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壳虫怎样彻底消灭?

葡萄179166772


一个是抓住关键时期。一般春季介壳虫越冬一代开始产卵,冬卵孵化幼虫,此时介壳没有完全成型,虫态整齐,打药效果好。

二是用药合理。如果是观赏植物,可用杀扑磷、毒死蜱等,如果是果树,就用噻嗪酮、螺虫乙酯等,加有机硅或者植物精油,增加渗透性,喷药细致周到,效果才好。











甘果之家


大家好我是老王。在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的病虫害发生,但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有一种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心头之恨,那就是蚧壳虫。为何蚧壳虫如此招人恨?关键在于其身上披了一层厚厚的“盔甲”,通过药剂很难灭杀。

同时介壳虫对作物的危害很大,导致作物生长衰弱甚至死亡,并且会引发其他的病害发生。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蚧壳虫进行防治呢?答案是有的。其实防治介壳虫,我们要从它的生长习性着手,就能很好的进行灭杀。下面老王就为大家讲一下关于介壳虫的防治问题,供各位朋友参考。

认识蚧壳虫

蚧壳虫又叫介壳虫,为同翅目害虫。它身上具有蜡腺可以分泌蜡状物质到体外,从而在体表形成蜡质蚧壳,名字由此而来。

蚧壳虫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能够繁殖2-7代不等,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的区别不大)。雌虫没有翅膀,脚和独角都已退化无法移动,雄虫则有一对柔软的翅膀能短距离飞翔,脚和触角发达,无论雌雄均有刺吸式口器。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蚧壳虫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卵孵化为若虫之后,若虫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可以短时间的移动在树体间转移。一旦若虫羽化为成虫,背部的鞘翅板就开始分泌蜡质层,将身体全部包裹进去,终生寄居在树体上靠刺吸汁液为食。常见的介壳虫有以下几种。

梨圆蚧

一年发生三代,二龄若虫和少数受精雌虫在果树枝干上越冬,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6月上中旬孵化若虫,第二代在7月下旬到9月上旬,第三代在9月到11月上旬,世代发生不整齐。它主要危害桃树、梨树、葡萄、苹果等,当寄生在果树的枝干上之后,通过汲取果树的汁液,导致果树枝干皮层木栓化和韧皮部组织的死亡,引起果树生长迟缓、落叶甚至枝干死亡的现象。

桑盾蚧

桑盾蚧也叫做桑白蚧,每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第一代若虫孵化期为5月中旬,第二代若虫孵化期为7月底。主要危害桃树、苹果、梨树等,其中以桃树发生危害较重。桑白蚧大量附着在果树枝干上汲取果树汁液,导致枝条表面凸凹不平,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情况下果树死亡。

朝鲜球坚蜡蚧

朝鲜球坚蜡蚧也叫做桃球坚蚧、杏球坚蚧,每年发生一代,以二龄幼虫在枝条上越冬,来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高峰期。主要危害杏树、桃树、李树、苹果等,主要在枝条开裂处或者伤口处分布。导致果树生长不良严重情况下果树死亡。

草履蚧

草履蚧也叫草鞋蚧壳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卵的形式在土壤或者杂草中越冬,来年2月份开始孵化并爬上果树枝干进行危害,3月中旬为上树的高峰期。主要危害桃树、梨树、苹果等的嫩芽部位,导致嫩芽枯萎死亡,消弱树势。

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也叫做梨粉蚧、李粉蚧等,一年发生三代,以卵的形式在树皮裂缝或者土壤中越冬,来年在梨树开花的时候孵化为若虫,随后爬上果树进行危害。第一次若虫高峰期为5月的中下旬,第二次为7月中下旬,第三次为8月份的中下旬。主要危害梨树、桃树、苹果等,通过刺吸果树的嫩枝部位汁液,导致嫩枝肿胀开裂最后枯死。

蚧壳虫的危害

蚧壳虫对果树的危害很大,它不仅直接汲取果树的汁液,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的病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引发果树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当果园内蚧壳虫的数量过多,虫口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大量的蚧壳虫附着在果树的枝干上面,以针状口器刺入果树的皮层里面吸取汁液。不仅导致果树养分和水分的流失,还在病害部位阻碍水分和营养的上下传输,导致果树缺乏养分。前期果树叶片发黄枯萎,生长迟缓树势衰弱,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果树死亡。

