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今年這個春節,過得不一般。

去年,人類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我國開啟火星探測計劃,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以4部作品收官。緊接著,年初疫情爆發,14億中國人賽博過年,央視春晚一曲《帶著地球去流浪》,讓韓松8年前的感嘆“什麼時候科幻能上春晚就好了”變成現實。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科幻春晚辦到第5屆,今年的主題“關係”,在現實中得到了最好印證——

因為一系列事物的劇變,我們和宇宙、和技術、和民俗、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在深刻地變化。

“關係的變動”,可能是這個人口稠密、飛速發展的世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關鍵詞。

我們邀請了7位思考未來的人——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何慈康松,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電影導演董潤年,以及未來局局長姬少亭,請他們從各自的領域聊聊:2019和2020的交界處,有哪些深遠影響人類社會的“關係”值得關注,它們在未來又將如何變化。


劉慈欣

“團聚,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溫情,還增加了新的複雜的東西,這是中國社會很深刻的變化。”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劉慈欣,科幻作家,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攝影:音量)


Q:科幻春晚5年了,你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A:它讓不同作家,用不同風格的作品,從科幻角度來書寫和春節有關的話題,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Q:春節這種傳統民俗,給人類社會的“關係”造成了什麼影響?

A:春節期間的關係,主要是人和人之間的相聚、團圓。過年期間,中國面臨著人類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隨著社會發展,這種關係也發生著很微妙的變化。團聚,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親情、溫情,還增加了新的複雜的東西,比如,它會給人帶來煩惱,甚至讓很多人回家的願望受到干擾,不像以前那麼強烈——這是中國社會很深刻的變化。

現在,春節更像是一個現代化生活裡短暫的休息站,由現代回到傳統,從成年回到童年,從異鄉到故鄉,讓人們短暫地在時間上停留。

Q:未來,人類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會變成什麼樣?

A:未來,人類和外部世界可能更多通過現代化信息媒介相連,而不像以前那樣直接通過感官相連。很多人覺得,人類那樣做就是跟自然疏遠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本質上,我們用眼睛接收光線,用皮膚感受溫度,也是一種物理聯繫,並沒有什麼超自然的。人們之所以認為,通過技術手段與大自然相連,是和外界疏遠了,只能說這個技術手段還不完善。

Q:我們會在太空裡過春節嗎?

A:在太空中辦春晚,最大的一個特點,可能就是時間差。不同地方的通訊有一個時間滯留,慶祝的時候,必須得等到另外一個太空的地點,星球啊、空間站啊、太空城市啊,它的信息到達了,才能夠繼續過節。所以到那時候,現在地球上這種普天同慶的情況,大概很難再有。

韓松

“未來,人會更多和寵物、機器發生關係,有它們陪伴就滿足了,每個人都會成為孤單的存在。”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韓松,科幻作家,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


Q:科幻春晚5年了,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A:它給傳統的文化形式注入了新的內容,產生了很強的魅力。

Q:春節這種傳統民俗,給人類社會的“關係”造成了什麼影響?

A:春節是一種關係的集合,尤其是家庭、親情,把這種關係給集中,放大。相見帶來的是一種高興的本能,因為關係的集中,會讓大家產生一種親情的爆發,自然會感到高興。這可能就是宇宙中普遍的定律——關係比較近的生命,會有一種自然的親近,帶來一種本能的幸福和歡喜,甚至對生存的確定感

Q:這幾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關係”的變化,是什麼?

A:人和人的關係開始疏離。以前,關係的緊密是為了在個體力量薄弱的情況下,聚在一起,成為集體。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介入和發展,每個人都是強大的力量,不太願意跟別人產生關聯,再加上忙碌,流動,更使得人和人的關係開始淡漠。這樣的變化已經在慢慢產生了。

Q:未來,人類和外部世界的關係將會怎樣變化?

A:每個人都會成為孤單的存在,我覺得是這麼一個趨勢。現在很多人迷戀養寵物,手機也替代了很多關係,離不開的。還有的人會去找一個機器的伴侶,很多公司在生產這個。人類會和這些(非人的東西)發生關係,可能有它們陪伴就滿足了,不是非得人和人打交道。

Q:那到時候,春節還會存在嗎?

