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界橋之戰,不可一世的公孫瓚騎兵在鞠義的精銳步兵面前瞬間崩潰,是古代戰爭中一場經典的“以步制騎”。

可是,對於此戰中雙方的用兵,歷來爭論頗多。

界橋之戰簡要經過及疑點

191年界橋,公孫瓚與袁紹展開了一場關乎雙方命運的激戰。

公孫瓚以3萬步兵居中,兩翼各用5千騎兵,陣中白馬義從數千。(《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

袁紹應戰,令麴義率八百精銳步兵在前列陣,以千張大弩掩護,自率軍數萬居後。(袁紹兵力不詳,但初得冀州,兵力應少於公孫瓚,且缺乏騎兵)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雙方佈陣

公孫瓚欺鞠義兵少,令兩翼騎兵衝陣。麴義率軍伏於大盾下不動,待到公孫瓚軍逼近到只有數十步時,“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強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公孫瓚騎兵大敗!

袁紹見麴義取勝,立刻摧動大陣,猛烈反擊,公孫瓚大敗!

疑點1:公孫瓚為何要用以騎射為主的騎兵直接衝擊麴義?真的只是欺麴義兵少嗎?

疑點2:麴義的操作究竟有何神奇,足以一舉逆轉呢?

疑點3:公孫瓚兵力佔優,為何騎兵衝陣受挫後,就被袁紹迅速擊敗了呢?

讓我們結合當時的形勢、裝備、戰術特點,一起探討。

不可一世的公孫瓚

在界橋之戰前,公孫瓚可謂屢戰屢勝,不可一世。

公孫瓚在與烏桓、鮮卑的激戰中屢立戰功,此時已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的諸侯之一。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公孫瓚挾大破黃巾之威,繼續南下。

就在界橋之戰前,他率2萬步騎,大破青徐黃巾,斬殺3萬餘,收得生口7萬餘人,車甲不可勝算。(這支在公孫瓚面前不堪一擊的青徐黃巾後來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戰死,曹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條件收編”了這隻黃巾軍)

此時,用公孫瓚自己的話說,"以為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不可一世之姿可見一斑。

獨門優勢

公孫瓚的囂張,是有資本的。

他所活躍的地方,是當時天下大漢最主要的產馬地之一。

由於涼州常年戰亂,遼東、燕、代之地成了當時唯一的產馬地。

界橋之戰,公孫瓚一口氣帶了騎兵一萬數千,比後來官渡之戰中的袁紹還多。

而公孫瓚的騎兵,不只是馬多!鎧也多!

幽冀舊環,鎧馬所出。——《蔡邕列傳》

可以說,鎧馬是當時絕對的大殺器械,也是公孫瓚逐鹿中原的獨家資本。

官渡之戰前,“本初有馬鎧三百,吾不足十具”(曹操《軍策令》),看來,馬鎧的多少,是當時衡量戰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至於公孫瓚的馬鎧數量,就是另外一個數量級了。

巔峰時期的公孫瓚有馬鎧多少已不可考,但是,在公孫瓚最後被圍於易京時,他還讓兒子率鐵騎五千來救援!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劉秀正是憑藉漁陽突騎橫掃天下,中興大漢。

當年的劉秀,可以憑藉此處的“漁陽突騎”橫掃天下,公孫瓚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就要說回這場界橋之戰了。

公孫瓚的戰術選擇

回顧完之前公孫瓚的形勢及特點,他為何讓騎兵直接衝擊麴義,就可以理解了。

1、儘管當時的騎兵主要以騎射為主要攻擊手段,但直接衝陣已屢見不鮮。

目前普遍認為:馬鐙發明前,騎兵的衝擊力遠遠不如後來,其主要攻擊手段是射擊。

總體來說,確實如此。

但是,不論中外,當時精銳騎兵直接衝陣已不算新鮮事了。

比如:亞歷山大時期的夥伴騎兵,他們的常規戰術是以步兵吸引敵軍,騎兵從薄弱環節直接衝擊敵軍。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在其征戰生涯中居功至偉。

同時期的呂布,也曾單獨以騎兵大破青州軍。

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

公孫瓚本人的成名之作,就是手持長矛,刺烏桓騎兵數十人。

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三國志》

同時,在與烏桓作戰時,以騎兵突擊進行近戰似乎是漢家騎兵取勝的“捷徑”。

在後來的白狼山之戰中,同樣是面對烏桓騎兵,張遼率騎兵猛烈衝擊,陣斬蹋頓,一舉取勝!

公孫瓚的騎兵就是在與烏桓作戰中發展起來的,同時,公孫瓚本人也擅長近戰,其常以近戰破敵也是理所當然的。

2、公孫瓚讓騎兵單獨衝擊麴義是不是輕敵?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公孫瓚之所以貿然用騎兵單獨衝擊敵陣,是欺麴義兵少,輕敵所致。

其實不盡然。

在曹操的《步戰令》中有規定:步騎作戰時,如果地勢有利,騎兵可以單獨進攻。三通鼓音,騎兵自兩翼殺出,三通金聲,騎兵退回本陣。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曹操留下的資料,對了解當時的戰術頗有價值。

界橋戰場,平原之地,利於驅馳,自然符合地勢有利的條件。

看來,公孫瓚的騎兵衝陣,是當時常見的做法,並非完全“輕敵所致”。

3、直接衝陣法屢有效果

公孫瓚、呂布在對黃巾時,曾以這個方法取得過很好的效果。

就在不久前,公孫瓚以騎“薄之”,半渡而擊,大破黃巾。

此時,他不過是重複屢試不爽的戰法而已!

