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太后为什么和儿子顺治关系紧张,而和孙子康熙很亲密?

润杨的红楼笔记


孝庄皇太后为什么和儿子顺治关系紧张,而和孙子康熙很亲密?(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众所周知,孝庄皇太后曾培育了两个皇帝,第一个便是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第二个便是自己的孙子康熙皇帝,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人。但是,这个女人从不干政,一般只会给康熙建议。

对于孝庄皇太后对自己儿子顺治,从早期关系就不太好,到后来孝庄皇太后吸取了儿子的教训,对康熙从小就比较严格,往往一大清朝为主。儿女私情就放在第二位,康熙也是非常有主见的人,一般都会听从祖母的话。

今儿长城君便聊聊,孝庄皇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关系紧张,而与孙子康熙的关系非常好?

对于孝庄皇太后为何与儿子顺治皇帝关系紧张,长城君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顺治皇帝从小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养。皇太极去世之时,顺治皇帝只有6岁。一个6岁的孩子做皇帝,肯定不能处理朝政。因此,便有了摄政王多尔衮,这样以来顺治皇帝只是个坐龙椅的人,而多尔衮就是掌管朝政的人。说白了,顺治没有实权,这样造成了顺治没有接受良好的培养,就做了皇帝。

虽然顺治皇帝是在孝庄皇太后身边长大,可是,对于处理朝政之事,比较独断,很少听取孝庄皇太后的意见。话说回来,顺治小的时候,皇太极也没有专门的培养他。这样下来,顺治皇帝就与孝庄皇太后产生了矛盾,时间越长其矛盾就越深。

因此,顺治皇帝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就紧张起来,长城君认为,早期顺治与孝庄的关系,跟多尔衮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次,顺治沉迷于儿女私情,不以江山为重,而孝庄皇太后以大清朝江山为重,不以儿女私情为重。当时,孝庄皇太后为顺治皇帝选了两个妃子,其实,顺治皇帝都不喜欢。这让孝庄有些不满意,因为皇太极去世后,孝庄皇太后怕后宫干政,所以就选了自己家族的人,作为皇后,这样的话,以便孝庄控制。

可是,顺治年轻不懂孝庄的苦心,反而免去了皇后,且立董鄂妃为皇后,这让孝庄非常不满。对朝政的治理,基本都不怎么过问,这又让孝庄皇太后心寒。

接下来,长城君在分析一下,为何孝庄与孙子康熙皇帝的关系那么融洽?

说起康熙,其经历有点像他父亲顺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小父亲去世,从小登基做皇帝。而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是这样的。

其一,从小受孝庄皇太后的培养。自从康熙小时候跟随孝庄以来,对他就极为严厉,从学习、骑马、射箭,以及对朝廷的治理,都非常严格。孝庄皇太后吸取了自己儿子顺治的教训,对康熙在儿女私情上面格外的关注。

所以,在婚事上,孝庄便让康熙娶了辅佐大臣索尼的孙女为妻,这样可以牵制住鳌拜。对于这件事,康熙非常赞同,认为祖母这个建议非常好。

果然,鳌拜受到牵制,进而索尼家族开始与鳌拜进行对抗,后来,鳌拜被解决,康熙掌握实权,这才算是亲政。可见,孝庄皇太后对康熙皇帝的培养非常用心,为清朝培养出了一个千古一帝。

其二,遇事多与孝庄皇太后商量,感情比较深厚。

在孝庄皇太后未去世之前,基本遇到大事,都会找孝庄商量,而后做出决断。一般每次微服出巡都会看望孝庄,而后在微服出巡。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每次遇见好事,康熙皇帝都会与祖母分享,祖孙二人的感情,乃是从小就有的。康熙从处理事情,以及从谋略,再到做人,都非常了不起。这都要依仗孝庄皇太后的培养,如果没有孝庄的培育,基本就没有康熙的一生,更没有千古一帝之说。

