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这个生物在地球上有什么用?

金牌策划


生物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它们是构成食物链的一环,蚊子是很多动物的食物,例如蝙蝠,青蛙,蜥蜴等等,幼虫在水里可供鱼食用。其实自然界就是这样,害与益共存,而且害与益都是相对而言的,目前我们是以人类为标准。


老么自言自语


蚊子也是地球上的一员,可能和人类有些仇怨。人类非常想把蚊子干掉,但就是干不掉。假设把地球上的蚊子消灭干净了,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吗?

01 蚊子有什么作用?

按照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划分,生物的价值包括三种: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一、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蚊子对人类有什么直接价值。

估计没有人吃蚊子,也没有见报道蚊子有药用价值或做工业原材料以及科学研究,只听说过模拟蜻蜓研制成功了直升机。至于观赏蚊子和用蚊子作为文学创作对象,估计还是有人有这个爱好吧。但总体来说,直接价值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二、间接价值,可能是蚊子对地球最大的贡献了。

蚊子对生态系统的最大价值,就是参与食物网构建,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自然界里单食性的生物主要是一些植食性的昆虫和单一寄生虫,如三化螟只吃水稻叶,豌豆象专吃豌豆等。而吃蚊子的动物都有多种食物来源,如青蛙、蜘蛛、鱼、蝙蝠、蜻蜓、壁虎等。所以,蚊子灭绝后,对于这些天敌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

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石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消费者主要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般情况下,某种动物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没有那么显著。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如果蚊子消失了,也不过是这些灭绝动物中的一类。

生态系统都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不是大量破坏植被,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能较快恢复平衡。

三、蚊子的潜在价值还不清楚

当然,潜在价值本身就是指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将来会发现蚊子对人类有什么有用的价值呢?实在猜测不出来。

四、蚊子对于提高人的免疫力可以忽略不计

02 蚊子不可能灭绝

蚊子共有3300多种,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可吸植物汁液以保持个体生存,但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后,卵巢才能发育,繁殖后代。

传播疾病的主要是按蚊、库蚊、伊蚊三种。其中,按蚊属(Anopheles,疟蚊)是疟疾的唯一媒介,还传布丝虫病和脑炎。库蚊属(Culex)是病毒性脑炎的媒介,在热带和亚热带还传布丝虫病。伊蚊属(Aedes)主要是传布黄热病、登革热和脑炎。

对于人类来说,蚊子的确很可恨。但人类却没办法完全消灭蚊子。

一、蚊子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

二、蚊子繁殖速度快。

雄蚊的寿命约为7天,雌蚊的寿命约为30天,一只雌蚊一生可以产卵1000~3000枚。

伊蚊、按蚊的卵一般在2天内孵化成幼虫,伊蚊则在3~5天内孵化成幼虫。幼虫称为孑孓,经4次蜕皮后变成蛹,这个时期约维持10~14天。蛹不摄食,可在水中游动, 经2天完全成熟羽化成蚊。所以,蚊子繁殖一代约为12天左右。

一只雌蚊一年至少可以繁殖1000只蚊子。而蚊子一年可以繁殖7代左右。这速度太恐怖了,幸亏蚊子寿命短。

三、蚊子生存年代久远,适应能力强。

科学家推测蚊子在寒武纪时期就已经出现,大概在五亿四千万至五亿七千万年前。到2亿3500万年前,出现恐龙,之后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到3500万年前人和猿的共同祖先埃及原上猿和埃及猿出现。

而人类从直立猿算起,大约有500万年的历史。

可见蚊子的适应能力比一般动物强悍得多。

03 目前防止蚊子叮咬的最好方法

一、点蚊香;

二、喷洒灭蚊剂;

三、吹冷气空调;

四、挂蚊帐;

次一点的:摇蒲扇;

最差的:用手拍打。

7月份的时候,一个学生给我打电话,说在驾校学车。碰见另一个年轻人也在学车,就聊起来。结果是一个艾滋病患者。然后,学生告诉我,说那里好多蚊子,被蚊子叮了。问我会不会传染艾滋病?说现在已经跑回来了,吓得发抖。

我只能告诉他说,科学家认为蚊子不传播艾滋病。最好去医院咨询一下。否则,岂不是太恐怖了!


