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章流傳,讀蘇軾的詩詞歌賦,總有一句是對語而坐

蘇軾的文學成就,可以這樣來形容: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會知道蘇東坡,就會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等或雄奇、豪放,或蕩氣迴腸,或瀟灑飄逸,或理趣橫生的詩、詞、歌、賦。末了,東坡先生“呵呵”一聲,千年華章添錦繡,萬古詞闋更綺麗,如一顆明星閃耀於中華文明的歷史天空中,璀璨、永恆。

想要了解蘇軾的文學成就,並以文字表達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他的文學著作品種多、數量多、形式多、載體多、取材多,多頭髮散的創作意識和信馬由韁的表現思想,不易說全、說明白了。因此,藉助一些基本線索,採取以點概面的方式,梳理出蘇軾文學的脈絡,不失為一種捷徑。所以,現選取六個側面來分析蘇軾的文學成就及深遠意義。

其一是體裁涉獵多。

蘇軾嘗試喜歡各種文學體裁,學一樣、像一樣、精一樣,每個領域都有傳世作品,最終成為名揚天下的大家,這就是他的才情非凡之處。他寫詩,古詩、律詩、絕句,五言、七言,無一不會,無一不通。他寫詞,能婉約、能雄奇、能細膩、能粗放、能抒情、能述理,常見詞牌首首會,信手拈來均是好。他寫賦,無論吟物,還是遊記,無論應邀作賦,還是遊玩而賦,多有精品流傳於世。他寫四六句,也是行雲流水,或雄奇渾厚,或情真意切,獨具韻味。他還寫論、策、序、書義、記、傳、墓誌銘、行狀、邇英進讀、碑、頌、贊、表狀、奏議、制敕、口宣、國書、啟、書、尺牘、青詞、祭文、雜著、史評、題跋、雜記,類別廣泛,意境千變,有的筆勢縱橫、雄辯滔滔,有的揮灑自如、綺麗清奇,有的頗為理趣、富有情致,有的因物賦形、汪洋恣肆,有的情義深切、感人肺腑,字裡行間,盡顯情懷心、坦蕩意。蘇軾文章名天下,大家風範千古揚,因此佔據著“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席之地。由此可知,蘇軾對於文學體裁涉獵較多,是一位全能的創作者。

華章流傳,讀蘇軾的詩詞歌賦,總有一句是對語而坐

其二是作品數量多。

蘇軾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猶如一顆顆閃亮的星,永恆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令人仰望。據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蘇東坡全集》中粗略統計,蘇軾留存至今的傳世之作中,詩1682首,詞312首,賦27篇,論74篇,策28篇,序39篇,書義16篇,記61篇,傳11篇,墓誌銘13篇,行狀2篇,邇英進讀23篇,碑12篇,銘70篇,頌22篇,贊98篇,表狀90篇,奏議167篇,制敕336篇,內製敕書33篇,內製口宣114篇,口宣143篇,內製批答本國書80篇,啟100篇,書40篇,尺牘409篇,青詞166篇,祭文84篇,雜著41篇,史評89篇,題跋680篇,雜記222篇。蘇軾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公文,還是私信;無論是國事,還是家事;無論長篇,還是短文,他都以最大的熱情、最好的態度對待它們,無一不珍愛,無一不認真,無一不專心。蘇軾的作品數量堪稱浩瀚,若再加上那些未曾流傳下來的,真不知蘇軾到底創作了多少作品!他不是在生活中歌詠,而是生活就是歌詠,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詩情恣意,美好暢想。

其三是取材很寬泛。

創作如此多的作品,必須有豐富多樣的基礎資料做素材,還必須隨時可選、可摘、可用,他該如何積累這些材料並源源不斷地用於創作呢?想來,應與現代人搞創作時收集材料的方法一致。蘇軾有一個大容量的“資料庫”,他從小喜歡看書,涉獵廣泛,除了科考必學的科目外,包括釋道、野史、外傳、秘聞等令他覺得有趣的典籍,他都照單全收,因而他的資料庫不但數量豐富而且饒有野趣。蘇軾還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別人看起來稀鬆平常的語言、動作或者故事,他則歸納、總結、儲存起來,日後竟都成為創作的材料。

蘇軾還有一手去繁從簡的好手藝。廚師在面對一案好食材時,也不是每一味都會用在每一道菜中。蘇軾就像一位好廚師,他的意識思維裡有一間間小格子,分門別類地存放著各種各樣的文學“食材”,會儲存,善管理,懂支配,便可隨心所欲地創作了。蘇軾還有一個包容的“百納箱”,無論是官場的,還是鄰里的,或者家庭的,又或是朋友的,甚至歡場的,所有能表現民眾生活、生產、思想、意識、狀態的現象,他都能很好地保存在印象中,隨時支取用於創作。蘇軾之所以能隨時、隨地、隨遇地創作無數的作品,與他的信息和資料的儲存量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四是個性很突出。

後世人將蘇軾定為豪放派的大家,這與其作品風格相關。作為繼歐陽修之後扛起文學大旗的新一代領軍人物,蘇軾不遺餘力地革新文學創作,發展新思路、新載體、新方法,他在前輩的經驗和技法中汲取養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創作思路和創作方法。蘇軾跳出詞必婉約清麗的窠臼,將達觀豪情的意識思維融入詞作創新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驕人成就,也才有了世人喜愛的雄奇、豪邁、宏闊的宋詞。同時,蘇軾將“婉約”和“豪放”很好地融為一體,吸納儒、釋、道精神,使作品充滿了理趣、禪意、包容意味。

華章流傳,讀蘇軾的詩詞歌賦,總有一句是對語而坐

其五是思想曠達。

讀蘇軾的作品,宛如清風拂來,涼意陣陣。蘇軾作品中的手法縱橫開闊,而內容卻多平實直性,這是一種極矛盾卻又極協調的藝術感。讀蘇軾的史論、政論特激情,能感受到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一種高昂的曠達。讀蘇軾的詩詞歌賦特豪邁,能感受到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樂觀的生命姿態,這是一種明朗的曠達。讀蘇軾的尺牘銘記特意趣,能感受到熱烈的情感和樸實的善意,這是一種清澄的曠達。無論是哪一種曠達情懷,都包含懷著一顆慈悲心、悲憫心,蘇軾將對社會、對現實、對未來的失望和希望融入作品中,思想飽滿,極富情懷。

其六是影響很深遠。

蘇軾的文學作品的意義,一是功在當時,二是利在後世。蘇軾以正直的形象和積極的姿態、強烈的個人魅力,成為宋代繼歐陽修後,扛起宋代文學大旗的領路人。他吸引了一大批文學精英一路追隨,也提攜了一大批文學青年成為大家,他以開拓者的精神不遺餘力地創新文學、提攜後進、開創新路。因為他的努力和堅持,宋詞比肩唐詩,兩者成為文學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瑰寶。蘇軾以達觀的精神和出世的情懷、不畏艱難的毅力和不懼困難的精神,通過文學作品載道,讓世人仰慕歎服。世人讀蘇軾,讀他的情懷,讀他的力量,也讀他的溫暖以及那些令人生痛的多舛人生和不幸遭遇,更讀他面對順境和逆境時堅持做自己的真實與簡單。

蘇軾作為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學大家,可令人學習和追捧的遠不止這些。只要有心,慢慢讀他,總會在一字一行間,找到他“呵呵”的魅力,那時東坡先生就會走近你,與你促膝而談——他是老百姓心中的文學大家。

華章流傳,讀蘇軾的詩詞歌賦,總有一句是對語而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