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作为一款非常原始的武器,是靠什么在战场上走过这么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

赤焰哒哒哒


为什么要淘汰?迫击炮的作用在现代战场上仍然很大好吧,题主是不是以为今天已经有了各种先进的火炮就不需要迫击炮了?那你为什么不想想今天有那么多先进的枪械,为什么还需要手枪?因为手枪有它自己的优势啊,比如便携、隐蔽、轻便等,迫击炮也同样是这道理,相比于今天的各种榴弹炮、加农炮等,迫击炮更加的轻便,可单兵携带,适应战场的能力更强,这些优势都是迫击炮独有的,同口径下,你带兵携带榴弹炮试试?

除此之外,迫击炮独特的弹道性能才是其在战场上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大家要知道,火炮是有一个射击死区的(也就是火炮的不可射击区),一般火炮的弹道越低平,延伸度越大,那么其射击死区也就同样越大,跟弹道是更加弯曲的抛物线的迫击炮相比,今天的各种榴弹炮、加农炮的死区太大了,至于什么是火炮的射击死区,先来看一张草图,如下,从图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到,榴弹炮的不可射击范围是远远大于迫击炮的,也就是说榴弹炮死区要比迫击炮的大,如果你想要给障碍物后面的目标送去真理,而这个目标又刚好在你的榴弹炮死区之内,那么,此时你就需要一门迫击炮来进行火力打击了!


除此之外,迫击炮的炮弹的杀伤界面跟传统的火炮又有所不同,前面说到迫击炮的弹道死更加弯曲的抛物线,所以,迫击炮的炮弹落地时的角度是接近垂直的,这种角度的炮弹在爆炸的时候有一个好处就是杀伤界面比起传统的火炮炮弹会更加大,因为传统的炮弹通常都是斜着落地的,这样一来,炮弹爆炸的时候,有一部分的爆炸方向是向着地面的,所以,冲击波以及碎片也会向着地面释放,浪费一部分威力,不像迫击炮的炮弹那样均匀的向着四周飞射,大概如以下草图所示:


因此,迫击炮本身就具备其他火炮没有的优势,又为什么会被淘汰呢?传统火炮能打几十公里,而迫击炮的射程通常是在10公里之内,但是迫击炮能对付一两公里外的目标,换成同口径的榴弹炮,你给我打1公里试试?什么你可以直瞄?那么如果有障碍物阻挡呢?还能不能直瞄?所以,一种武器还能存在,就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今天的迫击炮也在与时俱进,比如直瞄、自动装弹、使用复合材料减轻重量、数字化等!


哨兵ZH


迫击炮堪称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的一件完美兵器。武器不是越先进越好,装备的性价比是非常重要的。迫击炮最大的优点就是性价比高,廉价,可靠,超级抗干扰,方便使用。想设计出一件比迫击炮性价比还高的步兵支援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迫击炮可以简单到只有三部分,主要是身管~由于迫击炮绝大多数都是滑膛炮,不需要膛线,且迫击炮膛压小,身管强度要求不高,生产成本很低。剩下的两部分是底板和大架,这两部分的构造很简单,即使在战场的复杂环境中遭到损坏,也不会导致火炮完全不能使用。迫击炮初速低,膛压小,对弹药强度要求低,炮弹可以使用铸铁,不但进一步降低了火炮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大了破片数量,提高了毁伤效果。

当然,迫击炮精度差,射程近,但作为步兵伴随火炮,根本也不需要攻击纵深内目标,由熟练射手操作的迫击炮,同样可以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度来,比如红军时期的神炮手赵章成。电影《红海行动》中有一段情节,是分队转移时被恐怖分子拦截,遭到迫击炮攻击,处于无装甲防护下的分队一度被压制,处境相当危险。这一段处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迫击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优点,那就是伴随步兵作战,可以让步兵随时获得炮火支援,对于稳定战场士兵心理,保持士气意义重大。卫星通讯设备随时呼叫空军支援当然好,但成本是个大问题。


