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赵刚被提前晋升为副军级,李云龙为何破口大骂?

吴晓普


只从剧情来说。

赵刚担任的不是副军级。纵队政治部主任才是副军级,政治部副主任最多是个正师级。与赵刚原本的2师师政委虽级别相同,但权势、地位均差距甚大。

李云龙2师是自中野转隶华野,战斗力强但自身烙印就非常明显,红四方面军、129师、晋冀鲁豫、中野,显然涉及到山头问题。

华野用你李云龙的猛,自需分隔使用干部。

最重要的问题是赵刚资历低。129运动的学生领袖,最早也就1933年参加革命,没经历红军时期的赵刚就很不容易了。所以调出赵刚就是避免形成针插不进的局面。


四川達州


《亮剑》中,赵刚刚来李云龙的独立团的时候,还是一个不到25岁青年,读过书,北平燕京大学的大学生,有文化,一身书卷气。



刚开始,赵刚对李云龙动不动爆粗口,一副骂骂咧咧的样子,很是看不惯,但是后来他也学会了骂人。他和李云龙之间相互开骂,调侃,仿佛他们俩不相互骂几句,就像是见外了一般。



在李家坡一战中,本来独立团是作为预备部队,并不是作为主力参战。气得李云龙大骂,说独立团就是后娘养的吗?他新一团就是亲娘养的,怎么总是他们打前阵,我们增援。

赵刚一看李云龙总是在那里骂,转来转去的,一生气向上面领导打了小报告。作为政委的赵刚这也不算毛病,他就是管这一块的。



后来李家坡一战,打得异常惨烈,日本山崎凭借着有利的地势占据着优势,我军就攻不下。

最后,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和赵刚并肩作战,制定了优良的战略决策,参与了李家坡一战,并顺利拿下,歼灭了日本山崎大队,缴获了他的日本军刀。

本来李云龙还想和山崎单挑,为此感觉非常的遗憾,可是在密集的炮弹的轰击下,山崎已经身首异处,气得李云龙又大骂,“他娘的,谁把山崎打死的。“真是一个不讲理的主。

李家坡一仗,李云龙立下了大功。战斗打响之前,李云龙曾向山崎喊话,说是如果自己输了就给山崎让路。赵刚抓住这句话问他,真是这样吗,李云龙用农民式的狡猾回应他,到那个时候,自己早就脑袋搬家了,让不让让是你们的事情,和我无关了。



仅从李家坡一战,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云龙和赵刚已经成了铁哥们儿,赵刚佩服李云龙作战计划设置的周密,有军事才能。虽然李云龙经常骂骂咧咧的,人谁还没个脾气吗?李云龙也慢慢的从瞧不起赵刚,到对赵刚的佩服。因为赵刚不仅仅是一个耍嘴皮子的政委,心细又勇敢,还能上战场带兵打仗。特别是能容忍他这腐臭脾气,这更是难得了。

我们从赵刚与李云龙相互包容,甚至是相互揭短,互怼,但是密切配合作来看,他们是相互的左膀右臂,生死兄弟。

那么赵刚被晋升为副军级,也就是赵刚提拔为第二纵队的政治部主任时,李云龙为什么会破口大骂?他的爆竹脾气被点燃了呢?



“那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要是调你去当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我不会耽误你的前程的”!

我觉得李云龙之所以会破口大骂,原因如下,

首先,李云龙多年来和赵刚合作非常默契,生死弟兄的感情。但是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们分开了,一分开就是好多年,彼此非常想念。

现在赵刚来,又要走,他割舍不下。因为自己厚着脸皮好不容易求了司令,才把赵刚调到了自己身边,当了华野二师的师政委。

李云龙满心的欢喜,盼到赵刚来了。刚相聚就要离开,从感情上李云龙接受不了。李云龙想想自己是空欢喜一场,心里非常失落,非常憋屈。在这种情况下骂人是他的一贯的表现,所以,此时李云龙大骂,是他舍不得兄弟走的真性情的流露。



其次,李云龙瞧不上政治部主任这个官。当初赵刚来李云龙部队做政委的时候,他就非常瞧不上赵刚,觉得他就是耍嘴皮子做思想工作的,真刀真枪的,去战场还真不行。其实赵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真行。

