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武没写《孙子兵法》,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水平?

逆天而行唯我逆天


假如孙武没有留著《孙子兵法》,可能孙武不会扬名四海,知道的人就很少。


东方京川


🌹假如孙武没有其著作《孙子兵法》传世,二千四百多年后的当今之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这位古人。历史上名为“孙武”的人士无计其数,绝对的没有——“孙子”这个人。堂堂大中国,少了一个——“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有种特别向上的风气,尊重知识,崇敬人才。人们把有文化、有成就、有建树的人物,自然地恭称为——“子”,不叫完整的姓名,只在姓氏的后面加上一个“子”字,以示谦恭崇敬。例如:孔丘——孔子;孟轲——孟子;荀况——荀子等等。孙武学识渊博,又有著作传世,人们自然的称孙武为——孙子。这个“子”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与“百家争鸣”的局面几乎是同生共止。

📔孙武,春秋晚期齐国人,政治家,喜爱军事,长期积累与钻研,逐渐写出了“打仗”的书——《孙子兵法》,又称为《吳孙兵法》、《武经》、《兵经》。随着岁月的演进,统一称为——《孙子兵法》至今。原著十三篇,约五六千字,全是“文言文”写就。

📒《孙子兵法》问世后,经过战争实践的检验,人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具有指导作用和价值的“兵书”,自然地称孙子是古代兵家“鼻祖”;杰出的军事家。(注意:后世军事家真心崇拜孙武,没有乱喊什么——“伟大”或“最最”肉麻的吹捧。)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中国历代军事官员、喜武鏖兵者推崇,反复学习之经典。各级各类军事院校的首选教材、必读课本。在《孙子兵法》的哺育下,无数军事家、指挥员应育而生。

📒《孙子兵法》,相继传向国外,世界上的一些军事学校,把《孙子兵法》当作教材,活学活用,指导实践。

📔孙武:被后世称为——“武圣人”!《孙子兵法》——世界不朽的兵书!








笑看东篱


孙武留名兵圣的主要原因,就是留下了《孙子兵法》。兵法一书,严格来说只是兵法大纲,教人家为什么要学打仗-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怎么打仗-日费千金,务食于敌;打仗要注意什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政攻城等等。

孙子兵法相当于速成书,全文万余字,看过就可以说自己懂兵法,跟人议论两句,所以知名度广,畅销海内外,甚至有心人编了拿破仑看书的故事。

然而孙子兵法并非实用教学版,历来说自己看过兵法会打仗的,戚继光一个,同时期的俞大猷看《易经》学兵法。

兵法书籍层出不穷,戚继光练兵后,写了《纪效兵书》,非常详细的说明如何训练士卒。

而满清入关,发现最有用的兵书竟然是《三国演义》。内容详尽,还配有插图,通俗易懂,易于化用,屡用不爽。

然而清朝曾国藩练兵,参考这些兵书,才发现百无一用,以至于发现读了兵书的人,都不敢重用,因为不实用还拘泥,败得一塌糊涂。

孙武的兵书有名,后人从中看出其对打仗理解的透彻,所以推崇。其实历史上用兵的人很多,五代十国时梁国刘浔号称十步一计,金庸以此夸黄蓉,可是知道他本人的极少。

所以孙武如果没写兵书,就会彻底成为伍子胥复仇的配角,名声不大于孙膑,甚至小于将相和里的廉颇。

名人效应也。



安殊意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孙武的生平事迹:孙武生卒不详,大约和孔子同时代,活跃于春秋末期。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子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阖庐。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如以上《史记》所载,孙武子是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他为吴将期间,正是吴国与楚国的战争之时。当时的楚国是个强大的国家,楚庄王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孙武为吴将严格训练吴军,审时度势先不断在边境寻找战机打击和消耗楚军,使楚军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等时机来临,先诱敌深入消灭楚军主力,后兵锋所向攻克楚国首都郢,楚昭王急急如漏网之鱼,几乎面临亡国的境界。后来阖庐和伍子胥等对已经是具有国家意识的楚国民众采取竭泽而鱼的掠夺政策,是孙武所反对也无能为力的。

孙武参加了战争,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春秋战国的名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输当时的吴起、白起和王翦等。

他后来隐退与他参加战争对战争的深刻认识有关,《孙子兵法》做为兵家圣典,尽管没有直接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语),但《始计篇》中的关于五事、七计等论述,提现出他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观点,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今天的人类都有意义!

一般军事家以消灭多少敌人来衡量其多么杰出,而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以反对不正义战争和怎样打赢正义战争的两大主题,是超出纯军事范围的伟大思想。所以没有孙武参加战争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就没有《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使孙武更名垂千古、誉满天下。孙武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军事家!


冰中火9228079551


如果孙武没写《孙子兵法》,他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会大打折扣,只能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军事家,能中国历史上会打仗的军事家很多。他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影响就会更小。正因为有了《孙子兵法》,孙武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孙子兵法》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作。


吉祥流年


孙武作为兵家之圣,可谓是家喻户晓,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写下《孙子兵法》的孙武,却并不怎么出名。

原因很简单,在司马迁写出《史记》之前的400余年里,我们不说《左传》、《吕氏春秋》,在任何一篇历史文献中,都没有提到“孙武”。如果孙武和他的后代孙膑一样有较高的知名度,史书不可能没有记录。

《孙子兵法》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军事著作,甚至至今在军界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作者在春秋战国时期竟然默默无名,并且吴楚之战结束,孙武又神秘的消失了?