在諸侯混戰初期,面對騎兵的衝擊,很少有步兵有足夠的紀律可以坦然面對。

既然公孫瓚的做法沒有明顯失誤,為何依然在電光火石間,迅速被麴義反殺了呢?

麴義的獨門秘籍

可惜,公孫瓚遇到的麴義。

1、麴義久在涼州,精通羌人(及對羌)戰法。

此戰的麴義的打法,在漢羌戰爭中已經得嘗試過,效果奇佳!

公元115年,漢羌戰爭。羌人萬餘圍攻赤亭。虞詡下令軍士先用小弩射擊敵軍,“力弱不能至”,羌人趁機發猛攻!待到羌人靠近,虞詡下令士兵用強弩齊射,“發無不中,羌大震,退”。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弩一度成為以步制騎的關鍵兵器。

東漢時,弩的攻擊力已十分強大。他一共分八級。最常用的六石弩射程260米。其他的七、八、十石弩的攻擊力更強!有的弩,可以“遠射數千步”。

因此,用弩的靠近齊射,所造成的破壞力是十分恐怖的!

後來劉裕北伐,“卻月陣破北魏”時,也是待敵騎兵靠近,以大弩擊殺,大破北魏重甲騎兵!看來,這種戰法一度成為“以步制騎”的常規套路!

界橋之戰時,麴義沉著待機,等到數十步時,才大弩齊射,其殺傷力是非常恐怖的!公孫瓚的騎兵就算人不被嚇死,馬也是會驚慌失措的!

在一輪強弩齊射後,公孫瓚騎兵損失慘重,出現或長或短的驚慌是不可避免的。

2、麴義部皆精銳

在馬鐙出現前,騎兵本身的衝擊力並不如後來強大。

直接衝陣之所以屢屢見效,主要還在於當時公孫瓚、呂布的對手都是訓練不足(至少對騎作戰經驗不足)的起義軍。當他們面對體型龐大、速度驚人的騎兵時,很難保持紀律性,被人驅散、屠戮在所難免。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馬鐙發明前,騎兵衝擊力尚不太強。

可是,麴義所率的,是他從涼州帶來的私兵。他們經驗豐富、訓練有素!

因此,面對公孫瓚騎兵衝擊,麴義軍兵士可以冷靜地伏盾待機,並擇機瞬間殺出!

3、三連擊!

當公孫瓚騎兵只有數十步時,大弩齊發。與實際射中多少人相比,“所中必倒”,是最關鍵的!

曹彰在與烏桓的戰爭中,鎧甲曾中數箭,依然力戰不休(關鍵是沒受重傷)。

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即使中箭,也未必會喪失戰鬥力,更不會“必倒”。只要他們不倒下,騎兵衝起來,麴義還是扛不住的。

不過,如前所說,大弩驚人的殺傷力,在如此近的距離,可以保證:所中必倒!

這樣,前面的騎兵倒下,極可能阻塞交通,給後面的騎兵衝擊帶來不便。他們或者被絆倒,或者減速繞行(如果還敢衝的話),總之,會出現短暫的停頓!

麴義部同時殺出!面對被迫停下來的騎兵,有備而來步兵殺起來毫無壓力!

三連擊,公孫瓚的騎兵遭遇重創!

公孫瓚的軟肋

經典的步騎對抗:界橋,袁紹步兵如何大敗精銳的公孫瓚騎兵?

漢朝騎兵

公孫瓚的騎兵失敗,但畢竟還有3萬步兵,數量上不佔劣勢,為何卻連帶被擊垮了呢?

公孫瓚的步兵戰鬥力不強。

公孫瓚,一直以騎兵建設見長,在一些戰役中,甚至單純以騎兵作戰(如三千騎追擊張純),步兵未見精銳。面對袁紹的精銳突擊,僅靠自己難以招架是可以想象的。

此後,公孫瓚還是依靠配置在後的殿軍白馬義從前來阻擊,才成功撤退。

至於有些地方說的,騎兵潰散衝散了後隊的說法,我覺得未必。

在袁紹大軍追擊時,袁紹本人僅帶數百人在後,遭兩千騎兵圍攻,險些喪命。幸虧當時的袁紹意氣風發,堅決不避險,從容指揮弩兵反擊,又得麴義來救,才擊退敵軍!

可見,公孫瓚的騎兵雖然被麴義的衝擊擊敗,但仍未到潰散的地步,依然重新集結(或者部分集結),重新投入戰場。

只是,步兵兄弟被擊潰,挽回不了大局了!

戰役影響:總體殺傷不大,但公孫瓚精銳損失較大

此戰,麴義斬殺千餘人,斬首嚴綱。袁紹大軍殺傷不詳。

但是,在隨後的戰役中,公孫瓚依然可以發動3、4萬人的戰役,並與袁紹互有勝負。

可見,總體殺傷,公孫瓚軍損失不大。

但是,公孫瓚的精銳騎兵,在此戰中的損失應該是很大的!此戰後,公孫瓚與袁紹的攻守態勢進入平衡!

總的來說,我認為,界橋之戰,公孫瓚並未犯下大錯。只是:麴義以他傑出的將才和從容的指揮,以及從涼州帶來的戰術創新成果,給了公孫瓚意外的一擊!

公孫瓚原本仍有機會東山再起,可惜,舉措失當,最終退守易京,兵敗身死。

袁紹原本可以就此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可惜,救星麴義很快就被袁紹親手了結!袁紹雖然一度坐大,終究在無休止的內亂中,輸掉官渡之戰,輸掉自己的命運!

這是一場規模大、戰術經典的戰役。

遺憾的是,這場戰役中的英雄們,都最終未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角!

或許,正因如此,一直以來,這場戰役的價值被低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