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冷落袭人?

尚宫女史


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被撵走,由于出自贾母房中,王夫人要向贾母汇报。贾母对王夫人的举动不以为然,只是木已成舟,贾母也没坚持。但无疑对王夫人先斩后奏不满意。随后王夫人汇报将袭人提拔了,成为贾宝玉的准姨娘,贾母就毫不客气的让王夫人碰了钉子。

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她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地把她丫头的月份钱止住。我的月份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她。不过使她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袭人之事王夫人再次先斩后奏禀告贾母,还提前用“老太太什么没经历过”将住贾母对晴雯之事发难,随后禀告贾母她提拔袭人的三个原因。

第一,袭人对比晴雯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言外之意是晴雯行事狐媚,心地不老实。更软软的刺了贾母一下,看你给孙子选的什么人。

第二,袭人不迎合贾宝玉胡闹淘气,每次死劝。言外之意是晴雯纵容贾宝玉淘气,胡闹。贾宝玉不学习不是父母教育不好,而是晴雯等挑唆的。

第三,告知贾母袭人已经被她从贾母名下划分自己名下了,是她的人。

王夫人的话说得好听。但话里话外大有埋怨贾母之意。贾母什么人,自然一听就知道。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贾母嘴里说着王夫人做得“更好了”,但对袭人的评价却毫不客气。贾母眼中的袭人是“不言不语的没嘴的葫芦”,又说王夫人“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贾母话中也有三层意思。

第一,袭人和晴雯都出自贾母房中。但贾母认可晴雯却不认可袭人。皆因贾母认为袭人“不言不语的没嘴葫芦”。

没嘴的葫芦本意是指不言不语,说话不多。贾母指出袭人话少心里有数,其实是讽刺王夫人说得“心地老实”,毕竟袭人与贾宝玉“偷试”并不是秘密,袭人那样行事谈何老实?

第二,王夫人口口声声观察晴雯几年,自然也关注袭人几年。但晴雯、袭人可是贾母亲手调教。贾母说既是你深知,反过来是难道我不知?晴雯什么样,袭人什么样,贾母一清二楚,贾母最后下结论,“岂有大错误的”!没有大错误就还是错误!反对袭人的意思非常明显。

第三,“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这句话就很重了。王夫人的意思是袭人肯劝贾宝玉学好。给贾宝玉选袭人这点是主要。贾母却直接打脸王夫人,贾宝玉根本不听妻妾劝说,你白操心。贾母说“我也解不过来”是说贾宝玉连祖母父母的话都不听,指望他听一个妾的,怎么可能!就差直接说王夫人你脑袋被门挤了!

贾母在对待给贾宝玉选妾这方面明显与王夫人不同。王夫人本着套上枷锁的精神,自己管不好,找个老婆继续管。贾母认为快乐人生最重要,父母管不好,妻妾也管不好。现在年轻怎么都好。年纪大了岂不是相看两厌?人到中年再叛逆,是不幸福的根源。贾母的眼光看得更远,可惜王夫人看不懂。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君笺雅侃红楼


袭人本来是很受贾母器重的,因为她老实,细致和勤恳。先将她伺候史湘云一年,后又对她委以重任,侍候贾府最受关注的宝玉。

袭人因为和宝玉发生了云雨情。袭人的内心起了争荣夸耀之心,有了人生目标,就是将来成为宝玉的姨娘,成为荣国府的半个主子。

袭人也明白,贾母为宝玉选择的姨娘人选是晴雯,而自己,老太太看中的是她的照顾宝玉的工作能力,自己在贾母这里,永远也越不过晴雯,于是,她利用王夫人的心病,利用宝玉挨打的契机,王夫人进言告密,一举拿下王夫人,自此,说袭人是王夫人最信任的人也不为过。

