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美國和中國的恩恩怨怨一直未曾停止,美國崛起的時候,中國正是清朝,國力落後,尤其是清朝末年,中國遭受了屈辱的歷史,每次戰敗之後都要簽訂屈辱的合約。其中1901年的《辛丑條約》尤為嚴重,八國聯軍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本息一共近10億兩白銀的不平等條約,這八國之中就有美國。

不過美國這個國家很奇怪,有的國家是照單全收,而且更加過分。比如俄國和日本,俄國是既拿錢又拿地,日本在之前也拿了地,拿的錢用來發展軍事,不斷擴充侵華的軍事力量。但是美國沒有這樣做,雖然當時也拿了錢,但是後來又把錢"還"給了中國

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中國與列強簽署不平等條約

不過美國還錢的方式也很特別,一個方式是出錢資助中國的留學生,另一個方式是出錢資助中國的學校。這20萬美元的故事,便與其中一個學校有關,這個學校的名字叫銘賢學院

銘賢學院原來只是山西的一個小學,這所小學創建於1907年,後來銘賢小學逐漸擴充為中學,中學科目豐富,還有工廠翻砂、改良織布等勞動實踐課。這所學校的經費,便是來自於美國歐柏林大學的基金會,而這筆基金的來源,就有庚子賠款

抗日戰爭時期,這所學校同中國北方的很多學校一樣,搬遷至遠離家鄉數千裡的四川省。戰亂沒有壓垮國人辦學的熱情,反倒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大師雲集的西南聯合大學。在這期間,銘賢學校也成了具備現代大學意義的四年制學院,改名為銘賢學院。在這期間,美國的援助一直沒有中斷,並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

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銘賢學校舊址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封鎖與仇視,兩國互不往來,針對銘賢學院的錢也沒再繼續。一直到改革開放後,兩國關係交往日趨頻繁,美國方面專門派人前來尋找銘賢學院

不過這個時候的銘賢學院已經不復存在了。新中國成立後,銘賢學院返回山西,但是一分為二,分別成了山西工學院和山西農學院。既然銘賢學院不存在了,美國人是不是就放棄了呢?

沒有,來自美國的代表並未放棄,在打聽清楚當地確實存在銘賢學院,只是現在一分為二之後,便返回來美國。但是沒多久,美國來了一個正式代表,要把錢繼續資助銘賢學院。

原來,當年美國雖然中斷了對銘賢學院的資助,但是這筆錢一直沒有人挪用,反倒是增值了,所以他們這次來,就是想找到當年銘賢學院的人,繼續資助這所學校。

當時山西工學院和山西農學院的領導聽到消息之後自然十分高興,可是找來找去,一直沒有找到當年銘賢學院的人。找不到人,美國人就不認,這筆錢自然也不會拿出來。

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前身為銘賢學院的山西農業大學

後來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一個當年曾經被罰去掃廁所的老頭,當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老頭,而是一個老教授,只是那個時代,教授的地位並不高。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代表居然還認識這個老教授,也承認了這個事。於是每年撥款20萬美元,農學院和工學院一家一半

故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這個故事是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講的故事,故事的真實性應該不容懷疑,也可以查到。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並不能因此就說美國對中國有多麼好,可有人會抬槓,為什麼別的國家都收錢了,只有美國會以資助中國學生的方式來還錢呢?

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流沙河先生

這就反映了美國人的聰明。他們看問題更加長遠,在他們看來,資助留學生和大學是在培養高級知識分子,這些高級知識分子未來是國家的棟樑,如果能通過美式教育培養一批親美的知識分子,那對美國有利無害,這在很多國家已經得到了驗證

比如抗戰時期,因為辦學理念的分歧,以及通貨膨脹的嚴重,美國資助的錢已經遠遠不夠學校的正常開支。那個時候,在孔祥熙的號召下,以及杜月笙等當時名人的募捐下,銘賢學院曾經獲得很多資金,這就反映了美國資助辦學的目的性。

當然通過這種資助,美國確實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不過令美國沒有料到是兩點,一個是獨立自主、不聽美國擺佈的新中國成立了,另一個是美國也低估了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像錢學森等老前輩,在美國待遇非常好,但是還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一貧二白的新中國,為新中國的軍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為一個掃廁所的老頭,美國每年撥給中國20萬美元

令人尊重的老前輩錢學森先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利益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就看我們如何對待與利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