长城君曰:从孝庄皇太后培养两个皇帝来讲,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对康熙皇帝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培养康熙,把他培养成了千古一帝。他的仁慈宽厚,让很多人都跟着学习;他的帝王之术,让众多皇子们跟着学习。


长城说历史


孝庄和儿子顺治关系不好而和孙子康熙好,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个是环境因素,一个是性格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异同。孝庄是一个政治家,她希望子孙是有作为的好皇帝,显然顺治不符合孝庄的标准,而康熙比较符合。



顺治六岁登基,多尔衮为摄政王,为了培养顺治,不让顺治与孝庄经常见面,这导致了母子感情的疏离,以及儿子对母亲忌恨。一个几岁的孩子对妈妈怀抱的渴望那是可想而知的,妈妈在,却不能见,在顺治幼小的心里,妈妈太狠心,妈妈不爱他。顺治从登上皇位起就从心理上与孝庄拉开了距离。顺治缺少爱的滋润也造成他懦弱的性格。



顺治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接受的是满汉两种文化教育,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君臣尊卑思想很重,因此对多尔衮的行为极其不满。孝庄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积极与多尔衮拉近关系,有说她下嫁多尔衮。顺治不理解孝庄的苦心,认为她与自己恨的人关系好,因此对孝庄的行为也极其不满。



以上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性格上对母子关系影响更大,顺治懦弱任性导致母子关系更加恶化。

顺治成年后,孝庄为他选了皇后,所选的是孝庄娘家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孩,这是政治婚姻,对顺治坐稳皇位有帮助,顺治任性非要废后,让孝庄很生气。更让孝庄生气的是,顺治夺了他异母弟的妻子董鄂氏,把董鄂氏封为妃子,爱得死去活来。董鄂妃得了天花,顺治不顾被传染的危险天天去照顾。董鄂妃死了,他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于是要出家当和尚。顺治爱美人不爱江山,这那里是一个好皇帝应该做的。孝庄当然看不上顺治的行为。矛盾都是对立的,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母子关系紧张成了必然结果。



康熙和顺治所处的环境完全两样。康熙是由孝庄养大的,而且康熙继位后两个月生母就离世了,按照大清祖制,小皇帝不能随便见生母,但是见祖母没有问题。所以康熙深受孝庄爱的滋润,他的爱在孝庄哪里是有寄托的。



性格上康熙坚强而且志向远大。为了康熙能够顺利亲政,孝庄为他选了皇后赫舍里氏,这也是政治婚姻,康熙不但愉快接受,还把夫妻关系搞得非常好。康熙和孝庄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孝庄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

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到一起,亲人也一样,孝庄与康熙是志同道合的人,孝庄与顺治不是,这才是他们关系一好一坏的底层逻辑。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豫有得


并不是隔辈亲。

孝庄皇后布木布泰和儿子顺治的关系紧张,却和孙子康熙的关系亲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儿孙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

1,布木布泰和顺治的关系

顺治十七年十二月, 顺治帝福临乳母李佳氏病逝,顺治谕礼部:

○乙巳。谕礼部。乳母李氏、当朕诞毓之年。入宫抚哺。尽心奉侍。进食、必饥饱适宜。尚衣、必寒温应候。啼笑之间、曲意调和。期于中节。言动之际、相机善导。务合规程。诸凡襁褓殷勤、无不周详恳挚。【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惓念慈衷、赖以宽慰。】即读书明理者、未必过是。此其贤德、今昔罕闻。乃一旦溘然长逝。深堪悯悼。追封恩恤、宜从优厚。尔部即详察典例、确议具奏。(清世祖实录)

通过顺治哀悼乳母李佳氏的话可以知道,顺治自从继位后,就和生母分宫而居,几个月才见一次面,全靠乳母竭尽心力养护。

身为傀儡皇帝的顺治在摄政王的控制下,不说天天提心吊胆,也差不多了,而身为母亲的孝庄对此毫无办法,因此养成了顺治偏激、猜忌的性格。

摄政王死后,顺治亲政,母子才能自由相见,但七年的隔阂疏离,使这对母子并不能做到亲密无间。

顺治八年二月,顺治才尊生母庄妃为昭圣太后,不能说顺治不孝,只是他的性格使然,他们的母子关系注定不可能和睦,特别是之后一系列的事件,立蒙古皇后,废后,再次立蒙古皇后,董鄂妃进宫,顺治差点二次废后,每次事件都让母子关系更差一点。