袭人对王夫人所做的动作,贾母可能不知道。但王夫人的一个举动,让袭人的身份人尽皆知。

王夫人将袭人工资涨到二两银子一吊钱,而且这个钱是从王夫人月例里扣,这是加薪;交待凤姐袭人的待遇等同于周姨娘、赵姨娘,这是升职,将袭人提拨为姨娘了。

袭人的编制一直都在老太太那里,领的工资也是老太太屋里分例,王夫人不和婆婆商量,就直接把人给调过来了,王夫人是不把老太太当回事呢?还是不敢和婆婆说呢?这可不是小事,一是在动老太太的人事,二是牵涉到宝玉的小家庭组成。贾母的人,一转眼成了王夫人的人,贾母的威严权威往哪里摆?这让贾母多少有些难堪吧。

王夫人为袭人升格姨娘是当众宣布的,在场的至少有薛家母女,王熙凤,还有林黛玉。大家在吃西瓜,袭人的事公布完,宝钗黛玉两个回大观园,黛玉还做出了一个举动,就是拉上史湘云到怡红院给袭人道喜。所以,如此的公开,别说贾母,全荣国府都知道了。

贾母从此对袭人就不感冒了,从来也没有公开批评过丫头的贾母,五十四回对袭人表达了严厉的批评:说她拿大,作为奴才,讲不得什么孝不孝,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在七十八回,王夫人极力夸赞袭人事,又评价她是“没嘴的葫芦”,模样、言谈、针线样样不如晴雯,说白了,就是不配给宝玉做姨娘。袭人在贾母这里,也永远失去了信任。


屏山品红楼


贾府过春节的时候,宝玉因下席往外走,袭人和晴雯当时都没在场,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跟着。贾母因担心宝玉被爆竹吊下来的火纸烧了,便提到袭人的话题。

原文: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又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第54回)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解释,已表示认同点了头,而且,贾母是笑着说了以上之言。紧接着,凤姐又跳出来为袭人作了解释。贾母不仅马上就想通了,而且还认为袭人想得很周到,对袭人似有赞赏之意。作者写以上之笔,目的不是写贾母对袭人已出现意见或开始冷落,作者意在讲述贾府的一些规矩,同时,提示袭人的身份出现了变化。

袭人在此之前回家奔丧,贾府主子特别重视,还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搞得象元春省亲似的,实已写明袭人身份的变化。贾府上层主子让袭人风风光光回家为母奔丧,并不是只因让一个大丫头出门为贾府长脸或者宣传贾府,就凭贾府在京城的各方面实力以及影响,作者犯不着借袭人回家奔丧之事如此小题大作。

如果袭人只是宝玉的大丫头,那么,按贾母没见到袭人随身侍候在宝玉身边的时候说过的话理解,贾府组织较大活动的时候,袭人就应该随时跟在自己的主子后面侍候着。大家请回头看一下“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之回里面的袭人。

原文:凤姐儿道:“袭人不在这里,你倒是叫人送两样给他去。”鸳鸯听说,便命人也送两样去后,鸳鸯又问婆子们:“回来吃酒的攒合可装上了?”婆子道:“想必还得一会子。”鸳鸯道:“催着些。”婆子应喏了。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关键时刻,宝玉的大丫头袭人,不但没紧跟小主子随身侍候,反倒还让凤姐、鸳鸯记挂着一个大丫头,并特意遣人送菜去侍候大丫头袭人。而且,史太君当时就在凤姐、鸳鸯的旁边,史太君也没指责“袭人如今有些拿大了”,也没责怪、阻止凤姐和鸳鸯命人去侍候袭人的行为。

说来也奇怪,凤姐和鸳鸯并没有想到命人给邢夫人、尤氏、赵姨娘、周姨娘、晴雯、贾琏、大姐儿(后面才来)等送一些吃的物件,可就偏只想到给袭人送吃的物件去。更奇怪的是,袭人这时不在现场,不知后来又怎么出现了。刘姥姥走丢的时候,袭人又和同游大观园的众人在一起了,还亲自跑回怡红院找刘姥姥。


夜舞风花雪夜


袭人原是贾母房里八大丫头之一,贾母最喜她心地纯良,恪尽职任,因担心宝玉房里没有尽职之人,便将袭人与了宝玉,而实际上袭人的份利还在贾母房中领,还是贾母房中的编制。

论理,贾母应该是喜欢袭人的,但是有一次元宵,贾母便当众给了袭人难堪。贾母因不见袭人,而是几个小丫头跟随宝玉左右,便问道:“袭人怎么不见?如今现在也拿大了,单指使小女孩出来”,一边的王夫人听见,赶紧回答:“她妈前几天没了,热孝在身,不便前来”,贾母点头,随后又道:“跟着主子还谈什么热孝,如果跟的是我,也这么着不成?”



