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李山,出生於1963年,四川威遠人,1971年-1976年在嚴三小(現嚴陵鎮中心校)讀書,1981年從威遠中學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學習,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先後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碩士、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李山是中國投行國際化的先行者,是「幾進幾齣海內外發展」的中國優秀海歸代表之一,他曾在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工作多年,因為對祖國的一份承諾,學成返國組建中國第一個國家投資銀行。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2018年秋,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廣場上,一家名為Alden&Harlow的小餐廳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是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另一位則是教授最喜愛的學生之一:一個有理想、有信念,並不斷追逐理想的中國著名金融家李山。

師生二人有一年未見,在這個燈光並不是那麼明亮的小餐廳,他們在等待晚餐的時間。話題從最近教授和他的學生共同發表的學術文章談起,一直到風雲變幻的國際金融局勢。作為自己指導的唯一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哈特教授對李山的工作和生活也十分關注。

這是經濟學者之間的對話,也是共敘師生情誼的對話。雖然早已離開校園,李山每年都要回到這裡和恩師見面。在他看來,哈特教授不僅教會了他高深的經濟與金融理論,更幫他樹立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批判性思維,在導師身邊接受的訓練,幫助他在人生道路中做出一系列重要的決定,使他終生受益。


得益改革開放,李山是最早一批出國追逐夢想的留學生之一。1986年出國留學的那一天,他就向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鎔基保證學成歸國; 決定回國的那刻,他給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帶來了一份建立中國國家投資銀行的建議書。

1989年,中國已經有了股票市場,但因為金融體系不完善,中國的投行並沒有隨之崛起。中國從事證券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投行相關業務的金融機構成長得較晚。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中國迫切需要自己具國際水平的投資銀行。而李山,就是參與並不斷踐行中國投行國際化的先行者。

小城走出來的華爾街精英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改革,整整四十年的歲月激盪,傳頌著可歌可泣創新之曲。走出四川小城的李山,18歲那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系,成為當時其所在縣城第一位走進清華園的孩子,也成就了改革開放大時代下的一段精彩奮鬥故事。

到世界頂級學府留學,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戴衛斯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走進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工作、走出華爾街歸國,在海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幾進幾齣」,又毫不猶豫地拋下錦衣玉食,誓要填補中國自己的國際水平投資銀行的空缺。為的是築夢,實現中國的金融夢想。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剛剛步入軌道,而美國經濟則迎來了黃金時代。華爾街燈紅酒綠,時不時演繹著一個個永遠訴說不完的逐利故事,馳騁在金融界的精英寵兒穿梭往來,亦有不少中國俊傑嶄露頭角,李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一個高材生走進華爾街不是什麼因緣際會而是理想的選擇,這並不多見。當時,美國畢業的經濟學博士中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一流畢業生去教育界,二流的去政府部門,只有三流的才去華爾街。李山的成績十分優秀,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五等畢業生中的第一等,本來可以去頂尖大學任教,但是他卻做出了去華爾街的選擇。

這樣的決定,李山的理由只有一個,要在華爾街積累實踐知識,厚積薄發,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做貢獻。

1993年9月的一個夜晚,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附近的一家酒店裡,李山在房內徘徊不安。他剛接到高盛公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的電話,邀請他加盟任職國際經濟學家,開創公司的中國經濟研究工作,這在高盛還是一項空白,這讓他興奮。

成為中國經濟研究專家

此時的李山,在瑞士信貸美國總部做外匯衍生產品交易。這是當時華爾街最火的職業。作為世界一流的投資銀行,瑞信十分看重李山,幾乎所有人都以為他會這樣一直走下去。

在房間踱步的李山,回想起1986年7月的一個傍晚,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頂樓,朱鎔基院長為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生設宴踐行,眼看同學們都能立即投身中國經濟改革,自己卻將赴美留學,前路漫漫。這時,朱鎔基看到李山,鄭重地對他說:「你學成一定要回來。」

隨後,朱鎔基為李山寫下八個字:「博採眾長,學通中外。」叮囑他要好好努力。那一天的情形,還歷歷在目。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朱鎔基贈予李山的八個字