叶海林



我军“炮神”赵成章,我军著名的战斗英雄!我军强渡大渡河时17 勇士在夺取桥战当中都到了敌机枪火力压制,刘伯承司令员急调赵成章…在仅有一门炮、三发炮弹不允许试射的情况下,赵成章凭借过硬的技术将炮弹隔岸打进守敌群中…为17勇士夺桥开辟了道路!图片上是赵老建国后已经成为少将了,仍然下基层连队对战士们指导简易迫击炮射击法。

迫击炮最早出现在“日俄战争”时期,当时日军为了炸毁俄军修建的堡垒群,拼命的“猪突进攻”打算抵进堡垒后实施爆破,由于俄军的堡垒群都修建在半山腰,日军抵进山脚下就会形成射击死角…在不能眼见日军挖坑埋炸药的紧急情况下,守卫堡垒群的俄军将47毫米舰炮大仰角,几乎到了垂直到了80度进行射击,炮弹发射之后也几乎是垂直度下落,对山脚下的日军杀伤很大…这也就是迫击炮最初的雏形,观察“日俄战争”的英法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发现了俄军这种战法非常有效…随即现代迫击炮就诞生!
迫击炮是陆军最主要的火炮!其地位甚至要高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主要原因就是迫击炮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机动性甚佳、射击仰角大可以打击的点非常多,弹药威力大…这些特点是其它炮种所不具备的,所以一支军队哪怕是游击队里可以没有其它炮种,唯独不能缺乏迫击炮,这也证明了它在陆军中的地位!

在现代正规军队当中,迫击炮的装备数量上很大的,并且在编制上也涵盖了:连排级分队所属小口径迫击炮到集团军所属超大口径迫击炮,编制适应性非常高,并且迫击炮这种武器与确实实用性极高!连排级分队装备了它就可以进行攻坚战,否则敌军的几挺机枪就会让人动弹不得,而营团级别的步兵装备的大口径迫击炮,使用现代制导炮弹(末敏弹)之后可以对抗敌军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这在过去也是不可想象的。
俄军的拆迁利器“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它的炮弹威力可不是像它名字那样“温文尔雅”,一发下去一栋五层楼房就被炸塌了!它现在就在叙利亚战场,叙利亚政府军经常用它轰击有坚固工事防护的反政府武装,效果非常明显!



迫击炮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的完善了,并且开始往自动化、自性化方向发展,这样更能提高机动性、高射速和增强火力覆盖面,图片上就是我军车载82毫米射速迫击炮,它才用弹匣后膛供弹方式,自动射击射速提高到了60发/分钟,一个排三门炮可在一分钟内往5000米外的敌人阵地发射120~180发榴弹,完全可以覆盖敌一个连防御阵地表面!火力打击密度是非常高的。

采用弹匣供弹,基本上解脱了手工装填的工作强度,更加适合火力急袭。



同时,自行迫击炮也可以直瞄射击,对敌较坚固的工事可以进行逐一摧毁,“大炮上刺刀”的战法在现代战争中仍然非常管用。

总之,迫击炮这种较为“古老”的武器通过现代科技的改造,可以称作“老干新枝”!依然发挥出它高战场适应性的优势。


皇家橡树1972


主要是便于携带,这玩意儿重量轻,是步兵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的重火力。迫击炮属于压发炮,这种炮威力相对小,对炮管要求低,一门炮也就十斤十来斤重,比一挺机枪还轻,这使得迫击炮手一个人就可以携带一门迫击炮;炮弹也轻,也就2~4斤重,口袋塞两发炮弹不是问题,一个迫击炮班就可以携带百多发炮弹。现在在步兵武器中,迫击炮跟火箭弹是最佳拍档。

其次,迫击炮的射界比较大,盲区小。这玩意儿甚至可以攻击50~3000米远的目标。这是打仗的时候攻坚的唯一重武器,在步兵进攻中,射界一直都是大问题,50米~100米的地方直射火力太猛,一露头就挨打,这时候一发曲射的迫击炮炮弹就可以解决;机枪阵地的射程远,根本近不来身,这时候迫击炮是唯一能在机枪射程外发起攻击的武器。打碉堡,重机枪阵地,还有狙击手阵地都离不开迫击炮。