小屋听雪


“蚊子这个生物在地球上有什么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话不能这么说。

蚊子的历史比人类久远多了。如果蚊子有知,它们可能觉得“事事都要讲个先来后到”——人类根本没这个资格提这个问题。

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不能拿“有什么用”来衡量判断。病毒有什么?致病的细菌有什么用?无益有害的真菌有什么用?如果硬说“有用”,也都是坏作用。

所有生物,都是地球生命的演化结果,这种演化,是在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没有谁应该谁不应该,谁有用谁没用的问题。

蚊子,属于动物界。

动物界,是和最早的原核生物界、后来的原生生物界、再后来的植物界和真菌界并列的地球生物“五大界别”之一。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细菌,大约在38亿年前,现在不少“品种”仍然存在,比如蓝绿藻、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等等。那个时候,没人问它们“有什么用”,因为,人们要在几十亿年之后才出现。这一类生物叫“原核生物界”,统治了世界大约10亿年。

27亿年前,从原核生物中,演化出来了真核单细胞生物,是有些原核生物靠吞噬其他原核生物实现的,结果,形成了完整意义的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一应俱全——都是从“别人”那里掠夺来的。这一类生物,组成了真核生物界,后来叫原生生物界。

又大约过了20亿年,有科学家说,没经历那么长时间,也就10亿年,但好像证据还不够充分,更多的学者,认为差不多20亿年比较有把握,在单细胞真核生物中,演化出来了多细胞生物。恩斯特.迈尔等大佬级的科学家认为,这个演化,还是通过吞噬实现的。不过,此时的吞噬,已经与上一次有了不同,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开始,已经形成了DNA物质,生物可以遗传了,有性繁殖,不再像原核生物那样靠分裂繁殖。在这一阶段,植物、动物和真菌的“三大界”都出现了。

至此,地球上的生物五界就齐了。对于后来演化出来的“四界”生物,也没人问它们有什么用。

最早的动物,现在已知的,是扁盘动物,然后有了海绵动物,又有了腔肠动物。请注意,接着出现的是两侧对称动物。

两侧对称动物里,又分出来两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后口动物,演化出了棘皮类动物、半脊索动物、头索动物、尾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人类是脊索动物这一支发展而来的。

原口动物,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其他一些很小的动物门组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下面一级的“门”。在节肢动物门里,有一个“六足亚门”,下面有一个“昆虫纲”;在下面有一个“有翅亚纲”,里面还有一个“双翅目”;这个“目”里,有一个“蚊科”。所有蚊子,都在里面了。

现在,大约有2500多种蚊子。这里面,不少“种”是后来才有的。但是,蚊子的祖先,在侏罗纪就出现了。这是在1.7亿年前,和恐龙一个时代。目前已发现的蚊子化石,存在于白垩纪岩层中,距今1亿年左右。最近,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1.65亿年前的昆虫化石,很可能会有一系列重大发现。

但不管怎样,蚊子的“辈分”,比人类高了无数倍。白垩纪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听蛐蛐叫”呢。顺便说一句,蟋蟀也属六足昆虫,也比人类的“辈分”高无数倍。它们的存在,显然不是为了一亿年以后叫给人类听,或者咬架给人们看。

这就是说,地球上的生物,是在长期发展和演化中出现、繁衍、和灭亡的。确实,很多物种,在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已经灭亡了,比如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比如剑齿虎。还有一些生存了下来,比如植物中的银杏,比如动物中的熊猫。

最早的节肢动物,有长约一米的物种,但是已经灭绝了。

同样属于节肢动物的蚊子,一是其雌蚊以吸吮其他冷血和温血动物的血为食物并由此催熟体内的卵,只要有足够的这些类动物,便不愁食物;二是幼虫觅食活跃,蚊蛹亦能活动及呼吸,生命力很强。

这些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令蚊子繁衍延续至今。

不过,其实很多昆虫也是这样,蝇类即是。

生物的发展是不分高级低级,也没有任何目的可言的。所以,无法以有用或无用作为评判标准。

蚊子,对人类可谓有百害而无一益。唯一的办法是灭蚊。不必去探讨没用的蚊子干嘛让它们成为地球生物。


一老沈一


蚊子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昆虫了,虽然蚊子没有活化石之称吧。但是它们却比活化石还要厉害,无论是它们的生命力以及繁殖能力都是超级强大的,可谓是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蚊子的幼虫,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

蚊子对人类带来了很多麻烦,蚊子在吸血的时候,唾液中会释放一种麻痹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让你无法感觉自己已经被叮咬了。但是当这些麻痹信息素过时了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将这些外来物质当成入侵者,从而向大脑反馈,大脑发出信号使叮咬部位发生疼痒。虽然这种疼痒是暂时的,但是一旦受到致命病毒的影响,那可是会危及性命的。