这话很有针对性,因为此时鸳鸯也是因为热孝被贾母放假了,正在怡红院跟袭人歪着谈心呢。贾母后面也提过,可见贾母是故意的。

后面贾母又道:“这也就算了,只是袭人跟着我和宝玉这么久,她妈没了我却忘了赏她几两银子”。贾母这话是故意引出凤姐的话来,凤姐马上接茬:“前儿太太已经赏过四十两了”

这就是贾母的目的,以贾母的为人处世,如果她对袭人没有看法,凤姐在回过贾母袭人妈没时,她必定给袭人赏些银子,可是贾母没有。贾母不仅不赏,她还想知道,王夫人到底赏了多少。

母为何如此生气?只因为袭人原来是贾母房里的人,却暗里被王夫人据为己有,将袭人原来丫头的份利悄悄停掉,撤掉了袭人的编制,而后每月从自己月利中扣按姨娘的标准给袭人发放月利,袭人彻底成了王夫人的亲信。



袭人被暗里提拔,一切都是瞒着贾母的,连一个告别的磕头都没有,这对贾母是极不尊重的。所以在鸳鸯拒婚时,贾母就曾将怒气发到王夫人身上:“你们明面上孝敬我,暗地里却算计我,有好人也要……”这不是骂王夫人是骂谁?

贾母虽在贾府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威慑力,但她也要在封建礼教给予她至高无上的荣耀中有一定的付出,比如“夫死从子”这一妇德,所以很多事情她并不能干涉,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努力让权力与放手达到平衡。而因为袭人,贾母知道王夫人对自己阳奉阴违,第五十四回后,这对婆媳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大观园的沉疴痼疾也浮出水面,贾府将往败落路上一路狂奔。

所谓“春秋笔法”,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吧!


微影悼红


贾母为何冷落袭人?

  袭人自从跟了宝玉之后,与贾母的联系就少了,她在怡红院里要照管的事情也多,轻易不做跑腿的事,除了常去王夫人那里,基本上其他地方也不怎么去。题主会这么问,估计也是受了贾母曾说过拿大的话的影响。

  咱们一起回顾下当时的情景。

  某年元宵,贾母和儿孙们热闹聚会。其间贾母看到宝玉身边只有麝月秋纹和几个小丫头,问袭人怎么不见,并说她拿大,老派小丫头出来。王夫人解释袭人身上有热孝,贾母虽然点头笑着说,但话却很不好听,说跟主子不能讲孝不孝的,都是贾府太宽厚了,竟然作兴起来了。凤姐看情形不对,巴拉巴拉地,说了一番四角俱全的话后,贾母才说算了算了,并且问袭人的妈什么时候没的,似乎不知道这回事,当凤姐说前几天才亲自和贾母说的事时,贾母想了一想才明白过来,有这么一回事。

  这么一看,似乎真有那么点冷落袭人的意思。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袭人被派去侍候,想必也是贾母考虑再三的结果。按照贾府长辈赏赐的惯例,似乎还有把袭人作为姨娘培养的意思,可是为什么贾母会在公开场合说最懂规矩的袭人拿大,不懂规矩呢?