所以从骨子里,李云龙就瞧不上政治部主任这个官职,觉得赵刚去当这个职位,有可能就是被挂起来了,就去了后勤,然后从此不在前线工作,那么后期可能耽误了他的进步空间。因为在自己这里还好说,怎么也会带着赵刚去前线去打仗,增加实战经验,而且有更多的进步的机会,但是去了那里,李云龙觉得就不好说了。



最后,华野二师师政委与二纵的政治部主任相比,单是师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为例来比较,两人都是副师级别。

此时李云龙的师长一职和赵刚的师政委一职是同一个级别,只不过分管不同。所以赵刚去当二纵的政治部主任相当于明升暗降了,政治部主任是在师党委和政委领导下工作,排名靠后了。



综合来看,李云龙对赵刚刚来到自己部队里就被调走,任二纵政治部主任这件事情是满腹牢骚,非常不满的。李云龙为此开骂,不仅仅单凭的个人感情因素,更多的是考虑的赵刚的前途。

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李云龙显然是多虑了。赵刚的仕途走得非常顺,一步步升级到最后官职都比李云龙高了,李云龙当师长的时候,赵刚就当了军长政委了,不得不令李云龙对他刮目相看。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名,柒月夏


历史漫谈君


《亮剑》中赵刚被提前晋升为政治部主任,李云龙为何破口大骂?

在亮剑中,赵刚提拔为第二纵队当政治部主任,李云龙脾气一下子上来了,他说“那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要是调你去当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我不会耽误你的前程的”!

那么,我们这里自然有个疑问,纵队的政治部主任和师政委有什么不同,谁高谁低?为何会引起李云龙大怒?

纵队的政治部主任,列席在纵队领导层中,排位在纵队司令、纵队政委、纵队副司令副政委、纵队参谋长之后。而赵刚原来的职务是师政委,这两个职位哪个职位更好的?恐怕是见仁见智。

在黄志坚版的《亮剑》中,还给李云龙安排了另外一个政委。当时李云龙作为西路军某部的一个团长,在河西走廊作战,身边就有一个政委,而这个政委实际上是军政治部主任兼任的。这个政委受伤后为了掩护李云龙撤离,带着伤兵与敌人同归于尽。同时,这也能解释了为何在赵刚之前,李云龙不接受总部派来的其他政委。

无独有偶,在原著中,李云龙当上军长后还有一个马天生政委,他是从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提拔上来的。从资历上看,马天生1943年才参加新四军游击队,1955年授衔时当了副团级少校,没什么军功,提拔也很快。从1955年到1967年,马天生用12年时间做到了正军级,给李云龙当政委,这样的提拔速度,实在是很不一般。

李云龙第一次见马天生,就给他下马威。说你刚当兵时,我已经在晋西北有6000兵力,名义上是团长,其实是师长。当马天生说自己原来是××军××师任政治部主任时,李云龙的反应十分酸溜溜。他说“哦,连升三级,你们搞政工的如今吃香啊,我们这些搞军事的老家伙也该考虑考虑让位啦,仗没得打了,用处也不大啦,总得给年轻的同志创造点儿条件嘛。”

从马天生这里的情况看,李云龙这个长期担任军事主官,并且一向有土皇帝山大王作风的人,对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是相当瞧不起。李云龙认为,政治部主任,说白了只是一个中层领导干部,从师政治部主任升师政委,师政委升军政治部主任,从军政治部主任升军政委,这就是连升三级。李云龙当然知道,马政委的上来,其实就是走上层路线了。

马天生这样的纯粹政治干部,李云龙是一百个瞧不上。可是为何对赵刚情有独钟。这是因为,赵刚不仅文化高,还能打仗。赵刚在肉搏战中“两米之内弹无虚发”,也曾用三八大盖一枪就把500米外的小鬼子爆了头。李云龙对赵刚,是又尊敬又亲近,自然为他的前途着想。

说到这,我们就能理解李云龙为何反对赵刚出任纵队政治部主任了。在李云龙看来,当了政治部主任,远离战场,少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就少了被提拔重用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李云龙不愿意让赵刚成为靠着政治工作升上去的纯粹政治干部。

对于李云龙的二师来说,也确实需要赵刚这个既能搞政治动员又能带兵打仗的干部。毫不过分的说,第二师如果没有李云龙,赵刚在也能正常打仗。如今赵刚走了,李云龙必须分一些经历在部队上,再也不能带着小股部队出去浪了。

