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出身富貴,他的詞為什麼充滿了憂患?

農在天涯


納蘭容若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對人對事都很執著,用情很深。詩人特有的感情細膩特質在他身上尤為突出,因此才會寫出那麼多讓人讀起來淚目的作品,詩人的詩詞中充滿了憂患意識主觀上還是由於他內向的性格和他的感情經歷所帶來的。


01納蘭其人

納蘭容若本名成德,為了避東宮允礽諱遂改性德,字容若。父明珠,為康熙朝權重一時的宰相,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t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一品夫人。娶妻盧氏,為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t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作由此騰空而出,成為《飲水詞》中的高峰,後人無以超越。納蘭的繼室官氏,有二子一女。

納蘭容若天資聰慧,\t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t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t。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t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t是清代最早出現的一部闡釋儒家經義的大型叢書,收錄先秦、唐、宋、元、明經解138種,納蘭成德自撰2種,共計1800卷。

02納蘭的才情

納蘭容若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授一等侍衛銜,從此步入仕宦之途,多隨駕出巡。\t納蘭性德24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t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常常仗義疏財。


然而這樣一位才華卓絕,武功高超,品行高尚的有為青年卻在三十歲鬱鬱而終,對於納蘭性德的早逝,世人為之惋惜,識與不識者多做憑弔。納蘭容若做學問兢兢業業,對朋友真心真意,對愛情溫暖而執著。納蘭容若身為貴族公子,人品、詩書都甚為出眾,然他卻富貴不淫,不是風流濫情,對愛情很真摯。

03納蘭的深情

他娶盧氏,官氏為妻,與她們皆是伉儷情深,儘管後世還對他戀情有所傳聞,也是無以為證,歷史記錄的納蘭容若是品行端方之人。這也是三百多年來,大家提到納蘭容若的詩詞,都對美好的愛情有了更多的嚮往。人們不僅喜歡他的詩詞,也崇尚他的為人,把他視為美好愛情的化身。

愛情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愛情又是文學藝術裡永恆的主題,納蘭容若的愛情詩詞無疑閃爍著最燦爛的光輝。納蘭容若寫夫妻之愛用情至深至真:“芍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於酒”,“記錦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


納蘭容若的心中留戀是記憶中這些溫馨和諧的畫面,他渴望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時光,可現實卻是“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妻子的早逝,讓他痛斷肝腸,“幾回偷溼青衫淚”《鷓鴣六》,常常是“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這可謂是淚滿箋,執筆話淒涼。再來看其《菩薩蠻》:

夢迴酒醒三通鼓,斷腸啼鴂花飛處。新恨隔紅窗,羅衫淚幾行。相思何處說,空有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團圞照鬢絲。

三更鼓之時酒醒夢迴, 納蘭是傷感徹骨,酒也麻醉不了他的神經,杜鵑的悲啼之聲,更增傷感之情。怎麼能不清淚漣漣。但此情此怨又無處可說, 當頭之明月猶在, 但卻與那時不同,與子之手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月光是那樣的清冷,照映著孤獨的他。詞情傷痛,讓讀者也為之哀傷。

04納蘭的心境

納蘭容若的感情真摯而又淳厚,但他的愛情卻是悲苦的,幼年愛戀的表妹,終不能與他相見,娶妻盧氏恩愛情深,卻又早早離世,這給敏感又多情的納蘭容若心理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創傷。另外,從政治抱負講,納蘭是個有理想有才華的人,卻始終只能做御前侍衛,他不甘心也不願過那樣煎熬的日子。他看不慣那個腐朽的社會里的腐敗和兇惡,更不願和那些人同流合汙,他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找不到出路,無法排解心中的苦悶。

他所渴求的愉悅境界只能在夢中才會感受到,可是他連好夢都不可得。所以納蘭的情感的不完美以及人生的不如意才讓他有了憂患意識,所有的詩篇讀起來才那麼的悲涼傷感。


Mr卡季奇


餘最愛納蘭詞。年少時不識愁滋味,初讀納蘭詞,震驚不已,天下競有如此好詞啊。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的詞,真摯濃郁、深沉纏綿,代表了清詞的最高成就。

納蘭性德22歲中進士,康熙愛其才,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後晉升一等侍衛。他多次隨康熙出巡,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活動,深受康熙重用。但這不是他喜愛的生活,反使他憂鬱多愁,牢籠難破。納蘭更向往的是江南漢文化。

納蘭對南方情有獨鍾,他的許多詩詞中都流露出對江南風光的欣賞,對江南文化的喜愛,以及對江南文人的賞識之情。

納蘭性德諳熟儒家經典,長期吟誦品讀,受漢文化影響頗深。長期伴君如虎,更使他身心難受,加之對亡妻的思念,種種原因促成了他深蘊於心的悲劇心裡,因此形成了其詞⺀哀感頑豔”的藝術特點。

好事近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

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納蘭心中優患悲涼無邊,人生不過白駒過隙,自己卻整日陪伴在皇帝身邊,做些自己不情願的工作,因此才會無奈的寫道⺀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


我是伍洋


憂患?