所以,在顺治死后,孝庄才那么决然的说篡改儿子遗诏就篡改,毫不顾忌是否打儿子的脸。

2,布木布泰和康熙的关系

康熙和祖母的关系亲密原因有很多,是祖母指定他做继承人的,生母早逝,自己幼年继位需要监护人,这些都是原因。

据说顺治临死前曾想把皇位传给堂兄岳乐,在孝庄的阻止下才改成皇子,皇子人选中,顺治是无所谓立谁,但是汤若望和孝庄认为老三玄烨出过天花,更健康更保险一点,老二福全还没有出过,所以选择了老三玄烨,康熙这才有机会登上皇位,自然对祖母的保举感激不尽。

康熙生母佟佳氏被尊为太后后,仅仅半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四岁。小皇帝只能依靠嫡母孝惠和祖母孝庄,那时候孝庄也是后宫第一人了,自然就是小皇帝合法的监护人,小孩子跟着谁长大的自然就和谁亲密无间。

所以,这也是孝庄和康熙关系亲密的原因。

就是这样。

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猴格大人


孝庄太后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一生共辅佐了三代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孝庄太后曾经扶立了两代幼主,就是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就是顺治帝和康熙帝。众所周知,孝庄和儿子顺治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反而和康熙这个孙子感情深厚,这是为什么呢?

顺治和康熙虽然都是在孝庄膝下长大的,但是却有很大的不同。顺治因为当时有摄政王多尔衮的干涉,导致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教育,说白了就是独断专行,性格不好。而康熙虽然父母早逝,但是孝庄却是给了他父母一样的温暖,在教育上也是严格要求,按照明君的方向培养的。因此,康熙很有雄才大略,明事理,有主见,对孝庄也非常的孝顺,两人的关系自然是极好的。

其次,顺治和康熙虽然从小都是强臣环绕,但是顺治帝的多尔衮比康熙的鳌拜要强很多,一个是监国摄政王,一个是辅政大臣,这王和臣子的相比,实力可想而知了。顺治帝被多尔衮处处压制,孝庄也劝他忍耐,可是年轻的顺治并不能体会母亲的心思,认为母亲和他并不站在一条线上,因此就疏远了孝庄。康熙虽说有鳌拜等辅政大臣的牵制,但日子能比顺治好过一点,也能够理解孝庄对自己的一些建议,因此两人的感情很好。

再者,顺治帝的两任皇后都是出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是孝庄为了拉拢蒙古而强塞给他的,这让顺治非常的不满,后来又出了一个董鄂妃,顺治专宠于她,甚至还要废后,立董鄂妃为后,孝庄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管,母子两人自然是免不了争吵。反观康熙呢,孝庄并没有重视科尔沁的礼仪,反而把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许给了康熙,以此来牵制鳌拜。从小就修习帝王之术的康熙,自然也明白祖母的用心,因此不但不反感,反而很是感激。

综上所述,顺治帝之所以和孝庄感情不好,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但是小编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顺治本身的,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下方的评论区中和小编一起探讨!还有,别忘了关注小编哟!