不仅如此,李云龙更担心的是,野战司令部有可能再给他派一个政委来。老李横行霸道惯了,和别的政委很难搞好关系,到时候二师有可能出现大麻烦。

不过,李云龙担心的事情最终没有发生,李云龙还没等新政委上任,就受伤住进了野战医院。李云龙养伤期间,赵刚来看他,那时候已经是纵队副政委了。其实纵队副政委和纵队政治部主任都是党委成员,没有太大区别。后来李云龙当副军长代军长时,赵刚已经当了军政委了。赵刚的进步速度,还是比李云龙更快了。

当李云龙听到赵刚要当政治部主任时,主要担心他离开原来部队会受歧视,还担心他将来升迁上会有麻烦。事实证明,李云龙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军的用人原则是五湖四海唯才是举。就李云龙,解放战争后期没啥功劳,不是也照样连升两级当了军长吗?


历史知事


李云龙破口大骂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李云龙和赵刚刚从中原野战军调到华东野战军便将二人分离开来;第二层意思是调赵刚去华野二纵(相当于军)去当政治部主任。因此,李云龙觉得以赵刚的学历和能力,当一个纵队的政治部主任是屈才了。

解放军中的政治部主要是承袭国民革命军军,如黄埔军校的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就是周恩来。解放军在团级单位中设政治处,负责人为政治处主任;师及以上单位设政治部,负责人为政治部主任,如第129师最初没有政委,只有政治部主任(当时的政治部主任为张浩,后为邓小平)。



政委属于上级部队领导,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解放军政治部门下有若干处,分别从事组织、宣传、青年、敌工、群工、保卫等专业工作。政治部主任主要负责对这些机关实行统一领导。政治部主任要在上级领导和政治机关、一级同级党委和政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同级政委和上级政治部负责。


赵刚去二纵当政治部主任主要负责的就是敌工工作,如廖运周起义,赵刚也因此由纵队政治部主任升任纵队副政委。师政委和纵队政治部主任相比虽然职务升了,但是权力变小了。加上战争时期,在前线带兵的师政委比负责后方工作的纵队政治部主任的晋升和含金量都要快和大。


历史军魂


看似升职实则降职

首先纠正题主一个错误,赵刚是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亮剑》第十九集中,李云龙二师被调入了华野序列,而李云龙向首长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首长把原独立团政委赵刚派到自己得部队当中,在李云龙的软磨硬泡之下,总部首长答应了李云龙的要求,将赵刚派到了李云龙的部队当中。


而赵刚刚到李云龙的二师,两人刚分散相聚没多久,赵刚接受到野司任命的命令,让赵刚去任二纵政治部的主任,而李云龙本来高兴的事情就这样被被搅和了,直接臭骂了野司(注:野战军总司令部)一顿,要给野司打电话,争个事非,但是被赵刚拦下来了,一番交谈以后李云龙决定当赵刚走。

为何李云龙听说赵刚被调任政治部主任,如此的生气呢?

①看似升职实则降职

政治部主任看似比赵刚一个师政委大,其实不然,政治部主任相当于一个副职,职位在政委之下,政治部主任的工作就是协助政委工作,类似于团长和副团长,而政治部主任没有太多的实权再手上,所以赵刚看似去二纵当政治部主任是升职了,但是实际上是降了赵刚的权利,所以李云龙才破口大骂,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的。

②刚聚首就离别

自从战争步入解放战争之后,李云龙和赵刚分开了,后来李云龙被从中野划到了华野当中,更是聚少离多难以想见,而李云龙后来求首长将赵刚调入了部队,没呆多久就被野司的人给要走了,就当于睡觉睡的正香的时候,被人摇醒的那种感觉,非常的生气,很憋火。所以李云龙发火了。

③政治部主任属于后方

后方永远是很多人不愿去的地方,所以当初李云龙犯错之后宁愿降职也不愿意去后方当被服厂厂长,因为李云龙知道。在前线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在后方永无出头之日,甚至可能会被抛弃。而赵刚政治部主任就属于后方职位,做的事情就是教育俘虏之类的事情,想要建功立业相当难。所以李云龙发火,政治部主任是耽误了赵刚的大好前程。