蚊子是细菌病毒的天然传播者,它会将各种细菌和病毒从一个母体分离带出去,触发另一起感染事件。比如在国外就有一种蚊子会传播疟疾,虽然目前人类已经研究出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但是疟疾依旧是非常可怕的疾病。

蚊子虽然小,但是中国有一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蚊子也是相同的。蚊子有无数个天敌,但是它们却依旧能够生生不息源源不绝,这就在于它的繁殖能力的。超强的繁殖能力维护了整个种族,如果蚊子灭绝了,对于地球上的少数生物来看,那就是少了一份美餐而已,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从深层次的方面去理解就又不一样了。

众所周知,人体是极为敏感的,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在作怪。免疫系统在保护人体的同时,也会伤害人体。我们的体内拥有着一套完善的修复功能,它的任务就是负责收集感染源和病毒源的信息。其原理就跟我们打疫苗是一样,当我们打完疫苗后,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出抗体。

蚊子虽然是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高手,但是同样也是人体生产抗体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几乎都在不断的进化,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在不断的进化。而人体的修复功能是不会进化的,这也是为何人类会频繁患上感冒的原因。

因为感冒病毒在不断的进化,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却无法对新进化的病毒识别,从而引起了感冒。而蚊子可以将新的病毒和新的感染源从野外传播到人体中,这样会促使人体内产生新的抗体,来对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进行升级。所以蚊子的存在意义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样,它有好处和坏处,虽然它的坏处占据了一大半。但这却是蚊子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我是宇宙V空间,一个科普天文爱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间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疑问,请在下方评论和留言!

宇宙V空间


对于蚊子来说,夏天就是一个包餐的季节,而对于人类来说是恨不得杀光所有蚊子,因为蚊子不仅会吵得人睡不着觉,还在身上叮上一口,产生一个痒包,还可能传染病菌有害身体健康, 于是很多人恨不得把蚊子彻底消灭。

蚊子的种类大约有3500多种,通常雌性在平静的水中产卵,从浅水池到花盆、水盆或水坑,幼虫生活在水中,以微生物和小颗粒或藻类为食,然后在水中蛹化,成年蚊子最终从水面浮出并飞走。一般来讲雄性蚊子主要是吸食植物的汁液,而雌性蚊子就靠吸食动物血液生存。

然而蚊子这种生物好像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比如生产了电蚊香,蚊香一些列的杀蚊产品,但依然起不到一点好的效果,甚至有很多蚊子都免疫了蚊香这种伤害。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从这些来讲蚊子可真是罪大恶极。

如果世界上的蚊子真的全部灭绝,那么人们的生活虽然会舒适很多,但由于这种物种不可能自然灭绝,人为的话又可能会使得其他物种的数量遭到重创。

退一万步说,如果真的在不损害其他物种的情况下,让蚊子灭绝了,那么这也会使得那些以蚊子为食的生物的生活情况不尽人意。

从狭义上来理解蚊子的作用,那它确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如果换个角度,我们从广义上来说蚊子是完整生态中的一环,如果缺少它,那么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蚊子在地球己生存超过了一亿年,与许多物种一同进化,如果我们消灭蚊子就会让掠食者失去猎物、让植物失去传粉昆虫。


星球上的科学


蚊子这个生物在地球上有什么用?

蚊子这种生物对地球的作用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假如从狭义上来理解蚊子的作用的话,那么它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蚊子作用的话,那么它又是完整生态中的一环,如果缺少它,那么对于生态的影响还是需要评估的。

一、蚊子有多少种?咬人的主要有哪几种?

蚊子这种恐怖团体在地球存在已经超过一亿七千万年了。蚊子非常适应地球的环境,它们在这个星球上已经进化出三千五百种不同的种类!尽管蚊子种类多如牛毛,不过天天嗡嗡嗡在我们周围绕的蚊子种类就那么几种!

这几种蚊子中被叮咬之后最痒的是伊蚊,一般在绿化带附近经常出没,在夏秋交接期间,伊蚊的毒辣想必各位都见过,就是俗称的花蚊子,吸血速度快,而且比较小,当发现是时可能已被得手了!

当然吸血的都是雌性蚊子,雄蚊吸取植物汁液就够了,因为雌蚊子要孕育后代,所以必须要吸血才能促进卵巢发育获得孕育后代的机会,但我们可不管它们为什么要吸血,对于人类来说,蚊子的这种繁殖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经蚊子传播的疾病超过80种,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疟疾:疟原虫传播引起传染病,一般由按蚊传播,夏秋季常见!当然大家也因此而认识我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因为她发明的青蒿素萃取方式解救了难以计数的疟疾患者,但这并不能解除人类对蚊子的痛恨!