迷谷历史


顺治很像唐朝的废太子李承乾,被青春期的叛逆“带坏”了,事事跟母亲顶着来。康熙则是个“苦孩子”,自幼缺少母爱,而这个缺少的爱,由奶奶孝庄太后补充了。

叛逆少年顺治帝

顺治年仅五周岁就登上了皇位,看似被馅饼砸中,但实际上他悲惨的命运也因此开始。顺治帝一辈子不幸福,在朝政上,多尔衮执政,年幼的顺治只是个傀儡。

顺治的皇位得来,有多尔衮的功劳,所以多尔衮也没把顺治放在眼里。随着战功的累积,多尔衮权势熏天,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用着皇帝的仪仗,接受群臣的朝拜,就连象征皇权的玉玺,都被多尔衮直接搬回王府,顺治连橡皮图章都做不成,还得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天资聪慧,非常有主见,虽然年幼但天生不是做傀儡的料,不到十岁的他,对多尔衮专权非常反感,多次发生不愉快。尤其是多尔衮不顾他的反对,处死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其他忠于皇室的大臣,如鳌拜、索尼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多尔衮的打压。

胸中的郁结,导致顺治变得性情暴戾急躁。他对多尔衮表现出来不满情绪,被母亲孝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顺治不顾环境,视多尔衮为仇敌,孝庄深知儿子的行为无疑是取死之道。以多尔衮的权势,小心伺候都不敢保证他不会行废立之事,何况小顺治无事生非地刺挠他。

孝庄能做的是,一面竭力维护和多尔衮的关系,一面想方设法压制儿子蠢蠢欲动的心。顺治在母亲的挤压下,虽然没有做出极端行为,但与母亲的关系渐行渐远。

想想看,一个本不该承担国家重任的孩子,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在政治斗争的恶劣环境里被催熟,他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

顺治被催生出来叛逆,不光表现在政治上,甚至延伸到了个人生活层面,母子俩几乎成了一对仇人。到了顺治大婚的年龄,孝庄出于政治需要,给顺治选定了娘家侄女为皇后。顺治却不喜欢这姑娘,几番斗争,终于废黜了皇后,还没等顺治笑出声,孝庄又将另一个侄女送入坤宁宫。

而顺治最喜欢的董鄂妃,被孝庄忽视,坚决不同意她被立为后。这让顺治与母亲的关系走向崩溃的边缘。后来董鄂妃去世,顺治竟然将怨恨转嫁到孝庄头上,连她生病都不去探望。母子俩的关系走到冰点。

顺治的叛逆固然不值得称道,但其实他也是个悲剧人物。在这个环境的反复蹂躏下,顺治开始有心皈依佛教。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当然再次引起母亲的反对,虽然在孝庄的干预下,顺治出家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的精神世界彻底垮塌了,不久年仅23周岁的顺治就驾崩了。

祖母填补了母爱的乖孩子玄烨

康熙帝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子。跟顺治从小生活在母亲身边不同,康熙自幼母爱不足。他因为没有出过痘,为了避免传染天花,被送出宫外抚养。康熙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说“无一日承欢父母膝下”,给他带来感情弥补的就是孝庄。

那段时间,孝庄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负责照顾年幼的康熙,包括生活和学习。康熙与孝庄及苏麻喇姑的深厚感情,就是那段时间建立起来的。

康熙九岁时,生母佟佳氏去世了,年幼的康熙与祖母相依为命。想想孝庄也真不容易,抚养了两代幼主。

大概正是由于母爱的缺失,康熙非常珍惜与祖母的感情,加之康熙本人酷爱学习,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康熙的仁孝与爱学习,让孝庄非常欣慰。大概有了与儿子的那段不成功经历,孝庄在抚养孙子上有经验可循了,她对康熙的教育非常成功。

在朝政上,孝庄也日趋成熟,她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拉拢维护朝中各大势力,使他们安心效命于小皇帝,客观上为康熙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少年皇帝康熙,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了跟父亲不一样的风格,他更善于变通,而不是逆势而为。这种风格,对一个政治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保驾护航的少年天子来说,他已经赢得了环境上的支持。这些都跟孝庄的谆谆诱导有很大关系。

康熙帝曾经这样评价他与祖母的关系:“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孝庄太后,一辈子抚养一儿一孙,儿子不幸在恶劣的环境里,被催熟成叛逆子,处处跟母亲顶着来。孙子却因为母爱的缺失,对祖母感情深厚,并且在祖母的帮助下,变成大清王朝的明君圣主。如果孝庄能看到孙儿对她的评价,也该弥补了与儿子关系不良的遗憾了吧。