我是汤里放药,专注于影视剧分析,欢迎关注。


汤里放药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1948年华东野战军主力在苏皖地区的徐蚌战场,正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淮海战役的大决战,所部第十二纵队的政治部驻地在哪呢?山东临沂,山东解放区曾经的首府,妥妥的大后方。国军第13兵团中将司令官李弥,就是混在俘虏队伍里,在从陈官庄押送临沂的路上逃跑的,没办法,中间路程太远,押送兵力太少。

说明一个问题,政治部作为野战纵队的司令部所属机关,一般很少跟随前线指挥所靠近战场,而主要负责后方的工作,实际脱离了战争一线。《亮剑》赵刚由华野二师政委调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听起来貌似成为了“纵队首长”,却失去了带兵打仗和荣立战功的机会,难怪李云龙破口大骂,因为没有什么比军人离开战场更痛苦的事情了,以这两位战友的情谊,绝非嫉妒相关。

要特别注意一点,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尚未建立什么正军级、副军级或者正师级的职衔标准体系,干部任用遵循“基本合理”的模糊方式,纵队政治部主任毕竟不同于副政委、政委,与师政委的级别尚无明显区别,恐怕就实权来说甚至还不如师政委,李云龙当然不认为这是什么提拔,他说的非常明确:

“那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要是调你去当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我不会耽误你的前程的”!

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首次出现于国军革命军北伐时期,首任总政治部主任是后来被蒋介石杀害的邓演达;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设立了政治部,首任政治部长是陈诚,后来为了与我军区分,将战区以下的政治部通通改为“政训处”,基本都被军统把持着。

人民军队承袭了北伐军的这一制度,自南昌起义开始一直坚持设立各级政治机关:在团和相当于团的单位设政治处,负责人为政治处主任;在师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师以上单位设政治部,负责人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政治部门下有若干处(或科、股),分别负责组织、宣传、青年、敌工、群工、保卫等对口工作,政治部主任负责对这些机构实行统一领导。

你会发现其中唯一不涉及的就是作战事宜,这样的工作,是听见枪响就兴奋的李云龙无法喜欢也不可能理解的,当然也不会支持赵刚前去任职。在华野二师的时候,李云龙私自率侦察连深入敌后,赵刚就可以接过指挥权带领三个团全线进攻,在政治部呢?教育俘虏。

并且从红军年代到八路军初期,李云龙就与历任政委都搞不好关系,好容易碰上个投缘的赵刚,并且在长期战斗中结成了生死兄弟,他当然希望两个人一直搭档下去。如果赵刚被重用晋升,他肯定会为老搭档高兴,但调任一个不尴不尬的纵队政治部主任,又造成刚刚聚首的两人再度分开,他当然有理由不爽。

更要命的是,一旦赵刚调走,上级肯定会重新派个政治委员过来,到时候师长政委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既影响李大脑袋心情,也影响二师的部队建设和行军作战,解放军毕竟是军政双首长制度,政委的职务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直到建国以后,政治部主任的级别才明确下来,通常情况下,军政治部主任是党委成员,与副政委、副军长等职务同为“副军级”,而在战争年代,哪有这么细致的划分。

不过纵队政治部毕竟是各师的上级领导机关,在政工这条线上,政治部主任晋升副政委和政委确实顺理成章,熟读《亮剑》的答友应该注意到,李云龙负伤住院期间,赵刚曾经前来探望,职务已经是“纵队副政委”;到李云龙代理军长时,赵刚则已经是军(纵队)政委,进步速度还是超过了老搭档,就这一层来说,李云龙骂娘有些外行了,纵队政治部主任一职是赵刚日后晋升必须的台阶。

比较倒霉的是不擅奔跑的常乃超少将,差点被因此暴怒的李云龙揪出来毙了。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收视率高,就是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情谊让人感动。同时又让我们看到了李云龙,在战场上所发挥的英勇才智,以及他与自己的好兄弟赵刚两个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完美配合以及深厚感情。正是因此,我们也不由得想要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好兄弟赵刚被提前晋升为副军级,李云龙却要破口大骂,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赵刚与李云龙两个人,在电视剧当中,给我们塑造的就是好搭档的形象。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也是十分的深厚,李云龙是个暴脾气,有了赵刚以后,就像是有了一个与自己性格互补的人,而且赵刚又能够懂自己,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处的相对较好。当时赵刚被上级下达命令,提升他为副军级干部,将他调到了第十二纵队的政治部。这原本是一件升官的好事,可是李云龙听到以后却破口大骂,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首先李云龙不满意的是,自己虽然是一个暴脾气,但他却知道,将赵刚调去的这个地方并不能够靠近前线,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脱离前线的大后方的后勤人员。因此作为政治部主任的赵刚看似是副军级,但却成了明升暗降,失去了能够与他并肩作战的机会,自然而然也就不能够再立战功。这样的话,他很有可能一辈子就止步不前了,所以李云龙不愿意看到赵刚受这样的窝囊气。