第三,费用便宜。60迫击炮炮弹的价格只要大约50美元左右,跟一枚23舰炮的价格差不多,这是一种可以大量装备的廉价武器。因为装备的多,使用频率就高。


优己


那时中国人穷困交加,小米加步枪的时代迫击炮算不错了,迫击炮的优点主要是重量轻便于携带,其次是弹道高伸,可以攻击障碍物后的目标,打一炮换个地方比较方便,迫击炮有优秀武器的很多特征:简单可靠、轻便容易机动、精度高、火力强大。目前,仍然有国家在使用,也就是说现在迫击炮仍然有用。老美装备就有三种口径的炮击炮,分别是M224 60mm迫击炮、M252 81mm迫击炮和M120/121 120mm迫击炮,中国的迫击炮发展到现在种类更多,口径有60mm、82mm、100mm和120mm,而且分自行式和非自行式。

对于一些山地作战和地形复杂的战斗来非常适合,而且随着现如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迫击炮已经不单单是投掷类武器,甚至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都相继问世了,就比如法国的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更是一炮能够比肩榴弹炮的威力了。

当然,这一类迫击炮都不是轻量化的了,而是重型迫击炮,所以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汽车拉或者马来拉了,而不是人扛,就好比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就研制过一款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该迫击炮的重量就达到了170左右千克,射程更是高达5000多米,这种射程已经跟轻型榴弹炮有一拼了。


大风起兮偶飞扬


迫击炮是典型的曲射爆破武器,主要是攻击步兵,和防御工事。不同于坦克及大口径火炮需要专门的兵种,迫击炮可下发到连,排级,甚至班为单位也可配备简化版的掷弹筒。

根据任务的不同,迫击炮也分口径,不过依然只用于反各防御程度的工事,其装药量不足以反重装甲武器,可以说迫击炮是步兵支援步兵的有力武器。

比方说山地作战时,假如不能或限制了导弹的使用,(特殊情况)坦克的火炮平射不能打击在反斜坡的反步兵武器时,在一公里以内要想摧毁其就要用到短距曲射武器了,迫击炮无可替代。

迫击炮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大型载具运输,设立特殊兵种完全没有必要。当然在我国,我军出建时,拥有迫击炮就算是炮兵了,直到现在炮兵的武器逐渐强化,也分出不少重武器炮兵部队,迫击炮虽属炮种,但轻,火力够用,价格低廉,不仅不会退役,而且会逐渐现代化改造继续发展。

例如榴弹枪就是目前最轻型化的“迫击炮”,还有坦克上已经出现了车载自动迫击炮,可百度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迫击炮作为武器系统的一环,到现在是处于高低搭配的“低端”,是战争体系不可缺少的一条科技树,简单一点就是敌人没有的我们一定要有,体系多一分完善,战争就能多一分胜算。

可代替高射机枪或加装于载具的榴弹枪

坐地式传统迫击炮


大口径迫击炮

现代化可车载迫击炮


单兵特种榴弹枪

组合式自动迫击炮


客矢解


首先说关于迫击炮至今还在争论不休。

法国人说他们首先发明的,俄国人说是首先是他们发明的。

首先是谁发明的无法考证,但如果说到是谁先使用的应该是有出处的。

那就是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人为了射击坚固掩体后面的死角,灵机一动把野战炮的仰角拉大,使炮弹具备了垂直打击的作用,自此以后迫击炮便得以在战场上广泛使用。

飞机与大炮分属两种不同的兵器,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红军神炮手赵章成

一般来说,大炮的仰角越大射程就会越远,飞机的仰角越大升力也越大。

但是大炮的仰角在超过45º度之后,射程就会越来越近,飞机在超过45º度角以后升力反而越仰越小!