2、诱发煤污病

介壳虫作为一种蜜露害虫,在汲取果树汁液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分泌排泄物。这些分泌物含有一定的糖分,是煤污病病原菌的营养物质来源。

当蚧壳虫发生的时候,分泌的排泄物为煤污病的病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有利于煤污病的发病。

煤污病能够危害多种果树,对桃树的危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桃树的叶片、枝条及果实。在发病初期桃树叶片出现污褐色不规则或者圆形的霉点,随着并且的加重,整个叶片形成一层黑色霉层,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引发桃树早期落叶。

同时煤污病病菌还可以浸染树干和枝条,对果树皮层产生伤害,从而阻碍养分的上下传输,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而且煤污病还可以污染果实,在果实表面形成黑色霉层,降低果实的商品性和品质。

蚧壳虫如何防治

在蚧壳虫的防治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防治难的问题,就是在于一旦蚧壳虫分泌的蜡质层把它身体全部包裹之后,通过喷打药物很难渗透过蚧壳对虫体产生灭杀。多数的农药对其难以起到作用,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却没有效果。因此,我们在防治蚧壳虫的时候,一定要在若虫时期进行防治。通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灭杀蚧壳虫。

1、若虫期防治

多数蚧壳虫第一次的若虫孵化期为4-5月份,在这个时间,我们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对树体进行喷雾即可取得很好的灭杀效果。上面我已经讲了常见的几种蚧壳虫若虫孵化高峰期,我们针对果园发生的蚧壳虫种类,可以分别在它们若虫的发生期进行药物防治。

2、冬季修剪

在冬季修剪过程中,我们发现带有蚧壳虫的枝条,可以直接剪除带出园外焚烧,可以大大降低来年春季的病虫基数。

3、药物清园

在果树休眠期,我们采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整个果园进行清园工作。由于石硫合剂具有熏蒸灭杀的作用,对于越冬蚧壳虫也有很好的灭杀效果。

4、洗柴合剂灭杀

针对蚧壳虫的成虫,我们可以采用洗柴合剂喷雾进行灭杀。洗衣粉能够溶解蚧壳虫体表的蜡质,而柴油可以在蚧壳虫表面形成油膜阻碍蚧壳虫呼吸让其窒息死亡。

可以按照中性洗衣粉、柴油、水的比例为1:0.3:200进行配置,先将适量水加热到80度,然后把洗衣粉与柴油加进去快速搅拌均匀乳化,随后加入剩余的水,只要不发生分层就可以用于叶面喷雾。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蚧壳虫如何防治的介绍,各位朋友,你们明白了吗?


乡知老王


蚧壳虫是一种危害叶子、枝条和果实的害虫,它会导致叶子发黄、枝梢枯萎,还会引发煤污病。通常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因此在雨季会大量繁殖。在气候温暖雨季到来之前,一定要做好预防管理工作。

蚧壳虫,是一种很常见的果树害虫,雄性蚧壳虫有翅能飞,幼虫和雌虫在羽化后需要终生寄居在枝叶或者果实上,其中危害桃树较严重的一般是桑白蚧,这种害虫对桃树,梨树,苹果树危害极大,严重时会造成果树死亡,一般主要以预防为主,喷药为辅。

介绍以下三种效果显著的药剂。

杀扑磷。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蚧壳虫药剂,可以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等作物,可以有效防治矢尖蚧,糠片蚧,蜡蚧,粉蚧,褐圆蚧等等害虫,它是一种不内吸的杀虫剂,安全高效,秒杀一切甲壳虫,青虫,唯一缺点就是味道比较大。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能低毒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内吸杀虫的多重功效,主要用于叶片喷施和土壤灌根处理。使用后可以迅速被叶片吸收,传导到植株各个部位,对刺吸式害虫有明显效果,与杀扑磷搭配使用,对杀灭蚧壳虫有很好的效果。