A:會存在,但是以別的方式。夏笳寫過2044年的春節,還是團聚,但來的人不是真人,通過電子形式,全息投影來看父母,也很熱鬧,幾乎分不出真假,但很快,到了半夜,影像消失了,那時候你才會感覺到他們不是真的,但他們在的時候,甚至比真人還熱鬧。


何夕

“科幻從曾經的偏遠角落逐漸進入公共視野,和大眾的關係從疏離走向熱絡。”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何夕,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代表作《六道眾生》《傷心者》《天年》等


Q:科幻春晚5年了,你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A:它將古老中國傳統與舶來科幻文化融合成一款節慶應景欄目,彙集當今眾多科幻作家之力,為科幻更廣泛進入大眾視野開闢了一片新領域。

Q:這幾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關係”的變化,是什麼?

A:因為從事科幻創作,近些年感觸較深的是大眾對科幻的認知發生了極大變化。科幻從曾經的偏遠角落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有些作品甚至引發了現象級的關注和討論。科幻同公眾的關係從疏離走向熱絡,可以預見接下來將會有更多優秀作家進入科幻領域,帶來更好的作品。

Q:您的《天年》在無盡的時空的尺度上重新解讀了“年”的概念。未來,當人類散居在宇宙,回一次家可能花掉一生的時間,每顆星球、艦船的計時曆法都不同,春節還會存在嗎?

A:過年的習俗明顯起源於曆法,當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曆法各不相同,就會產生新的節日,好比現在每年6月21日,各國在南極的考察站都會共同慶祝新創的“仲冬節”。也許人類邁入宇航時代之後,“過年”在技術上的具體時間點將不再重要,但這個習俗會同人類文明一起,生生不息,永久傳承。


王晉康

“科技的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是在‘自己’成長,甚至在帶著人類前進。”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王晉康,科幻作家,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原石油系統高級工程師,代表作《新人類四部曲》《蟻生》《活著三部曲》等


Q:科幻春晚5年了,你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A:最深的感觸是“未來”與“傳統”的深度融合。中國是歷史傳統最為綿長的國家,今天又是受科技衝擊烈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你們的活動就是很好的體現。

Q:這幾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關係”的變化,是什麼?

A:是人與科技的關係。過去印象中,科技是人類艱難推動的結果,而今天的印象是科技的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是在“自己”成長,甚至在帶著人類前進。

Q:去年您宣佈長篇封筆,您和“科幻”“寫作”“讀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今後,您期望您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A:科幻是前瞻的文學,我年紀大了,已經失去了銳敏的目光,就站在河邊觀看吧。


吳季

“我們和宇宙的關係離得更近了,人類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孤獨了。”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吳季,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


Q:這幾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關係”的變化,是什麼?

A:十幾年前,大家可能還不相信在別的恆星周圍也有行星,但去年諾貝爾獎恰好就頒給了1995年發現第1顆行星的科學家。最近10年,我們新發現了幾千個類地行星,所以,我們和宇宙的關係離得更近了,人類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孤獨了——至少我們可以想象我們不是孤獨的。儘管真正的地外生命還沒有發現,但條件已經具備了。

Q:未來,當人類散居在太空,人和人的關係會變成什麼樣?

A:我覺得會更緊密。如果不脫離地球,人的視野會在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向微觀走。現在就有這種趨勢,大家都面對面發微信,強調虛擬的關係。但是如果往宏觀走,地球就會變得很小,人類就會變成一個整體,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會更近一點。當你在太空回望地球,那麼遠的地方仍然有你關心的人,你也會感覺這種關係變得更宏大了一點。

Q:在月球上過春節,跟地球上有什麼不同?

A:春節是初一,初一的時候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但是從月球上看,地球恰好被太陽完全照亮。所以在月球上過春節,第一個節目可能就是“看地球”!在月球上演節目,也可以做出以前做不到的事,比如說小提琴獨奏,在地球上拉琴,琴弓是藉助重力放在琴絃上,但在月球上,引力非常小,演奏需要重新適應,可能會有全新的感覺。

董潤年

“中國市場上,國產電影和好萊塢電影之間的關係,徹底發生了逆轉。”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董潤年,電影導演、編劇,《被光抓走的人》導演


Q:這幾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關係”的變化,是什麼?