寻根拜祖


孝庄皇太后在大清朝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整个大清的稳定、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奇女子。尤其是她亲手扶持、培养了两位皇帝,包括号称“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帝。

然而,同样都是孝庄皇太后扶持的皇帝,儿子顺治帝与她关系紧张,而孙子康熙帝却与她关系亲密,可谓两种极端,天差地别。仔细分析其中的缘由,其实不难理解。



孝庄与顺治母子关系紧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顺治意外继承帝位,却只是傀儡,自幼内心蒙上阴影

因为皇太极的猝死,加上祖制的原因,皇位继承人悬而未决,引发了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的夺位斗争。两方势力旗鼓相当,为了避免内耗损失国力,最终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被推上帝位,也就是顺治皇帝。当时的顺治帝年仅6岁,根本无力亲政,整个大清实际上掌控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上。6岁的孩子坐上了皇位固然高兴,但却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实权。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造成了顺治帝内心的严重创伤。对于皇权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所产生的激烈矛盾,使得顺治帝内心不堪负荷,性情变得暴躁。而作为母亲的孝庄却不能站出来为顺治提供帮助,反而和多尔衮“打成一片”,这是孝庄和顺治母子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当然,孝庄也没有办法,其身处后宫,本来就跟顺治相处的时间就不多,更何况在被顺治“误解”的情况下,母子关系很难修复。



二、顺治年轻不懂孝庄苦心,不满婚配

对于孝庄和多尔衮的“暧昧不清”,顺治是看在心里,愤怒在心。然而孝庄实则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大清的江山以及儿子的皇位,面对“权侵朝野”的多尔衮只能忍气吞声,假意迎合。哪怕多尔衮从“皇叔摄政王”一直成为“皇父摄政王”,孝庄都忍耐了下来。这种关系的变更不仅是对顺治帝的“侮辱”,作为当事人的孝庄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然而,对于这一点,顺治却不能够理解孝庄。



孝庄在替顺治帝选后选妃时,优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家族,蒙古科尔沁部落,目的就是联合娘家人一起稳住顺治皇位。在朝局本就不稳定时期,孝庄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最明智可靠的。但顺治帝却任性妄为,不但对于孝庄的婚配安排不喜,还疯狂的迷恋董鄂妃,令孝庄既心痛又失望。尤其是在董鄂妃过世后,顺治帝居然不思朝政,还要出家当和尚,这也让他们母子关系进一步紧张,越发不和谐



与顺治帝相反的是,康熙帝却与祖母孝庄关系融洽亲密,当然有着其特殊的原因。

一、康熙自幼便由孝庄亲自教育,感情深厚

与顺治帝一样,康熙帝也是在年幼时期被孝庄扶持上了皇位。因为康熙帝生母在其继位后不久便过世,因此教育、抚养康熙的重任便由孝庄亲自承担。

有了顺治帝的前车之鉴,孝庄对于康熙的教育显然更加用心,所用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更加正确。祖孙的感情从康熙年幼时期便开始培养,加上孝庄对于朝政局势大局观的把控能力和独到的见解,都为康熙帝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从这方面来看,康熙帝对于孝庄无疑是感恩万分的。包括康熙亲政后,对于一些大的决定和举措,康熙都会请教孝庄的意见,因此,孝庄在康熙的心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和情感依赖。

二、大清政局稳定,国家步入正轨,没有外界干扰

顺治帝是大清入关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当时大清的局势初定,但依然处在巩固阶段。加上当时因为多尔衮的存在,使得整个大清表面上稳定,实则暗潮涌动,危机四伏。到了康熙时期,尤其是在铲除鳌拜以后,整个大清的局势开始变得稳定。大环境的和平稳定,对于帝王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样没有了多尔衮之流的“干涉”,孝庄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辅佐康熙、教育康熙成材的道路上。孝庄和康熙可谓“相辅相成”,祖孙情感融洽亲密自然是理所当然之事。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留言。


月关略萌


关系紧张不至于,不过是关系生疏点罢了!

