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點評書法作品?

漁舟筆談


其實,點評書法作品和臨摹學習書法作品一樣,技法、點畫、結構、章法、作品的師承和創新,書法作品的風格或精氣神與格調、書法作品的書寫內容,甚至作者的人品和文化、藝術修養等方面來考量或學習。



書法之所以書法,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建立在中國深厚傳統文化和藝術基礎上的藝術。所以必須有師承,有創新,有自我。



具備點評書法的條件,首先要有一棵公平公正的心態。在者就是要有相對深厚的書法修養,包括書法史、書法理論、藝術美學,書法技法、書法實踐方面的知識,甚至文學或其它方面的知識。站在較高的角度,才能做出客觀公正科學的賞析和點評。書法作品的點評不能盲目的亂點鴛鴦譜,要有針對性,要務實,要貼近實際,做好能夠做到醍醐灌頂,當頭棒喝的一針見血的效果。其實,我是如此認為和理解書法點評問題的,翰墨書道也未必能夠做到讓人完全受益。但如果沒有較深厚的書法理論、技法知識,甚至東西方藝術文化知識,僅僅靠比葫蘆畫瓢寫了幾天字,就完全毫無理論與實踐根據的胡言亂語,只能害人害己。



翰墨書道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用心點評每一幅書法習作——

此幅毛筆習作,作者有一定的筆墨駕馭能力,習字時間應該不短,但通觀全篇,平淡無奇,找不出一兩點可取之處,通讀全文,還有漏字(但願人長久,漏“久”字)。


平淡無奇表現在:


1、全篇無來歷,無師傳,看不出取法,這是很多初學者的通病,建議改正。不取法古人,往往花了不少時間去學習書法,但沒有臨帖,如何能從法帖中吸收到古人的養分?大的方向問題沒有解決,談筆畫細節又有何益?


2、佈局上雖然平和,不激不勵,但字字獨立,氣韻不貫通,呆滯而無生機,接近於“布如算子”。書之章法,小至一字及數字,大至一行及數行,皆須有大小、疏密、參差、避讓、呼應之妙!章法上宜多看成功之作,學會章法經營之道。


一家之言。不妥之處請見諒。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其實很多地方還是能看出“臨帖”的痕跡,至於臨的誰,我只能根據綠色圈裡的字猜一下,大概是趙孟頫,“寒起”二字,“有”字也比較明顯出自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

最有意思的是“去”字,很少人這麼寫,行書一般都是去掉“大”那一捺,今人除了魏碑,隸書,行楷書這麼寫的,也就田蘊章了吧。

其實通篇結構來說,肯定是寫過楷書的,沒有太誇張的結構,一板一眼,肯定是有正書功底。至於行書,肯定是臨的少,用筆太還不太穩定。

用筆的功夫是有的,肯定是練了不少年,為數不多幾個草書,草法也都準確。

其實還不錯,畢竟是愛好,能保持很多字是帖中出來的,已經很不容易了。通篇比較和諧,結構比較穩定,也是可觀了,未必需要再拿專業糾正錯誤。

如是他人贈予,可妥善保存,不必掛起,因為缺字了“長久的久”,而且落款中沒補,這個是比較硬傷的,草書還好,行楷幾乎都能順出來。

其實,能寫字的人,主動送人字,肯定說明人還不錯,實屬情分。

字好字壞放一邊,用我老師的話就是:撕了燒了給收破爛的也不給那些厭惡的人。


梁宇航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看到此幅書法作品,突然想起毛澤東主席的這首詩。為了便於分析,我把此幅書法作品分兩部分。


此作品筆法圓潤遒勁,起筆多藏鋒,收筆意態圓融。轉折有圓轉和方轉之分,字體大小錯落有致,於不緊不慢之中抒寫情懷。

字體婀娜多姿,勾畫變化不一,明顯是受魏碑的影響。捺畫收筆圓勁,可以看出作者有很好的楷書功力。



從章法上來看,嚴謹整齊。整部作品有左低右高之勢,給人圓渾峻拔的感覺。

是很不錯的一幅書法作品,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懂得它,才能夠欣賞它。


京東千里行書法


你出示的這幅作品,整體來看還是可以的,顯示出這位朋友有一定的書法功底,章法佈局還可以,整字的間架結構不錯,這些是成功之處,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那麼,不足之處也有很多,先說整體佈局,有個別處佈局排列不好,比如第一句“明月幾時有”,排列就不好,彎曲了,顯得臃腫了;還有那個閒章蓋的太上了,往下一點,在“月”的旁邊,就好了;明月的“明”字,按照常規書寫習慣應該是粗壯,能顯示出整篇的平衡。



再說,個別字的寫法,不是說不對,根據欣賞習慣,感覺彆扭,比如“問”字與“間”的門,跟書法字帖上不一樣,看上去不習慣,正確的如下圖,“瓊”字寫的太急了,其他的還可以。



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少了一個字,就是黃圈那裡,“但願人長久”,“久”字沒有寫出來。

本人愛好書法,喜歡研究書法,造就眼高手低,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方家指出來,謝謝!


燕輝說


謝邀!我極少評價別人的字。這是歐陽中石先生的教誨,我一直謹記在心。


既邀,就說上幾句。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點評:這是一橫幅作品,作品內容為蘇東坡的一首詞。總體來說,書者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對章法佈局的處理,是花費了相當心思的。據我的判斷,書者在寫這幅作品時,至少寫了兩次,這幅作品應該是第一次寫的。從作品中的用筆,結字可以看出,書者的功力較深,這些都應予肯定。



不足之處:點畫不精道,技術含量不高,傳統的元素少,墨變不明顯,章法佈局不科學。最明顯的不足就是:滿。堵。讓人看後覺得很不舒服,更別說“好看;耐看”了。也就是說,只可遠觀,不可細品。另外,作品中的每一個字,幾乎是字字獨立,沒有筆斷意連的痕跡顯現,且字字都作立體式處理,幾乎無變化。無論咋看都像“自由體”。再者,整幅作品神韻不足,並顯得拘謹有餘。

歡迎留言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