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外出出現煩躁,必須外出產生焦慮,怎麼辦?心理疏導來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月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網絡在線、電話熱線等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解答大家的提問。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主持會議。

如何緩解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心理壓力

如何緩解減少外出後出現煩躁恐慌等情緒

如何舒緩一線工作人員情緒和心理

返程和外出工作人員的焦慮如何緩解

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如何作息

對待疫情嚴重地區人員有過激情緒怎麼平復

減少外出出現煩躁,必須外出產生焦慮,怎麼辦?心理疏導來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會現場

談人群在疫情發展當中面臨的心理問題:

要求各個省份在原來已經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好多部門、多方面資源的心理熱線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為了減輕公眾的心理困惑和不適,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專家還研究討論提出了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的指南,這個指南指導不同群體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導,進行自我調節。

為了進一步方便公眾及時得到諮詢服務,近日還要求各個省份在原來已經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好多部門、多方面資源的心理熱線服務。

疫情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公眾心理自助和疏導指南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健康中國”APP和公眾號有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登陸查詢參考。

一線臨床救治中藥物使用進展情況:

目前,一個是克力芝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表示,對於目前的疫情,救治工作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也有很多新的探索。目前,一個是克力芝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著疫情的發展,衛生健康委和中醫藥局不斷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到了試行第四版,這版方案中對一般的治療、重症治療所使用的中藥、西藥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如何緩解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心理壓力:

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

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每天看到各種數據增加,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壓力。

第一,認識瞭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大概會經歷警覺期、消極防禦期、現實適應期、恢復成長期四個階段。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付技巧。

第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1.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現在很多的反應是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是正常反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2.保持穩定狀態。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比如穩定的居所、定時吃飯、按時休息。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等訓練。3.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根據國際心理援助準則,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包括規律的生活,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注意要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菸、服用藥物,也不要過度工作和過多睡眠。

第三,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到醫療機構就診。

如何緩解減少外出後出現煩躁恐慌等情緒:

試試五個一、擁有好情緒、提升免疫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儘量做到少出門、不聚會,這是有效阻斷疾病傳播的方式。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出現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如何調整生活方式,有幾點建議,概括為五個一。

1.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2.鑽研一件事情。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3.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沒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4.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現在有一些很好的運動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遠程約好一起鍛鍊。

5.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特別難受,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擊。因此送給大家三句話:試試五個一、擁有好情緒、提升免疫力。

如何舒緩一線工作人員情緒和心理:

合理為這些人群設置班值,同時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也要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

楊甫德表示,在當下,一線的醫務人員、做社區登記的排查人員以及前線的交通警察等等,他們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比較大,心理的、身體的負荷都達到了一定的極限,所以對於這些人群,確實應該進行合理的心身調整,具體有幾方面:

第一,每個人的工作強度都不可以持續太長時間,所以應該合理為這些人群設置班值,設置工作持續時間,適當輪休,在他們工作之餘的休息場所,能夠播放一些輕音樂,讓他們能夠在休息時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鬆。

第二,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因為每個人在負面情緒的包裹之下,如果不加調整、不會調整,真的有可能會出問題。通常也會採用幾種方式,比如心情特別壓抑,可以痛痛快快地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場,哭幾分鐘,自己哭完之後真的感覺到放鬆。比如如果有條件,在辦公室或者工作休息的場所,放個沙袋,放個拳擊袋,花幾分鐘的時間做一些拳擊性的運動,也會馬上得到放鬆和調整。當然我們還可以去做一些語音聊天,找自己特別想聊的人說說話,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轉移的方法,會起到比較好的放鬆效果。

第三,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積極的做一些方便的運動,比如室內的運動,打太極拳、舉重、仰臥起坐等等,運動一方面會提高肌體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減壓方式,會讓身體、大腦在緊張的狀態下即刻放鬆下來。

第四,這些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回家,或者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親人,一定要通過可能的途徑,第一時間或者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要知道,對一個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來自於家人,來自於親人,所以這時候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積極保持聯繫。一方面幫自己減壓,另一方面也增加家庭的和諧度。

返程和外出工作人員的焦慮如何緩解:

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陳雪峰表示,對於必須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壓力比較大,有兩點建議。

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能情緒受影響比較大;有些人可能認知受影響比較大,大量信息反覆刺激導致注意力、記憶力都受影響;有些人可能行為改變比較大,逃避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失眠、胃疼、腹瀉等軀體反應。這些反應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二是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緒壓力大,可以藉助網絡平臺,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應激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自己覺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普通公眾如何進行心理應對:

三大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繫。

楊甫德表示,三大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繫。具體做法如下:

1.每天適度關注疫情和了解防護知識,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時間;

2.每天固定時間測量體溫;

3.調整生活狀態,按日常生活規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規律;

4.找到信賴的家人、朋友聊天,通過微信、電話、網絡聯繫。

5.放鬆訓練。如果感到不能放鬆做一做深呼吸、跟著音樂活動身體、做一些平時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保持身體健康,利用這次待在家中的空閒時間做自己原來沒時間做的事情:如讀本小說、追部好劇等;

6.如發現自己發熱應及時就醫。

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如何作息:

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陳雪峰表示,學校推遲開學,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加了。對學齡前的孩子,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如果孩子對疫情好奇和提問,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借這個機會教孩子學習健康知識、讓孩子有安全感,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對上學的孩子和家長,有幾點具體建議:

第一,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第二,生活計劃中要包括娛樂和做家務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別是如果家長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時間比較長,有時間陪孩子,這是難得的增進親子之間相互瞭解的機會。

第三,學習計劃要按照學校的要求,通過空中課堂等在線教育進行學習。要像平時上學一樣,認真聽課和做作業。

第四,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儘量不要太焦慮,不要太著急,保持情緒穩定。對於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孩子來說,父母情緒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對青春期以及剛成年的孩子,應當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如何緩解定期去醫院複查和拿藥患者的緊張情緒:

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

楊甫德表示,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治療藥物,不要自己擅自調整用藥,以免病情波動或反覆;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同時醫院設有專門的發熱門診,與普通的診療區域是分開的。所以,常規到醫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會被傳染。

對待疫情嚴重地區人員有過激情緒怎麼平復: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

陳雪峰表示,武漢和周邊地區採取了比較嚴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對疫情防控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應該認識到這是疫情防控的客觀需要,應當儘快調整生活安排,調節好情緒,適應這種變化。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這是人的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們還有理智和情感。人們總是想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找到一個原因,而疫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能夠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掌握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學會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看到全社會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現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團結一心,我們才可能早日戰勝疫情。(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