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字數多,一行字寫不直。用了這個方法,就容易寫直了

啟功先生在小乘巷的住所是向親戚借住的兩小間南房,外間為廚房,裡間為臥室兼工作間,面積大約有二十平方米左右,低矮陰暗,一張雙人床和一張老式的長條桌讓屋子裡的空間捉襟見肘。長條桌也不過六十公分寬,一米五長。先生無論是看書寫字作文,還是吃飯會客,都離不開這張桌子。那個時期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創作出來的。

啟功:字數多,一行字寫不直。用了這個方法,就容易寫直了

啟功大師和他的書桌(上圖)


後來先生經常對我說,一個人活一輩子,難免遭遇困境、逆境,其實這並不全是壞事,有時候反倒可能是好事,因為它能激勵你去奮鬥、追求和創造,進而幹出一些成績來。太順了,就難說了。先生寫字時,我經常站在他左邊觀賞,有時也走動走動,到他後面去看看。先生一邊寫一邊跟我談一些與創作有關的話題,這也是他的一種習慣。因為桌子小,一幅作品創作過程中,整張宣紙總是上下來回挪動,因此難觀全貌。

啟功:字數多,一行字寫不直。用了這個方法,就容易寫直了

彭琰林寫啟功體書法(上圖)


有一次,先生寫一大幅作品,仍然是邊說邊寫,我在旁邊看著,總覺得字越寫越往右偏,上下不在一條中心線上。但當先生寫完整幅作品,放在床上一看,我卻發現每行上下,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行與行之間平直有致,整幅作品字裡行間上下連貫,左右呼應,聚散讓就處理得嚴謹得當,章法非常完美。我感到不解,便將自己的感覺告訴先生。先生聽了,笑著對我說,你問得好,你很用心。先生接下來的解釋使我茅塞頓開。

啟功:字數多,一行字寫不直。用了這個方法,就容易寫直了

彭琰林寫啟功體書法(上圖)


他說,從古到今,人們一直認為寫一個字尤其是寫一行字, 總要有一條中心線,要把一行字寫直了,注意力必須集中在一一個字或一行字的中心線上,可是寫完之後一看,反而不直了。先生說他初學之時也常常遇到這個問題,後來在研究字的結構時,發現一個字或一行字並沒有“中心”,而只有“重心”,而且“重心”大多數就在這個字的上下偏上一點兒或左右偏左一點兒,這也正好是“黃金分割”的比例。照此規律結字,字就好看;照此規律寫一行字,稍加註意就寫直了,而且還美觀。這時先生順手拿起-張 廢紙邊示範邊講解。


他說,為什麼應該這樣寫呢?因為我們寫字都是習慣用右手拿筆,從上往下寫,越寫越有可能往右偏,這固然有慣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許多初學者往往只關注一行字的所謂“中心線”,因此越寫越偏,大部分人是往右偏,也有的人是往左偏。當然人們寫多了,自然而然會注意它,但並沒有找到根本原因所在,誤以為找到了“中心線”。其實每個字只有一個重心,一行字上下也只有一條重心線。先生邊說邊比畫,你看我寫字,桌子就這麼窄,如果寫豎幅,寫幾個字就要把紙往前推,讓它掉到桌面下邊去,自己在桌面上能看見的字每行只有兩三個字。但因為我把握了每行上下的重心線,只要略看前面兩個字的位置,第三個字落筆時,稍微有意識地往左邊位置寫下去,從上至下都這樣,整幅寫好後掛起來一一看,每行自然就直了。


先生說掌握了這個方法,在寫豎幅作品時,前面只要有兩個字,就準能把整行寫直。我深知,這是先生在艱苦的環境中嘔心瀝血總結出的寶貴經驗、發現的基本規律,同時他又形象生動、毫無保留地教給後學。我的面前是一位何等難得的良師!我按照先生教導的辦法細心揣摩,應用於實踐,果然收效甚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