有机硅渗透剂。这是一种辅助性刹虫剂,需要搭配其它的药物共同使用。它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农药后,可以让植株表面具有超强的粘着性,渗透性,分散性和湿润性,还有很高的内吸和传导性,可以让药物渗透到植物毛孔,长久地提高药效,耐雨水冲刷。

除了这些药剂,还有一些比较容易学习的常用预防害虫的办法。第一,可以在酒精里面兑水,注意清水的比例要大,灌到植物根部,还可以用来擦拭植株叶片。第二,食醋对酸性土壤的植物害虫防治很有用,可以将食醋兑水擦叶片来预防。最后一个办法,可以用刷子蘸上盐水轻轻擦拭叶片,这些常用办法虽然不能直接杀死蚧壳虫,却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办法可以用来防治蚧壳虫,三种药剂则需要互相来搭配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专注于分享农业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欢迎关注我,体验不一样的绿化养护管理乐趣!


一朵锤子


介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40多种为害苗木。主要有:桑白蚧、草鞋蚧、梨圆蚧、紫薇绒蚧、吹绵蚧、白盾蚧、轮盾蚧、球坚蚧等。其为害性极强,尤其是植株密集时。

防治方法有:

①检疫措施 蚧虫本身不活动或活动性差,自身传播能力有限,但易随苗木的调运与交换传播。所以检疫尤为重要。

②栽培技术防治 适当轮作;彻底清理苗圃地残枝落叶;合理疏枝,通风透光;修剪虫枝,集中烧毁;用软刷等进行人工机械清除;或用抹布蘸煤油抹杀。

③药剂防治 大量发生时,可在冬季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消灭越冬代雌虫;春季发芽前,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代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在早春树根周围土面喷洒杀虫剂,如西维因、辛硫磷等,树体上的若虫可喷洒氧化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杀螟松等。

④保护天敌 保护部分瓢虫、蚜小蜂、跳小蜂等。





宏远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需要想着一次性清干净

当你想着要搞死它,清得干干净净,那么你有可能陷入既杀虫何杀肉的尴尬,还可能出现杯弓虫影的窘迫,因为今年夏天的时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人与蚧壳虫大战,蚧壳虫真的挺难杀干净,蚧壳虫本身繁殖量大,防治蚧壳虫的特效药物又少,土壤中还可能残留虫卵,不过也不用太沮丧,一般来说残留的少量蚧壳虫对多肉不至于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当你想着要玩死它,那么你会发现蚧壳虫这货其实也经不起你几次玩耍,至少可以保证能看到的都能杀干净,只是蚧壳虫这货脑残不吸取教训,过段时间又想要跟你的多肉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其实蚧壳虫也有容易杀死的时候

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这个时间一是每年的惊蛰前后,二是五月底~六月初。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需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初冬时节则是灭杀虫卵的最佳时节,用1000倍40%速扑杀或40%纯品毒死蜱2000倍全株喷施,基本可以保障全年蚧类不会大爆发。如能抓住这三个时机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总结了几点怎么玩死蚧壳虫呢?

1.物理杀法,用针、牙签、镊子,一个个的挑死,适合危害情况还不是很严重的,在茎干部位或者叶子背面一些又肥又大的蚧壳虫。当然,我绝对不 会跟你说看到一只蟑螂的背后有N只蟑螂这样的话,我只会告诉你品种比较牛逼的蚧壳虫,一只雌虫产卵是上千粒到数千粒,一年发生个2~3代,就跟 玩似的。少量的蚧壳虫,可以直接用针挑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蚧壳虫都是团伙作案的…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很多。

2.送它离开,利用气压喷壶,或者自来水喷头对受害部位喷水,只要水流强度够大,一般都可以冲得相当干净。还可以结合第四种方法的喷药,用非常低浓度的药液代替自来水,个别没喷走的幼虫,也会被杀死,因为蚧壳虫主要是成虫较难以药杀。但这方法有个弊端就是,皮肤容易和药液直接接触。