福临一出生就由乳母照顾着,此时孝庄为了争宠,所以对福临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母爱。再后来,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年号“顺治”。此时,孝庄虽不用再争宠,但同样没有陪伴顺治的机会,因为清时,皇太极为了防止后宫干政的情况,所以规定皇帝生母只能与皇帝在每月见一次面。



同时再加上,顺治初期,朝政大权多为多尔衮掌控,而多尔衮为了防止顺治有什么异动,就更是千方百计的阻止顺治与孝庄的会面。如此,孝庄和顺治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的疏远,毕竟顺治已经成年了,不像小时候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时候顺治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试想,八九岁的年纪是最需要母爱,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可孝庄偏偏就在这个时候“离开”顺治,让乳母陪伴着顺治,让顺治一个人面临着种种的坎坷与磨难。



所以就是在缺少母爱,缺少陪伴的这种局面下,顺治自然就与孝庄的关系变得极度的疏远了起来。当然关系疏远归疏远,但孝庄与顺治总归是母子,他们的身上留着的是同样的血脉,血浓于水,无论怎么疏远,母子关系是怎样也丢弃不掉的。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顺治还是十分孝顺于孝庄的。当时顺治一亲政,就立刻为孝庄上徽号“昭圣慈寿皇太后”,之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顺治更是屡次为其加徽号,直至成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不过或许是因为孝庄为了弥补曾经没能陪伴顺治成长的遗憾,所以在康熙即位后,孝庄对他的生活起居大多是亲力亲为,如此康熙与孝庄就培养出了一份深厚的隔代亲。

再加上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又早逝,十岁就已经无父无母的康熙,因缺少父爱、母爱。他就更加依赖于此时自己唯一的亲人,那就是孝庄太后。如此,孝庄与康熙可以说“各取所需”,孝庄想要弥补曾经的遗憾,康熙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情况下,需要亲情的情况下,康熙与孝庄的关系自然就亲密了起来。



总的说孝庄就是康熙的“人生导师”,康熙能成为清朝的圣君,这之中少不了孝庄的功劳。再加上孝庄不仅十分疼爱康熙,且孝庄的所做所为也加深了康熙与她的关系。当时每逢荒年歉岁,孝庄就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康熙治理国家,如此孝庄的这般作为,更使康熙对其增加十二分的敬意。

此后,康熙对孝庄是十分的孝顺,可以说是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康熙出巡盛京,他每天都会派人返回京师去询问孝庄的情况,然后向孝庄回报自己的行踪,之后康熙还会把自己在巡视过程中的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然后快马加鞭派人送京给孝庄尝鲜。



再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康熙陪孝庄巡幸五台山,只要遇到上坡的地方,康熙就会亲自下轿亲自为孝庄扶辇。亦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更是亲自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甚至不惜向上天请求折损自己生命来增加孝庄的寿命。



从以上的种种记载可以看出,康熙与孝庄的感情真的很深。正如康熙自己所说: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康熙早已将孝庄看成是自己最最重要的人,无人可替代。


澳古说历史


孝庄太后是顺治皇帝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祖母,但是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之间的关系,却是和康熙颇为亲近,而和顺治皇帝的关系颇位紧张,相对而言,母子的关系应该要稍好于祖孙的关系,但是孝庄太后为何会和儿子顺治皇帝关系紧张,而和其孙康熙皇帝关系颇为亲近呢?


首先,这是他们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开始顺治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大权却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那时顺治皇帝对多尔衮不单单是不满,更可谓是深为痛恨,但是没有办法,为了帝位,孝庄和顺治不得不隐忍求全。

在顺治隐忍的过程中,孝庄也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当然也受到了委屈,但还是因为为了顺治的帝位,她不得不劝顺治忍耐,顺治皇帝虽然当时没有什么权利,但他那时不仅对多尔衮痛恨,而且在他心里也对孝庄的做法不太理解。

