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魚羊 十三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這2篇頂級期刊論文剛剛發佈,立即備受關注。

均來自Nature——且都是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通過同行評審後發表的正式論文。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而且一篇還來自石正麗——在非典病毒病源研究方面功勳卓著的科學家,也是此次新冠肺炎應急科研攻關研究項目組組長。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另一篇則是復旦張永振教授牽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武漢疾控中心和CDC等參與。

所以兩篇重磅研究講了啥?

石正麗團隊:7例早期重症病患,6例來自海鮮市場

石正麗團隊論文,1月20日提交,1月29日被接收,Nature以加快評審文章 (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方式,實現如今的在線發表。

論文標題: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研究主體對象:7例早期重症病患。

包括5名男性患者和2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47歲。發病時間區間為2019年12月12日至2019年12月23日。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而且其中6例早期重症病患,均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研究結果:7個被鑑定和測序出的非結構性蛋白也存在於SARS冠狀病毒中。

意味著新冠病毒與SARS緊密相關,這也是新冠病毒被命名為2019-nCoV的主要原因。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2019-nCoV的基因組特徵

過去的20年裡,冠狀病毒已經引發了2次大規模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

此前也有過研究預警,主要存在於蝙蝠體內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可能會導致未來疾病的爆發。

更直接的證據是:

石正麗團隊在5名病人身上,獲取了全長度基因組序列,發現彼此之間相似度超過99.9%,與SARS冠狀病毒有79.5%的序列一致

此外,石正麗團隊還發現該病毒序列與一種蝙蝠冠狀病毒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相似度高達96%。

這表明蝙蝠可能是該冠狀病毒的來源

在石正麗團隊的Nature論文之前,也有將病毒自然宿主指向蝙蝠的研究,但石正麗團隊是首次全球頂刊評審後通過的結論。

還需要補充的是,2003年SARS病毒最終自然宿主被鎖定在蝙蝠,也是石正麗團隊的功勞。

2017年,石正麗團隊在追尋研究13年之後,終於在雲南昆明地區一個小山洞裡的蝙蝠身上發現了SARS病毒所有基因組成,基本完成了對SARS病毒的溯源工作。

而此前,一度被認為是SARS“罪魁禍首”的果子狸實際上只是中間宿主,並非病毒源頭。

但今時不同往日,雖然自然宿主主要指向蝙蝠,但中間宿主依然還沒有結論。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病人樣本的分子和血清研究

石正麗團隊:病人抗體有中和病毒潛力

另一大值得關注的研究結論是,新冠病毒進入細胞的路徑——與SARS一致,另外病患抗體,有中和病毒的潛力。

石正麗團隊從感染2019-nCoV的病人體內分離出的抗體,顯示出在低血清稀釋度下中和病毒的潛力。

但抗SARS病毒抗體是否能與2019-CoV交叉反應,仍需用從SARS病毒感染中痊癒的病人的血清來確認。

研究院隊開發出了一種可以將2019-nCoV與其他所有人類冠狀病毒區分開的測試:

在最初的口腔拭子樣本中檢測到了2019-nCoV,但隨後(大約十天後)採集的樣本沒有顯示陽性病毒結果。

此外,血管緊張素轉化酶Ⅱ(ACE2)是SARS-CoV14的細胞受體。

研究人員對錶達或不表達ACE2蛋白的人類、馬蹄蝠、麝香貓、豬和小鼠HeLa細胞進行了病毒感染性研究。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結果顯示,除了小鼠ACE2,在其他細胞中,2019-nCoV都選擇了ACE2作為進入細胞的受體。

於是石正麗團隊指出,最有可能的病毒傳播途徑是通過個體的呼吸道

但也不排除其他傳播的可能性,仍需更多患者數據來進一步研究傳播途徑。

而根據疫情通報披露的最新案例來看,接觸傳播、糞便傳播等都有相應感染案例,也可以見此次新冠病毒之狡猾。

復旦張永振團隊研究:鎖定新冠病毒與SARS的“親緣性”

復旦張永振團隊的研究,結論佐證了石正麗團隊的結果。

但實際上,復旦張永振團隊論文提交時間更早。

論文全名: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

於2020年1月17日提交,1月28日被期刊接收。

研究主要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研究對象是一名41歲的男性海鮮市場工人,其於2019年12月26日在武漢一家醫院住院,表現出呼發燒、胸悶和咳嗽等嚴重呼吸綜合徵。