但反观迫击炮的射角,基本情况之下都在45º度角以上。

特殊情况之下,它也可以平射。

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以曲射为主,也就是说本身就是专门为曲射而设计的一种小型火炮,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打击大型火炮无法打击的敌人掩体后面的死角。

它的口径从66毫米到88毫米,再到120毫米不等,射程从几百米再到几千米甚至一万米以上。

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在用。

红军长征时,著名的红军神炮手赵章成在炮弹有限、要求发射零失误的情况之下,用仅有的三发炮弹,第一炮打掉了敌人火力点,第二炮干掉了敌人的指挥官,从而保证了红军十八勇士完成了强渡大渡河的行动!

迫击炮虽说是炮,但它做工简单、工艺流程简单易行,一个炮管、一个底盘、三根支架即可完成。

它虽属重火器,但是它的生产制造工艺比枪还要简单容易,它最大的好处是在战争激烈紧张时,便于大量生产。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德军推进速度太快,苏联许多的工业设备有很大部分根本就来不及转移,在灾难性的一九四二年,苏联的国防工业跌至崩溃的边缘,飞机和坦克一时之间生产不出来,在临时应急之下,便集中力量生产炮击炮。

苏军指挥员要不到其它重火器,迫击炮是要多少给多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迫击炮也是苏军赢得卫国战争的一个保证!

其实迫击炮所装备的不仅仅是中等军事国家,就算是军事异常发达的美国,它的陆军也装备有数量不等的迫击炮。



它是伴随步兵进行攻击的最好火力支援武器,不仅仅是二战,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的阿富汗战争、都有它的身影!

世界上只要有战争,就会有陆军,只要有陆军参战就一定会有步兵,只要有步兵就一定会有迫击炮!


东方评史


迫击炮诞生于1904年,至今也只有百年而已。然而这么多的年,除了重型迫击炮,它的发展却一直不明显,其模式几乎没有变过,可以说是非常原始的武器,但是它至今各国也一直在使用,那它究竟靠什么在战场走过这么多年,一直不被抛弃呢?这离不开它的独特的优势,成本低还便利,一款适合于复杂作战的大威力武器。

如果要那迫击炮和其它火炮(如榴弹炮等)相比,无论是威力和射程自然都抵不过,并且它的精度也不及后者。但是如果要从其它方面来看的话,那它的优势就很大了。从设计之初,它就是一种便携式小口径火炮,并且它的制作十分简单,只有炮身、炮架、座板及瞄具四大部分组成,成本低,与其他火炮相比它的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它的优势也十分明显,非常适合士兵携带(2-3个士兵即可),打了目标就赶紧背着它转移阵地。

另外,它是一种大角度曲射武器,非常适合用于打击反斜面目标。如果在复杂的山地地形和丛林作战,像是大型武器根本没有进入,而枪榴弹这种威力又过于小,而迫击炮的威力相对来说就挺不错的,在这些复杂地势其发挥的作用就大了,尤其在越南战争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了。同时,与火箭炮相比,它的射速相对来说就快很多,火力持续相对久,它就是因为它独特的优势使得它一直使用到现在。


霹雳火防务


迫击炮还真称不上是多么原始的武器,其从诞生到现在,其实也不过100多年,还算是一款比较年轻的武器的。而且迫击炮轻便容易携带,火力强,能够有效弥补补兵班组的火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才会至今依然使用。

迫击炮诞生自日俄战争中,当时双方在旅顺要塞鏖战。而为了杀伤山地背后的日军,俄军利用舰炮等改装出来了一些高射角的迫击炮,攻击效果很好,日军甚至看不到俄军火炮在哪儿部署。

于是迫击炮开始得到发展,各国相继研发了专门的迫击炮,装备步兵部队使用。迫击炮虽然和步兵炮、榴弹炮等这些大家伙比不了,但是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迫击炮一般比较轻,便于步兵部队携带(大口径重型迫击炮是个例外),尤其适合机械化水平不高的部队。而且迫击炮弹道高抛,非常适合打击山背后等这些看不到的目标。同时迫击炮毕竟是炮,对于步兵部队而言是一个有力的火力补充。

所以即使到了现在,迫击炮依然是步兵部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兵器。即使是一贯以武器装备先进著称的美军,也装备有M224迫击炮、M327重型迫击炮等武器。