2、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一般症状是发热、皮疹、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但死亡率不高!

3、黄热病:伊蚊传播,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等,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我国尚未发现。

4、丝虫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三、蚊子的一生与生态

蚊子医生会经历虫卵、孑孓、蛹以及成蚊等四个阶段,如下图:

在这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环境要求,比如虫卵阶段,蚊子必须有水才能繁殖,因此消灭各种污水沟是解决蚊子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蚊子并不会甄别繁殖水源地,因此你放在客厅桌上的杯子也许也成为蚊子繁殖的目标地,第二天起来也许你会直接饮用头天放着的水杯里的水,但在饮用之前你只要仔细看看,可能会有一层细微附着物,恭喜你,这就是蚊子的卵,如果你一饮而尽,那么这些虫卵都将被你吞到肚子里!

蚊子的孑孓阶段则完全是在水中完成的,会经历孵化以及孑孓与成虫的阶段,在离开水面以前都会成为水中多种鱼类的食物,当然最著名还是食蚊鱼!

即将成为蚊子成虫的孑孓,当然此时它仍然无法逃脱食蚊鱼的捕食范围!

食蚊鱼归属于胎鳉科,食蚊鱼属的一种小型鱼类,比较喜欢温暖环境,一般生活于湖泊、水库、稻田与沼泽等各类水体,成年食蚊鱼每天可以吞食2000余只孑孓!是从源头上解决蚊子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成虫蚊子则鸟类以及蝙蝠的捕食对象,总的来说,就生态环境而言,蚊子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小的,因为它处在食物链最底端,就生态影响评估来看,相对于食物链顶端的影响,提供食物来源的底端会更大一些!不过对人类的影响来投票的话,估计100%的朋友会投票消灭蚊子,因为这蚊子实在是太恼人了,晚上只要有一个蚊子在耳边嗡嗡,我们就睡不好觉了,那会一腔火气都无处发泄,还管它什么生态环境........统统消灭!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蚊子这种生物在人类的生活领域范围内非但没有价值,反而因为传播各种各样的疾病,是人类所消灭的对象,所以人类一般都认为蚊子没有用,但其实蚊子在整个地球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同样很重要。地球生物链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秉承着存在即合理的循环过程,虽然蚊子对人类来讲不体现直接作用,但很多生物都以蚊子为食,比如青蛙、蜘蛛等,而这些生物又给更高级的捕食者提供了食物,蚊子在整个食物链中也有重要的一环,整个循环系统下来最终获益的还是人类,所以即便蚊子的存在害处大于益处,但在地球上还是有用的。

其实关于生物链存在,很多案例都证明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循环系统,比如当年澳大利亚因为被几只欧洲兔子入侵,最终造成兔子泛滥成灾,破坏草原系统,原因就是澳大利亚四面环海,陆地上的食物链系统自成一体,欧洲兔子入侵后没有天敌,导致大规模的泛滥,而且澳大利亚人不食用兔子肉,最终酿成大祸。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单纯的去衡量蚊子相对地球的价值,而不是对人类的价值,其实蚊子存在的作用与人类的存在一般无二,人类和蚊子都作为地球的伴生产物,都是依托于地球资源而存活,相对而言人类获取地球资源的数量要远远高于蚊子,如果蚊子对地球来讲没用,那人类非但没有作用,反而是地球生态破坏的最大群体。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其实,大多数生物在这个地球上都没什么用。

比如:与世隔绝的沙漠鱼,生活在北美沙漠的一个洞穴中,几乎与所有物种都与世隔绝,如果捕食人类发现并开展科研保护,那么这种鱼可能到灭绝,都不会被人类所发现。

即使现在人类对沙漠鱼展开了科研工作,我们似乎也不能说沙漠鱼在地球上有什么用,因为它们没有天敌,依靠浮游生物为生,即使灭绝了,对其他生物也没有任何影响。

而狮子、老虎不同,它们的存在,控制着当地的食草动物数量,一旦老虎、狮子灭绝,很有可能会引起当地食草动物数量泛滥,对土地、植被造成灭绝性伤害。

也就是说,在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像老虎、狮子一样“有用”,还有很多生物就像沙漠鱼一样无用,但它们仍然存在在世界上,并不因无用而消失。