聯合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和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但患者表現出呼吸衰竭,治療三天後病情無改善。

研究人員對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肺分泌物)樣品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從中鑑定出了一種冠狀病毒科的新型RNA病毒。

研究團隊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完整基因組(29,903個核苷酸)進行了系統進化分析,認為該病毒與一組來自於蝙蝠的SARS樣冠狀病毒核苷酸相似性達89.1%,親緣關係最為密切。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不過,雖然新冠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顯示出了密切相關性,甚至在nsp7和E蛋白中顯示出與Bat-SL-CoVZC45 100%的氨基酸相似性,但論文仍指出,需要更多的工作來確定病毒的天然宿主和中間宿主。

另外,這項研究同樣指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CoV RBD結構域之間的氨基酸序列和預測的蛋白質結構具有高度相似性,新冠病毒可以有效利用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作為細胞侵入受體,從而可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全球科研加進攻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Nature是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線發表了這兩篇研究論文,也是Nature首次以正式論文形式刊發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

疫情當前,全球的相關研究人員,都將目光投向新型冠狀病毒的科研攻關,相關的研究論文和預印本每天都在出現。

據Nature統計,截至1月30日,在20天的時間裡,科學家們已經發表了54篇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論文。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論文的研究內容包括:病毒傳播速度、潛伏期長短,被病毒感染後人們開始出現症狀的時間,病毒的結構/基因組組成,可用於識別藥物靶標或開發疫苗的信息。

正是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1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疫苗研發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藥物方面,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2月3日,在美國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療中起到明顯效果的Remdesivir(瑞德西韋),已由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牽頭,啟動中國臨床試驗。

而且有小道消息,在中日友好醫院牽頭臨床試驗,已經有了初步好消息——但還需更多數據和案例。

總之,藥有希望,鼓舞人心。

研究人員介紹

最後,再次進一步介紹下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

第一篇論文來自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湖北省疾控中心等研究機構。

論文通訊作者石正麗,是現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石正麗

她長期從事新發病毒研究,在病毒的分離和鑑定、基因組學、病毒的檢測技術、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等方面頗具經驗。

2003年,SARS事件爆發後,石正麗帶領研究團隊,在全國各地調查蝙蝠棲息洞穴,採集各類蝙蝠樣品做病毒檢測,尋找SARS病毒蹤跡。

其2013年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為SARS蝙蝠起源提供了最為有力的證據。

Nature首次、連發2篇新冠病毒論文:石正麗、張永振團隊研究

張永振

第二篇論文來自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院、武漢疾控中心和CDC等研究機構。

論文通訊作者張永振,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及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其課題組致力於利用轉錄組等方法發現未知病毒,研究病毒的遺傳、進化及其生態學,探索病毒基因組遺傳進化的奧秘。

近年來,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建立了病毒等微生物體的發現篩查體系,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近2000種全新病毒(包括新病毒科或目,如楚病毒、秦病毒、趙病毒、魏病毒、越病毒、荊門病毒等),是世界上發現全新病毒最多的實驗室。

One More Thing

在昨晚湖北省召開的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專場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回應了幾個現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1、無症狀確診病例傳染性較弱,不需要特殊治療

有人說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或者有病毒變異,但目前沒有發現有變異情況。

另外,他不需要特殊治療,但還需要一定的隔離觀察。基於他沒有症狀,但有核酸陽性的情況,有沒有傳染性,從我們對傳染病普遍的理解來講,他的傳染性即便有,也是很弱的。

2、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存活達5天

首先,病毒是通過飛沫或者接觸傳播,飛沫一般通過咳嗽、打噴嚏,它在空氣當中的傳播距離有限,一般是一米或者兩米,它從人體出來很快就沉降了,不會在空氣當中漂浮。

飛沫既然可以沉降,周圍的物體表面,或者通過我們的手就有可能沾有病毒,它會汙染我們接觸到的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電梯按紐,病毒會汙染這上面。現在研究發現,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溼度合適,它可以存活數天。比如說20度的環境,溼度40%,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存活達到5天。

請大家一定要把手洗好,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3、目前未發現貓狗和人之間互相傳染

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寵物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再傳染給人的,也沒有發現病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後,家裡面的貓和狗發病。

總之,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之戰,雖然還沒迎來轉折點時刻,但曙光已經初現。

大家繼續加油,做好防護,保持健康,期待不遠的可以隨意撒歡兒的那一天。

傳送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12-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08-3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