如果孙武的能力只是“与有力焉”这说明他的战功一般,还达不到名将的标准。在春秋战国因为写在竹简上的字体比较费力,所以对战绩普通的将军能省略就省略,因为孙武的战绩平平,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很少记载他。到了司马迁时期,因为《孙子兵法》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所以才会将孙武写在《史记》里。

据《吴越春秋》记载,吴楚之战中,阖闾任命统帅,夫概被任命先锋(阖闾弟弟),伍子胥、孙武排在后面,所以孙武勉强算一个将领。

在吴楚之战中,吴军通过迂回包抄的战略,三战三捷,很快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都。吴军击败楚军是在柏举之战中:夫概擅自发起突袭,直接击溃了楚军,最终攻破了楚国的郢都。

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伍子胥、孙武等人率领的吴军,曾大败楚军。即使是孙武,也未能挽救败局。面对秦楚的联军,无论是阖闾、夫概,还是伍子胥、孙武,他们都没有任何对策击败楚军。战争结束之后,孙武也神秘的消失了,史书上没有他的任何一点记载。

不管孙武去了哪里,但他留下的《孙子兵法》,在军事方面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遗憾的是,孙武被杀。一代军事天才就此湮灭了历史的风云之中。


公元前


孙武所撰写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如果,孙武没有著《孙子兵法》,他的历史地位将大打折扣,他再怎么卓越也会被历史淹没。

*发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孙武是我国的历史名人,也是世界军事名人,他的(孙子兵法)家喻户晓誉满全球,被全球战略军事家们享用至今,为中国及世界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孙武名扬天下最大的推手就是孙子兵法,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当然也就没有现在的历史地位,不过孙武是个相当优秀相当智慧的人,也是相当有文化内涵的好官,就算他没有孙子兵法也是我国历史上相当杰出的人才!



天口和乙


孙武———春秋时的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他总结春秋时期战争的经验,探索战略战术的规律,著有《兵法》十三篇,后世称为《孙子兵法》。他曾以此《兵法》进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在兵法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计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等著名论断。《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杰出兵书。


文藻巧翁


如果孙武没有写《孙子兵法》,从他的战功,履历以及综合能力来说,他的历史地位,可能连三流武将都算不上。虽然孙武时代历史资料不全,但同一时代中,其他将领资料也不会很全,因此,从历史记载角度来说,孙武与同一时代的将领相比,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出道方式并不独特

孙武最早出道是在吴国,他的出道方式,是以孙子兵法十三篇进献给吴王阖闾的方式得到将位。吴王阖闾对孙武的理论知识非常赞赏,但对孙武的实际指挥能力并不太相信。于是吴王选择了让孙武训练宫女,来检验孙武的带兵能力。

接到任务的孙武,让宫女分为两队,吴王的两个宠妃为队长,进行简单的队列训练。宫女们只当是开玩笑,谁也不听孙武的将令,孙武三令五申之后,处死吴王的两个妃子。这才顺利训练成功。

而在孙武的统一时代,司马穰苴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他的手法和孙武的手法极其类似,在第一次统领军队的时候,同样使用了杀一儆百的方式,让军队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可见,在乱世之中,将领想要最快建立威信,这条道路是快捷而有效的道路。慈不掌兵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孙武立威并不具有独创性,而是具有普遍性。

战功横向比较比不占优势

从战功来看,孙武最大的战功就是和楚国大战,五战五捷,并同伍子胥一道打进楚国都城,最终灭掉楚国。如果从历史记录来看,孙武和同一时代的伍子胥相比,无论从用兵能力,政治水平来看,都不具有绝对优势。虽然从历史纪录看,很难确认谁是主力谁是偏师,但细节上来看,似乎孙武面对的更像是楚国主力,因此,孙武的五战五捷的含金量并不低。只可惜,伍子胥攻入楚国都城,让最大的功劳成为伍子胥的。而孙武也在灭亡楚国后,没有了太多记载。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猜测,孙武的确在灭楚之战中立下最大功劳,但功成名就后,孙武被吴王阖闾冷处理,失去了军队的指挥权。但却依然享受一些尊贵的待遇。属于被架空的情况,因此,缺少了进一步立功的机会。

如果单以孙武缺少足够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就认为他的实际地位,只能算三流,的确不够客观公正,那我们在分析一些比较类似的成功战例。先轸指挥城濮会战,乐毅指挥灭齐大战,还有秦晋的麻隧之战,崤之战,无论从春秋还是战国,和灭楚规模相当的战例并不少见,因此,在横向比较来看,孙武灭楚虽然含金量不小,但绝不至于独一无二。

我们抛开兵圣的光环,如果孙武没有写孙子兵法,以他实际的战功看,在名将辈出的春秋时期,绝对不算是顶尖,和来战国时期相比,也不算顶尖。我们之所以尊孙武为兵圣,是因为孙武做了很多将领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写出了孙子兵法。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孙武写出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成就了孙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