  如果非要说出原因的话,我觉得是袭人向王夫人靠拢,贾母有点生气了,借机点一点。贾母是个老人精,许多事情,她只是不说,袭人的“叛变”,她不会没有收到半点风声,但是袭人又不过一个奴才,没必要大张旗鼓地训,给王夫人一点脸色就行了,所以王熙凤补充几句后,她也就放下不提了。

  贾母虽然很开明,没有她,也没有大观园的美好,不会有宝黛之间培养感情的空间和时间,可是,她再开明,再宽容,也是一个贵族老太太。她的尊卑等级观念,不会动摇。她喜欢凤姐的俏皮风趣,讨好卖乖,可以公开场合偶尔为她撑腰,但是完全站在她一边,支持她所有的行动,那不能;她离不开鸳鸯,可以给鸳鸯很多的体面,可是也仅此而已,让她为鸳鸯准备好将来,对不起,那是不能的;对于袭人,她喜欢的是她曾经的恪尽职守,忠于本职工作,换句话说,侍候好人就行了,至于她什么时候丧母,是不是心里难过,对不起,那也是不用考虑的。

  在她眼里,袭人就是用得比较顺手的奴才而已,没什么宠不宠冷不冷的。其实不但是她,就是王夫人,对袭人,也是一样的。宝玉的初次状况报告得详细而周密,深得已心,就是“我的儿”,以后再报告,了解状况的王夫人,也会赏盘没吃完的小菜,是准姨娘,可是当她的利用价值完了,王夫人也就把她体体面面地撵了(高鹗写的,估计没那么好。),美其名曰嫁出去了,完全不再是“我的儿”,完全不再提“我自然不辜负你”。

  在贾母王夫人这样的人眼里,袭人也好,鸳鸯也罢,用起来,就是个忠心,和怀里抱着的狗狗猫猫没什么不同,图的就是个舒服。(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贾母还是很喜欢袭人的,因为贾母最疼宝玉,让袭人做宝玉的贴身大丫鬟,体现出她对袭人很放心,也很疼爱,古时男主人的贴身大丫鬟以后是要做他的妾的,所以贾母愿意让袭人做宝玉的妾,侍奉宝玉,也说明她喜欢袭人 。袭人温柔娇俏,是古代的淑女代表,她“伺候贾母的时候,心里只有贾母,如今伺候宝玉,心里只有宝玉”。而且贾母也是很看重晴雯的,说她生的好,针线好,其余的丫头多不及她,将来可以给宝玉使唤。因为王夫人是宝玉的母亲,所以赶走晴雯,事后对贾母淡淡提晴雯得女儿痨撵出,贾母也就没过多干预。


人生若只如初见


袭人和紫娟一样,都是最先在贾母身边伺候的人,先后赏赐给了宝玉和黛玉。作为贾母一手调教出来的人,最开始对她是喜欢和信任的,所以才将袭人给了她最疼爱的宝玉去做大丫鬟,但是后来袭人却逐渐倒戈到王夫人阵营,成为了金玉姻缘的忠实捍卫者。晴雯之死,跟她也脱不了干系;直到袭人母亲过世,她回娘家拿了一副准姨娘省亲的派头;在怡红院更是以女主人自居,更加惹得贾母反感不已!


嘛妮嘛妮哄


《红楼梦》当中看起来嘻嘻哈哈,欢乐无比,那是因为所有人都遵从了四大家族的正常运转规律,不同等级的人做不同等级的事,大家各司其职,不会有任何冲突。

那么就此而言,袭人仅仅是一个通房丫头,贾母作为贾家地位崇高的掌权者,她自然是喜怒哀乐,随性所为,她想喜欢谁,不喜欢谁,都是正常的。一个袭人而已,对于一个活了那么多年的老妖精来说,男女之事再正常不过,无所谓喜欢与否。

当然啦,贾母还是宅心仁厚的……


老街坊杂货铺


贾母以为袭人是个忠实妥帖的,但没想到她恰恰竟是那个别有用心的。为私心给宝黛泼脏水,以讨未来的“婆婆”王夫人的欢心和认同,这点心机道行,瞒得住宝玉和一众青春女孩儿,瞒不过贾母的火眼金睛。


浮生若茶25


不存在冷落袭人之说。在《红楼梦》第六回中《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有关贾母与袭人的关系中有过这样的描写:“……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已与了宝玉的……”也就是说贾母早已以名份上将袭人定为妾的身份了,只是宝玉尚未成人,等待时机而已。即然袭人是贾母派去侍奉她的心肝宝贝孙子的人,何来冷落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