3.酒精杀法,可以在药店里买那种消毒酒精,浓度75%或者以上的,可以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 分干净、彻底,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一般来说淋到的都会死,观擦几天后,如果还有发现继续酒精用 上,适合少数几颗多肉,蚧壳虫已经泛滥,叶心都已经被蚧壳虫密密麻麻。

4.喷药,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就是国光蚧必治,也使用过护花神、速扑杀(扑杀磷)、苦参碱这类号称低毒的杀虫剂,喷完的感觉是没杀干净,国光蚧必治给自己的打广告是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但是,我使用国光蚧必治有出现过药害的情况,建议比配置溶液的时候比使用说明的最低浓度再低一点,如果不确定浓度多少合适,可先少量配置,用虹之玉和姬胧月测试,只要它们不产生药伤,其他多肉一般不会有问题。另外配置的时候还可以加取少量酒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蚧壳虫,喷药的时间建议傍晚或者晚上,避免刚喷药光照太强造成药伤或者灼伤。

5.埋药,使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可以杀干净能看见的蚧壳虫,但是蚧壳虫的卵大部分是在土壤中的,孵化后再爬上去(所以从大棚购买的多肉植物,土壤最好弃掉,根部进行适量的清洗),此外根底部也有根粉蚧壳虫。埋药可以将蚧壳虫扼杀在摇篮中,也可以杀死那些看不到的根粉蚧。如果埋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都是很好的选择,以呋喃丹为例,呋喃丹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毒杀能力强,残效期长,效果快,不怕雨水,成本低。

值得注意的是,喷药和埋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尤其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在一些国家是禁用的。就如上文所说,少量的蚧壳虫,其实对多肉植物不至于构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用或者不用,可以自己做个判断。蚧壳虫后期…蚧壳虫传播途径虽然不少,但有时候会出现一只多肉身上密密麻麻都是蚧壳虫,而旁边的多肉很少,或者看不到,但不代表它是安全的…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总结杀灭蚧壳虫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达坂情


一、挑灭法

蚧壳虫数量不多时,像茎干部和叶子背面有几只肥大的蚧壳虫,不严重,就可以用针、镊子、牙签等细锐的小工具挑破刺死就行。

二、水冲法

用气压喷壶或自来水喷头,对准虫害部位喷水,水流够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我们肉眼可见的小虫去掉,但是很多其他的小虫还是隐藏起来了,所以这种方法只是一种临时的方法。

三、食醋法

用棉签在稀释5百倍左右的食醋中沾湿,然后轻轻擦拭虫害部位,可将蚧壳虫揩掉消灭,只适用于虫害不严重的情况。

四、酒精法

如果蚧壳虫数量过多,叶面密密麻麻一大片,可以用棉签或毛笔蘸取浓度在75%以上的酒精,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有效去除蚧壳虫。

五、烟熏法

烟熏法就是用蚊香熏,把肉肉放在一个大点的塑料袋内,再放一盘蚊香,点着后,系上袋口,稍微留点缝透气,蚊香烧完后,打开袋子可以看到蚧壳虫死了一大片。

六、杀虫剂法

我们如果想彻底的杀死蚧壳虫,我们最好去市面上买一些杀虫剂,但市面上很火的护花神、速扑杀这类药,小编觉得杀虫不彻底,最好用40%啶虫毒(国光蚧必治)2000~3000倍液,能大面积减少虫卵和幼虫的产生。很多朋友担心喷药会伤到肉肉,小编建议在喷药时尽量把浓度配的比说明再低一些,先少量喷施在虫害部位,看看效果后再用。注意喷药时一定要戴上防护的口罩,以免中毒。

七、埋药法

可以直接在肉肉边上的盆土里撒点Dx小白药,根据花盆口径,选择2g一盆或4g一盆,然后放在通风处,效果好,药效时间也长。





汉乡老锅


这要看是哪里的蚧壳虫,茶园里面和果园里面都有,有一些甚至是我们使用的农耕地里面也有。对于不同的地方我们使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下面来介绍一下预防蚧壳虫的方法。