選擇出國留學,是為最終學成歸國,這是李山一直堅定的信念。

瑞信待李山不薄,但當時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無從交易,在瑞信的工作和中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能在高盛擔任中國經濟學家,則可以使得他很快熟悉中國的情況,為今後回國作準備。想到這兒,李山下了決心。

報國的計劃令他最終選擇了高盛。

中國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變革

1993年底,中國仍面臨著大額的貿易赤字,通貨膨脹極高,華爾街毫無懸念的公認中國經濟將硬著陸,人民幣將會大幅貶值。而李山是為數不多持懷疑態度的專家,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決定回國實地研究。

談起那次調研,李山感慨地說,那個年代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為了收集數據,他要揹著厚厚的中國統計年鑑越洋回紐約。

踏上國土,幸運的李山,見了中國四位堪稱重量級的人物,影響了他的職業生涯。

這四個人物分別是:邱曉華,時任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學家; 劉明康,時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周小川,時任中國銀行副行長; 王岐山,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現在回想,能夠見到中國金融界最頂尖的人十分榮幸,但當時的李山經過西方訓練,心態平和。反倒是領導們面對高盛第一個中國經濟學家,顯露出些許好奇。周小川行長為此還親自開車到酒店來和李山會面。

對話中,李山真實感受到了中國正在進行著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變革,整個經濟體制都在發生變化,外國經濟學的課本結論,不適合中國國情。他暗暗思量,踩在中國的實地,實事求是進行分析,做出自己的中國推斷。

「我向邱曉華請教中國進出口的統計數據,瞭解到在改革開放時期,很多外資將機器、半成品等引進中國,作為外國投資一部分,這部分進口商品由外商支付,無需花費中國的外匯。在分析中國進口對美元的需求時,一定要把這部分錢去掉,才能算出正確的數據。」李山這樣一計算,發現由中國企業收支的對外貿易是順差,這預示人民幣會升值。為了保持匯率穩定,人民銀行買入市場上多餘的外匯,外匯儲備就會增加。

於是,李山得出與華爾街相背的結論,大膽預測:人民幣會升值,外匯儲備將增加!

返回美國後,李山根據自己研究,寫出了他在華爾街的第一份報告。除了分析中國的外匯增長狀況,他還預測中國的GDP增長率在11.5%,遠超過國際市場普遍認為的6-8%,這是當時市場上獨一無二的研究結果。

令人遺憾的是,高盛並沒有及時發表這篇報告,而是採用了公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的傳統預測,錯失了高盛的先機。

時間作出明證,中國經濟在那一年的表現和李山的預測完全一致。就是這份報告,奠定了李山在高盛的權威,一年以後升為執行董事,成為當時華爾街最富盛名的中國經濟學家。

夢想建立中國的國際化投行

國外優渥的待遇沒有讓李山安於現狀,他有一個夢想在心中蠢蠢欲動。李山認為,中國的GDP增長最終會成為世界第一,金融業一定會取得驚人成就,而金融業皇冠上的明珠,即投資銀行也會最閃耀。而此時,經濟走向繁榮的中國還沒有一家自己具國際水平的投資銀行。面對這樣的空白,李山心裡很不是滋味。

「投資銀行技術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絕不亞於核武器技術對一國軍事安全的重要性。」李山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要回國去創立屬於中國的投行。這不僅是他的心願和夢想,還是中國發展必需的金融之路。

1997年2月25日,李山從高盛紐約總部調去香港已經兩年。這一天下午,他和高盛總裁漢克·鮑爾森等一行來到中南海紫光閣拜會朱鎔基副總理。這是由李山安排的會面,也由他全程陪同,李山很期待和老師久別後的重逢。

措手不及的是,在紫光閣那幅被人們所熟悉的迎客松畫屏前,朱鎔基滿面笑容地向李山伸出手說:「我的學生怎麼都不回來?」這讓李山有點羞愧,趕緊接話:「會回來的。」

「需要我們付你高盛的工資嗎?」朱鎔基接著問。「不需要,只要能為國家做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就行。」李山認真地回答。