蚊子与病毒

沙漠鱼之所以“无用”,其实是因为它太与世隔绝了,对其他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是蚊子不同,它的存在影响着很多生物,其中包括人类。

我们知道,蚊子可以传播很多疾病,比如:戈登热,所以蚊子的作用之一就是传播病毒与疾病。

其实,在自然界中,不仅有动植物,还有各种微生物,而且微生物的数量比所有动植物加起来都多,大多数多细胞生物都需要与微生物共生才能够生存下来。比如:

人类的消化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还有,病毒虽然如今无法定义它到底是不是生命。不过,病毒是不能通过捕食其他猎物来获取营养,在自然界中,它们无法生存也无法繁衍。但当它们遇到其他生物时,它们就可以寄居在生物的细胞之中,利用自己的RNA改变其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而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生产,当RNA改变了原有细胞的DNA时,此时的蛋白质就可以“听命”于病毒,为病毒提供营养。

通过这样的方式,病毒就可以在该细胞内生存以及繁衍,但该细胞内的病毒数量足够多时,病毒就会寻找下一个细胞,继续改变其他细胞的遗传物质,这样病毒就可以在该生物体内生存了。

蚊子的作用

我们知道,病毒虽然可以入侵人体,但人类自身有免疫系统可以抵御病毒对身体的破坏。除了免疫系统,病毒要进入人体需要通过皮肤这道防线。一般来说,皮肤就可以将大多数病毒隔离在人体之外。

此时,蚊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蚊子可以通过叮咬的方式,将自己的口器深入到生物皮肤之中,而病毒则会顺着口器,从蚊子体内进入到人体,突破人体皮肤的障碍,顺利到达人体。

也就是说,感染病毒的蚊子,可以将病毒传递给人类。

等到人体内的病毒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此时蚊子的叮咬,又可以导致一些病毒顺着蚊子的口器,从人体内传递到蚊子身上。

等待蚊子叮咬下一个人时,就可以把这个病毒传递给下一个人,病毒也就可以在不同人体内寄生,从而繁殖。

从病毒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蚊子就是一列高速列车,可以将它们送到一个又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

但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角度出发,蚊子就是传播疾病的凶手,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蚊子消失了,会有什么影响?

虽然每个人都想彻底除掉所有的蚊子,但是从理论上来讲,蚊子可能是它这个生态位上最适合的生物。

我们可以把自然界每个生物都看成是热门演唱会的座位,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一天蚊子消失了,那么它的生态位在自然界中依然存在,也就是说依然会有别的生物占据它的生态位。

一般情况下,能够占据它的生态位的生物,会更强势,比如:当《狼图腾》中的狼消失后,老鼠以及兔子成为了更为强势的生物,它们掘食草根,打洞破坏草场,导致当地植被减少,土壤沙化,最后人类不得不从这里撤出。

我们虽然还不知道究竟哪种生物可以取代蚊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蚊子这个物种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一定会有别的物种强势占领,届时造成的危害,可能比蚊子更厉害(不一定会对人类造成直接伤害)。

所以,蚊子的存在,可能对于人类来说是好事。

总结

其实大多数生物在这个地球上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它们只是食物链中的一环,有时缺少它们并不会引发严重的危机,但当食物链中缺少了它们时,可能会有更为强势的生物取代它们的生态位,到时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我们也知道,自然界本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人类不能够适应该生物的灭绝,可能人类也会就此灭绝。这就是蚊子的作用。


钟铭聊科学


蚊子是全人类都深恶痛绝的,被人类列为四害之一,也是地球的一种小型生物,很显然它对地球没有任何用处。如果非要说蚊子的作用,那就是它自己存在的作用了,还有能为蝙蝠、燕子、青蛙等动物提供那么一点点食物来源。


蚊子的危害

蚊子遍布地球各地,数量庞大,属于节肢动物门卵生的双翅目蚊科的刺吸式口器纤小飞行类。全球约有3000多种,雌蚊吸取血液,雄蚊吸取植物汁液。蚊子常会为人类传播疟疾、登革热、脑炎、丝虫病、黄热病等80多种疾病。其中的按蚊、伊蚊及库蚊最为常见,危害也是最大的。

如果一个人同时被一万只蚊子吸血,血液会被吸干。

据资料记载,泰国每年由疟蚊传播感染疟疾而死的人数有5万人;1876年在凿巴拿马运河时由于蚊子传播到疟疾及黄热病而死亡了大量工人👷,以致1889年被迫停工,后来专家出手杀灭了蚊子才恢复。在非洲也有每半分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蚊子传播的疟疾。

