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貼出後社區書記接到居民的“舉報電話”


《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貼出後社區書記接到居民的“舉報電話”


《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貼出後社區書記接到居民的“舉報電話”

他們不是醫生、他們不是護士,但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他們卻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從1月24日除夕夜接到上級指示後,東方廣場街道辦事處六合社區的工作人員們便於25日早晨全員到崗,排查武漢返長人員、外省返長人員、她們挨家挨戶打電話,並在每個單元張貼《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就在“這封信”貼出的幾天後,六合社區書記張鈞堯接了一個特殊的電話,來自於轄區居民張女士的“舉報電話”。

(小標題)轄區居民給社區打電話“舉報”丈夫

“您好,請問是六合社區工作人員的電話嗎?我要舉報我的愛人……”28日上午,張鈞堯接到了一個轄區居民的“舉報電話”,舉報人張女士稱她要舉報自己的愛人,不顧她的勸阻,非要從廣州回長春,希望社區能夠幫忙攔截。

聽到居民的求助,張鈞堯趕緊向張女士瞭解詳細的情況。原來,張女士的愛人一直在廣州一家酒店任大堂經理,主要負責客服及賓館管理工作。就在1月27日,張女士愛人所工作的酒店一樓一宿舍內,一名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被抬出了酒店。這讓親眼目睹這一情況的張女士愛人著了急,更是心生恐懼。想到酒店並未關閉,也沒有被隔離,極其害怕被傳染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張女士愛人立即購買了回老家長春的飛機票,打算回到長春的家中。

聽說老公工作的酒店出現疑似病例,老公還要從廣州返回到家裡,張女士著急了。在家裡,張女士與公公婆婆一起居住,家中除了老人,還有10個月大的寶寶。想到社區裡連日來的宣傳,怕回到長春的老公和他們接觸發生傳染,張女士多次勸阻愛人,不要回長。多次勸阻無效後,張女士撥通了社區粘貼的《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中的手機號碼,希望社區能夠幫助阻止其丈夫返長。

(小標題)受舉報人還沒進市區就被勸到了醫院

接到張女士“大義滅親”式的求助,張鈞堯趕緊將這一情況向東方廣場街道辦事處彙報。得到上級指示後,社區工組人員又迅速前往花園派出所,希望協同派出所共同攔截即將回長的張女士愛人。

雖然人還沒回來,但在這期間,六合社區工作人員一直主動與張女士聯繫,詢問她愛人的身體狀況。直到1月31日上午,張女士慌慌張張地跑進了社區,告訴張鈞堯她愛人突然改換回長日期,當天就要回長春,而且他公公已經開車前往機場,打算接回兒子。

原定回長日期本來是2月1日,突然提前了一天,張鈞堯和社區的工作人員沒有慌張,按照程序逐級上報。東方廣場街道辦事處主任錢進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曹莉波帶領工作人員直接前往長春東高速口,將張女士愛人和公公攔截住,並送到了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從抗拒隔離檢查到願意配合,工作人員們花了不少心思,好在張女士愛人並無發熱跡象,暫時排除了被感染到可能。

(小標題)疫情隔人不隔心 社區主動上門送消毒液

雖然暫時排除被傳染的可能,但張女士愛人仍然需要居家隔離。但隔離並不代表著放棄,隔離期間,張鈞堯帶著社區的工作人員給張女士一家人送去了消毒液等物品,每天都打電話詢問一家人的情況,一直叮囑,如果遇到什麼困難,社區會在第一時間盡全力給予幫助。

親身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和幫助,張女士想通過本報好好謝謝這些不怕“危險”的社區人:“現在消毒液網上都買不到,想不到社區居然給我們直接送來了。真是不知怎麼感謝這些好人,要不是現在不能出去,我一定給社區送一個大大的錦旗。”

給居家隔離的轄區居民送日用品、對電話未打通的挨家挨戶登記信息,從大年初一開始,六合社區的所有工作人員們就一直沒有休息,舍小家為大家,家裡的孩子沒人管、家裡的老人沒人看護,這些他們都沒有放在心上。為了方便與轄區居民聯繫,六合社區還在轄區內的每家每戶門上張貼上了社區建立的業主群二維碼,這樣不僅便於社區發佈防控信息知識,還可以發現問題及時與居民溝通。

正是社區細緻入微的宣傳和動員,讓更多的居民認識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主動打來的舉報電話、所以才有了社區居民的積極配合,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六合社區很有信心。

(長春晚報記者 孫嬌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