如此时间久了,孝庄和顺治皇帝之间就有了隔膜。


虽然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也掌握了权利,他们母子也算熬出来头,但孝庄太后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心为大清着想的人。顺治皇帝虽然开始的时候颇为英明,但是后来却过度宠爱董鄂妃,甚至在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皇帝郁郁寡欢,这就让孝庄颇为不满。

所以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的关系感觉很紧张,不过虽然如此,他们毕竟是母子,他们之间的母子之情还是深厚的。之不过是在心里有了一些芥蒂罢了。

而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的感情深厚,也是因为环境的原因。


因为在康熙继位后,康熙不仅仅是大清朝的皇帝,而且还是孝庄之孙,如此孝庄不跟康熙亲近跟谁亲近呢!

同样的,康熙继位后,他的父亲顺治已经不在,而他的生母佟佳氏则在康熙二年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当时皇宫中,康熙最重要的亲人还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嫡母孝惠康仁宪皇太后,还有一个就是她的祖母孝庄太后。

而孝庄太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她的能力、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很高的,如此也就成为年轻时期康熙最敬重、信任和仰仗之人。


朝廷中,当康熙在政事那决时,则向孝庄太后请教。当康熙施政不当时,孝庄太后则会为康熙皇帝指点。而在亲情上,他们是祖孙的关系,因为作为他们中间的顺治皇帝已经不在,那么他们祖孙也算是相依为命。在这种环境以,所以感觉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的祖孙感情非常深厚。


中孚鉴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孝庄喜欢康熙超过顺治,除了隔辈亲,这两点是更重要的因素。隔辈亲这种现象,从古代的王公贵族,到今天的平民百姓都是存在的。在清朝初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女人物孝庄,同样对孙子康熙十分喜爱。相对而言,她对儿子顺治帝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有些讨厌了。除了隔辈亲,还有哪些原因可以解释孝庄对儿子和孙子不同的感情呢?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顺治和康熙不同的成长环境。顺治的时候,由于父亲刚刚去世,清朝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的。在这种时候,如果多尔衮篡权,孝庄和顺治母子也只能忍着,如同宋朝时,宋太宗赵光义夺去宋太祖赵匡胤皇位,皇嫂和她的儿子赵德芳也只能忍受宋太宗赵光义的欺凌。但是孝庄不同于宋太宗的皇嫂,孝庄更加有手段,善于忍耐。在这种情况,她除了对多尔衮曲意逢迎外,还对顺治要求非常严格,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顺治对孝庄自然不满,而孝庄也因为顺治不能理解自己而生气。

而到了康熙的时候,虽然朝中也有鳌拜等人掌权,但是孝庄掌握的权力资源比多尔衮时期要大多了,而且朝中还有索尼等其他辅政大臣牵制鳌拜。而康熙又是一个善于作为的君主,他的积极主动和雄才大略明显要超过顺治,这正好符合孝庄的期待,因此孝庄更喜欢康熙。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在皇后的选择方面,顺治帝过于感情用事。顺治帝在选择皇后这件事上只看重自己的感情,却忽视了皇后的废与立本身就是一件关乎朝政兴亡的大事。孝庄给顺治挑选的两位皇后都是自己家族的人,这种婚姻虽然感情上不一定太深,但是绝对可以巩固顺治的地位,赢得孝庄家族的支持。但是顺治却一意孤行,只想立董鄂妃为后,然而董鄂妃实际上对于清朝皇族的统治来说,意义并不是太大。顺治的这种一意孤行,让孝庄很不爽。

在这点上,康熙就聪明多了。他在选择立皇后与妃子问题上,非常尊重孝庄的意见,尤其在前期康熙皇权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孝庄替康熙选择了索尼的外孙女做皇后。这一下子就争取到了辅政大臣索尼对康熙的忠心,康熙自然也明白孝庄的苦心,因此也听从孝庄的安排。

所以说,孝庄与康熙祖孙俩在很多关乎朝政的关键问题上,经常能达成一致。而顺治就有点太固执和意气用事了,在重大问题上经常与孝庄唱反调,这如何能赢得孝庄喜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