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


正一品贵妃


随着诸如《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影视作品的热播,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这两个直接关系皇宫安危、皇帝安保的武职官称,广为人知。清朝时期,京畿地区尤其是皇宫之内的安危关乎皇权、统治根基的稳固而被统治阶层视为重中之重。守卫北京九门门禁、负责京城治安的九门提督;掌管宫中戍卫、负责皇室尤其是皇帝安保问题的领侍卫内大臣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清代地位显赫、权势至高的武职官员。

那么,负责京城安危的九门提督和负责皇宫安危的领侍卫内大臣,到底谁更牛呢?

首先,根据《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的记载,九门提督的品秩原为正二品,嘉庆四年,在嘉庆皇帝清算钮祜禄·和珅,意识到这一官职的重要性后,特意提升其品秩为从一品。而领侍卫内大臣自创设之初,便规定为正一品。就行政等级而言,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较之从一品的九门提督高处一个级别,基本相当于现今正国级和副国级的差别。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九门提督的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其下辖将卒除了步军统领衙门的本部将士外,还下设八旗步兵营、内外城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仅步兵营和巡捕五营的常规建制而言,其所辖将士就长期保持3万左右,而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就具体职能而言,九门提督衙门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掌管京城九门门禁,更肩负着类似地方行政官员之“勾检簿书,平决诤讼、典守档册,计会俸饟”等京城庶务。整体而言,九门提督衙门既绝对具备军队属性,又兼顾警察职能。更重要的是,九门提督衙门还管理着白塔山信炮,一旦战事发生,可立即封闭九门、拱卫京师,成为京城安危的绝对保障。

对于领侍卫内大臣的具体职能,《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有着明确的记载:

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文移。侍卫掌营卫周庐,更番侍直。分两翼宿卫。行幸驻跸如宫禁制。朝会、祭祀出入,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

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乃系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调度人,为皇宫侍卫亲军的统领。作为直接关系到皇帝乃至皇宫安危的高等官职,领侍卫内大臣一般为皇帝极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宗亲、满洲勋贵担任,地位显赫、权势超然。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领侍卫内大臣所辖侍卫包括一等侍卫60人,品秩为正三品;二等侍卫150人,品秩为正四品;三等侍卫270人,品秩为正五品;蓝翎侍卫90人,品秩为正六品和宗室侍卫90人。除此之外,还有从满、蒙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侍卫亲军1400余人。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统领2000余大内侍卫。

从所辖将士数量上来看,2000名皇宫侍卫较之步军统领衙门所辖3万将士,似乎远远不如;但是,除优中选优的1400名侍卫亲军外,领侍卫内大臣下辖600多名皇宫侍卫,都是拥有正六品到正三品之正规行政级别的武职官员。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统领着一帮最低为副厅级,最高为副部级的官儿。换之现今,乃系一帮起码为副师级乃至正军级的所在。把这些拥有行政级别的皇宫侍卫放置地方,基本能够镇守一方或者为前线战事重要将领。更别提那些出身宗室、身处统治阶层的宗室侍卫了!

由此可见,九门提督虽然掌握的兵力远胜于领侍卫内大臣,但就具体权势和朝野地位而言,就其所辖具体下属而言,九门提督较之领侍卫内大臣则远远不如。

参考文献:《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皇朝通典》


正说清代十二朝


以下回答属于原创,分享个人观点,由于不是历史学家,有不当之处请提出个人的宝贵建议,谢谢!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朝时北京的防守

  1. 由于唐朝的将大量兵力驻扎在边境导致各个藩镇拥兵自重,藐视朝廷,后来有了安史之乱,在京城的唐玄宗根本没有足够兵力组织反抗 。所以在宋代之后,各个王朝都特别注重京城的防守,重兵防御
  2. 在清朝时,北京的防守有三层,有郊外的丰台大营,驻扎的兵力平时在三万人左右,主要作用是阻止来犯之敌,属于野战军,战斗力十分强悍,兵种也比较齐全,兵力可视情况增多,由丰台提督统领,一般由皇帝的亲腹担任,平常根本无人可以调动
  3. 在北京城的九个城门口,则是有内卫军防守,兵力大概为三万人,最高长官为九门提督,正一品
  4. 在城内还有顺天府和五城御史衙门负责治安,人数加起来总共有万人左右
  5. 在皇帝身边还有一道最重要的防卫力量,都是由八旗子弟构成,最高长官为领侍卫大臣,这个位置为皇帝最为亲近的人担任,甚至在康熙时,还是四阿哥胤禛所担任