憂鬱還差不多!

確切地說,是恐懼!

對千古一帝康熙的恐懼!

在我們知道的關於納蘭容若的個人簡歷中,納蘭容若是一個對仕途,對權力,對事業毫無興趣的一個人。

真的麼?

老爹是當朝相國,自己竟然還是帶刀侍衛,這細思極恐!明顯這是把整個家族架在火上烤,而這一切的背後主使就是皇帝。

納蘭容若知道烈火烹油,盛極必衰的道理,其實明珠也知道,但已經退無可退,所以,從理論上講,納蘭容若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遠離朝堂,遠離政治,寄情詩文。

巧的是,納蘭容若在文學方面的天賦非常高,而且沒有受到中原文人那種腐朽的文風所影響。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順水推舟,藉著文學之名,潛心文藝,力保個人以及家族的周全。

因此,納蘭容若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野望,因為只要存在上進心,這個上進心肯定就是催命符。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他的所作所為康熙都明白,而且還曾經拿話點拔與他,原文記不清了,大意就是“你爹是你爹,你是你,你只要好好當差,我不會虧待你的!”

皇上說的話,誰信誰是傻子!

納蘭容若有名士之風,這個名士之風一則是源於性格,二則是源於需求,但隨著對文學藝術的潛心薰陶,他逐漸愛上了這種生活方式。所以他的朋友圈沒有權臣,沒有武將,清一色全是文人,而且是不得志的文人。

要說這裡面沒有故意的成份,誰信?

他知道自己這一生都不可能在官場上有所建樹,所以順其自然,可是這一切在她的髮妻身故之後,便全消失了。

他沒有了理想,也沒有了抱負,甚至沒有了追求。

他是一具行屍走肉!

他的詞中有五個字可以形容納蘭容若

心字已成灰。


亦有所思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作為當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本來註定榮華富貴,繁花著錦。作為皇帝身邊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內心深處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偽,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納蘭一生雖懂騎射好讀書,卻並不能在一等侍衛的御前職位上揮灑滿腔熱情。


濤哥54896


納蘭容若——納蘭性德,是清朝初年的一位著名詞人,他從小就飽讀詩書,文武雙全,深受皇帝(康熙)賞識,被授予一等侍衛,多次隨駕出巡。他所寫的《飲水詞》在當時就享有盛譽,被文人學士高度評價。然,天妒英才,其30歲就得病離世。

納蘭容若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那麼為什麼他的詞多有哀感呢?一方面要從他的妻子說起,納蘭容若17歲與兩廣總督之女盧氏成婚,夫妻恩愛,可好景不長,在結婚的第四年,其妻盧氏因難產去世,深受打擊,只能用文字表達出來哀悼,所以《飲水詞》問世;另一方面就是納蘭容若十分欣賞南唐後主李煜,南唐後主李煜的寫作風格就是多以哀感著稱,所以他的詞也是多以哀感風格創作。再一個也受了《花間集》跟晏幾道的影響。





茶胖子


納蘭容若為情而生,多愁善感,個人情感頗多波折,自深愛的妻子盧氏香消玉殞,納蘭深情隨之埋進泥土,從此筆墨間從“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句句血淚,字字驚心,讀來無不叫人愁腸寸斷。積鬱成疾,他為情而愁,為情而苦,他的詞膩由此充滿了憂患。


視界行旅


納蘭容若,葉赫那拉氏,其父為大學士納蘭明珠,其母為愛新覺羅氏,正宗的皇親貴胄。

納蘭容若出身貴族,生活優渥,且本人極具才情,文武兼修,年紀青青就深得康熙大帝的賞識,授一等侍衛銜,多次隨駕出巡。

所以說他的詩詞充滿憂患真的不敢苟同,我倒覺得他的很多詩詞反而充滿了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

小學教材收錄了其名篇:

《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其既包含了濃濃的鄉思,更有投身軍旅建功立業的期盼。

可惜天不假年,一代人傑如一顆絢爛的流星,生命在其30歲時劃上了句號,就如唐之王勃、李賀。嗚呼!天妒英才!






愜意逍遙遊


納蘭容若出身富貴,是相對而言。在統治階級中,地位是比較高的。因為他父親在朝為官,是大臣。但富貴不過皇帝,他不過是皇帝的小跟班兒。他鐘情的女人入宮,他可望而不可即。娶妻又早亡,年輕有不得志,鬱鬱寡歡甚感悲哀,於是有感而發。他借作品抒發情感,充滿了優美而淒涼的色彩。


皎月夕子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