蚊子的作用

蚊子这种生物的存在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非要说作用,那就是为蚊香等驱蚊产业制造了生存空间;并且人在追打蚊子时锻炼了手臂,使现代人久坐不动的毛病得到了改善;还有多数人在第一次被蚊子叮咬后会产生抗体,以后再被咬时便具有了免疫力;还有人类由于蚊子的存在不致于人口暴增,因为它会让大量人因它而死。



如果说蚊子也占据着生态系统的一环,没有了蚊子生态系统就会断链,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像魏洛特博士所说:“生命之网并没有想象中脆弱,如果去掉蚊子一环,生态系统不会就此散架。”

一句话:蚊子是人类最大的危害!对人类来说毫无作用!对生物链毫无作用!


弄潮科学


许多人都非常急切地想要灭绝蚊子,这不仅仅是因为蚊子令人讨厌,蚊子可以说是世界上对人类最致命的动物,它们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消灭蚊子将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并消除许多痛苦和残疾。但是,人们担心这将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生态系统涉及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消灭一些昆虫物种可能会产生不可预见的负面后果,所以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蚊子在生态系统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不是所有蚊子都是令人厌恶的,蚊科有3500多种,雌性通常在平静的水中产卵,从浅水池到花盆、水盆或水坑。幼虫生活在水中,以微生物和小颗粒或藻类为食,然后在水中蛹化,成年蚊子最终从水面浮出并飞走。

大多数成年蚊子都是素食主义者,喝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从不吸血。甚至有些蚊子如体型巨大的象蚊的幼虫吃其他蚊子幼虫,只有大约200种雌蚊子会以人类血液为食,能以人类血液为食的蚊子中,并非所有都携带人类疾病。例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几乎完全由按蚊属的蚊子传播,在大约460种按蚊中,只有100种左右能够携带疟原虫,在这些物种中,最主要的是冈比亚按蚊。其他一些虫媒病毒,主要都是通过伊蚊属的蚊子传播,库蚊属也传播一些疾病,但库蚊属很少叮咬人类。

蚊子除了传播疾病,还有一些其它生态学功能。

从幼虫开始,蚊子生活在水中,以碎屑为食,能让水保持一定程度的清洁,但也有很多不是病媒的其他生物可以做到。蚊子幼虫可为其它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其他水生幼虫如蜻蜓和豆娘若虫,以及一些海龟、蝌蚪和鱼类幼虫可以以蚊子幼虫为食。最著名的蚊子幼虫捕食者是食蚊鱼,原产于美国,通常被引入池塘和水库作为控制蚊子的手段。

成年蚊子可以作为更多生物的食物,从鱼和青蛙到蝾螈和蜥蜴,再到捕蝇草、鸟类和蝙蝠,还有其他昆虫,吃成年蚊子的昆虫包括蜻蜓和豆娘,它们的水生若虫也吃水生蚊子的幼虫和蛹,是蚊子一生的天敌。但是蚊子并不是这些生物中唯一的食物,蚊子的灭绝也不会对这些生物造成严重影响,除了蚊子,蜻蜓本身也很喜欢吃苍蝇、蜜蜂和蝴蝶。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蝙蝠,蚊子在蝙蝠的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到1%。

北极的鸟类是最有可能也是唯一一种没有蚊子就会失去主要食物来源的生物。虽然大多数蚊子更喜欢温暖的天气,而且热带地区蚊子种类最多,但北极苔原实际上是世界上蚊子数量最多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环境是蚊子的完美孵化器。整个冬天,土壤几乎都是冰冻的,但到了夏天,土壤开始融化形成沼泽,整个田野变成了蚊子的巨大繁殖地。蚊子群在这些地区可形成了厚厚的,黑暗的昆虫云。科学家认为蚊子是这些地区鸟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很多蚊子参与授粉,但其中大部分也是由其他昆虫授粉的,蚊子是次要的授粉者。很少植物是主要通过蚊子授粉的,比如在北极发现的钝叶兰花,主要由雌性伊蚊和一些蛾子授粉,然而,这些兰花对生态系统本身是不重要的,对人类也不重要。

所以,蚊子中没有关键的物种,没有一个生态系统依赖于任何一种蚊子,如果蚊子消失,生态系统不太可能会崩溃。蚊子灭绝可能只会在生态系统中产生很小的涟漪,毕竟,曾经存在的99%以上的物种已经灭绝。蚊子确实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但无论什么生物最终取代蚊子的生态位,都可在食物链中发挥同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