用户5770541302


迫击炮的确很简单,但它绝不“原始”,相反,正是因为简单可靠,迫击炮才在战场上走过了这么多年依然龙精虎猛活蹦乱跳。

迫击炮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门坐底小钢炮,引信机构和地雷没什么太大区别,所以“迫击炮理论”也被用来称呼战场上那些简约却不简单的武器。哪怕它们造的再糙,谁也不能忽视这是一种可以速射的快速小炮。

游击队是迫击炮最忠实的拥趸,便于携行,性价比极高的迫击炮可以被人背着翻山越岭,威力和射程却远超过狙击枪,一支望远镜,一门60迫,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炮。时至今日,中东地区迫击炮依然是除火箭弹以外最具威胁的武器。

曲射弹道的魅力也是人们无法抗拒迫击炮的地方,对前沿步兵而言,这门从天而降的炮法威力十足,无论是房顶上的狙击手还是掩体后的火力点,足以令大部分火力束手无策的局面能被迫击炮的弹道轻松化解。

我军练出的“单手打炮”和“迫击炮平射”技术,堪称迫击炮史上的魔幻发展,让迫击炮的战术增色不已,战力大增。不过有些技术因为过于危险,所以被停止了十几年才重见天日。

步兵不光可以用迫击炮抵进轰炸,自己也可以从容的躲在掩体后相对安全的实施攻击,这种无从捉摸的高抛弹道是战场上一大死神。除非调动更大规模的炮击去覆盖迫击炮阵地,就只剩下前沿步兵自己通过轻武器解决这一条路了。然而正是因为那种高抛弹道和灵活的转移方式,迫击炮完全可以做到打几炮换个地方,让侦测抓破头皮。

远东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最出名的“冷枪冷炮运动”中,所谓的“冷炮”,很多指的就是迫击炮。战士们会跑到山坡里,像布置狙击阵地一样设置迫击炮阵地,还会拿树叶和土灰、手榴弹做诱敌假目标。打完炮后扯了远处的手榴弹就跑,炸起的烟尘能让气急败坏的敌人怒轰一整天。而我们的战士已经背着小钢炮,唱着打靶归来巡山完毕了。

巷战中迫击炮也是相当强力的东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楼隔楼,屋隔屋,很多时候双方就相距一条街,此时屋后发射的迫击炮弹比什么武器都令人惊魂,那种弹道可以根本不讲道理的垂直炸落人堆。它是巷战中唯一能够隔山打牛的武器。叙利亚战场上搞出的煤气罐迫击炮,更是令人无语。

当然,由于迫击炮的弹速不高,抛物线明显,距离也近,所以现代战场的不少传感器如炮侦雷达等,已经可以很好的捕捉到迫击炮的攻击方向,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某些更高科技的现代近防系统,也已经能对迫击炮进行拦截了。

所以迫击炮如果不发展,在未来的战场上很可能也将面临淘汰的结局,毕竟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战场更是贯彻了这个真理。

目前迫击炮的发展主要是“自动化”、“智能化”,搭载在自动化车辆上的迫击炮,拥有更好的机动性。连接信息化战场数据链后其反应与打击能力成倍提高,口径与射速也在飙升。通过一通弹雨让对方挨一顿痛砸,然后迅速溜之大吉,这样的东西着实令人头痛。

当然了,小型化的迫击炮系统也不可能被放弃,步兵手里这东西很多时候比火箭筒还有用,未来结合先进的炮弹系统和发射系统,迫击炮完全可以做到更快、更准、更无耻,它的炮筒可以发射从普通弹药到云爆弹、燃烧弹、曳光弹、末敏穿甲弹、制导弹药、无人机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真到了那个时候,这样的迫击炮你怕不怕?莫慌,看上图,我国的120mm末敏迫击炮弹,此外还有GPS\\激光制导迫击炮弹,坦克敢来也是大写的死!

其实迫击炮还大有潜力可挖,有些国家已经在研制无烟、无光、无声、无炮口冲击波的“四无”迫击炮,所以说,现在的迫击炮是高科技武器,不仅现在活的很好,未来也将继续在军队里活蹦乱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