鮑爾森多少帶點討好地插話: 「我們會付錢讓他替你工作。」

聽到這句話,朱鎔基笑了,會談也在友好的氣氛中開始了。那天,高盛獲得了融資額達四十多億美元的中國移動海外上市聯合主承銷權。而李山,也在心裡定下了自己回國的時間表。

毫不猶豫迴歸祖國懷抱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師生重逢

1998年,李山被調往倫敦,出任高盛企業併購部執行董事,朱鎔基則在當選總理後首次出訪英國。4月4日這天,在海德公園旁的文華東方酒店將進行中國留學生代表與總理的見面會,李山和妻子一同前來,併為總理準備了一項特別的「禮物」。

就在1997年李山和朱鎔基會面後的第二天,他將一份倡議書交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趙純均,希望利用海外金融人才,以中國銀行在香港的投資銀行機構(後整合為中銀國際)為基礎,創辦國家投資銀行。這份倡議書清楚地表明:「李山要回來報效祖國!」

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元向李山指示:「你回去組織一幫人,搞一個具體方案。」

為了自己的報國夢想,李山竭盡全力。在隨後的幾個月裡,他除了每週工作一百多個小時以外,還利用出差、電話和傳真,秘密聯絡組織分佈在香港、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和北京的十幾位立志回國服務的投資銀行家,共同商討創建國家投資銀行的計劃。

「很多人當時都已很成功,有著豐厚的收入,但是我找到每一個人的時候,他們都沒有絲毫猶豫。可見留學報國是有感召力的,並非只有我一個人願意回國服務。」李山說。

經過大家的商討,《中國國家投資銀行籌建草案》問世了,李山將這份草案和一份志願回國效力的海外高級金融人才名單藏在了西裝口袋裡,準備利用4月4日見面會交給朱鎔基,「當時我雖然順利通過了安檢,但是朱總理講話時一直沒有機會走到他的身邊,好在最後要合影,我妻子個子高,就站在第二排正中間,正好在朱總理後面。」現在回想,李山還是覺得因緣機遇中有些天意。

妻子知道丈夫的整個計劃,就低下頭在朱總理耳邊說:「我是李山的太太,李山有份文件要交給您,可以嗎?」總理馬上說可以。在結束照相起立的瞬間,李山妻子轉身喊他,李山便從後排把文件遞向前給她,轉交給了朱總理。

「妻子慷慨地把我交給了國家。」李山事後調侃地說。

事情發展的速度出乎預料,朱總理回國沒幾天,李山就接到了新任國家開發銀行陳元行長的電話,說總理有指示,希望李山立即回國面談。

李山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是1998年4月15日,因為不想讓高盛知道,他沒有請假,而是下班後飛去北京,計劃週末見面後馬上飛回倫敦,不耽誤上班。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見面時陳行長高興地說,總理已經做出決定,要求國家開發銀行轉換職能,辦成具國際水平的投資銀行。這時候,李山知道自己不能走了,必須立即向公司請辭,留下來參加籌備工作。李山說,當時自己沒有穿西服,因為週末,只帶了兩天的便裝,也來不及和家人商量,「但我相信妻子是會支持的。所以就毅然決然留下了。」

這個消息在李山的秘密團隊裡傳開了,大家都很激動,紛紛要求馬上辭職去北京,但李山說還不到時候,銀行工作仍在籌備,不能大家都承擔風險。最終,李山帶了兩個人來到國開行,一個是摩根士丹利北京首席代表汪潮湧,還有一個高盛的同事王兟。

6月15日,李山前往香港高盛亞洲總部辭職,他剛下飛機,就聽聞高盛宣佈公開上市的消息,這意味著公司的資深投資銀行家們將獲得價值數百萬美元以上的高盛股份,在辭呈上簽字,就意味著放棄這筆財富。

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李山沒有猶豫,簽下了辭呈。李山說,當時腦袋裡根本沒想股權利益這件事,自己跨出籌建國家投資銀行這一步,根本無法用錢來衡量。