蚧壳虫的预防

①马拉硫磷:我们一般也称它为灭蚧,是一种对蚧壳虫非常好的杀虫药,现在市场上卖的有45%、50%、75%乳油买回来以后我们可以自己稀释。

用量以及使用方法:50%的乳油稀释700倍,每桶水加药20毫升左右。

喷药的时候一定是在初孵若虫期,如果过了这个时期使用效果比较差。第一代若虫在5月中下旬孵化;第二代若虫在7月中下旬发生;第三代若虫在10月上旬出现;因此主要在这个时期使用。在喷药的过程当中要面面俱到,否则作用不是特别大。而且不要和碱性的农药一起使用,每次用药间隔时间超过15天。

②噻嗪酮:现在规格一般有200克,500克和1千克左右。成分是40%左右的悬浮剂,对于广大的果树以及多肉等都可以使用。

最佳使用期:若虫期使用的时候效果最好,喷湿的药量要足。均匀的喷洒到枝条或者是叶背叶面上的虫体上,如果果园里或者是田地当中的虫量比较大时,可以选择不同浓度的使用。

注意:如果有大风天气或者是使用以后下雨就不要使用,使用在柑橘上面的安全间隔时间是21天,最多的使用次数为三次。在用药的过程当中要反复的摇晃,用药的过程当中要带好手套以及防护工具。而且这类药物对于鱼类等也有杀灭作用。


畜禽养殖学堂


我是研农记,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提问者问,蚧壳虫怎样彻底消灭?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没有必要的,并且不太现实,至于为什么?下面给您一一分析。

一、揭开蚧壳虫的神秘面纱

从字面上来理解,蚧壳虫是一类背着"介壳"的昆虫。蚧壳虫又叫介壳虫,蚧壳虫是一大类昆虫的总称。许多人分不清蚧壳虫到底属于昆虫纲中的那一目,很多人搞错了,将其归为半翅目,实际上蚧壳虫是属于昆虫纲同翅目蚧总科。

世界上已知的蚧壳虫种类,据科学统计有6000多种,危害植物众多,无论是果树还是园林苗木,都会出现蚧壳虫小小的"身影",比如危害苹果的朝鲜球坚蚧、桃树的草覆蚧、女贞的日本龟蜡蚧、柑桔的矢尖蚧和吹绵蚧,无法一一例举,但这可以证明一个实事:小虫子大危害!

二、固定式为害方式

许多害虫是"移动式"为害,迁移为害,如同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继续。有的害虫是爬行的,有的是飞行的,有的是吐根丝依靠风力转移的,迁移为害方式多种多样。而蚧壳虫基本上是找到合适的植株为害部位,就固定下来了吸食植物营养,只有若虫孵化后才重新迁移到其他植株部位为害。

三、千奇百怪的"介壳"

在昆虫中,蚧壳虫是外形差异较大的一类,外形千奇百怪。其实差别较大是"介壳",介壳中的虫体差异就比较小了。

1、卵:椭圆形,很小,仅0.2-0.3mm长。

2、若虫:扁圆形。眼两侧有2个分泌絮状物的腺孔。眼、足及触角慢慢退化消失,分泌物质形成介壳。

3、成虫:雌虫扁圆形,无翅,体长1mm左右,淡黄色,位于介壳之下,身处保护之中。雄虫呈纺缍形,有翅,体长0.6mm,黄橙色。

四、独特的生殖方式

与蚜虫生殖方式类似。雌雄同在时,可进行两性生殖;雄虫缺失,雌虫也能单独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是千百万年以来,为了适应生存不断进化的结果,非常独特。蚧壳虫一般一年2-3代,也有一年1代的,每次产卵可达1000粒以上,繁殖力惊人。

五、完整的发生世代

受精雌虫和若虫均可越冬,来年3月份气温转暖后,开始取食,增加营养,之后陆续进行产卵,一般5月份出现第一代蚧壳虫,后于6-7月份出现第二代,至后到11月份准备越冬。

六、怎么防治

1、多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

2、精细化管理,杜绝粗放式。

3、及时修剪,修剪的枝叶,带出田块,集中烧毁。

4、冬季涂杆,及时清园。

5、化学措施:

