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外出出现烦躁,必须外出产生焦虑,怎么办?心理疏导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网络在线、电话热线等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解答大家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主持会议。

如何缓解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心理压力

如何缓解减少外出后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

如何舒缓一线工作人员情绪和心理

返程和外出工作人员的焦虑如何缓解

学校推迟开学,孩子在家如何作息

对待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有过激情绪怎么平复

减少外出出现烦躁,必须外出产生焦虑,怎么办?心理疏导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会现场

谈人群在疫情发展当中面临的心理问题:

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专家还研究讨论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这个指南指导不同群体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进行自我调节。

为了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近日还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公众心理自助和疏导指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健康中国”APP和公众号有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登陆查询参考。

一线临床救治中药物使用进展情况:

目前,一个是克力芝和中药治疗,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收集临床信息数据,最近还有一个药物叫瑞德西韦,多家医疗机构正在就这个药物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对于目前的疫情,救治工作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也有很多新的探索。目前,一个是克力芝和中药治疗,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收集临床信息数据,最近还有一个药物叫瑞德西韦,多家医疗机构正在就这个药物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疫情的发展,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局不断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专门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目前已经到了试行第四版,这版方案中对一般的治疗、重症治疗所使用的中药、西药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如何缓解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心理压力:

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

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表示,每天看到各种数据增加,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压力。

第一,认识了解危机。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大概会经历警觉期、消极防御期、现实适应期、恢复成长期四个阶段。多数人经历了危机后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

第二,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1.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2.保持稳定状态。维持日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比如稳定的居所、定时吃饭、按时休息。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稳定化技术实现,比如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3.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规律的生活,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注意要避免消极应对,不要过量饮酒、吸烟、服用药物,也不要过度工作和过多睡眠。

第三,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到医疗机构就诊。

如何缓解减少外出后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

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因此送给大家三句话: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如何舒缓一线工作人员情绪和心理:

合理为这些人群设置班值,同时自己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也要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

杨甫德表示,在当下,一线的医务人员、做社区登记的排查人员以及前线的交通警察等等,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心理的、身体的负荷都达到了一定的极限,所以对于这些人群,确实应该进行合理的心身调整,具体有几方面:

第一,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不可以持续太长时间,所以应该合理为这些人群设置班值,设置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在他们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能够播放一些轻音乐,让他们能够在休息时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松。

第二,自己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因为每个人在负面情绪的包裹之下,如果不加调整、不会调整,真的有可能会出问题。通常也会采用几种方式,比如心情特别压抑,可以痛痛快快地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场,哭几分钟,自己哭完之后真的感觉到放松。比如如果有条件,在办公室或者工作休息的场所,放个沙袋,放个拳击袋,花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些拳击性的运动,也会马上得到放松和调整。当然我们还可以去做一些语音聊天,找自己特别想聊的人说说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转移的方法,会起到比较好的放松效果。

第三,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积极的做一些方便的运动,比如室内的运动,打太极拳、举重、仰卧起坐等等,运动一方面会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会让身体、大脑在紧张的状态下即刻放松下来。

第四,这些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家,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亲人,一定要通过可能的途径,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要知道,对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来自于亲人,所以这时候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积极保持联系。一方面帮自己减压,另一方面也增加家庭的和谐度。

返程和外出工作人员的焦虑如何缓解:

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压力,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陈雪峰表示,对于必须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压力比较大,有两点建议。

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可能情绪受影响比较大;有些人可能认知受影响比较大,大量信息反复刺激导致注意力、记忆力都受影响;有些人可能行为改变比较大,逃避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失眠、胃疼、腹泻等躯体反应。这些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

二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绪压力大,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认知压力大,应当减少各种信息的影响,少看手机,多读书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为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应当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应激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自己觉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普通公众如何进行心理应对:

三大调整原则:一是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二是用心倾听主流的声音;三是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

杨甫德表示,三大调整原则:一是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二是用心倾听主流的声音;三是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

2.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

3.调整生活状态,按日常生活规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

4.找到信赖的家人、朋友聊天,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联系。

5.放松训练。如果感到不能放松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平时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保持身体健康,利用这次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

6.如发现自己发热应及时就医。

学校推迟开学,孩子在家如何作息:

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

陈雪峰表示,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如果孩子对疫情好奇和提问,家长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借这个机会教孩子学习健康知识、让孩子有安全感,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对上学的孩子和家长,有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

第二,生活计划中要包括娱乐和做家务的内容,最好是能够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如果家长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时间比较长,有时间陪孩子,这是难得的增进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

第三,学习计划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空中课堂等在线教育进行学习。要像平时上学一样,认真听课和做作业。

第四,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尽量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情绪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如何缓解定期去医院复查和拿药患者的紧张情绪:

到医院取药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洁;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都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杨甫德表示,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规律服用治疗药物,不要自己擅自调整用药,以免病情波动或反复;到医院取药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洁;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都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同时医院设有专门的发热门诊,与普通的诊疗区域是分开的。所以,常规到医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会被传染。

对待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有过激情绪怎么平复: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

陈雪峰表示,武汉和周边地区采取了比较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对疫情防控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应该认识到这是疫情防控的客观需要,应当尽快调整生活安排,调节好情绪,适应这种变化。

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这是人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们还有理智和情感。人们总是想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找到一个原因,而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能够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掌握自我防护的科学知识、学会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看到全社会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战胜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团结一心,我们才可能早日战胜疫情。(中国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