在投資銀行領域重新追夢

那一次的籌備沒有成功。1999年初,全國人大頒發了中國第一部《證劵法》,明文規定銀行業與證券業分業經營,國家開發銀行定位不明確,投資銀行籌備工作擱淺。在國開行工作了一年半,李山一分錢工資沒領。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再次尋找工作。

對一個出色的金融家來說,生計並不成問題。在北京,李山和清華校友莫天全一起創立了現在被稱為「全球華人房地產門戶」的搜房網,搜房融資成功,熱極一時。隨後,他去了美資大行雷曼兄弟公司,出任負責中國投行業務的董事總經理。

一年後,機緣巧合,他再次義無反顧辭職踏上歸途,這次李山離實現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他應招加入中銀國際。

「1997年我向朱總理呈交第一份建議書時,就提出了以中銀國際的前身,即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為基礎,創辦股份制投資銀行,這個計劃當時沒有被採納,但後來轉了一圈,在證監會周小川主席的推薦下去了中銀國際,終於實現了原來的設想。」李山似乎覺得,命裡有的,推都推不掉。一路走來,他都圍繞著自己設想,自己的追求在前行。

2001年4月,37歲的李山受命於危難之時,成為了中銀國際的CEO。當時的中銀國際,正面臨建立以來最艱難的考驗,公司收入來源大幅減少,上下人心惶惶。

來到中銀國際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李山從重塑中銀的激勵機制入手,員工薪酬平均降了35%,他自己的薪酬則比前任降了50%,李山其後又從市場上引進了大批人才,裁掉了三分之二的員工,業績提高了,也發展了新的業務。中銀國際組建起了一支高素質的業務團隊,在與國內外一流投資銀行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中銀國際的工作也遇到過挑戰,但李山堅持了下來。2002年,李山被評為中國十大金融風雲人物; 2005年,他代表中銀國際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領取「最佳本幣主權債發行獎」,中銀國際成為了中國頂尖的投資銀行。李山也在中國投行的設想、設計以及實踐中展示金融家的才華。

中銀國際在倫敦、紐約、新加坡以及中國內地建立子公司,員工的收入幾十倍的增長。後來香港出現了眾多名字帶「國際」的中資投行,這些公司的許多業務骨幹來自中銀國際。

中國的金融業開始成長,投行業開枝散葉,逐漸成熟。

「成功不必在我」,李山再一 次選擇離開,繼續追尋自己的金融報國理想。

「一帶一路」中重新出發

不為追求名利,只為自己的事業和夢想,這是李山的初衷。

離開中銀後的李山創過業,後來又回國開行擔任首席國際業務顧問。此時老領導陳元已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在一次交流的過程中,他邀請李山參與籌備協助成立一個專門為「一帶一路」服務的智庫。

在習近平主席親自關懷下,絲路規劃研究中心成立了,李山擔任副理事長。事實上,李山和「一帶一路」倡議早已有淵源,還在中銀國際之時,他就領導成立了絲綢之路工作小組,想要建高速鐵路聯通中國西部和歐洲。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他當年的理想有了實現的機會。

李山再度從國開行離開,回到香港創立了絲路金融有限公司。他在中銀大廈租了一整層樓,請來了重量級的公司團隊:董事長是高盛的前任總裁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顧問有李山的導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哈特,還有歐盟前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公司的戰略股東包括中國光大集團和國際戰略投資者。

李山在進行他的新探索,不斷先行。在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要實踐專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服務的投資銀行,繼續金融家的貢獻。

《百年海歸》肯定李山貢獻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和李山合影

2013年10月21日,人民大會堂舉行歐美同學會100週年紀念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肯定留學生對國家的貢獻,他說,百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 華」的奮鬥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回國服務,大批歸國人員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畫卷中寫下了極為動人和精彩的篇章。

讓李山十分驚訝的是,歐美同學會在會後出版了一本書:《百年海歸,創新中國——創造中國第一,影響中國進程的百年海歸風雲錄》,裡面除了有很多家喻戶曉的留學前輩,居然還有自己。

他上榜的理由很簡單:主導中國第一個國家投資銀行的籌建。這是社會給李山的充分肯定。現在的李山,已經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不斷以自己的方式回報國家。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李山:威遠金融報國第一人,總理親邀他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