A:中國市場上,國產電影和好萊塢電影之間的關係徹底發生了逆轉。國產電影從票房追趕者,到持續幾年的膠著狀態,再到現在,終於實現了大幅度的領先。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度前十,只有2部是好萊塢進口影片,這說明中國觀眾的文化自信心越來越強烈。

Q:中國觀眾和本土科幻片之間的關係面臨著什麼變化?

A:我認為現在的中國觀眾渴望“中國故事”,不管這個故事是現實主義的,還是科學幻想的。以前我們總是擔心,中國觀眾不“相信”科幻故事會發生在本土,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中國觀眾強烈需求本土科幻片,而且這種需求將會一直存在。

Q:假如有機會拍一部電影,向其他文明講述“春節”這種人類習俗,你會拍點什麼?

A:我們看古代文獻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無意地忽略裡面的時間流逝。文字上很短的一段歷史,可能就是幾百年過去了。比如,同樣寫一個清朝的戲,清朝初年和末年,人們的穿衣打扮、習俗、言談舉止可能會很不相同。

所以,我可能會拍一部這樣的電影:主人公過了一個奇怪的春節,在這個春節裡,古代和現代的習俗、人物混雜在了一起,主人公以為自己穿越了,想逃出去,最後發現,自己只是被外星人複製的一個意識,而這個春節,其實是外星人在研究人類歷史時,忽略了不同時代的巨大文化差異,製造出來的一個虛擬現實……

姬少亭

“對‘關係’的浪漫理解是人類的特異功能,只要我們還有想象力,整個宇宙都是思想實驗場。”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姬少亭,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


Q:今年的科幻春晚,為什麼想讓大家聊“關係”?這個話題有什麼深意?

A:春節是一個能夠集中體現人類關係的時間,回到家後,各種各樣的關係都會爆發出來:你跟父母、同學、戀人的關係,跟家鄉、時代之間的關係。你在工作中要去實現的事,在家鄉未必能得到理解。反過來,家鄉保留的童年的美好,可能是你在異鄉尋找不到的東西。

所以,春節時候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充滿了故事,充滿了味道,這種時候是最適合書寫科幻的。

Q:科幻春晚進入第5個年頭,它跟作者、讀者、合作方之間的關係是?

A:作者是科幻春晚的核心之一。他們每年都要受到我們非常難的題目的折磨,為我們創造了非常美好的科幻小說,在春節期間陪伴我們過年。讀者是科幻春晚最大的基礎,他們貢獻了大量的點擊量,把自己的情緒帶進來,高興,感動,哭泣,或者寫梗,跟作者互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5年,大家都在跟著我們一起成長,我們也不斷積累經驗,想把更好玩的東西拿給大家看,所以選了很多好玩的合作方一起來參與,他們也是這場盛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三種人,缺了任何一環,科幻春晚都是不完整的。

Q:前面幾位聊了未來人類和太空、技術、電影、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那麼隨著航天發展,電子技術不斷衝擊,人和物之間的關係,會是怎樣?

A:人是一種很脆弱的生物,很容易被影響,也特別容易有情感投射。所以人跟物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人跟自己的關係。假如人的存在是一個巧合,我們怎麼理解世界,就變成了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思考。我們認為萬物有靈,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上去,誕生了無數的童話、傳說,這種浪漫的、對非生物的理解,算是人類的特定功能吧。

所以,整個宇宙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思想實驗場,都是我們自己的鏡子——因為我們在當中看到了自己。只要人類還能想象不存在的事物,關係就是充滿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的。

FIN

「科幻春晚」是什麼?

中國科幻迷的春節傳統!每年最受關注的科幻線上創作活動!

「未來事務管理局」創辦於2016年,每年春節期間,邀請多位海內外科幻作家,以“春節”為主題創作科幻小說,至今已是第5屆

2020年科幻春晚的主題:相見歡定律

你就可以炫耀自己和劉慈欣參加過同一個活動了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對話 | 春節過後,哪些“關係”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


採寫 | 糖糖、船長

協助 | 海若、李不撐

題圖 | 紀錄片《回家過年》

主視覺 | 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