那么这个政治部主任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其实就是一个主要用来宣传组织和对接工作的后勤人员,其政治部主任就是负责将这些事宜全部统计在一起,所以这种琐碎的事情对于赵刚来说是一种耽误。因为他不涉及作战的任何事宜,所以在抗战时期如果担任这个职位,就显得特别的无用。

甚至在此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俘虏,这对于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能施展抱负的闲职。如果将赵刚派到这个地方去,很有可能就让赵刚以后以此为生。李云龙一生最爱的就是打仗,根本闲不下来,所以在自己的好友要去担当,这样的闲职之时,自然会暴跳如雷。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队的领导不能够轻易的更换。毕竟在李云龙的心目当中,他原本就是一个不太好相处的人,但赵刚却能够摸清他的脾气,与他打好配合,所以这种好友间好战友的关系,是李云龙不能够割舍的,所以当自己的搭档要调走的时候,李云龙内心不舍,所以才会破口大骂。而且经过他的综合分析,他认为自己好兄弟所去的这个职位与他的身份不符,所以他必然会内心充满怨言,甚至为好友鸣不平。

当然就个人角度来看,李云龙不让赵刚去,就是因为赵刚走了以后,上级不可能让自己一个人担任军队领导职务,必然会新派下来一个政委。那么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摩擦,也会影响到李云龙在战斗上的成果,所以通过这些私人和公开方面的考虑,李云龙自然会认为上级这样的决定是错误的。他害怕上级调下来的人与自己的性格不相符之时,李云龙很有可能与对方发生矛盾与摩擦,而这些东西都是李云龙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从后来赵刚的发展来看,他的确是超过了李云龙的晋升速度,赵刚后来通过自己的职务,已经走上了政委的这种位置。由此看来,李云龙当时的这种阻止其实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但最终赵刚的身份和晋升的速度,也说明了李云龙在这件事情上的判断,是太过主观了。但赵刚却能够将其中的利害关系看清楚,所以两个人在有一些方面,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猫眼观史


赵政委是个文化人,可是后来跟工农相结合当中,跟编筐的农民子弟李大团长也结合的很深很不错,老李很当赵政委是自己人了,可以换命的那种。部队换山头时,有一个细节,就是老李过去后提个半级,李云龙拒绝了,他的说法是要么军长要么师长,再哪怕降级干旅长团长,也不干副职。

在我军这么个讲究谦虚谨慎的集体中,李云龙抢功劳抢好处从来不会脸红,就为这事吃了不少亏,但从来没有改正过,为自己尚且如此,为自家兄弟,就更没心理负担了。本来他带着部队刚换番号过来,还不痛快着呢,又给他部队里他最看重的政委调走,尤其在他眼里,他部队里军事上他就是一把手,政工上政委就是一把手,给调到军里去负责那一块工作的一把手还好说,结果是副手里还不知排第几的副手,他哪能干啊?



你把我老李家宝贝抢走,那也罢了,结果抢去还不当个好东西用,就随便那么一丢丢在旮旯里,那你干嘛非要抢我的?这不火大吗?原来那边有老总、有旅长镇着,他那张破嘴还动不动就骂娘呢,刚到华野这边,他怕谁啊?!大概也就这烂脾气,授衔时有两个豆的资格结果就落得一个豆。他这支部队里,魏和尚没了以后,政委就是他最亲最不能舍弃的人了,政委吃了亏,当然天王老子他也要骂!