(1)、冬季或早春,使用石硫合剂喷雾,主要喷主杆主枝,一定要喷匀喷透。

(2)、5月份介壳膨大期,可使用48%毒死蜱EC1000倍液或70%吡虫啉WDG5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SC4000倍液喷雾,也可混用。使用中加有机硅或植物精油助剂提高药效。

(3)6月-7月份幼虫活动期,可使用30%螺虫·吡丙醚SC3000倍液或30%螺虫·呋虫胺SC2000倍液或52.25%氯氰·毒死蜱EC1000倍液30%噻嗪·毒死蜱EC1500倍液喷雾。使用中加有机硅或植物精油助剂提高药效。

七、为什么蚧壳虫难以防治

1、虫体小,隐蔽性强。

2、有介壳保护,阻挡药剂进入虫体。

3、蚧壳虫最佳防治时期比较难以确定,很多人撑握不住用药时间。

4、有些蚧壳虫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性。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是否要对蚧壳虫"赶尽杀绝"的问题。我认为没必要这么做。原因如下:

1、所有生物,包括害虫,都是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害虫固然可恶,但如果将其彻底消灭,那么相应的农田生态就会受到破坏,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修复,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植保专业上有个概念:防治阀值。防治阀值又叫经济阀值,就是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就需要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举例说明:每百株小麦上有500头蚜虫就需要防治,会造成小麦减产,百株500头就是防治阀值。进一步说,百株蚜虫超过500头了,就需要防治了,低于500头则不需要,对小麦产量没有影响。






研农记


每当到了夏天,总是人也惆怅,作物也惆怅,人怕热,作物怕虫,尤其是最常见的介壳虫。很多种植户朋友们可能都受过蚧壳虫的侵扰,今天就介绍下介壳虫的消灭方法,希望大家从此不再受介壳虫的骚扰。

介壳虫是半翅目,蚧总科昆虫,属于小型昆虫,大多数的虫体上都被有蜡质分泌物。它是花卉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常群集于植物枝、叶、果上。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作物造成极大的危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

那么如何一次性杀灭蚧壳虫呢?

可使用丰山25%噻虫嗪,产品特点:

1、杀虫谱广,防效显著:兼具胃毒和触杀活性,用药量较低,对刺吸式害虫,如蚧壳虫、蚜虫、粉虱、蓟马、飞虱、叶蝉等有显著防效。

2、作用迅速,持效期长:药剂能强力渗入植物组织内,不易光解;耐雨水冲刷;持效期较长达2-4周左右。

适用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柑橘、茶树、西瓜、烟草、马铃薯和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以及葡萄等果树。



湛江看这里


介壳虫是很多植物共有的一种害虫,如:苹果、梨、桃、柑桔等果树,多肉、茶花、月季等花卉。


介壳虫危害在于它会吸食树干、树叶、果实汁液,从而造成树皮开裂、干枯、落叶等情况发生,而且还会诱发“煤污病”。轻则导致果树树势衰弱、果实畸形、品质受损,卖不出或者卖价不好;重则,会致果实死亡。不管是轻还是重都会对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介壳虫主要在于防治结合,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以繁殖几代。杀灭介壳虫最好是在其虫卵和若虫阶段,到成虫时不好杀灭。

介壳虫防治

  1. 采果后清理园区,把病虫害枝、枯枝、树体老翘皮、落叶、杂草等集中,拿到远离园区用大火焚烧。以减少虫基数,达到预防治理目的;
  2. 在采果后园区土壤深翻,再结合“石硫合剂”喷洒,在早春时期在用“石硫合剂”喷洒一次,以减少虫害,控制虫害;

  3. 在冬季来临时给树干涂白,也是防治介壳虫重要手段;
  4. 根据介壳虫发生规律,在其虫卵和若虫阶段用药物进行及时杀灭;
  5. 还可利用介壳虫天敌,其天敌较多有:方头甲、大红瓢虫、蚜小蜂等多种


  6. 增强综合管理工作,定期施肥、加强树势、合理修剪等工作。

以上是小晓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及补充请留言。赞同小晓观点请点赞、评论,谢谢大家🙏🙏🙏

【关注小晓每天给您带来更多新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