个人看法

  1. 九门提督虽然拥有的兵力是很多,但是官位在之前确是属于从一品,低于领侍卫大臣,后来想到九门提督的重要性,才将官位予以提升
  2. 领侍卫大臣则不同,首先,他们必须都得是八旗子弟中的精锐构成,起领导者必须得是和皇帝有关系的人,甚至是阿哥所担任
  3. 至于权利,两者都是护卫皇帝的安全,从兵力上来看,九门提督的权利确实比较大,但是从地位上看,领侍卫大臣属于八旗子弟中的与皇帝的嫡系一脉,并且还会是阿哥所担任,其地位远不是九门提督可以比较的
  4. 所以,我认为领侍卫大臣在各方面综合考虑下,高于九门提督

当今

如今也是这样,地方的部队跟中央护卫主席的部队在地位上是不言而喻的,跟在领导身边的人总是惹不起的,不惹为好


历史直通车


都别抢,我来答。

我们先来谈谈这个九门提督,《清史稿》里如是记载:

步军营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一人,亲信大臣兼任。初制正二品。嘉庆四年升从一品……统领掌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弁,以周卫徼循,肃靖京邑。

这就是九门提督的品衔和职责,从一品,这个官衔很高了,总督也才是从一品,还得是兼职兵部尚书的时候。但两者的权力大小肯定不一样,总督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而这个九门提督就是一个看门的警察部队。

当然了,九门提督是专门负责保护皇城安全的卫戍部队,其重要性肯定不言而喻。九门提督不仅管理着九个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开启和关闭工作。

而且还负责维持京城的治安工作,它既是卫戍部队,同时又是管理治安的警察部队,换句话说,任何人只要进入京城,那就进入九门提督的管理范围了,就算总督进入京城,譬如喝个酒喝开心了和老百姓闹了矛盾。

那也是九门提督出面来调解,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个九门提督的官名来看它的权力,它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提督九门很好理解,就是管理九个城门的安全工作,哪些人可以放,哪些人不能放;步军巡捕则代表了它的警察职能,它的组成是由满、蒙、汉军八旗步兵以及京师绿营的马步兵组成,其职责就是在京城内巡逻维持治安;

五营统领就是兼管中、南、北、左、右五个兵营的事务以及训练工作,所以九门提督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看城门的,它是一个融合了军队和警察等两个部门,兼管不同事务的一个官署衙门。

所以,它既是继承的警察机构,又是担负着保卫京师的卫戍部队。

那么再来看这个领侍卫内大臣的权力又体现在哪里?《清史稿·职官志》记载:

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初制正一品,后改从一品……领侍卫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文移。侍卫掌营卫周庐,更番侍直。分两翼宿卫。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为内班,太和门为外班。行幸驻跸如宫禁制。朝会、祭祀出入,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

从官衔上来看,这个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都是从一品,官阶是一样高的,而这个侍卫处是负责什么呢?其实就是专门负责维持皇宫里面的治安,上朝,祭祀的时候一些秩序,以及保护皇帝的安全。

如此一对比,侍卫处内大臣的权力肯定就没有九门提督大了,但是在皇宫里面担任侍卫,尤其是像御前侍卫这样极其重要的保护皇帝的职位,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在皇帝面前表现的好,升官就升的快。

像明珠、索额图、索尼、隆科多、和珅、肃顺这些人都担任过御前侍卫的职务,所以这个侍卫看似权力并不怎么大,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需要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胜任。

那么如此一来,整天都和皇帝待在一起,那么只要表现的机灵一些,升官那都是早晚的事情,可见这是九门提督所不能享有的一个政治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