李三万的三万里


李云龙之所以破口大骂,很显然跟他最后那一句台词有关,说老赵,我绝对不会耽误你的前程的,真的。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正好刚打好背包,然后李云龙看见以后觉得很吃惊,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反对,只是略微的表达自己的不满,一开始他对这件事情,反对那是因为自己好不容易跟人家说好了,把赵刚给调过来,两个人终于能够一起合作了结果这个时候,两个人还没相处热乎呢,就像一对新婚夫妻还没有度过蜜月呢,结果这个时候上头命令下来要赵刚调离工作。

其实这件事情也发生过,你比如说以前铁三角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时候工作和防区都是来回互换的,所以李云龙对这件事情也表示发牢骚就行了,不至于说真的蹬鼻子上脸,跑到人家野司那里去骂,但一听自己的政委赵刚要去的地方以后,李云龙二话没说,直接强电话要找野司去理论。

对于李云龙来说,他和赵刚之间的关系,那好的,跟铁哥们一样,生死之交,不至于说两人分开两地,就担心双方之间关系不好,毕竟以后全国解放了,有的是时间待在一起,李云龙肯定也是这样的想法。

但是对于李云龙来说,他最担心的是什么?第一自己不对,未来的命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谓的编制,我不对不能跟着我一起受苦,不能够跟着我当刚过房的小媳妇一样老受气,我之所以加入你们,并不是我要过来给你们当下手的,我是一只独立的作战部队,我有自己的作战理念和操守,希望你们尊重我,所以野司方面,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所以在这之后,曾经有一个政治部的主任在那形容李云龙的部队,说一个部队在前面冲两个纵队再替他撑腰,你说说这待遇!

另一个李云龙比较担心的事儿,就是自己的那些铁哥们儿未来会怎么样,他为了和尚的事情可以换纪律,可以直接杀人,更何况跟他关系更好的政委赵刚呢?

政治部主任是什么?就是一个在后方有些文件处理一下后勤部门的事情,对于战争时期的人来讲,能够创立功劳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前线!尤其是现在李云龙掌管的不是一个团,而是一个师,这个阻力时,也就是说除非像李云龙那样脑袋发热,自己带着突击队往前面穿插,正常情况之下都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李云龙这是抢着给自己的老伙计拿功劳!他也害怕,赵刚待在原来的部队那里会受欺负,会被人给编制到其他的不受重视的单位里面,所以他赶着把赵刚拉到自己的身边,俩人一起去建立功勋,去获取更多的功劳。

现在李云龙好说歹说把人家要了过来,正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后方竟然要求赵刚去政治部当主任,简直就是断送了赵刚未来的前途,所以李云龙才着急,李云龙本身他对于军衔方面的事情,就比较在就开国以后,军衔改制,云龙也曾经为了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情跟老首长闹得不愉快,我以她对这种事情看的比较重要,当然这也是李云龙本身一点儿思想的缺点吧!比起那些拥有更高军衔的革命将领可能,这就是李云龙军衔较低的原因吧。


漩涡鸣人yy


这背后的猫腻可大了,且听像素道来。


看过《亮剑》这一良心剧的都知道李云龙和赵刚是非常好的哥们。虽然赵刚到独立团时,李云龙可以说是根本就瞧不上他,觉得赵刚只是一个书生,但是后来赵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自此他们两人的友情之火开始点燃,我们都知道这种战友情是最珍贵的。


反过来赵刚也是十分的重视与李云龙之间的战友情。后来赵刚也是变得和李云龙越来越像,不仅学会了喝酒,也学会了骂人,可见他们二人感情之深厚。

解放战争之后,李云龙的部队被分配到了华野地区驻扎,虽然李云龙内心虽然十分的不愿意,但他却借此机会让赵刚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因为李云龙这个人脸皮厚到了极点,司令员也有办法,便同意让赵刚回来的请求。


但赵刚回来后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副军级。这可惹恼了李云龙,暴脾气直接就爆发了,这是为啥?一般来说自己的好兄弟升官自己应该替他高兴才是。可李云龙为何破口大骂呢?且听像素一一道来:


赵刚刚回来屁股都还坐热,就要将他调走,虽然是晋升了,但毕竟要离开2师,所以李云龙这才破口大骂,认为司令员不守信用,其次赵刚一走,必定会给他配备新的政委,如果他们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就尴尬了,在赵刚之前李云龙和政委的关系是怎样的,就不用像素多说了。

这样子势必影响到李云龙的心情,更可能影响到二师的行军作战,毕竟是军政双首长制度,政委的职务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为何李云龙破口大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